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凉血法治疗热郁血分型玫瑰糠疹89例
- 格式:pdf
- 大小:122.13 KB
- 文档页数:2
凉血疏风汤治疗玫瑰糠疹156例疗效观察标签:玫瑰糠疹、凉血疏风汤【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700-01玫瑰糠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笔者自拟凉血疏风汤加减治疗玫瑰糠疹156例,效果理想。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97例,年龄4--54岁,病程2天至3个月不等。
2.治疗方法凉血疏风汤基本方:白茅根30g,凌霄花10g,鸡冠花10g,大青叶10g,青黛6g,玫瑰花10g,丹皮12g,荆芥10g,防己10g,防风10g,金银花30g,紫草15g。
加味:热盛者加大黄,瘙痒者加白鲜皮,心燥、口渴者加生玳瑁,病程四周以上者多挟湿加土茯苓、威灵仙、泽泻、苦参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小儿剂量酌减,7天为一疗程,最多服用2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痊愈:服药1-2周,皮疹完全消退,无新发皮疹128例。
显效:服药1-2周,大部分皮疹消退,偶发新疹的22例。
无效:治疗2周后,未见好转,依旧有新疹发生6例。
总有效率95.8%。
4. 典型病例例一:梅xx,男,40岁,2013年5月26日初诊,一周前发现躯干、两肋部起两块环形皮疹,红色,痒感明显,两天后前胸、后背、四肢密布同样皮疹,经xx医院疹为“玫瑰糠疹”。
内服“扑尔敏”、“维生素”等效果不明显。
现:躯干、四肢皮损呈环形、椭圆形皮疹,色红浸润,表面有微薄鳞屑,胸背部皮损长轴与肋骨平行,脉弦滑,苔薄白稍腻。
西医诊断:玫瑰糠疹,中医辨证:热外受风毒、湿邪。
立法:凉血解毒,驅风除湿。
方药:凉血疏风汤加白鲜皮30g,苦参10g,威灵仙10g,服四剂后,皮损红色明显消退,痒感减轻。
于上方中加地肤子30g,服五剂,皮疹完全消退。
例二:范x兰,女,15岁,2014年2月22日初诊,半个月前自觉前胸部起一红斑,有明显痒感,最初指盖大小,表面有脱皮现象。
数日后,背部及两侧上肢突起类似红色皮疹,大小不等,痒感更加明显,到xx医院诊为玫瑰糠疹,治疗无效。
中医治疗玫瑰糠疹疾病的方法中医治疗玫瑰糠疹疾病的方法来源:未知时间:2017-02-28玫瑰糠疹是一种皮肤疾病,这种疾病对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的,这就需要大家在生活之中患上之后要重视起来,要积极的就医做好及时有效的治疗工作,从而早点远离疾病的危害,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玫瑰糠疹的中医治疗具体都有些什么方法呢?中医治疗玫瑰康庄镇疾病一、辨证选方1、风热治法: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消风散加减。
生石膏30g,生地30g,当归10g,赤芍10g,紫草15g,荆芥10g,桃仁10g,蝉衣6g,白蒺藜10g,知母10g,生甘草3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热毒治法:凉血解毒。
方药:凉血解毒汤加减。
银花30g,连翘12g,大青叶10g,板蓝根30g,山豆根6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1、寒水石洗剂外擦(寒水石60g,炉甘石粉60g,青黛粉20g,冰片4g,甘油40g,蒸馏水加至400ml)。
2、颠倒散洗剂外搽(硫磺、大黄各7、5g,石灰水100ml)。
3、青黛清凉膏外搽(青黛粉5g,清洁膏95g)。
4、苦参汤外洗(苦参30g,蛇床子30g,浮萍30g,白芷15g,野菊花15g,石菖蒲9g,地肤子30g)。
三、专方验方1、紫草15~30g(小儿6~15g)每日1次水煎服,10日1疗程,可连服几个疗程。
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桑白皮、连翘、赤小豆、甘草、生姜、大枣)。
风偏重者加刺猬皮、稀莶草、蕲蛇;热偏重者,加生地、丹皮、栀子、紫草、甘草;湿偏重者加苡米、苍术、土茯苓、茵陈、蝉衣、甘草;血虚重者加当归、白芍、熟地、白蒺藜、白术、甘草。
3、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迁延性玫瑰糠疹。
生地30g,白芍12g,丹皮10g,银花30g,桑叶15g,紫草10g,白鲜皮12g。
每日1剂水煎服。
犀角粉每日3g分2次冲服。
四、针灸取合谷、曲池、大椎、肩井、血海、足三里,宜泻法,留针10~15分钟。
凉血消风汤治玫瑰糠疹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7年第3期郭旭光【三七粉方】取三七粉5克,冲服。
每日早晚各1次,3~4天即有明显效果。
对肠燥或温病热结津耗之大便干结患者,有软化大便之功。
点评大便燥结者寝食不安,三七粉单味冲服,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方法简便,无不良反应。
笔者认为,三七粉能软化大便,可能与其活血化瘀,有助于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肠液分泌及增加肠内动力有关。
若加丹参、姜黄,助其活血之功,疗效更佳。
【五味子茶】将五味子10~15克放入茶杯中,开水浸泡10~15分钟,代荼饮,每天4~6次,7天为1个疗程。
治疗氯氮平所致的便秘副作用有良好效果。
用药期间氯氮平对原发病的治疗仍继续。
点评氯氮平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易致便秘,影响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
