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海南省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46.63 MB
- 文档页数:53
第一章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省1、海南省,简称,海南岛是海南省的陆地主体,也是我国面积(3.4万平方千米)最大的和第二大岛。
2、位置与疆域:(1)海南岛的经纬度位置:最北端在文昌市的角20°10′N、最南端位于三亚市的18°10′N、最西端位于东方市的鱼鳞角108°37′E、最东端位于文昌市111°03′E;(2)海南省地处太平洋的西岸,位于我国最,她把守着祖国沿海出入的,又是连接两洲(洲、大洋洲)两洋(洋、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3)海南省管辖海南岛及周边岛屿和群岛、群岛、1群岛,海南省的最南端位于4°N附近的。
3、人口:886.55万(2012年)、民族:汉族为主,族、族和族是海南省的少数民族;华侨:海南省是我国著名侨乡之一,海口、、1和万宁华侨最多。
4、行政区划:2个地级市(海口市和市)、6个县级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五指山市、东方市和儋州市)、4个县(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和临高县)、6个民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苗族自治县、)、1个开发区(洋浦开发区),1个办事处(西沙、中沙、南沙办事处)最新设立的地级市三沙市:三沙市位于南中国海,是我国地理纬度位置最南端的城市。
为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下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
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总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
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
参考答案:1.琼经济特区 2.(1)海南角锦母角铜鼓角(2)南端南大门亚太平印度(3)西沙中沙南沙曾母暗沙 3.黎苗回世居文昌琼海4.三亚琼中保亭第二章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1、广裘的海域:(1)管辖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千米);(2)海南岛及周边岛屿;(3)三大群岛:群岛、群岛、群岛。
海南本土地理一、概述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国年轻的省份(1988年4月建省)。
海口市是海南省省会,海南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1、地理位置:海南省北靠祖国大陆,以一条宽约18海里的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雷州半岛分开;隔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望,西面是越南;穿过南海,东北是我国的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经济特区,东面是菲律宾,南面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海南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居日本至新加坡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
把守着祖国沿海出入的南大门,又是连接两洲(亚洲、大洋洲)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琼州海峡是中国三大海峡之一,是我国内海,是我国南海重要的交通要道,是北部湾通往南海的捷径。
2、疆域:海南岛,是海南省陆地的主体,它的“四至”分别是:西起东方的鱼鳞角,东至文昌的铜鼓角,北自文昌的海南角,南到三亚的锦母角,总面积3.5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99.7%。
除海南岛外,海南省还管辖周围300多个岛屿,以及西沙、中沙、南沙三大群岛、黄岩岛等300多个岛屿、沙洲、暗沙、暗礁、暗滩及其附近海域。
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但海洋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
也是我国最南端的省份,这里纬度低,热带面积大,光热充足,降水丰沛,是我国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
3、人口、民族与华侨海南省人口828万,人口密度为244人/平方千米,北部、东北部和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中部山区人口密度较小。
海南省有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3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大多数,为82%,少数民族占18%,黎族、苗族、回族是海南省世居的少数民族,他们多聚居在海南岛的中南和西南地区。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海南省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北部的海口、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4个市区。
4、行政区划海南省实行省直接管辖市、县的行政建制。
全省有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个县,6个民族自治县,4个市辖区,一个办事处(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办事处)。
海南省(Hainan Sheng)简称琼。
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
原为广东省海南黎族自治州。
1984年改为海南行政区。
1988年设立海南省。
因海南岛而得名。
因唐、宋时置琼州,明、清置琼州府,故简称“琼”。
海口市海口市(Haikou Shi)位于东经110.3°,北纬20.0°,在海南省东北部。
明置海口所,1926年设海口市。
因位于南渡江口西侧,地当入海之口,故名海口。
三亚市三亚市(Sanya Shi)位于东经109.5°,北纬18.2°,在海南省最南端。
宋为崖州,民国改崖州为崖县。
1984年改三亚市。
以县治三亚镇而得名。
镇因地处三亚河口得名。
古语“三亚”意为三条岔路。
通什市通什市(Tongza Shi)位于海南省中部。
“通什”为黎语“树下田”之意。
1985年前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行署驻地。
1986年设市。
通什,为黎语“树下田”之意。
因该地初为聚落时,田地被许多古老大树所围绕,故名。
琼山市(Qiongshan Shi)位于东经110.3°,北纬19. 9°,在海南省东北,南渡江下游。
唐置琼山县。
因境内白石都的地方有一座琼山,故名。
1994年设市。
屯昌县(Tunchang Xian)位于东经110.0°,北纬19.3°,在海南省中部。
1948年设新民县。
因与外省同名,1952年以区名屯昌名县。
文昌市(Wenchang Shi)位于东经110.7°,北纬19.6°,在海南省东北。
唐贞观元年改平昌县为文昌县。
一说因县南的文昌江得名。
取“偃武修文”之意,即停止武力,修明文教。
1995年设市。
澄迈县(Chengmai Xian)位于东经110.0°,北纬19.7°,在海南省北部,南渡江中游。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苟中县为澄迈县。
取县城东南的迈山和西南方的澄江二名首字为澄迈县。
定安县(Ding'an Xian)位于东经110.3°,北纬19.7°,在海南省东北,南渡江中游。
第一章一、总揽:共六章,21节。
六章是海南概况,行政区和历史名人,海南旅游发展简史,海南旅游产品,海南主要度假区和景区,海南旅游研究。
