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二中2016届高三年级11月检测 语 文 试 卷 (教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6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语文本试卷共18题,共15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海南省临高二中高三第五次月考英语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tonight?A. To a birthday party.B. To visit Nancy.C. To the airport.2. Why does the girl want to buy a clock?A. She has trouble waking up.B. She wants to buy someone a gift.C. Her watch is broken.3. Where did the woman stay while she was in Alaska?A. She stayed in the local's house.B. She stayed in a hotel with her friends.C. She camped near the mountains.4. What did the man ask Justin to do?A. Borrow some magazines for him.B. Bring some magazines to him.C. Refer to some magazines to finish his design.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A book.B. A film.C. A write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儋州二中2015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董新明审题人:李菲凡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诸子,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没有一个是纯粹的文学家。
但是,他们要让自己的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就不能不运用文学手段。
而且,有一些思维方式,从产生到完成都必须仰赖自然、譬引鸟兽、倾注情感、形成寓言,这也就成了文学形态。
我对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庄子、孟子;第二等级:老子、孔子;第三等级:韩非子、墨子。
在这三个等级中,处于第一等级的庄子和孟子已经是文学家,而庄子则是一位大文学家。
把老子和孔子放在第二等级,实在有点委屈这两位精神巨匠了。
我想他们本人都无心于自身的文学建树,但是,虽无心却有大建树。
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
相比之下,孔子的声音,是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萦怀;相比之下,老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刀切斧劈,又如上天颁下律令,使听者惊悚,使读者铭记。
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
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
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
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不容外借。
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
不止一位西方哲学家说:“仅从语言方式,老子就是最高哲学。
”有一段时间,德国人曾骄傲地说:“全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
”然而,当他们读到老子就开始不说这种话了。
据统计,现在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书,其普及度远远超过老子的家乡——中国。
我一直主张,一切中国文化的继承者,都应该虔诚背诵老子那些斩钉截铁的语言,而不要在后世那些层级不高的文言文上厮磨太久。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学科.网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2015-2016学年海南二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海南三亚市二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质量检测试卷语文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zhàng 泡涨.涨.潮头昏脑涨.水涨.船高B.qiǎng 勉强.强.求强.词夺理强.人所难C.xiāo 骁.勇枭.首一幅肖.像削.足适履D.chán 孱.弱巉.岩阿谀谄.媚蟾.宫折桂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插科打浑喝倒采愤世疾俗识实务者为俊杰B.焕然冰释雇用兵疾恶如仇陪了夫人又折兵C.优柔寡断撒手锏嘻笑怒骂万变不离其综D.磨拳擦掌座佑铭循规导矩惶惶不可终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完成三峡百万移民的迁移安置也是世界工程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工程。
B.在地方剧种普遍式微,在传统戏曲的生存状态江河日下....的背景下,东北二人转的红火无疑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C.令人吃惊的是今天的代表都将人们早已习惯了的“私人侦探”这一称呼束之高阁....,改而使用“商务信息调查人员”这一新名词。
D.甲型肝炎已出现大规模流行态势。
在这样沉重的阴影下,拥有1600万人口、开放度高、人口流动量大的上海受到的关注自然非同小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邯郸分行特大盗库案涉案金额巨大,对正处于改制关键时期的农行产生了极坏影响,也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B.此次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挖掘爱心人物和事件,通过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宣传,来倡导人们发扬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爱心。
