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高中语文 1.1 沁园春 长沙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沉浮.(fú)遒劲.(jìn)萧.瑟(xiāo)橘.子洲(jú)B.峥.嵘(zhēng)磅礴.(bó)愁.怅(chóu)沁.园春(qìn)C.沧.茫(cāng)遏.制(è)逶.迤(wěi)岁月稠.(chóu)D.百舸.(gě)碣.石(jié)寥廓.(kuò)竞.自由(jì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遍布) 怅.寥廓(惆怅) 谁主.沉浮(主宰)B.峥嵘..方遒..岁月(不平凡) 鹰击.长空(搏击) 挥斥(纵放、奔放)C.百舸.争流(船只) 万类霜天..(冬天) 中流击水..(游泳)D.风华..意气(同学们) ..正茂(青春年华)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 书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
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①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②,而且把红军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
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③,如“不到长城非好汉”“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等,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毛泽东诗词不仅抒写了一代伟人的壮志豪情,而且还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如《沁园春·长沙》。
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刻画④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社会美,抒发了一代伟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练习与解析1.选出字形和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百舸.(gě)携.来(xié)沧.茫(cāng)B.湘.江(xiāng)漫.江(màn)竟.自由(jǐng)C.怅.寥廓(chàng)峥.嵘(zhēng)挥斥.(chì)D.方遒.(qiú)万户侯.(hóu)浪遏.飞舟(jié)解析:“沧茫”应写作“苍茫”;“竟自由”应写作“竞自由”;“遏”的读音应是“è”。
答案:C2.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
像“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写出了勃勃生机。
下面的词语中,锤炼的最为精彩的字的一项是()A.遍、尽、透、争B.长、浅、竞、廖C.独、击、翔、流D.染、碧、茂、斥解析:“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尽”字写出了“染”之广;“透”字写出了江绿的色彩;“争”字写出了船只的气势。
A项四个字写出了秋天的欣欣向荣的景象,符合整首词的风格,从这一点上看,答案应该选A。
如若能言之有理,选别的答案亦可。
答案:A3.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解析:诗歌的朗读,同一个词语不能读破,主谓短语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应该有停顿。
“问苍茫大地”一句,“问”是领起的动词,在“问”之后应该停顿;“谁主沉浮”一句应在“谁”之后作一停顿。
答案:D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百舸.___________ 岁月稠.___________峥嵘..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扬粪土..当年万户侯___________ 浪遏.飞舟___________挥斥方遒.___________解析:这组词语里面,应该注意“粪土”一词的灵活用法,名词动用,要把握住这一点。
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同步测试课内精练1、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下面几个诗句的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音都对的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2、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
课外强化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选出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余”)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沁园春·长沙》一词以反帝反封建作为创作主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高一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霜天"即___________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2."沉浮"同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
2."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四、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2."记"领起的下文是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语文高一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答案一、1.满江秋天2.看3.山、林、江、舸、鹰、鱼4.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1.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1 沁园春长沙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25年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词人迎着风浪阔步前进的革命豪情和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怀。
B.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C.“恰”字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是对往昔战斗生活的高度概括。
D.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项,“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怀”不恰当,应是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特别是词的下阕中描写“恰同学少年”的有关词句。
二、语言运用3.右图是橘子洲被湘江环抱图,请用简洁语言并运用想象手法加以描述,不少于12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可描写橘子洲的形态,也可描写橘子洲绿色苍翠的特点,另外加以想象,注意字数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似结在常春藤上的绿色瓜果。
她平静、高洁、美丽,溢满着情爱、温馨、浪漫,永远让人着迷,令人神往。
橘子洲被湘江拥抱着,被阳光拥抱着。
面向江东,或是面向江西,任意躺靠在绿荫掩映的草坡上,清新的水汽扑面而来。
微风在透明的空气中轻柔飞翔,树枝像少女的长发在微风里随意摇曳,人们自由地行走在橘子洲上。
4.如果班里要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请你做主持人,现请你写一个开场白,用来渲染气氛。
1沁园春·长沙一、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3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①。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②,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极目,放眼远望。
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
②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遇巫山神女,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对仗工稳,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一方面说明了游泳的地点。
