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农产品运销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17
农业经济学(钟甫宁主编教材)教案导论教学目的了解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以及了解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
教学内容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农业的部门特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明确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农业经济学的使命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 2教学过程第一节农业的部门特点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力,把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产品即农产品,以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我国改革开放前,狭义的农业即小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农业即大农业是指农(种植)、林、牧、渔业。
在现代,狭义的农业,专指动植物生产的产中部门(动植物生产部门);而广义农业概念,则包括动植物生产的产前(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产中、产后(包括流通、加工、销售等部门)在内的农业产业系统。
不包括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农村的非农产业。
二、农业的地位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也是人类社会其他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活动的基础。
也只有当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能够提供剩余农产品时才有可能。
可见,农业具有这种特殊重要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首要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的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说明了农业的特殊重要性。
在古代,农业可以说是社会上唯一的生产活动;在近代和现代,即使在实现工业化之后的资本主义发达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和不能取代的。
在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仅源于农业是一切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且源于农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1、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9亿多在农村,农业人口比重大。
2、我国人口众多,必须以自力更生为主解决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安全)问题。
3、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一、判断( 1 分×15=15 分)( 正确打√,错误打×)1. 农产品的总量均衡,即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结构均衡。
×2. 同一农产品在产地阶段的价格弹性较零售阶段价格弹性小。
√3. 农产品供给不易迅速调整,存在时滞。
√4. 运销就是运输加销售。
×5. 搜寻品特性是消费者购买之后能够觉察到的。
×6 √7 ×8 ×9 √10√6 . 质量和质量标准均是客观的用语。
7 . 市场外流通不需经过市场。
8 . 佣金商,拥有农产品所有权和控制权。
9 . 产品因素和市场因素是企业在选择渠道时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
10 . 现货交易包括远期交易和即期交易。
11. 农产品运销渠道等同于农产品实体转移。
×12. 对于一些名特优农产品, 为保证质量和信誉, 常采用较窄渠道。
√13 .技术效率和定价效率是通常总是同向变化的。
×14 .高价差导致高生产者价格×15 .价差和利润是一回事。
×二、单项选择题( 1 分×10=10 分,答案以ABCD 任一表示)A B D C C B CCDC1. 收购价格主要由()决定。
A生产成本 B 运销成本 C 批发价格D 零售价格2 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将其价格尽可能定得高一些,利用新产品的特点和没有竞争对手的优势,尽可能在短期内赚取更多的利润,尽快收回投资。
这种定价方法为()。
A市场渗透定价法 B 市场撇脂定价法 C 成本加成定价法D 随行就市定价法3. 被称为写字台批发商的是()。
A托售批发商 B 现购自运批发商 C 卡车批发商D 承销批发商4. 运销职能是为了完成运销过程而采取的主要专业性活动。
加工和农业保险分别属于( )与( )职能。
A交易与实体 B 交易与辅助 C 实体与辅助D 销售与实体5. 农工商一体化企业属于()组织。
A国合农产品流通组织 B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C 商业性农产品运销组织D 以上都不是6. 大多数农产品都是鲜活商品,易腐易损,故其销售渠道应尽量()。
《农产品运销学》习题训练1.什么是农产品运销?如何理解其含义?2.农产品运销的意义何在?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产品运销与管理学角度的分析有何区别?4.农产品需求与工业品需求有什么样的不同?5.什么是农产品的派生性需求?影响农产品派生性需求的因素有什么?6.食物消费法则的具体涵义是什么?7. 什么是供给的成本弹性?影响供给的成本弹性的因素有哪些?8. 农产品供给特点与工业品供给特点有什么不同?9. 农产品的单向供给曲线是怎样产生的?试用简图表示。
10. 农产品供给的时间类型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11.如何理解农产品供求均衡?12.农产品价格变动有哪些变动趋势?各自受什么因素影响?13.简述蛛网理论,并用简图表示。
14.农产品运销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15.简述农产品运销的实体职能?16.简述农产品运销的交易职能?17.简述农产品运销的辅助职能?18.农产品运销中,运销组织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具体有什么作用?19.农产品运销组织具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职能?20.你认为我国目前农产品运销组织发展障碍是什么?21.农产品运销渠道主要有哪几类?与其他产品运销渠道有哪些不同?22.选择农产品运销渠道时,要考虑哪些因素?23.衡量运销效率的指标体系是什么?24.农产品市场有什么特点?具体可以分为哪几类?25.农产品集贸市场的存在有什么作用?试从流通机构的角度分析其特点。
26.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存在有什么作用?试从流通机构的角度分析其特点。
27.超级市场与传统集贸市场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它完全取代集贸市场吗?28.农产品期货市场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空间怎样?29.农产品价格确定的依据是什么?30.农产品价差构成有哪些部分组成?怎样的农民分得比例才算合适?31.制定农产品价格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自在什么情况下适用?32.政府为什么要对农产品价格进行监管?我国市场上使用的监管方式有哪些?33.粮食运销的政策目标有那些?在不同时期是否有区别?34.决定粮食供求的有哪些主要因素?35.我国粮食运销政策有那些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36.国内外粮食市场有什么关系?国内粮食运销政策和国际粮食贸易政策有什么关系?37.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及政策改革的方向是什么?38.我国果蔬运销的市场特征是什么?你认为最新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9.用图示描述我国目前果蔬市场的运销渠道。