重点是海南概况、行政区和历史名人、海南主要度假区和景区、海南旅游产品共四章14节,次点是海南旅游发展简史和海南旅游研究共7节。
二、第三章和第六章有两个大重点,一是萌芽和起步阶段;二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刚通过国家批准)。
三、第一章海南概况<海南岛形成的时间、方位、面积(海南岛、海南省及所管辖的海域),历史沿革,各民族情况,历代移民,语言>1、地理、历史、风俗<天涯海角好地方>100万年前,因地壳作用使琼州海峡下沉,形成海南岛。
海南省是中国有海域管辖权的热带海洋岛屿省份。
海南省所属陆地有海南岛以及西沙、南沙、中沙群岛,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千米。
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千米。
海岸线1617.8千米。
所辖海域200万平方千米。
约占中国所辖海洋面积的2/3。
海南省位于北纬3°20′~20°18′、东经107°50′~119°10′。
简述海南岛四个方位所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昔日的天涯海角地处亚太地区经济环形带中部,是亚洲大陆和澳、非、欧洲大陆之间的交通要道。
历史沿革;<历史悠久名人多>1万年前,已有三亚人活动。
秦代,海南是象郡的边陲。
公元前110年,西汉王朝在海南岛设珠崖、儋耳两郡,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直接管理的开始。
南朝梁大同年间,朝廷批准在海南岛被汉代废除的儋耳郡地设置崖州。
《北史》和《隋书》均书“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此为“海南”一词最早的记载。
隋朝,隋炀帝流放宗室邹国公杨纶到珠崖,开流放贬官谪臣岛海南岛之先河。
唐代,海南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州、琼州五洲,海南简称“琼”,源于唐代之琼州。
三国以来,“海南”指南海沿岸各地,宋代开始专指海南岛。
海南北部的一个渡口,由水军营寨发展为航运小港,被称为“海口浦”,海口因此得名。
海南概览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
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全省有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个县,6个民族自治县,1个经济开发区,1个办事处(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基层设置180个镇,20个乡,18个街道办事处。
地级市:海口市、三亚市县级市:五指山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儋州市、东方市县: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办事处: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人口民族【人口】2005年海南总人口:826.31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9.56万人,增长5.03%。
预计,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将达828.00万人。
【民族】海南省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余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移民,分散于全省各地。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
世居的黎、苗、回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县和三亚市、通什市;【方言】海南居民语言种类多,主要使用的方言有10种。
1.海南话: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
自然资源【气候特点】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
海南省情况介绍提纲一、海南概况(一)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最南端,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诸国,地处南海国际海运要道。
(二)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全省陆地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省辖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2/3。
●包括海南岛本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海域。
全省设8市10县和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
(三)具体情况介绍●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2-25℃,年均降雨量1000-2400毫米。
●2008年末常住人口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万。
海南是中国三大侨乡之一,3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季无冬,阳光充沛,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森林覆盖率为58.9%,素有“天然氧吧”、“生态大花园”、“长寿岛”美誉,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是人们公认的最佳居住地之一。
二、经济现状(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9年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1580亿元同比增长10.2 %。
●2009年预计各项经济指标图表●全省GDP2003年~2009年(预计数)柱形图●人均GDP2003年~2009年(预计数)柱形图(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现状:2009年预计三次产业比例为:●2009年预计海南省产业结构图●2003年~2009年产业结构比例图(三)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1.工业发展现状●2009年预计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海南电网跨海联网工程一期、东方电厂一期、叉河一期100万吨水泥、国投三期200万吨水泥、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在建项目:金海160万吨造纸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海南航天发射场、中海油80万吨甲醇和精细化工、100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相继开工;60万吨PX、200万吨PTA、昌江核电等重大项目基本具备明年上半年开工的条件。
(以海南省地图形式标识出来项目的地点)2.旅游业发展现状●2009年预计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200万人次,同比增长7.3%●旅游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8.1%●2003~2009年旅游收入图示3.农业发展现状●2009年预计全省农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海南概况:海南省简称“琼”,古有“南溟奇甸”之称,今有“南海明珠”之誉。
