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李清照词两首
- 格式:ppt
- 大小:532.50 KB
- 文档页数:37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
2、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能够朗读和背诵《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
二、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学生唱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创作是源于她的身世和心理.2、任务: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活动1:小组讨论,每组介绍一首词的词意、词曲、艺术价值。
4、整体讲解:教师就词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5、活动2:通过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两首词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临场评论的方式,增加两首词的欣赏程度。
6、总结: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对两首词的喜爱及感悟,并从中探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
三、教学重点: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词的类型特点2、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四、教学方法:1、活动性、情感性和体验性的教学方法。
2、合作、探究和启发式教学法。
3、听课及现场评论式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PPT、录音机、黑板、水彩笔等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唱词《如梦令》2、任务明确了解《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了解一首词的词意、词曲和艺术价值,并进行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充分理解。
4、齐堂讲解教师就文章的类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作整体讲解,加深对李清照词的理解。
同时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李清照词的认识。
5、背诵和演唱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和演唱《如梦令》和《声声慢》两首词,同时让学生从词曲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
7、《李清照詞兩首》教案教學目標:1.瞭解個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創作的密切關係。
2.學習從日常生活中提煉生動的意象來表現心境的寫作方法。
3.體會詞人前後期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教學重難點:個人的遭遇和創作的關係,感受詞的意境課時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醉花陰課前預習: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現在山東人。
父官至禮部員外郎,京東路提點刑獄,曾受知于蘇軾,用意于經學,在齊魯一帶頗負盛名。
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孫女,也善知文書。
李清照的一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早年隨父住在汴京、洛陽,受過較好的文化修養,工書,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建中靖國元年,18歲,與禮部侍郎趙廷之子趙明誠結婚。
明誠21歲,在太學當學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
婚後不久趙廷之升任尚書右丞,極力打擊舊党,李格非在黨籍中被罷官,他對趙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滿。
約在崇寧二年,趙明誠出仕。
夫婦志同道合,致力搜尋亡詩逸史,古今名人書畫,器物,趙廷之死後,趙氏兄弟失官,趙明誠屏舉鄉里10多年,更加努力訪求古碑,文物。
後又重新出仕,這一時期開始他們開始編寫《金石錄》並繼續搜集古物、碑銘,一同鑒賞、考訂,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隨之,北宋亡。
高宗即位,趙明誠起知建康府,這時北方大亂,青州故第十餘屋的書冊什物被焚。
李清照只攜帶小部分的文物隨人群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
後期:建炎二年,李清照懷著國破家亡之痛難逃到建康。
次年趙明誠駐家池陽,隻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當李清照趕到的時候趙明誠已經病危,不久死去。
她懷著極大的痛苦斂葬丈夫,這時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將書冊,金石送往洪州,準備去哪裡投奔趙明誠的妹丈以避亂。
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戰亂中丟失。
最後,在紹興二年,從越州移居杭州,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臨安避亂金華,次年返回臨安。
晚年,一直從事文學創作,和關心國家大事。
《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体会两首词中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醉花阴》【教学重点】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感情的。
但是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替妇女说话。
比如,幻灯片展示(晏殊《蝶恋花》、柳永《定风波》等)那么作为中国古代女性文人的最高成就的李清照,又是如何写自己的生活和感情的?二、知人论世1、多媒体课件展示: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可以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文
1、《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3、《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词吧,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清照词两首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篇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厨: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西风;秋风黄花:菊花李清照词原文及翻译篇2《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
慢:即慢词、慢曲,为词的长调。
⑵“寻寻觅觅”三句:此词起拍连用十四叠字,既使词家倾倒,亦为历代论词者所称道,并公认为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笔,甚至谓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实,此十四叠宇,既是李请照的独创,亦有其对韩偓《丙寅二月二十二日抚州如归馆雨中有怀诸朝客》诗中“凄凄恻恻又微颦”等句的一定取义和隐括。
⑶乍暖还寒:脱胎于张先《青门引》的“乍暖还轻寒”之句,谓天气忽冷忽暖。
⑷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⑸晓来:今本多作“晚来”。
⑹“雁过也”三句:化用赵嘏《寒塘》诗“乡心正无限,一夜度南楼”、吴均《赠杜容成》诗“一燕海上来,一燕高堂息。
