集成电路封装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49
集成电路封装形式在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封装是不行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最终阶段。
通过把器件的核心晶粒封装在一个支撑物之内,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物理损坏及化学腐蚀,而且还供应对外连接的引脚,使芯片能更加便利的安装在电路板上。
毕竟集成电路封装形式有哪几种?一、SOP小形状封装SOP,也可以叫做SOL和DFP,是一种很常见的元器件形式。
同时也是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引脚从封装两侧引出呈海鸥翼状(L字形)。
封装材料分塑料和陶瓷两种。
始于70年月末期。
SOP封装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用于存储器LSI外,还输入输出端子不超过10-40的领域里,SOP都是普及最广泛的表面贴装封装。
后来,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也渐渐派生出SOJ、SSOP、TSSOP、SOIC 等一些小形状封装。
二、PGA插针网格阵列封装PGA芯片封装形式常见于微处理器的封装,一般是将集成电路(IC)包装在瓷片内,瓷片的底部是排列成方形的插针,这些插针就可以插入获焊接到电路板上对应的插座中,特别适合于需要频繁插波的应用场合。
对于同样管脚的芯片,PGA封装通常要比过去常见的双列直插封装需用面积更小。
PGA封装具有插拨操作更便利,牢靠性高及可适应更高的频率的特点,早期的奔腾芯片、InTel系列CPU中的80486和Pentium、Pentium Pro均采纳这种封装形式。
三、BGA球栅阵列封装BGA封装是从插PGA插针网格阵列改良而来,是一种将某个表面以格状排列的方式覆满引脚的封装法,在运作时即可将电子讯号从集成电路上传导至其所在的印刷电路板。
在BGA封装下,在封装底部处引脚是由锡球所取代,这些锡球可以手动或透过自动化机器配置,并透过助焊剂将它们定位。
BGA封装能供应比其他如双列直插封装或四侧引脚扁平封装所容纳更多的接脚,整个装置的地步表面可作为接脚使用,比起四周限定的封装类型还能具有更短的平均导线长度,以具备更加的高速效能。
四、DIP双列直插式封装所谓DIP双列直插式封装,是指采纳双列直插形式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绝大多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C均采纳这种封装形式,其引脚数一般不超过100个。
常用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图SIF JHSOP-28 QFPPLCCJLCC ZIPl 】]F8SOP-28 SOT-23 SO7曲 SOT-143 SOT-223SOJ-32L DIF-16SSOP TSSOPLDCC三极管封装图TO-92f f n l;TO-251ITO-252TQ-263TO-126T0-220TO-220FTO-302WP-3ET0P-3FT0-3PB1TOP-31.T0-3PL TO-247oJPSDIP PLCC DIP-TABDIP LCC LDCC LQFP LQFPITO-220FTO-220HSOP-28 ITO-3PFTO220 HSOP28 ITO220 ITO3PBQFP PQFP PQFPPDIPSO SO7-321QFP SC-70 SDIP SIPSOD323 SOJ SOJSOF-M&DT113SOT143 SOT223 SOT223 SOT23SOT523 SOT343 SOT SOTSTO-220TO247TO264 TO3 TO52 TO71 TO78 TO8 TO92 TO93STO-220TU'.7PCDIP JLCC TO72 STO-220 TO99 AX14 TO263 SOT89 SNAPTK FGIP SOT23 SOPTQFP TSOP TSSOP ZIP常见集成电路()芯片的封装金属圆形封装最初的芯片封装形式。
引脚数。
散热好,价格高,屏蔽性能良好,主要用于高档产品。
PZIP塑料ZIP型封装引脚数。
散热性能好,多用于大功率器件。
单列直插式封装引脚中心距通常为,引脚数,多数为定制产品。
造价低且安装便宜,广泛用于民品。
双列直插式封装绝大多数中小规模均采用这种封装形式,其引脚数一般不超过个。
适合在板上插孔焊接,操作方便。
塑封应用最广泛。
双列表面安装式封装引脚有形和形两种形式,中心距一般分和两种,引脚数。
体积小,是最普及的表面贴片封装。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一、概述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是指将芯片封装成实际可用的器件的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封装技术不仅仅是保护芯片,还可以通过封装形式的不同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封装类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二、发展历程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逐渐成熟。
最早的集成电路封装形式是引脚直插式封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芯片级、无尘室级封装技术。
如今,随着3D封装、CSP、SiP等新技术的出现,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正朝着更加高密度、高性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三、主要封装类型1.BGA封装:球栅阵列封装,是一种常见的封装形式,具有焊接可靠性高、散热性好等优点。