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面积约3.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0.35%;海洋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海洋总面积的6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
其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海南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次于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
海南省现辖2个地级市(海口、三亚),6个县级市,10个县(含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属海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的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
省会设在海口市。
2005年全省户籍人口819.03万人。
其中,男性428.66万人,占52.34%,女性390.37万人,占47.66%;非农业人口313.73万人,占38.31%,农业人口505.30万人,占61.69%;汉族675.55万人,占82.48%,黎、苗、回等少数民族143.48万人,占17.52%(其中黎族129.60万人)。
海南是全国著名的三大侨乡之一,有海外华侨、华人近300万人,归侨、侨眷100多万人。
华侨、华人分布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地区居多,仅泰国就有100多万人。
在世界各地的海南华侨、华人成立社团组织310多个。
海南岛位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作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
海南岛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呈穹隆状,中部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猴猕岭、霸王岭、吊罗山等。
从中部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向外围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海涂逐级递降,构成层状垂直分布和环状水平分布带,梯级结构明显。
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主要特征,占全岛总面积的38.7%。
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山地中散布着丘陵性盆地。
海南的简单介绍海南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南海中部,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
海南省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下是海南的简单介绍。
一、地理位置海南位于中国南海的中部,东经108°37′-111°03′,北纬3°50′-20°10′之间,总面积为35,400平方公里。
海南省是中国五个自贸区之一,是重要的国际旅游胜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二、气候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0℃以上,平均气温在24℃左右。
海南省有着丰富的阳光和雨水,每年的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
三、人文历史海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海南岛上的琼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琼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有海南省博物馆、五指山市文化广场等。
此外,海南还拥有着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如黎族文化、苗族文化、壮族文化等。
四、旅游资源海南是中国的重要旅游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海南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海滩、温泉、热带雨林、古镇、少数民族文化等。
其中,三亚是海南的旅游城市之一,被誉为“东方夏威夷”,是海南省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三亚拥有着美丽的海滩、温泉、热带雨林等景点,是旅游者心目中的理想旅游胜地。
五、经济发展海南是中国的自由贸易区之一,是中国的开放门户之一。
海南省的经济主要以旅游业、农业、渔业为主,同时还有着航空、航运、物流等行业。
海南省正在积极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未来将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
总之,海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海南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也将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海南省简介地理:海南省是中国最南省份,位于东经108°37'~117°50',北纬3°58'~20°20'。
面积3.4万多平方公里。
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等岛屿,海南岛为中国第二大岛。
海南省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望;西临北部湾;南达曾母暗沙,与马来西亚为邻;东南濒临太平洋,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相望。
气候:具有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日照时数多,热量丰富。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22.5~26℃,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00~2600毫米,经常有台风天气。
行政:辖2地级市、7县级市,4县、6自治县。
风味食品: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万宁县)、曲口海鲜(琼山县)、万泉鲤鱼、五指山金钱龟和鳖、福山乳猪、东方白切羔羊、那大狗肉等。
地方文艺:琼剧和黎族、苗族歌舞。
人口:787万(2000年),境内有汉、黎、回、苗、壮等民族。
海南省简称琼,省会海口,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汉初设珠崖、儋耳二郡,三国始有“海南”名称。
唐分设崖州、琼州、儋州等,明设琼州府,清改琼崖道。
由于地处中国最南端,古时被视为蛮荒绝地,共有49名被贬流放的官员在此度过余生。
1988年置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省矿物、动植物资源丰富,石油与天然气蕴藏量尤为可观。
海南岛是中国热带作物基地,橡胶产量占全国60%以上;还有剑麻,咖啡,椰子,菠萝等热带作物;热带雨林中盛产贵重木材、藤类、南药及珍贵鸟兽。
海域中盛产石斑鱼、海龟、龙虾等。
海南长夏无冬,青山绿野生机盎然,森林覆盖率高达50%。
热带雨林郁郁葱葱,藤蔓交错;滨海大道椰树摇曳,热带风情浓郁。
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气候,清新的空气使海南岛有“百果园”、“南药宝库”、“长寿岛”、“绿岛”的美称。
海南岛有长达1580多公里的海岸线,其中沙岸占50%~60%,沙滩宽阔平坦,海水清澈湛蓝。
《海南地理》复习参考资料第一章中国最南端的省份一、位置、疆域和海岛1、位置:经纬度位置:海南省地处3°30′~20°17′N,108°15′~120°15′E,是我国最南的、纬度最低、热带面积最大的省。
曾母暗沙是最南端。