农产品运销学:农产品运销学是从产地运输到消费地,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研究对象:运销活动(收购、销售、运输、储藏等)经济关系(供求关系、利益关系等)运销经济规律农产品运销职能:交易职能:收购、批发、零售。
实体职能:运输、储藏、加工、包装。
辅助职能:市场信息职能、风险承担职能、融资职能、分级和标准化职能收购职能:把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在一起的活动所起的功能作用批发职能:把收购的农产品分散给零售商的活动所起的功能作用零售职能:把农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活动所起的功能作用商品运输:商品借助运输工具在空间上的移动合理运输的要求及标志:及时、准确、安全、经济运输工具:航空运输:速度快、包装简单、适合中远距离;运费高、批量小、利用不便船舶运输:运费低、可散装、运量大;速度慢、受天气影响大、安全性准确性差铁路运输:适合大宗货物集中运输、适合中远距离、受天气影响小、安全性好;不适合近距离、不适合急需产品的运输汽车运输:灵活、适合近距离、包装比较简单;运载能力小、不适合远距离管道运输:受天气影响小、安全性好、不用包装、耗能少;适用范围小农产品储藏的特点:储藏品种有明显的季节性对设施要求更高管理更加严格增值明显农产品储藏的必要性:周转的需要运输的需要销售工作的需要意外事故的需要影响农产品储藏数量的因素:销售量生产周期交通运输状况生产基地的规模和数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农产品加工的作用:增加商品价值改变形态增加需求有利于包装和储存减少储存成本农产品加工的发展趋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营养与保健并重综合利用率提高全面化趋势明显产业化模式加强农产品包装的作用:保护商品质量安全和数量的完整便于商品流通(装卸、运输、清点)便于消费者购买促进商品销售增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合理包装:适合和克服流通和销售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并充分发挥包装实体的有用功能,在极限范围内的最好包装。
市场信息职能:收集、处理和发布能使农产品运销系统顺利运行的信息的一系列活动所引起的功能作用。
存在意义:一、农产品运销的必要性农产品的属性:季节性;生物性(不确定与品质差异性);易腐性;高心理敏感性。
二、现代农产品运销的经济功能1、报酬的合理分配(生产者、消费者、运销商的利益均衡)2、运销导向生产机制的建立(运销导向:产销一致、供需均衡)3、资源的合理分配农产品运销存在的具体意义:1.对个别农民的重要性:对农民生产业务的抉择有很大帮助2.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与农业生产同等重要;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始;是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力量;提供众多就业机会;资源分配更趋合理3、单项供给曲线及其原因单项供给现象:①当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②当价格下跌时,供给减少较少,甚至不降反升可能的解释:技术; 信息不完备:农民理性决策(分散); 农产品特性(不易储存); 资产(固定成本比重大);预期4、时差/短、中、长期供应(价格调整时间)时差的概念: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不能立即引起农产品供应量的变动,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到相应的农产品供应量变动的时间间隔,称为价格调节农产品供应的时差。
1.短期供给:指一个生产周期以内,供给量取决于现有农产品库存的地区调剂和上市时间的提前或延后,短期调整缺乏弹性。
(库存)2.中期供给:指一个生产周期以上,供应量取决于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农业生产者在原有的生产能力基础上,尽可能地根据市场状况增加或减少供给量,一般来说中期调整较短期调整具有较大的弹性,生产者对于供给的调整具有一定的能力。
(资金/人力)3.长期供给:指二、三个生产周期以上,供给量取决于新形成生产能力的大小。
农业生产者可以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
农产品长期调整更具弹性,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状况调整供给量。
(技术)提供一个基本原则。
相对性:同一时间长度,对一种农产品来说是短期的,但对另一种农产品可能是长期的。
1、农产品的生产量从长期来看,其变动有一定的循环周期存在,价格也呈现出循环波动。
2、各种农产品价格循环变动的周期是不相同的。
价格波动周期取决于生长周期。
农产品贸易第一章农产品营销导论一、农产品营销的产生与性质(一)产生世界:机器大生产造成农产品相对过剩。
我国:农产品相对过剩,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参与农业国际市场竞争. (二)性质是农业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学的交叉性边缘学科。
农业经济学:研究如何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益,以满足社会需要,使稀缺的农业资源生产各种农产品和服务,并将之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
农产品营销学:研究农产品经营企业(组织或个人)如何策划占领目标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相关战略问题,以此围绕营销观念进行环境分析、战略和战术规划和技巧研究。
农产品营销学借助市场营销学一般原理和方法,详尽分析流通机构与流通过程的运行机制,并对消费者和供应商行为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讨论农产品最终价格和消费水平形成,包括农产品收购、集散、分类、储藏、销售、运输、风险环节及其从中贯穿的营销主体(组织和个人)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活动。
二、农产品营销学的概念、内涵和特点(一)市场营销学(菲利普。
科特勒(1997))1、概念—-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1)市场营销是产品创造和交换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2)市场营销是对产品创造和交易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3)市场营销的目标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4)市场营销通过个人和组织(群体)来执行.2、农产品营销的特有属性和特征(P5、P6两个图)(1)农产品产前农用生产资料的供给。
(2)农产品生产和创造。
(3)农产品产后各种营销组织和主体的流通活动。
(二)农产品营销学1、概念——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组织,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流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农产品创造和农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
2、内涵(1)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是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组织。
(2)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流通、交易的全过程。
(3)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