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390.83 KB
- 文档页数:5
白塞病临床诊治要点及处方建议白塞病(BD)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
以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又称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
常累及神经系统、消化道、肺、肾以及附睾等器官,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
【诊断要点】1.病史:16-40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以反复口腔溃疡等为首发症状。
2.症状:有复发性、疼痛性口腔溃疡及生殖器溃疡。
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眼球痛、畏光流泪、异物感、飞蚊症和头痛等。
局限性、非对称性关节炎。
上腹饱胀、嗳气、吞咽困难、中下腹胀满、隐痛、阵发性绞痛、腹泻、黑便、便秘等。
肺受累时有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肺动脉瘤形成,瘤体破裂时可形成肺血管-支气管瘘,致肺内出血;肺静脉血栓形成可致肺梗塞;肺泡毛细血管周围炎可使内皮增生纤维化影响换气功能)。
3.体征:角膜炎、疱疹性结膜炎、巩膜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乳头炎、坏死性视网膜血管炎、眼底出血。
有结节性红斑、疱疹、丘疹、痤疮样皮疹,多形红斑、环形红斑、坏死性结核疹样损害、大疱性坏死性血管炎、Sweet病样皮损、脓皮病等。
4.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本病无特异性实验室异常。
活动期可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阳性,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
HLA-B51阳性与眼、消化道病变相关。
(2)针刺反应试验此试验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静脉穿刺或皮肤创伤后出现的类似皮损具有同等价值。
(3)特殊检查神经白塞病常有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轻度升高。
急性期MRI 的检查敏感性高,可发现在脑干、脑室旁白质和基底节处的增高信号。
慢性期行MRI检查应注意与多发性硬化相鉴别。
高分辨的CT或肺血管造影、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均有助于肺部病变诊断。
5.鉴别诊断本病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者易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
以关节症状为主要表现者,应注意与类风湿关节炎、赖特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相鉴别;皮肤粘膜损害应与多形红斑、结节红斑、梅毒、Sweet病、Stevens-Johnson 综合征、寻常性痤疮、单纯疱疹感染、热带口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周期性粒细胞减少、艾滋病相鉴别;胃肠道受累应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相鉴别。
白塞病白塞病是以反复发作的口腔、生殖器溃疡和眼炎为主,多系统受累的炎性疾病,又称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当与中医学”狐惑病”相似。
本病外因主要是感受淫邪毒气,内因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尤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
病机主要是湿热毒邪蕴滞,湿热毒邪内蕴营分,外客于肌肤,或循经上蒸、下注,则发为本病。
【诊断】1口腔黏膜的再发性阿弗他性溃疡。
2 .皮肤症状可有结节性红斑、皮下血栓性静脉炎、皮肤针刺过敏反应或毛囊炎样瘗疮样皮疹。
3 .眼部症状有虹膜睫状体炎或视网膜脉络膜炎。
4.外阴部溃疡。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辨证主要是辨病之虚实,一般病程较短,局部肿痛明显,溃疡数目较多者,多为实;而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肿痛不甚,溃疡数目不甚多,但难以愈合者,多属虚。
治疗当以清热除湿,泻火解毒为原则。
气郁化火者,佐以理气解郁;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阴虚及阳,虚阳上扰者,又当温阳散火;病久不愈者,还应参入活血行瘀之品。
1 .肝脾湿热起病急,病程短,口腔黏膜及外阴溃疡,灼热疼痛,或下肢皮肤红斑结节,或伴有畏寒发热,心烦口干,胸闷纳呆,妇女带下黄稠,小漫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方药举例:甘草泻心汤加减。
黄苓IOg,黄连5g,干姜3g,制半夏、党参各10g,生甘草5g,大枣5枚。
加减:若胸闷、纳呆,舌苔厚腻,加蕾香、佩兰各10g。
食少、便澹,加白术、茯苓各10g,赤小豆12go2 .气郁化火反复发生口腔及外阴溃疡,皮肤出现结节红斑,胸胁胀满,眼红目赤,心烦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疏利气机。
方药举例:龙胆泻肝丸加减。
龙胆草5g,桅子、黄苓各IOg,川木通6g,车前子(包煎)10g,柴胡6g,当归10g,生地黄12g,生甘草5g。
加减:若胸胁胀闷明显,妇女乳房作胀,月经不调,加香附、枳壳各IOg0气滞血瘀,皮疹紫暗,舌暗脉涩,加桃仁、红花各10g。
白塞病诊断标准
白塞病(Behçet's disease)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
溃疡、眼部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白塞病的诊断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或病理学改变,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以下是国际白塞病研究会(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for
Behçet's Disease)制定的白塞病诊断标准:
1. 必备诊断标准:
- 口腔溃疡:复发性的口腔溃疡,至少三次发作,在一年内发
作至少三次。
- 溃疡性皮疹:具有特征性溃疡性皮疹,如包括青春痘样丘疹、结节,或表现为无明显溃疡的脓疱性皮疹。
- 运动器官溃疡:包括生殖器溃疡(附睾溃疡、阴道溃疡等)
或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等)。
2. 至少两个参考诊断标准(具备一项组合):
- 视网膜脉络膜炎:双眼视网膜脉络膜炎可确诊。
- 皮肤病变:包括接触性红斑、结构化皮疹等。
- 阳性皮肤针刺试验:经验性诊断方法,用来检测皮肤过敏反应。
- Selçuk标准:特指下面这些疾病特征:头颈部静脉炎、消化
道溃疡、肺脏病变和神经系统病变。
以上诊断标准适用于16岁以上的患者,并排除其他疾病导致
的相似症状。
白塞病的确诊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疾病名:白塞病英文名:Behcet disease缩写:BD别名:Behcet's disease;silk route disease;贝赫切特病;贝切特病;贝切特氏病;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丝绸之路病;Adamentiade;Behcet病;Behcet三联征;Halush-Behcet综合征;Touraine口疮病;白赛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非性病性女阴溃疡复发性等膜炎;仅多性前房积脓性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及口腔与阴部溃疡;色素膜炎;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眼-口-生殖器综合征;oculooral-genital syndrome;白塞综合征;狐惑;Behcet syndrome;皮质-黏膜-眼综合征ICD号:N16.2*分类:肾内科概述: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于1937年由土耳其医生Behcet首次报告,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可侵犯皮肤、黏膜、关节、胃肠、心血管、泌尿、生殖、神经等,其中以口腔、生殖器、皮肤及眼部受累最为常见。