B.“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的描写,也显示出诗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C.“风樯动,龟蛇静”,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阕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用直接描写,通过神女的眼睛反映中国的巨大变化,生动形象而又新颖别致。
2.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里,哪个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有何含义?(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4~5题。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进攻。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这年农历九月初九,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而易老,天因无情而难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高中语文1.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A【同步达纲练习】基础知识强化: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liáokuò) 百舸(ké) 碧(bì)透橘(jú)子洲B.苍茫(cāngmáng) 沉浮(fú) 携(xié)带竟 (jìng)自由C.峥嵘(zhēngróng) 遒(qiú)劲挥斥(chì) 岁月稠(chóu)D.惆怅(chóuchàng) 遏(è)阻激(jī)扬万户侯 (hóu)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第1课沁园春·长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A.漫.江( ) 苍.茫( ) 百舸.( ) 方遒.( ) B.遏.制( ) 寥.廓( ) 磨砺.( ) 橘.子洲( ) 答案:A.màn cānɡɡěqiúB.èliáo lìjú2.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
A.高瞻远____ 满目疮____龙盘虎____ 胸襟开____B.风华正____ ____嵘岁月中流____柱远大____负答案:A.瞩痍踞阔B.茂峥砥抱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峥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指宇宙的广阔。
(2)不平凡,不寻常。
(3)意志和气概。
(4)风采才华正盛。
(5)评论国家大事。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自有不同的规定。
标题和词牌分别表示词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本词的标题是__________,词牌是__________。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写于________年。
答案:主要内容格律形式长沙沁园春19255.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 沁园春长沙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湘江/镶嵌染色/点燃飞翔/享受B.沉浮/符合寥廓/括号峥嵘/征兆C.茂盛/藐视挥斥/钥匙僧侣/鲁莽D.舟船/周详遒劲/追求遏止/碣石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xiāng/xiāng,rǎn/rán,xiáng/xiǎng。
B项,分别读fú/fú,kuò/kuò,zhēng/zhēng。
C项,分别读mào/miǎo,chì/shi,lǚ/lǔ。
D项,分别读zhōu/zhōu,qiú/qiú,è/jié。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轻歌慢舞丰功伟绩变本加厉B.苍海桑田苍茫大地融会贯通志大才疏C.百舸争流挥斥方遒待价而沽虎视眈眈D.鱼翔浅底层林尽染篷荜生辉流言蜚语思路解析A项,“轻歌慢舞”的“慢”应写作“曼”;B项,“苍海桑田”的“苍”应写作“沧”;D 项,“篷荜生辉”的“篷”应写作“蓬”。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庆祝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社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一群风华正茂的老人积极参与活动。
B.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这位解放战争时期扛过枪、打过仗的老战士总会显得非常激动。
C.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添枝加叶。
D.毛泽东的词大多以翻云覆雨的磅礴气势抒写革命豪情,意境雄浑优美,风格豪迈奔放,《沁园春长沙》就是这样的宏伟诗篇。
1C此处对象用错。
,特指年轻人思路解A项,“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此,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项,“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D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处应改为“增砖添瓦”。
第一单元第1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016()A.火势蔓延漫江碧透轻歌慢舞漫无边际B.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C.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沉疴痼疾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吉祥如意周密祥尽【答案】C(A项,轻歌曼舞;B项,沧海桑田;D项,周密详尽。
)2.下面加点的词在本课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017()A.挥斥方遒.(强劲)指点..(指责) 漫.(满)江B.浪遏.(阻止)飞舟主.(主宰)沉浮携来.(到来)C.恰.(正值) 激扬...(此指大军阀、大官僚)..(激浊扬清) 万户侯D.峥嵘..(浇粪的土)..(不平凡) 岁月稠.(多) 粪土【答案】C(A项,指点:评论;B项,来:衬字,无义;D项,粪土:视……如粪土。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89950018()①俄罗斯专家认为,美国在军事上比中国强大得多,中美两国的军事实力不可________,中美之间预计很难爆发严重的军事冲突。
②银行混改是国企深化改革的重大步骤,是在国企包括国有银行所有制构架本质上动手术,而混业经营是银行内部具体业务,与混改根本不能________。
③百度公司将现有的大数据、地图、人工智能和百度大脑等一系列技术应用到即将到来的无人驾驶车中,与谷歌公司________。
A.分庭抗礼混为一谈相提并论B.混为一谈相提并论分庭抗礼C.混为一谈分庭抗礼相提并论D.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分庭抗礼【答案】D(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者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多用于否定式。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分庭抗礼: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①句强调中美军事实力相差很大,不能同等看待,应选“相提并论”。
②句强调“混改”与“混业”是不同的事物,应选“混为一谈”。
③句强调百度与谷歌实力相当,应选“分庭抗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89950019()A.这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组织变革,有利于扩大上合的代表性和国际地位,反映出上合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1沁园春长沙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湘.江/镶.嵌染.色/点燃.飞翔./享.受
B.沉浮./符.合寥廓./括.号峥.嵘/征.兆
C.茂.盛/藐.视挥斥./钥匙.僧侣./鲁.莽
D.舟.楫/周.详遒.劲/追求.遏.止/碣.石
解析:A项,分别读xiāng,rǎn/rán,xiáng/xiǎng。
B项,分别读fú,kuò,zhēng。
C项,分别读
mào/miǎo,chì/shi,lǚ/lǔ。
D项,分别读zhōu,qiú,â/jiã。
答案:B
2.下列对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争流:争相行驶。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沉浮:盛衰。
C.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挥斥:指挥呵斥。
D.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击水:游泳。
解析:“挥斥”,在诗中的意思是“奔放”。