2.QFN封装:裸露焊盘封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尺寸要求严格的应用场合。
3.CSP封装:芯片级封装,在尺寸更小、功耗更低的应用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
4.3D封装:通过将多个芯片垂直堆叠,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性能。
5.SiP封装:系统级封装,将多个不同功能的芯片封装在一起,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兴起,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将朝着更高密度、更低功耗、更可靠、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同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为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带来更多可能性。
五、结语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也在不断演进,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集成电路的封装方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已经成为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集成电路的封装方式则是保护和连接芯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集成电路封装方式,包括DIP封装、QFP封装、BGA封装以及CSP封装。
DIP封装,即双列直插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是最早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封装方式。
DIP封装的芯片引脚通过两行排列在芯片的两侧,方便插入插座或焊接到电路板上。
DIP封装的优点是成本低廉、易于维修和更换,但其缺点是占用空间较大,限制了芯片的集成度和密度。
QFP封装,即四边形薄封装(Quad Flat Package),是一种较新的封装方式。
QFP封装的芯片引脚通过四边排列在芯片的四周,使得芯片的尺寸更小,适用于高密度集成电路。
QFP封装的优点是体积小、引脚多、传导性能好,但其缺点是焊接难度较大,需要使用SMT设备进行焊接。
BGA封装,即球栅阵列封装(Ball Grid Array),是一种高密度的封装方式。
BGA封装的芯片引脚通过芯片底部的焊球连接到电路板上,使得芯片的引脚数量和密度更高。
BGA封装的优点是高集成度、体积小、传导性能好,但其缺点是焊接难度较大,需要使用专用设备进行焊接。
CSP封装,即芯片级封装(Chip Scale Package),是一种最小尺寸的封装方式。
CSP封装将芯片封装在最小尺寸的封装基板上,使得芯片的尺寸和重量更小。
CSP封装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传导性能好,适用于小型移动设备等场景。
但由于其尺寸小,焊接和维修难度较大。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封装方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封装方式,如PGA封装(Pin Grid Array)、SOIC封装(Small Outline Integrated Circuit)等。
这些封装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封装方式。
在选择集成电路的封装方式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芯片的功耗、集成度、散热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
集成电路芯片封装:是指利用膜技术及微细加工技术,将芯片及其他要素在框架或基板上布置,粘贴,固定及连接,引出接线端子并通过可塑性绝缘介质灌封固定构成整体立体结构的工艺封装工程:将封装体与基板连接固定装配成完整的系统或电子设备,并确保整个的综合性能的工程(合起来就是广义的封装概念)芯片封装实现的功能:①传递电能,主要是指电源电压的分配和导通②传递电路信号,主要是将电信号的延迟尽可能的减小,在布线时应尽可能使信号线与芯片的互联路径及通过封装的I/O接口引出的路径最短③提供散热途径,主要是指各种芯片封装都要考虑元器件部件长期工作时,如何将聚集的热量散出的问题④结构保护与支持,主要是指芯片封装可为芯片和其他连接部件提供牢固可靠的机械支撑封装工程的技术层次①第一层次,该层次又称为芯片层次的封装,是指把集成电路芯片与封装基板或引脚架之间的粘贴固定电路连线与封装保护的工艺②第二层次,将数个第一层次完成的封装与其他电子元器件组成一个电路卡的工艺③第三层次,将数个第二层次完成的封装,组装成的电路卡组合在一个主电路板上,使之成为一个部件或子系统的工艺④第四层次,将数个子系统组装成一个完整电子产品的工艺过程芯片封装的分类:按照封装中组合集成电路芯片的数目,可以分为单芯片封装与多芯片封装按照密封的材料区分,可分为高分子材料和陶瓷为主的种类按照器件与电路板互连方式,可分为引脚插入型和表面贴装型按照引脚分布形态,可分为单边引脚,双边引脚,四边引脚与底部引脚零级层次,在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元件间的连线工艺SCP,单芯片封装MCP,多芯片封装DIP,双列式封装BGA,球栅阵列式封装SIP,单列式封装ZIP,交叉引脚式封装QFP,四边扁平封装MCP,底部引脚有金属罐式PGA,点阵列式封装芯片封装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硅片减薄,硅片切割,芯片贴装,芯片互连,成型技术,去飞边,毛刺,切筋成型,上焊锡,打码芯片减薄:目前硅片的背面减薄技术主要有磨削,研磨,干式抛光,化学机械平坦工艺,电化学腐蚀,湿法腐蚀,等离子增强化学腐蚀,常压等离子腐蚀等芯片切割:刀片切割,激光切割(激光半切割,激光全切割)激光开槽加工是一种常见的激光半切割方式芯片贴装也称为芯片粘贴,是将IC芯片固定于封装基板或引脚架芯片的承载座上的工艺过程。
