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58
《李清照词两首》理解性默写第一首词:《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描述了一个夜晚的情景。
雨疏风骤,显得寂静而凉爽。
主人公昨晚醉倒在床上,浓睡不醒,身上还留着残存的酒意。
他问
卷帘幕后的人,海棠是否还保持着相同的样子,是否依然娇艳美丽。
她却告诉主人公,早已经绿肥红瘦了。
这种对比,写出了人事无常
的哀愁之情。
第二首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他不停地寻找,四处寻觅,但仍然感到冷清荒凉。
在天气渐暖但仍
然寒冷的时候,他最难以平息内心的不安。
喝了几杯淡淡的酒,却
无法抵挡晚风的寒冷。
瞧,雁群飞过,他正伤感地想起了旧时的相识。
这两首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人情世故的无常,写出了作者
对于时光流转、感情变迁的感慨和忧伤。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1.2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武陵春·春晚》两首词的词牌、词律及修辞手法。
1.3能够准确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1.4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诗歌的能力。
2.2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1.2两首词的词牌、词律及修辞手法。
1.3两首词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教学难点:2.1两首词的修辞手法及意象分析。
2.2两首词的情感及哲理理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1向学生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1.2提问:同学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她的词有哪些特点?2.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词,感受词的意境。
2.2分析词牌、词律,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形式特点。
2.3通过讨论,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4指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对词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2提问:同学们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感悟有哪些?2.学习《武陵春·春晚》2.2分析词牌、词律,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形式特点。
2.3通过讨论,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哲理。
2.4指导学生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对词进行评价。
3.课堂讨论3.1让学生对《武陵春·春晚》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感悟。
李清照词两⾸原⽂及翻译李清照词两⾸原⽂及翻译 ⽆论在学习、⼯作或是⽣活中,⼤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词吧,李清照,宋代⼥词⼈,婉约词派之称。
以下是⼩编分享的李清照词两⾸原⽂及翻译,欢迎⼤家阅读!代表,有“千古第⼀才⼥”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兽。
佳节⼜重阳,⽟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注释 永昼:漫长的⽩天。
瑞脑:⼀种⾹料,俗称冰⽚。
⾦兽:兽形的铜⾹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这⾥指菊花的幽⾹。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 黄花:菊花 李清照词原⽂及翻译篇2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
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⑵“寻寻觅觅”三句:此词起拍连⽤⼗四叠字,既使词家倾倒,亦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谓其前⽆古⼈,后⽆来者。
其实,此⼗四叠宇,既是李请照的独创,亦有其对韩偓《丙寅⼆⽉⼆⼗⼆⽇抚州如归馆⾬中有怀诸朝客》诗中“凄凄恻恻⼜微颦”等句的⼀定取义和隐括。
⑶乍暖还寒:脱胎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寒”之句,谓天⽓忽冷忽暖。
⑷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⑸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⑹“雁过也”三句:化⽤赵嘏《寒塘》诗“乡⼼正⽆限,⼀夜度南楼”、吴均《赠杜容成》诗“⼀燕海上来,⼀燕⾼堂息。
⼀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 ⑺黄花:菊花。
⑻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说⾔⽆甚可摘。
谁:何,什么。
⑼怎⽣:怎样,如何。
⑽这次第:这情形,这光景。
译⽂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长物,室外是万⽊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引起内⼼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齐涌来,令⼈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