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理科生物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67.51 KB
- 文档页数:7
祁东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理科物理本试卷共110分时量90分钟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4分,总计56分。
1-9题为单项选择题,10-14题为多选,选对但不全计2分、选错计0分)1、关于电源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电动势就是接在电源两极间的电压表的示数B.同一电源接入不同的电路,电动势就会发生改变C.电源的电动势是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D.电源电动势与外电路有关2、下列电势与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荷电势能与电势无关B.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也越大C.电荷在电势越高的地方,它的电荷量越大,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D.在正点电荷电场中的任一处,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3、真空中A、B两个点电荷相距为L,质量分别为m和2m,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重力),开始时A的加速度大小是a,经过一段时间,B的加速度大小也是a,那么此时A、B两点电荷的距离是()A.22L B.2L C.22L D.L4、一段长为L,电阻为R的均匀电阻丝,把它拉成3L长的均匀细丝后,切成等长的三段,然后把它们并联在一起,其电阻值为()A.R3B.3R C.R9D.R5、如图所示,P、Q是等量的正电荷,O是它们连线的中点,A、B是中垂线上的两点,用E A、E B和φA、φB分别表示A、B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则()A.E A一定大于E B,φA一定大于φBB.E A不一定大于E B,φA一定大于φBC.E A一定大于E B,φA不一定大于φBD.E A不一定大于E B,φA不一定大于φB6、在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一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连接如图所示。
现保持B板不动,适当移动A板,发现静电计指针张角减小,则A板可能是()A.右移B.左移C.上移D.下移7、如图所示,仅在静电力作用下,一带电粒子沿图中虚线从A运动到B,则() A.静电力做正功B.动能增加C.粒子带正电D.加速度增大8、如图所示为某两个电阻的U-I图象,则两电阻值之比R1∶R2、把两电阻串联后接入电路时消耗功率之比P1∶P2和并联后接入电路时消耗功率之比P1′∶P2′分别是()。
高二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卷精选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生物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1-40题每题1分,41-60题每题2分,共80分)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达尔文观点的是A.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B.可遗传的变异是进化的原材料C.经常使用造成生物器官的发达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分向2.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便的方法是A.种植自交选不分离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3.下列各项处理中,可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用离体花药培养玉米植株B.用秋水仙素得到三倍体西瓜C.通过杂交培养抗病小麦品种D.用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种4.据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
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
原因是A.青霉素在葡萄球菌内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葡萄球菌的定向突变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D.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5.诱变育种能获得大量变异个体,这是因为A.诱发了大量的定向变异B.明显提高了基因突变的频率C.诱导发生了大量的染色体变异D.提高了大量的基因重组6.下列不属于物种形成条件的是A.隔离B.突变和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共同进化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培育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C.培育中国黑白花牛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8.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A.自然选择B.地理隔离C.共同进化D.基因突变和重组9.红细胞的内环境是A.组织液B.血液C.淋巴D.血浆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DNA聚合酶B.血浆蛋白C.胆固醇D.钠离子11.人体发生酒精过敏时身体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并促使A.葡萄糖渗出,组织液减少?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C.葡萄糖渗出,组织液增加D.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1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图解正确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B.血浆组织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浆组织液淋巴13.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血糖含量相对稳定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D.血浆pH值相对稳定14.下列可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A.葡萄糖合成肝糖原B.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C.艾滋病病毒(HIV)RNA的逆转录D.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分泌15.青蛙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进雌蛙排卵的激素,该激素在青蛙体内作用的器官是A.甲状腺B.胰腺C.卵巢D.肾上腺16.在正常情况下,能使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左右的主要器官是A.大肠B.肝脏C.胃D.骨骼肌17.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弊尿,这说明A.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C.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D.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18.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范围广④作用时间短⑤作用部位准确⑥作用时间比较长A.①④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③⑥19.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运输途径不同B.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C.激素的作用是促进靶细胞的新陈代谢D.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20.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B.人体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C.细胞免疫主要进行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21.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A.神经元B.反射弧C.神经中枢D.神经纤维22.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23.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A.呼吸作用加强B.蒸腾速度加快C.生长素不均匀分布D.光合作用增强24.夏季买来的西瓜有的部位发育不好,切开发现此处的种子发育不良或不发育,合理的解释是A.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B.光照不均匀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西瓜太大,营养供应不足而发育不好D.种子发育不好或没发育,使该部位缺乏生长素25.以下激素中,能够在芦苇的生长期明显促使纤维长度增加的是A.脱落酸B.乙烯C.赤霉素D.细胞分裂素26.日常生活中,我们把未成熟的香蕉与成熟的苹果放在一起,苹果释放出的一种物质能促使香蕉成熟。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的全部内容。
祁东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生物(文科)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④Na+⑤血浆蛋白A.①②③ B.①④⑤C.①③④ D.②③④⑤2.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抗利尿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分别是A。
②① B.②③ C。
①③D。
①②3.人体的体液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液和消化液 B.尿液、汗液属于体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分泌腺所分泌的物质的是()A.唾液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雌性激素5.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绝对不变7.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这种电信号称为( )A.静息电位 B.反射 C.神经冲动 D.反射弧8.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看书看报。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卷班级:姓名:总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分)1、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A.种群 B .群落C.生物圈D.细胞2、沙漠里生长的植物细胞中,下列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A.蛋白质B.脂肪C.水D.核酸3、一匹马突然得病,并全身抽搐,兽医除对症下药外还要注射( )A.食盐水B.葡萄糖酸钙溶液C.葡萄糖溶液D.青霉素4、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DNA和蛋白质B.RNA和蛋白质C.核酸和蛋白质D.DNA和RNA5、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有无()A .核物质B.核膜 C .细胞膜D.