集成电路封装分类
集成电路封装有多种分类方式,常见的包括:
1.按封装材料:可分为金属封装、塑料封装、陶瓷封装等。
2.按封装外形:可分为直插式封装、贴片式封装、BGA封装等类型。
直插式封装集成电路是引脚插入印制板中,然后再焊接的一种集成电路封装形式,主要有单列式封装和双列直插式封装。
其中单列式封装有单列直插式封装(SIP)和单列曲插式封装(ZIP),双列直插式封装又称DIP封装(Dual Inline Package)。
贴片封装,又称为SMT封装。
BGA封装的引脚以圆形或柱状焊点按阵列形式分布在封装下面。
3.按功能:可分为数字芯片、模拟芯片、混合芯片。
4.按工艺:可分为薄膜集成电路和厚膜集成电路。
5.按应用领域:可分为通用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
此外,集成电路封装还包括CSP 芯片缩放式封装、COB 板上芯片贴装、COC 瓷质基板上芯片贴装、MCM 多芯片模型贴装、LCC 无引线片式载体、CFP 陶瓷扁平封装、PQFP 塑料四边引线封装等类型。
集成电路封装
集成电路封装,又称芯片封装,是指将集成电路芯片进行封装,以提供保护、连接和连接外部电路的功能。
常见的集成电路封装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对顶焊接(DIP)封装:这是最早也是最常见的封装形式之一,通常用于较低密度和较低频率的应用。
它采用两排引脚,可以直接插入插座或焊接到电路板上。
2. 表面贴装技术(SMT)封装: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封装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SMT封装可以有效提高集成度和组装效率,减小封装体积和重量。
3. 高级封装: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更高级的封装形式,例如球形阵列封装(BGA)、无引脚封装(LGA)和封装在柔性基板上的芯片(COF)等。
这些封装形式主要用于高密度、高速和复杂电路的应用。
封装的选择会根据应用需求、电路复杂性、可靠性和成本
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决策。
不同的封装形式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制造工艺选择适合的封装。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IC)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已经成为现代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集成电路封装技术作为IC制造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起到了保护IC芯片、连接引脚和外部环境的作用。
本文将对集成电路封装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介绍。
一、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分类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根据封装形式可以分为芯片封装和模块封装两种基本形式。
(一)芯片封装芯片封装是指将裸片(即未封装的芯片)进行封装,保护芯片并为其提供连接外部环境的引脚。
芯片封装主要分为无引线封装和引线封装两种。
无引线封装是指芯片背面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不需要引脚连接。
常见的无引线封装有BGA(Ball Grid Array)和CSP(Chip Scale Package)等。
BGA封装在芯片背面焊接了一定数量的焊球,通过焊球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盘进行连接;CSP封装则直接将芯片背面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焊盘焊接。
引线封装是指芯片背面通过焊接或者焊接+插入的方式,将引脚与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座相连。
常见的引线封装有DIP(Dual in-line Package)、SOP(Small Outline Package)和QFP(Quad Flat Package)等。
DIP封装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封装形式,引脚直接通过背面插入插座;SOP封装则将引脚呈J字形曲折排列,一侧焊接在封装底部,另一侧插入插座;QFP封装则是将引脚呈四边形排列,并焊接在封装底部。
(二)模块封装模块封装是将芯片及其周边元件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单元。
模块封装可以根据封装的芯片种类进行分类,如MCU 模块、MEMS模块等。
二、集成电路封装技术的应用(一)无线通信领域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移动通信设备中,芯片封装形式通常采用BGA和CSP封装,这种封装形式可以减小封装面积,提高集成度,从而实现更小巧、轻便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