一朝相逢遇,依然旧相识。
”⑺黄花:菊花。
⑻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
一说言无甚可摘。
谁:何,什么。
⑼怎生:怎样,如何。
⑽这次第:这情形,这光景。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李清照詞兩首》導學案(三)教學目標1、瞭解李清照的生平經歷及其前後期詞風的變化。
2、反復誦讀《醉花陰》和《聲聲慢》兩首詞,體味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3、探討這兩首詞中共同的意象“酒”、“風”、“黃昏”、“黃花”的象徵意義,並把握兩首詞共有的情感“愁”。
重點難點探討這兩首詞中共同的意象“酒”、“風”、“黃昏”、“黃花”的象徵意義,並把握兩首詞共有的情感“愁”。
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方法及工具講授法、討論法、誦讀法(多媒體)教學步驟一、導入新課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裡,文采有後主遺風。
”寫的是誰?沈謙《古今詞話》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二李是婉約詞傑出代表,我們來學習李易安的《李清照詞兩首》。
二、介紹李清照其人其詞1、前期的李清照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師從蘇軾,是著名經史學家;母親王氏出身名門,也知書善文。
李清照從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養,工書,能文,精通音律。
18歲嫁給門當戶對的太學生趙明誠為妻,婚後的生活相當美滿,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讀書,品詩論文,收集和鑒賞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
趙明誠有一段時間出外遊學、出仕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詩詞排遣寂寞,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2、後期的李清照1125年金入侵宋朝,兩年後北宋滅亡,從此,李清照的個人命運也隨著國家命運的改變而改變。
他們一家被迫南遷避難,兩年後即1129年趙明誠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個人。
這期間她不但承受著政治上的壓力,而且大量書畫、研墨被盜,孤獨一身,各地漂泊,境況極其淒慘,嘗盡了喪夫之痛、流離之苦和亡國之恨。
3、李清照前後期詞的不同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雖多是描寫寂寞的生活,抒發憂鬱的感情,但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
南渡後,國破家亡後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淒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
高一知识点《李清照词两首》预习提示本文是关于高一知识点《李清照词两首》预习提示,感谢您的阅读!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宋代著名女词人,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
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
有《漱玉词》《醉花阴》是李清照早期作品,为节令抒怀之作。
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
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出仕做官。
这个时期,李清照写出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是其中的名篇之一。
时逢重阳,作者通过独守闺房,寂寞抒怀,及把酒黄昏,赏花东篱等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佳节思亲的人之常情。
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拟人,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意趣新奇,思意绝美,为后世所赞。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重要的代表作,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宋王朝被迫南迁。
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阔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李清照的家庭也因此毁于一旦,不仅家中财物全部被焚,连随身携带的古铜器、书籍在南逃途中也遗失或被盗,在她46岁的时候,丈夫又不幸病亡,从此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
这首词抒发了她和当时多数人所共同感到的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以及她个人所独自感到的既死丈夫、又无儿女、晚年块然独处、辛苦艰难的悲痛。
词情凄清,跟早年写愁的作品如《醉花阴》等相比,初中学习方法,风格迥然不同。
作者着力地渲染了“凄凄惨惨戚戚”的气氛,多方面叙写她处境的穷困凄惨,并反复诉说她内心极度的孤寂感,句句泪,字字血,全词充满了亡国之痛、败家之哀、丧夫之悲、孤独之苦,使人不忍卒读。
学习这两首词,第一、要了解作者身世。
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
《李清照詞兩首》導學案【學法指導】1、熟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理解詩歌內容,然後完成本學案。
2、認真思考,規範書寫,獨立完成。
【學習目標】1.知人論世,結合背景理解詩文內容2.反復誦讀,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寫作特色3.培養熱愛古典詩詞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知識連結】一.寫作背景及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宋徽宗大觀二年重陽節,趙明誠至仰天山羅漢洞觀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居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無人相伴,故作此詞,以抒發寂寞無聊之感。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
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李清照她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淒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
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
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並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
她後期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
李清照的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
李詞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
二是善於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裡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於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自主學習·秀出風采】一、整體感知成長心靈1、《醉花陰》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的是什麼,他的主旨是什麼?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