细胞质6、“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核苷酸的种类及碱基的种类分别是( )A.1、4 B.5、8 C.4、4 D.5、47、占大豆细胞干重最多的有机物是()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核酸8、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元素是( )A.C B.0 C.H D.N9、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有()A、Fe Mn Zn MgB、Zn Cu Mn CaC、H、O Na MgD、Zn Cu B Mo10、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生物与非生物的化学组成完全一样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11、两个氨基酸缩合成二肽并生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酸的( )A.氨基B.氨基和羧基C.R基D.羧基12、肽键可表示为()A、—CO—NH—B、—NH—CO—O H‖∣C、—C—N—D、以上都对13、细胞内20种氨基酸在分子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A、碱基的数量不同B、羧基的数量不同C、氨基和羧基与C连接的位置不同D、侧链基团(R基)结构不同14、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B.糖类、蛋白质、细胞、核酸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D.蛋白质、核酸、糖类、细胞15、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线粒体、中心体B叶绿体、核糖体C中心体、核糖体D液泡、叶绿体16、夏季酷暑时分,在室外作业的人们应该多饮用()A.淡盐开水 B 牛奶 C 纯净水 D 果汁17、下列哪一项不是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B.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8、能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A. 蛋白酶B. 脂肪酶C. 淀粉酶D. 麦芽糖酶19、蛋白质和多肽的主要区别在于蛋白质分子()A.包含的氨基酸多B.能水解成氨基酸C.空间结构更复杂D.相对分子质量大20、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A.升高B.下降C.不变D.变化与此无关21、人体免疫球蛋白中, IgG 由 4 条肽链构成,共有 764 个氨基酸,则该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A. 746 和 764 B. 4 和 4 C. 762 和 762 D . 760 和 760 22、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D、细胞壁、细胞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2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A 5,2,8B 4,4,8C 4,2,2D 5,2,224、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A、淀粉B、脂肪C、糖原D、光能25、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A、糖类ATPB、糖原ATPC、糖类脂肪D、脂肪糖原二、填空题:(10分)1、生物大分子以碳为骨架。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X页,第Ⅱ卷X至X页。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按要求在答题卷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卷上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对考号、姓名、班级和科目。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葡萄糖B.血浆蛋白C.尿素D.血红蛋白2.下列有关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给蝌蚪饲喂拌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能促进蝌蚪的发育B. TRH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垂体分泌TSH中起拮抗作用C. TSH经血液定向运输到甲状腺,从而调节甲状腺的活动D.切除甲状腺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多3.过敏反应中的抗体与特异性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是( )A.产生抗体细胞不同B.抗体化学本质不同C.抗体作用方式不同D.抗体作用结果不同4.人类的大脑皮层中有四个言语区:W区、V区、S区和H区,它们分别对应的语言功能是( )A.听、说、读、写B.写、读、说、听C.说、写、听、读D.读、听、写、说5.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婴儿会眨眼B.草履虫向水温适宜的地方运动C.看到酸梅流口水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6.为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年动物发育”的作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将一只幼年家兔的甲状腺摘除并缝合后进行观察。
作为对照,他们还应该( )A.用一只成年的家兔做同样的实验B.用一只幼年家兔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环境中观察C.用一只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颈部切开伤口并缝合,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用一只幼年的家兔做相同处理后,外源补充甲状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7.下列液体中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细胞质基质⑦组织液⑧核液⑨细胞液⑩胃液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8.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B.浆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9.常吃海带等海生植物可以防治( )A.糖尿病B.侏儒症C.地方性甲状腺肿D.心脏病10.切除狗的甲状腺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和代谢活动将 ( )A.增加,代谢活动减弱B.增加,代谢活动加强C.减少,代谢活动减弱D.减少,代谢活动加强11.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受神经—体液调节12.下列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血红蛋白B.载体蛋白C.血浆蛋白D.肌动蛋白1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产生( )A.电荷B.局部电流C.电势D.局部电场14.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15.图甲表示反射弧和脊髓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图丙是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丙中刺激A点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在图甲中,兴奋在③处的传递与化学信号有关C.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D.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0次偏转16.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 NaHCO3等缓冲对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17.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期中考试是一次阶段性的考试,是为了检验大家上半学期的学习成果。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可以用样方法的是A.田鼠B.蚯蚓C.野兔D.猫头鹰2.森林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原因是A.不同高度分布的动物不同B.不同高度的温度不同C.不同高度的光照不同D.不同高度的湿度不同3.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必须是生产者,原因是A.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来源B.生产者在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C.生产者的数量最多D.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4.鱼塘中要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看这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5.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B.人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都比自然生态系统低C.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6.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C.食物网比甘蔗田更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8.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类群数(类/m3)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m3)365665750l 9832490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成正相关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C.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9.测得某生态系统含a、b、c、d4种生物,且构成的食物链为a b c d。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学科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的剧变不会引起内环境稳态的失衡2.不属于动物内环境成分的是( )A.乙酰胆碱B.胰岛素C.胰蛋白酶D.抗体3. 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A.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B.生长激素分泌进入血浆C.牛奶进入胃中 D.精子进入输卵管中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剧烈运动时血浆pH显著下降 B.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C.血红蛋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所必需的5. 下列选项中,不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A.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B.淋巴管阻塞C.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糖尿 D.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6. 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7.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C.在强光下瞳孔缩小 D.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9.