临床典型表现为眼-口-生殖器三联症,即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眼色素膜炎及生殖器溃疡。
流行病学:本病发病年龄为4~70岁,多发于20~35岁,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报道各家不一,有报道男性多见,男性发病多在25到29岁,女性多在18岁之前或35岁之后发病,男性病情较女性重。
本病多见地中海、中东、中国和日本,欧美少见。
病因:本病病因未明,目前认为可能与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1.微生物感染学说 由于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英国学者认为白塞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我国认为结核感染可能与本病有关,因BD患者中相当部分在过去或现在有结核感染或结核病灶,经抗结核治疗后部分BD患者得到缓解。
【关键字】精品白塞氏病的诊疗规范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
临床上以复发性、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突出表现,又称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
该病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肺、肾以及附睾等器官,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
该病在东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被称为丝绸之路病。
发病年龄大多为16~40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
我国则以女性略占多数,但男性患者中眼葡萄膜炎、血管及神经系统受累较女性多且病情重。
一、发病机制本病发病病因不明确,可能与感染、遗传、环境以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病变以侵蚀小动脉、小静脉及微血管为主,病损的血管和周围组织中可见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壁坏死、扩张、破裂,腔内血栓形成或纤维增生造成管腔狭窄,病变可累及全身血管,如皮肤黏膜、眼睛以及全身多系统的细小血管炎,多数病例还伴随不同成度的关节症状。
二、临床表现1.症状1.1 一般症状: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或偶感乏力不适,有的可出现关节疼痛、头痛头晕、纳差和体重减轻,发病有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少见,但症状较显著,有的可伴随发热,以低热多见。
1.2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复发性、疼痛性,在急性期,复发性每年发作至少3次,溃疡此起彼伏。
多数患者以此为本病的首发症状。
它被认为是诊断本病的最基本必备症状。
1.3 生殖器溃疡:男性多见于阴囊和阴茎和龟头,症状轻;女性主要见于大、小阴唇,其次为阴道,在也可以出现在会阴或肛门周围,疼痛症状比较明显。
约75~80%的患者有此症状。
1.4 眼炎:初发症状为明显的眶周疼痛和畏光、发作性的结膜炎,也有因视网膜血管炎而形成的视网膜炎。
通常表现为慢性、复发性、进行性病程。
眼炎的反复发作可以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是本病致残的主要原因。
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眼部病变为色素膜炎。
单独视盘水肿提示脑静脉血栓,由白塞氏病所致的颅内血管病变可导致视野缺损。
白塞病实验室诊断标准
白塞病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必要条件:复发性口腔溃疡,即在一年内至少有3次口疮样或疱疹样溃疡。
2. 次要条件(满足其中任意两条及以上):
复发性生殖器溃疡或瘢痕;
前、后葡萄膜炎,或者眼科医生查出的玻璃体细胞,或视网膜血管炎;
结节红斑、假毛囊炎、脓性丘疹或痤疮样结节(但要排除青春期或服用激素的情况);
针刺试验阳性,由医生在24-48小时内判断。
综合评分≥4分时,可考虑诊断为白塞病。
请注意,以上诊断标准并非绝对,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如有相关症状和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白塞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1 概述白塞病(BD)又称贝赫切特病、口-眼-生殖器三联征等。
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器官,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眼、中枢神经系统及大血管受累者预后不佳。
本病在中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又被称为丝绸之路病。
好发年龄维16—40岁。
男性患者血管、神经系统及眼受累较女性多且病情重。
2 临床表现本病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
有时患者需经历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相继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
2.1 口腔溃疡:几乎100%患者均有复发性、痛性口腔溃疡(Aphthous ulceration,阿弗他溃疡),多数患者为首发症状。
溃疡可以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可为单发,也可成批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深浅不一,底部有黄色覆盖物,周围为一边缘清晰的红云,大约1-2周后自行消退而不留瘢痕。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诊断本病最基本的必备症状。
2.2 生殖器溃疡:约75%的患者出现生殖器溃疡,病变和口腔溃疡基本相似,但出现次数少。
溃疡深大,疼痛剧烈,愈合慢。
受累部位为外阴、阴道、肛周、宫颈、阴囊和阴茎等处。
有患者可因溃疡深而致大出血。
2.3 眼炎:约50%的患者有眼炎,双眼各组织均可累及。
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球充血、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头痛等,致盲率可达25%,是本病致残的主要原因。
最常见的眼部病变为色素膜炎,可伴有或不伴有前房积脓,后葡萄膜炎和视网膜炎,可影响视力。
2.4 皮肤病变:皮损发生率高,可达80-98%,表现多种多样,有结节性红斑、脓疱疹、丘疹、痤疮样皮疹等。
同一患者可有一种以上的皮损。
特别有诊断价值的皮肤特征是结节性红斑和对微小创伤(针刺)后的炎性反应。
2.5 神经系统损害:又称神经白塞病,可有多部位受累,发病率为5—50%,少数(5%)可为首发症状。
白塞病实验室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白塞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和皮肤的慢性复发性炎症。
白塞病的确诊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其中实验室诊断标准对于确认白塞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白塞病实验室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血清学检查1.抗核抗体(ANA)检测:白塞病患者多数在血清中检测到ANA,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常见表现。
2.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检测:在白塞病患者中,抗双链DNA抗体常常呈阳性,提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