五味子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益气生津、降火之功效。
用此药治疗氯氮平引起的便秘,可能与减轻氯氮平的抗胆碱能作用有关。
【枳壳汤】枳壳100克,水煎服。
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
服药时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部分患者同时加用腹带。
具有行气宽中、下气除胀的功效,疗效颇佳。
点评胃下垂是由于胃体平滑肌松驰,张力下降而致。
正常胃体平滑肌应保持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具有一定的紧张性,以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
枳壳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机体状态下,枳壳对处于不同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降低处于紧张状态的胃肠平滑肌的张力,有解痉止痛之功,又能兴奋松弛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提高其张力,增强其蠕动。
枳壳为芸香科小乔木香橼、酸橙等植物的成熟果实,性味效用与枳实相似,但力薄性缓,以行气宽中解胀为主,适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痞闷者。
【苍术方】苍术15~20克,煎汤或用滚开水浸泡。
每日1剂,每次煎药2次或冲泡2~3杯。
代荼饮,慢慢呷服,坚持服用1~3个月。
具有升阳燥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气陷的胃下垂。
点评凡是食欲不节、内伤七情、过度疲劳,以及先天禀赋虚弱、产妇分娩后腹壁弛缓等因素,均可导致脾胃失和,气机升降失常而发生胃下垂。
玫瑰糠疹方
佚名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年(卷),期】2008()1
【摘要】荐方加减五皮散方药:五加皮、大腹皮、浮萍、桑白皮、丹皮、白鲜皮各12克,地骨皮、茯苓皮、扁豆各15克,当归、陈皮、蝉蜕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消斑。
主治;玫瑰糠疹。
【总页数】1页(PI0037-I0037)
【关键词】玫瑰糠疹;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白鲜皮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自拟凉血消疹方治疗血热风盛型玫瑰糠疹35例 [J], 周丽丽;谭雪玲
2.自拟消疹止痒方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J], 郭丽;杨琴
3.五加皮治玫瑰糠疹方 [J], 李斌
4.自拟方治疗玫瑰糠疹45例 [J], 韩秀琴
5.自拟脐疗方治疗儿童玫瑰糠疹 [J], 贾菊华;钟森;周保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治疗急性期玫瑰糠疹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凉血清热解毒汤治疗急性期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对56例急性期玫瑰糠疹患者予中药(凉血清热解毒汤)煎服,每2日一帖,每2周进行一次疗效观察记录,8周评估疗效。
结果急性期玫瑰糠疹患者总有效率为76.8%。
结论根据中药的辩证论治,凉血清热解毒汤对急性期玫瑰糠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凉血清热解毒汤急性期玫瑰糠疹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56例急性期玫瑰糠疹患者均为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28,女14例,平均年龄31.3岁(14-56岁)。
疗程一月到20年。
入选前2周停止接受其系统和局部用药。
排除标准:老年体弱者;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如肝肾功能衰竭者;儿童孕妇。
1.2治疗方法根据祖国医学辩证论治,采用医院自制中药凉血清热解毒汤。
方药组成:水牛角(先煎),百花蛇舌草,虎杖,石上柏,生地黄,玄参,蒲公英,丹皮,紫草,白癣皮,防风,刺蒺藜。
煎服,每2日一帖,每2周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疗效观察记录,进行疗效评估。
1.3疗效观察及判定玫瑰糠疹严重程度(PASI)的评分标准[1]。
PASI下降指数改善百分数=(治疗前PASI积分-治疗后的PASI积分)/治疗前的PASI积分*100%。
根据治疗前后的PASI下降程度分为四级评定,基本痊愈:为PASI下降≥90%;显效:为PASI体症改善百分数为60%;有效:为症状/体症改善百分数为20%;无效:为症状/体症改善百分数<20%。
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
2 结果2.1疗效 56例急性期玫瑰糠疹基本痊愈19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6例,有效率76.8%。
随着病程的延长,痊愈率及有效率逐渐增高。
结果见表1。
表1 凉血清热解毒汤治疗急性期玫瑰糠疹疗效观察2.2不良反应除1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诉轻度胃部不适,其余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中药治疗各种皮肤病是祖国医学的传统治疗方法。