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粘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10. 下列关于人类艾滋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B.艾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C.与艾滋病患者握手会感染艾滋病毒D.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11.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抗体 B.吞噬细胞可参与的特异性免疫C.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12. 下列生理活动中,哪项与人体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有关( )A.生物节律的控制 B.血糖调节 C.语言、学习和记忆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13.如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更好的接受神经递质传递的信息C.④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14. 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 (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B.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ABA诱导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D.脱落酸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有拮抗作用15.下列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代谢活动B.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根的向地性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成熟的苹果能催熟未成熟的香蕉,是由于苹果细胞产生乙烯16.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17. 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
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1. 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生育健康的孩子.下列与优生无关的措施是()A . 适龄结婚,适龄生育B . 遵守婚姻法,不近亲结婚C . 进行遗传咨询,做好婚前检查D . 产前诊断,以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 单倍体的染色体数是该物种体细胞的B .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C . 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三倍体D . 三倍体无籽西瓜是单倍体3. 下列正确表示基因操作“四部曲”的是()A .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B .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C .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D .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4. 如图为一家族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I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若个体Ⅲ1与Ⅲ2婚配,其子女中携带者的概率是()A .B .C .D .5.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B .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来诊断C .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D . 近亲结婚可使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6. 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和Cl﹣B . 氧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故其可视为内环境的成分C . pH的调节只通过神经调节实现D . 病原微生物侵人人体后对内环境的影响不大7. 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 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B . 体液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C .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D .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8. 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 . 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 . 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 . 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9. 据调查,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例如在宁夏山区,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占15%以上,其中部分婴幼儿身体浮肿.其原因很可能是()A .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多B .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C . 血糖含量过高D .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10. 如图表示三个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箭头处施加以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A . a和b处B . a、b和c处C . b、c、d和e处D . a、b、c、d和e处11.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尿量减少.A . ①→②→③→④→⑤B . ②→①→④→③→⑤C . ①→②→④和①→③→⑤D .②→①→④和②→①→③→⑤12. 成人可以有意识的排尿,婴儿却不能.这说明()A . 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B . 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 . 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低级中枢的调控D . 位于脊髓内的高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13. 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A . 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 . 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 . 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 . 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14.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 降低,CO2,Na2CO3B . 降低,乳酸,NaHCO3C . 升高,CO2,H2CO3D . 升高,乳酸,NaHCO315. 奶被人们誉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奶中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细胞的途径是()A . 奶→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 . 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 . 奶→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 . 奶→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6.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 . 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 . 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 . 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 . 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17. 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 . 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 .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 .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18.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B . 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C . 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 . 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19.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 . 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 .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 . 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 .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20. 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 .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股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 .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 .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结果D . 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21. 如图所示限制酶切割基因分子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点是()A . CTTAAG,切点在C和T之间B . CTTAAG,切点在G和A之间C . GAATTC,切点在G和A之间D . GAATTC,切点在C和T之间22.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 . 大脑皮层,下丘脑B . 下丘脑,大脑皮层C . 下丘脑,下丘脑D .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23.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A . 18%,82%B . 36%,64%C . 57%,43%D . 92%,8%24. 