C.美宇航局科学家6日表示,他们发现在寒冷的火星表面上偶尔有液态水流过,这使得火星适宜生命生存环境的可能性大增。
D.由于新加坡是双语教学,为中国学生提供了语言方面的便利,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陌生感。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油水混合技术为新药铺路针剂药物中许多具有疗效的成分都是脂溶性化学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或充分混合。
2016年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数学(文科)试题(二)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的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本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和解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试题卷和其它位置解答无效.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参考公式:样本数据1x ,2x , ,n x 的标准差 锥体体积公式s =13V Sh =其中x 为样本平均数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柱体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V Sh =24πS R =,34π3V R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其中R 为球的半径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 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1.已知全集U=R ,集合}20{<<=x M ,集合}1{≥=x N ,则集合()U M C N 等于A .}10|{<<x xB .}20|{<<x xC .}1|{<x xD .∅2.已知复数z 满足(12)43z +=+i i (i 是虚数单位),则z =A .2+iB .2-iC .12+iD .12-i3.已知等差数列{}n a 中,10795=-+a a a ,记12n S a a =++…n a +,则13S 的值为 A .130 B .260 C .156 D .1684.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若4MN BC ==,PA =则异面直线PA 与MN 所成角的大小是A .30B .45C .60D .905.若正实数a ,b 满足4a b +=,则22log log a b +的最大值是A .18B .2 C..6.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其数据的分组与各组的频数如下表第9题图第8题图则样本数据落在1040(,]上的频率为A .0.13B . 0.39C .0.52D .0.64 7.已知圆4)2(22=-+y x 的圆心与抛物线x y 82=的焦点关于直线l 对称,则直线l 的方程为 A .0x y -= B .02=+-y xC . 02=++y xD .20x y --=8.已知一个三棱柱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此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棱柱的全面积为A .24+B .24+C .D .9.一个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要使输出的y 值是输入的x 值 的2倍,这样的x 值的个数是A .1B .3C .5D .6 10.区间[0,2]上随机取一个数x ,sin2xπ的值介于21到1之间的概率为 A .31 B .π2 C .21 D .3211.已知直线2x a =与双曲线22221x y a b-=(00a b >>,)相交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AOB 是正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A12.已知函数()y f x =,()y g x =的导函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那么()y f x =,()y g x = 的图像可能是(第12题图)A B. D . C D第Ⅱ卷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指定位置)13.已知向量24(),a =,11(),b =.若向量()λ⊥b a +b ,则实数λ的值是.14.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23,2,3S S S 成等差数列,则{}n a 的公比为 . 15.若曲线2()2x a f x x e =-不存在...垂直于y 轴的切线,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6.下列4个命题:①121(0,1),()log 2xx x ∃∈>.②[)()220,8,log2x y kxkx ∀∈=++的值域为R.③“存在x ∈R ,1252x x ⎛⎫+≤ ⎪⎝⎭”的否定是”不存在x R ∈,1252xx ⎛⎫+≤ ⎪⎝⎭”④“若()1,5x ∈,则()12fx x x=+≥”的否命题是“若(][),15,x ∈-∞+∞ ,则()12f x x x=+<”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请将所有真命题的序号都填上)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请将答题的过程写在答题卷...中指定的位置) 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已知3,sin cos AC A A =+= (Ⅰ)求sin A 的值;(Ⅱ)若ABC ∆的面积3S =,求BC 的值.第19题图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企业有两个分厂生产某种零件,现从两个分厂生产的零件中随机各抽出10件,量其内径尺寸(单位:mm ),获得内径尺寸数据的茎叶图如图. (Ⅰ)计算甲厂零件内径的样本方差;(Ⅱ)现从乙厂这10零件中随机抽取两件内径不低于173cm 的零件,求内径176cm 的零件被抽中的概率.19.(本小题满分12分)在三棱柱111ABC A BC −中,A A ABC ⊥1平面,AC ⊥BC ,12BC C C AC === , D 是11AC 上的一点,E 11是A B 的中点,1C D =k 11AC(Ⅰ) 当k 为何值时,B ,C ,D ,E 四点共面; (Ⅱ) 在(Ⅰ)的条件下,求四棱锥A BCDE -的体积(第22题图)第20题图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两点(1,0)A ,(4,0)B ,设M 是平面内的动点,并且2BM AM =.