海陆位置:北靠祖国大陆,以18海里宽的琼洲海峡与广东雷州半岛分开;隔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望,西面与越南为邻;穿越南海,东北与台湾省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相望,东面有菲律宾,南面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优越的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亚洲--太平洋的交接带上,居日本至新加坡的中段,邻近东南亚诸国。
她把守着祖国沿海出入的南大门,扼两广之咽喉,又是连结两洲(亚洲、大洋洲)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疆域:海南省简称“琼”,1988年4月13日建省,并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是我国最年轻的省,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岛的“四至”点和面积:海南省陆地的主体是海南岛,西起108°37′E的东方市鱼鳞角,东至111°03′E的文昌市铜鼓角,北至20°10′N的文昌市海南角(木栏角),南到18°10′N三亚市锦母角。
总面积3.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面积(约3.54万平方千米)的97﹪。
海南省的范围:海南省是个海洋大省,又是个岛省。
管辖海南岛以及周边岛屿和西沙、中沙、南沙三大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面积的2/3。
是我国陆地面积较小但海洋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全国管辖范围最广的省。
二、人口、民族与华侨1、海南省有896.09万人口(摘自2011年《海南年鉴》),平均人口密度为261人/平方千米。
高于全国人口密度。
1950年-2011年的61年间,全省人口增长了3倍多。
人口密度北部、东北部和沿海地区较大,中部山区较小。
2、海南省内有汉、黎、苗、回等30多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83.33﹪,少数民族占16.67﹪。
海南省省情综合篇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全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67万,包括汉族、黎族、壮族、苗族、回族等民族。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3.8℃。
海南东部海岸主要产业是度假旅游业,西部是工业带,中部有大片生态保护良好的热带森林。
海南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热带温泉、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为一体,拥有一批高品位的景区景点,滨海沙滩、蓝色海洋、热带雨林、珍禽异兽、黎苗风情构成奇特的热带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了中国不可复制的环海密集型热带旅游资源。
这里四季无冬,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是无与伦比的休假胜地,宜居之地。
海南全面落实免签证、航权开放政策,构建起通向世界旅游市场的便捷通道。
现在180多个与我国有外交关系或官方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都可以在海口、三亚口岸享受落地签证政策;26个国家5人以上旅游团来海南15天内可享受免签证待遇。
海南已开通国内、国际航线300多条,通达世界五大洲61个城市。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24年来,海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5.29亿元,增长12.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40.09亿元,增长25.5%;固定资产投资1611.41亿元,增长36.2%。
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大气和水体质量保持领先水平。
同时,离岛免税、离境退税等政策相继落地,红岭水利枢纽工程、东方电厂二期、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为海南长远发展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近年来海南发展持续加快,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发展明显提速。
海南先后设立了洋浦经济开发区和洋浦保税港区,成功举办了十届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交流与合作空前扩大。
去年4月,胡锦涛在三亚欢迎金砖国家领导人致辞时表示: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海南简介50字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简称琼,省会海口市,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总长1944公里,有大小港湾68个。
海南拥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其他三面隔海,与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邻,是往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要冲,也是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中心。
目前,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唯一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
到2025年,将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海南省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
世居的黎、苗、回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县和三亚市、五指山市;汉族人口主要聚集在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
截至2020年底,海南总人口约1008.12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为59.06%。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台风活动频繁,气候资源多样。
海南岛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550小时,全年无冬。
全岛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东多西少,中部和东部相对湿润,西南部沿海相对干燥。
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雨少,夏秋雨多。
初中地理《海南省》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海南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 掌握海南省的主要农作物、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
3. 理解海南省的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情况。
4.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海南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海南省的主要农作物和旅游资源。