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A . a为轴突末梢,此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只有胞吐B . ①中物质释放至②中,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C . ②中的神经递质很快就会被分解,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 .③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25.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26.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 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 . 激素进入血管后,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C . 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 . 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27.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 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就是神经冲动B . 动物的生命活动往往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 . 某种意义上,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D .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28. 利用某种植物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植物体基因型为AABB.这种植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的是()(注:图<|表示染色体)A .B .C .D .29. 如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细胞Ⅰ细胞Ⅱ物质E物质FA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B效应T细胞病原体抗体抗原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D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A . AB . BC . CD . D30. 图甲、乙表示两种变异发生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甲、图乙所示的变异类型()A . 均为基因重组B . 前者为基因重组,后者为染色体变异C .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D . 前者为染色体变异,后者为基因重组31. 某DNA片段中的某个碱基对缺失,该变化属于()A . 基因重组B . 基因突变C . 染色体结构变异D . 染色体数目变异32. 1976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转基因生物.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A . 能进行自我复制B . 能进行转录C . 能控制合成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D . 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33. 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A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 . 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C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 . 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34.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 .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 .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 .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面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35.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 . 纤维蛋白原B . 激素C . 血细胞D . 纤维素36. 分析如图,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B .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C .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②③过程D . 肝脏和肌肉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37. 如图表示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 经过Ⅲ培育形成④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B . 过程Ⅵ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④的幼苗C . 由品种①直接形成⑤的过程必须经过基因突变D . 由品种①和②培育能稳定遗传的品种⑥的最快途径是Ⅰ→Ⅴ38. 关于促胰液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B . 促胰液素能够直接强烈促进食物的消化C .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D . 促胰液素的分泌不需要导管的输送39. 下列神经调节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 大脑皮层H区受损后,患者将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B . 高等动物的复杂行为主要是通过学习形成的C . 下丘脑具有调节体温和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D . 寒冷时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恒定40. 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 . 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 .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 . 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二、非选择题41. 1993年,生物学家利用太空搭载的常规水稻种子做“太空条件下植物突变类型”的课题研究.当年,科学家将这些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2000多株禾苗,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在此后15年的种植培养过程中,这株水稻的后代发生了变异,有糯化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型等十多个品种,有的植株高达1.8米左右.(1)实验结果表明该变异最有可能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 .(2)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水稻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________ .与之相比,传统杂交育种的时间较长,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3)2000多株禾苗中,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而其后代发生变异形成了十多个品种,说明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2. 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内填相应字母)(1)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 .在激素调节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寒冷环境中人体能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 .(2)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和垂体分泌的________就会减少,这是一种________机制.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物质能阻断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________ .(3)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________]________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43. 如图所示表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________共同构成了内环境,其中________与________的成分最相似,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填字母)(2)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高二理科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试卷生 物(理科)命题教师:王海芳 审核教师:邹蓁 一、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题2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体应激性的是 A .蝶类在白天活动 B .根的向地生长 C .阳台上的盆栽菊花朝外生长 D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2.生物体内含量极少的一组化学元素是A .Fe Mn Zn MgB .Zn 、Cu 、Mn 、CaC .Zn 、Cu 、B 、FeD .Mg 、Mn 、Cu 、Mo 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微量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量元素是生物生活所必需的,是含量专门少的元素B .微量元素是坚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C .原生质中所有微量元素的总和少于3%D .所有的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差不多上微量元素 4.麦芽糖、胆固醇和淀粉酶三种物质都具有的化学元素是A. C 、H 、O 、NB. C 、H 、O 、N 、PC. N 、P 、K 、MgD. C 、H 、O 5.沙漠地区生长的仙人掌细胞中占细胞干重50%以上的物质是A .蛋白质B .脂肪C .糖类D .水6.下列关于自由水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参与新陈代谢,输送代谢废物 B .参与营养物质的输送 C .贮藏能量D .参与生物体内大部分化学变化7.胰岛素和性激素差不多上生物激素,它们的化学本质分别是A .蛋白质和脂肪B .蛋白质和固醇C .脂类和蛋白质D .磷脂和蛋白质 8.全世界每年有成百上千人由于误吃毒蘑菇而死亡,鹅膏草碱确实是一种毒菇的毒素,它是一种环状八肽。