(Ⅰ)求动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Ⅱ)自点B 引直线l 交曲线E 于Q ,N 两点,求证:射线AQ 与射线AN 关于直线1x =对称.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0)af x x b x x=++≠,其中a b ∈R ,. (Ⅰ)若'(1)9f =,f x ()的图像过点(2,7),求()f x 的解析式; (Ⅱ)讨论f x ()的单调性;(Ⅲ)当2a >时,求()f x 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四.选考题(从下列三道解答题中任选一道作答,作答时,请注明题号;若多做,则按首做题计入总分,满分10分. 请将答题的过程写在答题卷...中指定..的位置)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PA 是⊙O 的切线,切点为A ,PB ,PC 是⊙O 的割线,它们与⊙O 分别交于B ,D 和C ,E ,延长CD 交PA 于M ,∠MPC =∠MDP . (Ⅰ) 求证:AP ∥BE ; (Ⅱ) 求证:M 是AP 的中点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极坐标系的极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极轴与直角坐标系的x 轴的正半轴重合.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227cos2240ρρθ--=. (Ⅰ)求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Ⅱ)点(,)x y 在曲线C 上,试求2x y -的取值范围.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设{(,)|2}A x y x y =+=(x ,y R ∈). (Ⅰ)若(,)x y A ∈,试求22u x y =+的取值范围;(Ⅱ)设集合2222{(,)|,(,)}B w v w v x y x y A =+=+∈,试求集合B 表示的区域面积.2016年海口市高考调研测试 数学(文科)试题参考答案(二)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AABCABBDBD二.填空题 13.3- 14.1315.(0)e , 16.①④ 三.解答题17.解:(Ⅰ)由sin cos )4A A A π+=+=sin()14A π+=……………(3分)因为0,A π<<即5444A πππ<+<得,42A ππ+=故;4A π=……………………………………………………………(6分)(Ⅱ)由1sin 324S bc A ===得c =…………………………………(9分)由此及余弦定理得2222cos 98235,2a b c bc A =+-=+-⨯⨯=第19题图故BC=a =……………………………………………………………(12分) 18. 解: (Ⅰ) 15816216316816817017117917918217010x +++++++++==甲厂零件内径的样本方差:()()()()222221[(158170)16217016317016817016817010-+-+-+-+- ()()()()()22222170170171170179170179170182170]+-+-+-+-+-=57—6分 (Ⅱ)设内径为176cm 的零件被抽中的事件为A ;从乙厂抽中两件内径不低于173cm 的零件有:(181,173) (181,176)(181,178) (181,179) (179,173) (179,176) (179,178) (178,173) (178, 176) (176,173)共10个基本事件,而事件A 含有4个基本事件;()42105P A ∴== -------------------12分 19.解:(Ⅰ) 111当K=时,D 是A C 的中点,2又11E A B 是的中点, 11DE B C ∴ ,11B C BC 又 DE BC ∴ ,∴B,C,D,E 四点共面-----5分 (Ⅱ) 在(Ⅰ)的条件下,D 为11AC 的中点, 又A A ABC ⊥1平面,11A ACC 是矩形,此时,CD ===A A ABC ⊥1平面,1,BC A A BC AC ∴⊥⊥又 ∴BC ⊥平面ACD ,A BCDB ACD V V --=由设点A 到平面BCDE 的距离h 则1BC CD h BC AC A A = 11113232AC AA h CD === ()1132A BCDE V BC DE CD h -=⋅⋅+⋅⋅(12126=⋅+=-------12分 20.解:(Ⅰ)设(,)M x y,BM =,AM = , 由于2BM AM ==化简得,224x y +=,动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224x y +=.-------4分(Ⅱ)法一:设11(,)Q x y ,22(,)N x y ,直线l : (4)y k x =-,联立224(4)x y y k x ⎧+=⎨=-⎩,得2222(1)81640k x k x k +-+-=,判别式△216(13)0k =->,解之:k << 212281k x x k +=+,21221641k x x k -=+,又因为11(4)y k x =-,22(4)y k x =-,QA NA k k +=121211y y x x +--122112(4)(1)(4)(1)(1)(1)k x x k x x x x --+--=--12121225()8(1)(1)x x x x k x x -++=--, 由于121225()8x x x x -++=2216421k k -+ 22851k k -+ +22181k k++ 0=, 所以,QA NA k k += 0,即,QA NA k k =-,因此,射线AQ 与射线AN 关于直线1x =对称.-----------12分法二:设11()Q x y ,22(,)N x y ,直线l :4x my =+(1m k=), 2244x y x my ⎧+=⎨=+⎩,得22(1)8120m y my +++=,判别式△216(3)0m =->,解之:m <m >12281m y y m +=-+,122121y y m =+,又因为1113x my -=+,2213x my -=+, 则QA NA k k +=121211y y x x +--122112(3)(3)(3)(3)y my y my my my +++=++21121223()(3)(3)my y y y my my ++=++, 由于211223()my y y y ++2212823()03434mm m m =+-=++, 所以,QA NA k k += 0;若m 不存在时,(2,0)Q ,(2,0)N -,也有QA NA k k +=0,即,QA NA k k =-,因此,射线AQ 与射线AN 关于直线1x =对称.-------12分21.解:(Ⅰ)21()af x x'=-,1198(),f a a '=-=∴=-, ()f x 图像过点(2,7),224792,ab b b ∴++=-+=∴=, ()f x 解析式为89().f x x x=-+-------4分(Ⅱ) 21()af x x'=-当0a ≤时,显然()0(0)f x x '>≠,这时()f x 在(0)-∞,,(0)+,∞内是增函数.