3.类风湿因子(RF)检测:白塞病患者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较高,提示有风湿性疾病的可能性。
4.免疫球蛋白检测:白塞病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常常升高,反映了免疫系统的异常活跃。
二、口腔黏膜组织活检口腔黏膜组织活检是白塞病的确诊金标准之一,通过活检可以观察到典型的病变组织学特点,如上皮内炎性细胞浸润、上皮下小血管炎症、上皮下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等。
口腔黏膜组织活检还可以排除其他口腔疾病,确保诊断准确性。
三、皮肤病理活检除口腔黏膜组织活检外,皮肤病理活检也是白塞病的重要实验室诊断手段。
患者皮肤病变部位的活检可以观察到真皮层和上皮层的炎症、坏死、增生等病理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可以通过染色方式观察病变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白塞病的发病机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五、血清生化指标检测除了上述实验室检查外,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也有助于白塞病的诊断。
例如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的升高通常反映了炎症的程度,有助于疾病的监测和评估。
白塞病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是确诊该病的关键。
通过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深入了解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也可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口腔和皮肤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白塞病诊断标准白塞病(Behcet's disease)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多系统炎症性疾病,以口腔和生殖器溃疡、皮肤损害和眼部炎症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关节痛、消化道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试验,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本文将介绍白塞病的诊断标准,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临床诊断标准。
1. 国际白塞病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for Behcet's Disease,简称ISG)提出的诊断标准包括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眼部炎症和生殖器溃疡中至少两项表现。
2. 欧洲抗炎风湿学会(EULAR)提出的诊断标准包括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中至少两项表现,或者口腔溃疡伴有眼部炎症。
二、实验室检查。
1. 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结核病、梅毒等。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梅毒螺旋体抗体等。
2. 对于眼部炎症的患者,眼科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眼底检查、眼压测定等。
三、影像学检查。
1. 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可行头颅MRI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2. 对于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可行腹部CT或MRI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四、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应当充分了解白塞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包括典型和非典型表现,以免漏诊或误诊。
2. 临床医生应当注意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口腔溃疡病、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病等。
3. 对于疑似病例,可进行HLA-B51基因检测,阳性结果有助于诊断。
五、诊断标准的局限性。
1. 白塞病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可能未能完全符合诊断标准,临床医生应当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2. 由于白塞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时应当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六、结语。
白塞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临床医生充分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白塞病的诊断和治疗白塞病(Behcet’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多系统性疾病,对于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治疗方案设计。
本文将介绍白塞病的诊断标准和常用的治疗方法。
白塞病的诊断标准白塞病的诊断需要满足下列主要标准:1.有口腔溃疡或私密处溃疡,至少发生3次以上;2.同时有下列2项标准:–生殖器损害(慢性前列腺炎、睪丸疼痛或肿大);–目部病变(一侧或双侧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结膜炎、玻璃体炎);3.同时有下列标准之一:–皮肤损害(结节、静脉炎、坏疽样损害等);–局部软组织炎症(关节炎、软组织炎或副棘炎);–神经系统损害(颅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或周围神经病变)。
在满足上述标准时,需要进行排除性诊断,以排除其他类风湿性疾病、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白塞病的治疗方法白塞病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口腔溃疡的治疗口腔溃疡可口服或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口腔降糖药、硼酸或口含松香等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者可应用脉冲糖皮质激素。
生殖器损害的治疗生殖器损害的治疗选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阿米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有菌感染则可同时使用抗生素。
目部病变的治疗轻度的目部病变一般不需要治疗,重度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眼药、免疫抑制药物和口服抗生素。
皮肤损害的治疗皮肤损害的治疗可选用糖皮质激素、结合口服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如局部皮肤坏死可使用环磷酰胺。
关节炎和其他软组织炎症的治疗轻度关节炎或其他软组织炎症的治疗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重度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治疗主要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如严重失明等情况,需及时手术治疗。