3. 海南省的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
教学难点:1. 海南省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关系。
2. 海南省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的联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地图和学习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章:海南省的地理位置1. 引导学生查看地图,找出海南省在中国的位置。
2. 介绍海南省的地理位置特点,如南海之滨、热带岛屿等。
3. 讲解海南省与大陆的地理位置关系。
第二章:海南省的气候特点1. 介绍海南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等。
2. 讲解气候特点对海南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影响。
3. 分析海南省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
第三章:海南省的自然资源1. 介绍海南省的自然资源,如热带水果、海鲜、热带雨林等。
2. 讲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 分析海南省自然资源丰富的原因。
第四章:海南省的主要农作物1. 介绍海南省的主要农作物,如水稻、热带水果、热带花卉等。
2. 讲解农作物种植的技术和管理。
3. 分析海南省农作物种植的优势和不足。
第五章:海南省的旅游资源1. 介绍海南省的旅游资源,如三亚、海口、天涯海角等。
2. 讲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 分析海南省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指出海南省在中国的位置。
2. 学生能够描述海南省的气候特点和对农业、旅游产业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列举海南省的自然资源和主要农作物。
4. 学生能够介绍海南省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第六章:海南省的特色文化1. 介绍海南省的文化特色,如海南黄花梨、黎族文化、琼剧等。
2. 讲解特色文化对海南省旅游业的影响。
关于海南的介绍海南位于中国南海东面,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海南省由海南岛及其周边的离岛组成,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夏威夷”。
海南省总面积为3.3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
海南岛是海南省的主体岛屿,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岛屿,仅次于台湾。
岛上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三亚、海口、琼海、儋州等地。
三亚是海南省的旅游重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其天然海湾、长长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名扬中外。
三亚还有许多景点值得一去,如蜈支洲岛、天涯海角、南山寺等。
海口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岛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位于南海之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别致的海滨风光,如人民公园、骑楼老街等。
海口也是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区内新旧建筑并存。
琼海市位于海南省东北部的琼岛,有美丽的海滩和活泼的海滨小镇,南山寺也位于琼海市内。
琼海还是中国的“花园城市”,政府大力倡导绿化规划和环境保护,市内处处保持着绿色和花海。
儋州市是海南省最大的县级市,也是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城市。
儋州市位于海南省最南端,拥有丰富的热带植物景观和海滨生态系统,更是著名的海洋牧场和热带水果基地。
除了这些城市,海南还有许多其他的小城镇和景点值得一去,如定安、澄迈、陵水等地。
其中,定安是海南省著名的圣地之一,有许多著名的寺院和风景名胜;澄迈是一座充满着浓郁的民俗文化的城市,是一座集海岛风光、田园生态、温泉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城市;陵水则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小城,有着优美的海滩和独特的沙滩文化。
海南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旅游业也成为了海南省的支柱产业。
除了著名的海滩和海洋资源以外,海南还有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热带水果资源等等,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海南还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址和建筑物。
第一章海南地理概况【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海南地理概况、宜人的气候、河流与海洋、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四季常青的旅游岛的掌握程度。
【要点详解】第一节优越的区位与地形一、海南省的地理位置1.概况(了解)海南省,简称琼,别称琼州,位于中国南端,是中国国土面积(陆地面积加海洋面积)第一大省,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
2.疆域(了解)海南省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部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二、海南的领土构成、面积1.领土构成(熟悉)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2.面积(熟悉)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三、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海南发展旅游业提供的有利条件1.地理区位重要(掌握)海南省地处太平洋的西岸,位于我国最南端,它是祖国的南大门,又是连接两洲(亚洲和大洋洲)、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2.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掌握)近傍港澳,遥望台湾,内靠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既有广大的内陆腹地,又能受到华南经济圈、亚太经济圈的辐射作用。
这种紧密的市场联系,为海南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客源的保障。
3.海岸线长(掌握)海南岛拥有漫长的热带海岸线,明媚的阳光、湛蓝的海水、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沙滩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四、海南岛的地形、地势构成1.地形(了解)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
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1)山脉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
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
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