凉血合剂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凉血合剂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5mg 一天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凉血合剂,急性炎症期服凉血消风汤、消散期服凉血散风汤,一天两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显著。
结论凉血合剂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凉血合剂;地氯雷他定;玫瑰糠疹;疗效玫瑰糠疹是皮肤科常见病,约占皮肤科门诊的1%-2%好发于春秋季[1]。
本病急性病程病程呈自限性但适当的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
我科于2010.年11月-2011年5月采用凉血合剂联合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玫瑰糠疹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60例玫瑰糠疹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患者,符合玫瑰糠疹诊断标准[2],其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5.8岁,治疗前一周内未服用其他抗组胺药及免疫调节剂,无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
随机分为治疗组(联合组)、对照组(地氯雷他定组),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情之间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
排除标准:①已知对氯雷他定过敏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正在服用其它抗组胺药及免疫调节剂者;④不能配合治疗者。
1.2方法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国药准字:H20020092)5mg 一天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凉血合剂,急性炎症期服凉血消风汤(菊花15g蝉衣、丹皮、生地、赤芍、栀子、夏枯草、白鲜皮、紫草、甘草各10g),消散期服凉血散风汤(生石膏、白茅根各30g,生地、玄参、白芍、知母、牛子、荆芥、防风、双花、甘草各10g升麻3g),一天两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
1.3诊断标准[3] 痊愈:皮疹消退≧95%,无新发皮疹;显效:皮疹消退≧70%且﹤95%,炎症明显缓解;好转:皮疹消退≧30%且﹤70%,疗程结束后有少量新生皮疹;无效:皮疹消退﹤30%,疗程结束后仍有多数皮疹出现,炎症未控制。
中医药治疗玫瑰糠疹的研究进展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热疮”,中医在治疗玫瑰糠疹或从疏风清热或从凉血解读或从润燥解毒等方面遣方用药。
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使用中成药、刺络拔罐、壮医药线点灸、以及联合紫外线治疗往往取得很好的疗效。
标签:玫瑰糠疹;中药治疗;紫外线治疗。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圆形或者椭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鳞屑斑片,先出现一个母斑,周围继而出现多个较小的继发斑,常伴有瘙痒。
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好发于春秋季。
中医学称本病为“风热疮”、“风癣”、“子母癣”、“母子疮”、“血疳”等。
《外科正宗·顽癣》描述本病:“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起白屑。
”病程虽自限,但不及时治疗亦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之虞。
1 病因病机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祖国医学早有文献记载。
《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是恶风冷气,客于皮肤,折于血气所生,亦作圆文匡郭,但抓搔顽痹,不知痛痒,其中亦有虫。
”《洞天奥旨》指出:“风热疮乃肺经内热而外感风寒,寒热相激而皮毛受之,故成此症也。
”《医宗金鉴》认为“此证由热闭塞腠理而成,形如紫疥,痛痒时作,血燥多热。
”《外科启玄·风热疮》曰:“此疮初则疙瘩痒之难忍,扒之而成疮,似疥非疥。
乃肺受风热,故皮毛间有此症也。
”《外科大成·血疳》写道:“血疳形如紫疥,痒痛多血,由风热闭塞腠理也。
”因此,中医学认为玫瑰糠疹的病因病机为血热之体,感受风邪,郁于肌肤;抑郁化火,或感受风热,热伤阴液,化燥生风;脾虚生湿,外感邪毒,湿毒相合,蕴结肌肤。
2 治疗2.1 中药内服治疗舒友廉等[1]自拟槐花凉血汤(生槐花20g,白茅根30g,牡丹皮12g,生地黄20g,紫草10g,金银花20g,连翘15g,大青叶20g,板蓝根20g,白癣皮15g,炙甘草6g),随证进行加减,全方具有清热凉血、祛风解毒之功,用于治疗玫瑰糠疹收到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