若以 20 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 128 来运算,则鹅膏草碱的分子量大约是A . 102 4B .898C .880D .862 9.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 .细胞内生命物质的要紧成分之一 C .由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D .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10.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的试剂是A .双缩脲试剂B .苏丹III 染液C .碘液D .斐林试剂11.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的奉献。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评生物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30—4:00)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1.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A.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的pH2.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快速调节的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3.下列关于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在全身各种细胞起作用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A.产生抗体B.产生记忆细胞5.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A.第一道防线阻挡能力增强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C.体液不断流失6.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7.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B.抗体是免疫活性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组成成分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8.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病人体内的T细胞数量较低B.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C.感染HIV后的病人只有体液免疫发挥作用9.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10.手足口病是由某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而它不是生物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可以培养11.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12.右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
祁东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理科生物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D.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2.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相互选择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出来的D.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田鼠而被淘汰了3.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4. 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5.有性生殖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物的进化,其原因是( )A.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的生殖方式 B.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C.有性生殖是减数分裂形成的 D.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6. 以下关于人体体温的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B.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C.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l℃D.人体体温会随周围气温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波动7.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下列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8.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A.K+ B.Na+ C.Cl- D.Na+和Cl-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10. 三种细胞外液中,其成分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是()A.组织液和淋巴B.淋巴和血浆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11. 下列各项中,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的是()A. 毛细淋巴管堵塞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12. 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13. 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应包括( )A.维持血浆渗透压 B.特异性与抗原相结合C.运输O2 D.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14.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类型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15. 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B.大脑皮层S区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D.大脑皮层H区16. 右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17. 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不需要能量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18.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19. 不同激素的作用方式有一些共同特点。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调节作用特点是( )A.微量和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 通过导管运输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0. 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
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2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22. 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免疫缺陷病、痉挛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23. 天气骤变,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肌肉酸痛的感觉在脊髓处形成B.侵入人体的细菌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高烧,人体新陈代谢发生变化C.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D.人的体温相对稳定是由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24. 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过程①②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过程⑤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⑤,因为过程③可迅速完成25.艾滋病是HIV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C.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D.HIV主要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27.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
此实验的结果不会是()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B.乙直立生长C.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D. 丙向左侧弯曲生长28. 图1中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的情况(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α的值最大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α的值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29. 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A.背地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30. 植物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大体分为细胞分裂期、细胞伸长期、成熟期等几个阶段。
结合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分析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A.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含量高,能促进细胞的伸长B.细胞分裂期,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都能促进细胞的分裂C.成熟期,乙烯含量升高,促进果实成熟D.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二、填空题(共40分)31.(10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字母)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字母)(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 C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2.(12分)下图是动物和人体激素调节以及相关激素间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为,②为。
(2)由图分析,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间为关系。
(3)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4)当一个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
33. (8分)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
(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引起皮肤血管,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
(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3-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PH (“降低”或“升高”),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4)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