当0a >时,令()0f x '=,解得x = 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以()f x 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8分(Ⅲ)由(Ⅱ)知当0a >时,()f x 在(0内是减函数,在)+∞内是增函数,(第22题图)2<即24a <<时,()f x在1[内是减函数,在2]内是增函数,()f x 最大值为12(),()f f 的中较大者, 1212122()()a af f a b b -=++---=->0, ∴当24a <<时,11max ()()f x f a b ==++,2≥即4a ≥时,()f x 在[]12,上递减,11max ()()f x f a b ==++, 综上,2a >时,()f x 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11max ()()f x f a b ==++.------12分四.选考题22.证明:(Ⅰ)∵∠MPC =∠MDP 又∠PMD =∠PMC ∴△PMD ∽△CMP ∴∠MPD =∠C 又∠EBD =∠C ∴∠EBD =∠MPD ∴AP ∥BE---------5分(Ⅱ)由(Ⅰ) △PMD ∽△C MP ∴MP MC MD MP=即2MP MD MC =⋅ 又MA 是圆的切线 ∴2MA MD MC =⋅即22MA MP = ∴MA =MP即M 是AP 的中点------10分 23.解:(Ⅰ)由倍角公式2cos 212sin θθ=-,方程变形为2223sin 120ρρθ+-=,再由222x y ρ=+,sin y ρθ=得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是22143x y +=;---------4分 (Ⅱ)z =2x y-2cos θθ=-4sin()6πθ=-,则44z -≤≤,故2x y -的取值范围是[4,4]-.(或令2x y -z =,联立2234122x y y x z⎧+=⎨=-⎩,得2242120x zx z -+-=,……①由于①有实数解,判别式△22416(12)0z z =--≥,解之,44z -≤≤, 故2x y -的取值范围是[4,4]-.本题也可以用线性规划.)-----10分 24.解:(Ⅰ)22||||2()2x y u +=2||||2()2x y +≥2=,另一方面,22204u ≤+=; (或22||(2||)u x x =+-22(||1)2x =-+22(21)24≤-+=(02x ≤≤)),所以22u x y =+的取值范围是[2,4])-----6分(Ⅱ)由(Ⅰ)知,集合B2的同心圆环,其面积是(42)2S ππ=-=.------10分。
2016年海南省海口市二中高三英语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试卷英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12页。
第Ⅱ卷13至14页。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oes the man mean?A. He can wear the shirt right now.B. He can’t find the shirt.C. He thinks the shirt is inappropriate (适当) for the occasion.2.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At the woman’s house.B. On the street.C. At a tour agency.3.How will the woman have her supper?A. The man will bring for her.B. Have a hot dog as her supper in the bar.C. Have supper with her fiends in her room.4.What does the man mean?A. Driving would be cheaper than taking the train.B. Traveling by train is faster than by car.C. They should cancel the trip.5.Who will be free to use rollaway bedding (床上用品)?A. Two guests in the double room.B. One additional person in a standard doubleroom.C. Any child who is under six years old.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海南省海南二中高三年级2015年11月检测 语 文 试 卷 (教师版)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施亡吴之谜 金性尧吴王夫差是一个亡国之君,却不同于一般昏君,恰恰是个霸才。
他的最显著的弱点是刚愎自用,轻敌拒谏。
吴越是世仇,都想问鼎中原。
越王勾践恰好是个阴谋家。
《国语·越语》记勾践曾对范蠡说:“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云云,这是从敌人方面说的坏话;从《国语·吴语》及《史记》看,看不出他怎样沉湎于酒色。
吴强越弱时,越国遣大夫文种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越人便以美女八人献与太t ài 宰z ǎi 嚭p ǐ,太宰嚭向夫差说了好话,夫差就答应了越国,则受美女的是太宰嚭。
这人是从楚国逃亡出来,后来成为吴国罪魁,夫差的致命伤是容许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
说到吴国之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就像谈唐明皇的出奔,会想起杨贵妃一样,可是在《国语》和《史记》中,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西施。
先秦载籍中,《墨子·亲士篇》曾这样说:“是故比干之殪y ì,其伉k àng 也。
孟m èng 贲b ēn之杀,其勇也。
西施之沉,其美也。
吴起之(车)裂,其事(功)也。
”这当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为什么会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没有明说。
这以后,西施便成为美女的共名,直到今天,也是这样,就像月里嫦娥成为美女共名一样(历史上也有由共名而成为专名的,如漂母)。
《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之称,自孟老始。
《庄子·天运》有西施病心而颦,邻居丑人效之的故事(后来乃有东施效颦之说),《荀子·正论》里也提到她,这里就从略了。
说明在先秦时,西施已成为美人的典型,并且有故事在流传着,流传的地区当在今河南、山东一带。
将西施作为美人计的宠儿,始于后汉人赵晔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和文中商量后,“乃使相者国中,得宁n íng 萝l u ó山sh ān 鬻y ù薪x īn之女曰西施、郑旦,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蠡进曰……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