答案:C
3.下列语句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有志革命的人绝不能,寸功不展。
(2)国庆节期间,许多老将军相聚北京,共同回顾创业初期的那段。
(3)毛泽东主席一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人物。
A.蹉跎岁月光风霁月峥嵘岁月
B.蹉跎岁月峥嵘岁月光风霁月
C.峥嵘岁月蹉跎岁月光风霁月
D.光风霁月峥嵘岁月峥嵘岁月
解析:“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日子。
“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
可以从成语的意思和使用对象角度区分。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句中“每逢深秋时节”为六字句,若选①,“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槐榆丹枫”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
所以第(1)句应该选②。
第(2)句中“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
但从押韵上看,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④,韵脚成了“抱”“绕”“水”“茂”,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
选④更好。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5~7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5.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词里,哪个词用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
解析:在诗词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往往成为诗词的“词眼”。
“舒”字是这两句词的“词眼”,能把情与景融为一体。
参考答案:“舒”字用得最富有表现力。
既写词人所见,又写词人所感,景和情在这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6.“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给人以怎样的感受?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变化之快?
解析:这两句词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之快。
“飞”字能生动形象地表现这种情况,围绕“飞”字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这两句词气势磅礴,如“飞”字,既有宏伟气势,又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思是什么?
解析:孔子用江水比喻时光的流逝,是比喻。
毛泽东引用孔子的话,是用典。
这两句词的含义要结合本词解释,不要孤立地翻译。
参考答案:比喻、用典(或引用)。
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过去的就像这江水一样流逝了,形容祖国建设事业的日新月异。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8~9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8.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描绘了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的景象。
B.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清晨凄清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C.“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急行军时的景象;“喇叭声咽”中“咽”的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D.“漫道”的意思是“莫道”,“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表现红军蔑视困难、不畏强敌的雄心。
解析:C项,“咽”的意思是低沉,渲染了战争场面的悲壮。
答案:C
9.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所渲染的气氛是否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解析:抓住能体现气氛的意象分析即可。
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等渲染了紧张、悲壮的气氛,“灞陵伤别”“西风残照”等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气氛。
参考答案:不相同。
毛词渲染了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李词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冷落、伤感的气氛。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0~12题。
沁园春①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氵专氵专②。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③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①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为接近亲人,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该词为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所作。
②氵专氵专(tuán):露水多的样子。
③“二陆”:指西晋陆机、陆云兄弟。
他们“少有异才,文章冠世”。
10.(课内对接训练)词的下阕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功名未立
B.胸中万卷
C.叹流年已逝
D.犹欠封侯万里哉
解析:依据《沁园春》句数和各句的字数,下阕横线处应为四字句;“有笔头千字”写文采飞扬,学
识广博,所以应选“胸中万卷”。
答案:B
11.(课内对接训练)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解析:解答此题要先找出词中的意象,然后根据意象联想描绘的画面,体会渲染的意境。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氵专氵专”数句,写出作者出门较早。
渲染出孤寂、凄冷的环境。
参考答案:上阕作者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以及“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
露氵专氵专”数句,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
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环境和心境。
12.有人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有人说此词的基调是乐观豁达的,结合词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要结合具体的词句来分析。
从“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三句,表明作者对得
失荣辱抱豁达的态度。
一方面立志“致君尧舜”,一方面又要袖手“闲处看”,在表面的乐观之中
隐藏着的仍有无可奈何的苦闷。
参考答案:下阕开头三句表明作者对得失荣辱的豁达态度。
作者似乎在说服自己,暂时从壮志难酬
的苦闷中摆脱出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慰。
但一方面立志“致君尧舜”,一方面又要袖手“闲处看”,入世与出世两种相对立的处世哲学汇集于一身,实难统一,这最后几句的说法,不过是矛盾心
理的特殊表现,在表面的乐观之中隐藏着的仍有无可奈何的苦闷。
三、语言运用
13.某校高一某班准备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会,请你做主持人。
现请你写一个开场白,用来营造良好的朗诵氛围。
150字左右。
解析:开场白是某一活动开始时,主持人用来渲染气氛、引出正题的一段话。
开场白的写作要注意
语句流畅,有气势,还要紧扣活动的主题。
参考答案: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千古独步的伟大诗人。
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郭沫若把毛泽东诗词比作诗词中的泰山北斗,
著名诗人柳亚子发出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的无限感慨。
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必将流芳千古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