,白塞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治疗方案设计,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患者来说,需要密切关注临床症状,及时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白塞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年,卷(期):2011,15(5)
被引用次数:33次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1,15(5)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系统性硬化病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4)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韦格纳肉芽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3)
4.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4)
5.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1)
6.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干燥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1)
7.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大动脉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2)
8.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结节性多动脉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3)
9.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6)
10.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12)
1.黄勍,王雪梅,刘玉兰,冯桂建,尤鹏胶囊内镜在白塞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期刊论文]-中国医药 2015(11)
2.吴茱萸,唐思源,刘亚白塞病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并文献复习[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15(30)
3.任洁,高宇平,李毅,白娜,李学文白塞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期刊论文]-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02)
4.谷占卿,王勇,郝静敏,曹玉兰,郑晓春,杨晓庆化痰祛瘀方加减联合硫唑嘌呤片治疗白塞病27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河北中医 2015(04)
5.白秋兰,王新昌白塞病的中医治疗进展[期刊论文]-黑龙江中医药 2014(4)
6.叶春涛,董影,嵇鸣神经白塞病的MRI价值探讨[期刊论文]-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03)
7.田珂,王晶桐,朱元民,何晋德,刘玉兰具有消化系统表现的白塞病的临床特点[期刊论文]-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02)
8.赵星,王浩,宋民白塞病的心血管系统损害--附28例临床资料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循环杂志 2014(03)
9.徐琼,宋欣伟宋欣伟从风火论治白塞病经验[期刊论文]-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02)
10.赛音其木格白塞病合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一例[期刊论文]-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03)
11.徐琼,宋欣伟,鲍宝生宋欣伟从“火毒”论治白塞病临证经验[期刊论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5)
12.安琦,褚代芳,王凤,王天,马飞燕,余咏补虚活血解毒法治疗白塞病2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 2013(01)
13.韦无边,卢柳伊,黄谢梅白塞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进展[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 2013(05)
14.张俞,周华,张常然,尹培达白塞病合并IgA肾病和肾病综合征一例[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2(11)
15.宋萍萍白塞病的致病因子[期刊论文]-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02)
16.范圣先,李幼生肠型白塞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期刊论文]-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5(04)
17.陆青云,王鸣鹏白塞病心血管损害的 CT 表现[期刊论文]-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5(06)
18.马国伟,王倩,周文亮,李涛白塞病致咽腔大出血一例[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3(08)
19.孙妍,任立敏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难治性贝赫切特综合征眼炎1例并文献复习[期刊论文]-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04)
20.刘辉,刘秀鹏肠白塞病一例诊治并文献复习[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12(23)
21.程灿,王晓天白塞病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发热误诊为感染一例分析[期刊论文]-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5(06)
22.傅婧,胡海霞,张荷飞行员典型贝赫切特综合征一例[期刊论文]-中国疗养医学 2012(06)
23.李金潺,温鸿雁,李小峰,卫丹丹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10)
24.马晓蕾,陈智勇,朱赟,梁军,赵盛楠,华冰珠,孙凌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在肠型白塞病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5(03)
25.孙家珍,郭兰白塞病的心血管系统损害临床表现[期刊论文]-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05)
26.陈春晓,王琳,蒋荣猛白塞病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期刊论文]-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4(03)
27.刘卉,陈东风沙利度胺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探索[期刊论文]-中华消化杂志 2014(10)
28.王蓓,史朗峰,薛元媛,赵重波,李颖,刘华神经白塞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期刊论文]-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3(02)
引用本文格式: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白塞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