”这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还有是后汉人袁康的《越绝书》卷八,内容相类,文字更简单。
至于馆gu ǎn 娃w á宫g ōng 、响xi ǎng 履l ǚ廊l áng之类,全出于后人的附会铺张。
又据上述记载,越国所进的还有一个郑旦,而西施却独享艳名,现在知道郑旦的人就不多了。
当吴王夫差接受越国二女时,伍子胥立即反对:“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m èi 喜x ǐ,殷亡以妲d á已y ǐ,周亡以褒b āo 姒s ì。
”这话原是老生常谈,却又很重要,因为这三个美女,都是被征服部落故意以美女进献的。
到了后汉的赵晔y è、袁康时,由于西施在战国时已享艳名,而赵晔、袁康又是会稽人,也即越人,便把她补了进去,成为亡国之君生活上一种连锁性的取败特征,实际仍不脱女祸论的习见。
总之,在《国语》和《史记》时代尚无西施亡吴之说,否则,以史公的好奇,岂有不刻画之理?《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帏影珮声,摇曵生姿。
至于《墨子》里“西施之沉,其美也”二语,《墨子问诂》引苏时学说,以为与《吴越春秋》所记的“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之说符合,那是以后说来弥缝前说,《墨子》原意究意如何,尚不可知。
颇疑“进美女”一度也成为史学界的思潮,而这又是女性意识强化的一种辐射,也是创作心理上很有趣的现象。
回到先秦去,那里有看不尽的迷宫,足够我们徘徊流连,而且同样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
(选自1998年9月27日《文汇报》)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不同意西施灭吴之说。
B .作者认可“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的说法,因为这是人所公认的事实。
C .“美女亡国”的女祸论是封建统治阶级推脱罪责的托辞。
D .作者认为吴王成为亡国之君,是由于越王勾践是个阴谋家,更由于吴王自己的弱点。
1.答案 B 作者不同意这种说法,见C ;2.“说到吴国之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就像谈唐明皇的出奔,会想起杨贵妃一样”在文中所要表述的意思是( C )(3分) 结合全文内容,侧重对女祸论的讨论。
A .西施和杨贵妃都是美人计的宠儿B .西施和杨贵妃都是皇帝的宠妃C .吴国之亡,安史之乱,皆缘于女祸。
D .西施和杨贵妃都在历史上留名3.作者不同意“西施亡吴”之说,不能作为其根据的是( C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完全是小说家笔法,不足为信。
(3分)A. 在《国语》和《史记》中没有记载西施的文字。
B.《墨子》“西施之沉,其美也”的话,也不能作为吴人痛恨西施亡吴,所以把她沉于水中的证据。
C.《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可能是小说家笔法,不足为信。
D.《墨子问诂》“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的话,是以后说来弥缝前说的,《墨子》原意究意如何,尚不可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问 说刘 开君了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
子思①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②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注】①子思:战国初期思想家,孔子的孙子。
②刍荛(ráo):割草打柴的人。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审.问:详细地考察A.非问无以广.识广:增加B.审.问而明辨之也审:审问C.是.己而非人是:认为……对D.孔文子不耻.下问耻:以……为耻辱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相辅而.行者也好学而.不勤问B.所谓以能问于.不能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C.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忌之而不愿问焉.D.取其.有益于身而已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答案。
B(A.承接,转折。
B.表对象、向。
C.作语助,同“然”;作语助,用于句末表停顿D.意之所属,那、那个;代自己)6.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A)(3分)①非问无以广识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以快言论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3分)A.本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君子学必好问”,接下来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为什么要勤问。
B.学与问相辅相成,好学而不勤问的人,可能会犯理论脱离实际的毛病,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C.文章对有学无问者“是己非人”、“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所问非也学”、“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的诸般表现提出了批评。
D.本文在论证方法、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这两篇文章共同论及的关于“尊师”与“重道”的观点至今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8.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9分,每小题3分)(1)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
(2)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
(3)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附:文言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
(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
(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