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0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上册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新航路的开辟”一目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航行路线图培养团结合作和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主要人物的成就,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
教材分析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
难点:如何全面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学法指导
1.通过教师创设的新历史情景,小组合作设计航行路线图及远航准备,在感知历史的同时提高创造能力。
2.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教师提供的1486年世界地图和1570年的世界地图,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板书设计
附录:
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
请在你认为最合适的空格里打“√”,你的诚实将会让老师永远感动!
教学过程设计表。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简介了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以及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史实。
2.学情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作为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又存在了近千年的原因,学生不易理解。
但是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历史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本课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进行本课的学习。
3.核心素养: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
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过程:【教师导语】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学习目标】1. 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以及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2.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3.分析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拜占庭帝国曾经创造辉煌的文化,对东欧的影响巨大,给我有哪些启示,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取教训的地方。
学习重点:《罗马民法大全》,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拜占庭帝国。
【自学检测】1.查士丁尼及其法典(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西部和非洲地区,这些地区农业和贸易发达,社会比较稳定。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
课题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间及实质、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
2.能力培养: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及突出表现。
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文艺作品的分析,初步领会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培养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就是西欧人在地理上取得重大发现的过程,它使世界结束了彼此孤立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
新航路的开辟者,既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又具有超乎寻常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实质和进步作用有所了解,还应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坚定自己积极投身先进文化事业的信念。
要求学生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和取得的成果,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后果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郑和远航等史实的穿插对比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难点: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对开辟新航路作出恰当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什么是“步入近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教师简介: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从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罗马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材料、综合探究的能力。
知道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历时一千多年,其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了解拜占庭帝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地理条件。
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查士丁尼法典》为什么对西方法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
讨论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和历史启示,从中总结出文明发展的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又存在了一千多年,成为跨越古代,与其他中世纪新兴国家并行发展的一大文明。
拜占庭文明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融合性。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元的,在多元的文明社会里,我们既要学会甄别外来文明成果的精华与糟粕,又要以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罗马民法大全》。
【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是一幅6世纪意大利拉文纳圣维塔尔教堂的镶嵌画。
镶嵌画由小块彩色大理石或彩色玻璃拼嵌而成,色彩鲜明璀璨是它的基本特点之一。
画中手持圣饼盘、头上有光环的人是查士丁尼,其左侧为主教,身后是穿白色长袍的5位大臣和卫兵。
画中人物全正面呈现,高傲呆板,面孔带有一种自豪的漠然,大大的眼睛注视着众人,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作为上帝在地上的代表,查士丁尼头上所带的光环,不仅说明其权力来自上帝,同时还是教权和皇权在拜占庭帝国混杂的象征。
你知道这幅镶嵌画的主角查士丁尼是谁吗?他有什么重大功绩?拜占庭帝国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二、新课讲授(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教师引导:4世纪末,罗马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而东罗马帝国则继续存在了一千多年。
由于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的古称,所以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知识脉络】1、拜占庭帝国进入黄金时代2、《查士丁尼法典》和《罗马民法大全》3、拜占庭帝国灭亡4、拜占庭帝国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二、【重难点】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147-49,用笔划出关键词)4、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基本情况5、知道《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目的、内容和作用6、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基本史实及其灭亡的原因4、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产生的作用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1、结合史料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五、【当堂训练】1.由于拜占庭帝国境内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进入了( )A.“鼎盛时代” B.“蜕变时代”C.“和平时代” D.“黄金时代”2.它承认奴隶制度,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
它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法学汇纂》 B.《十二铜表法》C.《新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3.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光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并通过《罗马民法大全》巩固了其统治。
“他”是( )A.查理曼大帝 B.凯撒大帝 C.查士丁尼 D.伯里克利4.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反而遭到( )A.十字军的进攻 B.阿拉伯人的攻击C.亚历山大的东征 D.日耳曼人的进攻5.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国家是( )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法兰克王国6.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和《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概括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2.了解华盛顿会议的背景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居主导地位,宰割中国,抑制日本,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3.通过对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争夺的分析,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重点:《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凡尔赛宫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它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后,英美在此签订了《巴黎和约》。
1919年6月28日,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讲授新课一、《凡尔赛和约》(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巴黎和会的概况;2.巴黎和会三巨头;3.《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4.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5.国际联盟。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巴黎和会的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地点:巴黎凡尔赛宫参加国:战胜的协约国。
苏俄、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被排斥在外。
操纵国:英、法、美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结果: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②但与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
2.巴黎和会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被称为“狡猾的狐狸”保持英国的优势削弱德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法国总理克里孟梭,78岁高龄,外号“老虎总理”。
典型的复仇主义者复仇,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美国总统威尔逊。
人称“百灵鸟”“十四点原则”插手欧洲夺取世界霸权3.《凡尔赛和约》内容:(1)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的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本课主要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系。
教材内容包括: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灭亡;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拜占庭帝国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系,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灭亡过程及其历史地位;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程及其历史地位;查士丁尼法典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系。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程。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及其与《查士丁尼法典》的关系。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相关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视频资料:关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视频资料。
4.板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分裂后的东罗马帝国,其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繁荣一时。
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为了稳固帝国的法律体系,编纂的一部法典,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对古代欧洲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
2.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认识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
2.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拜占庭帝国的典型事件,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图片展示法: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建筑、艺术等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历史背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关课件。
3.图片:拜占庭帝国的建筑、艺术等图片。
4.参考资料:关于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学术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建筑、艺术等,引导学生关注拜占庭帝国的繁荣。
提问:你们对拜占庭帝国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讲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操练(15分钟)分析拜占庭帝国的典型事件,如拜占庭帝国的扩张与衰落。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主要讲述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重点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灭亡,以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和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认识到《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帝国的兴衰有一定的了解。
但拜占庭帝国作为一个较为陌生的历史概念,学生可能对其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背景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交融。
四. 教学重难点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查士丁尼法典》为例,分析其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2.视频资料:收集与拜占庭帝国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情境教学。
3.图片资料:准备与拜占庭帝国相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知。
4.学习任务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拜占庭帝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⑴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特征、实质和主要成就,认识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
难点: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
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⒈——⒋BBAB
⒌⑴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
人文主义精神。
⑵工商业发达;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⑶时间:15、16世纪;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
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⑵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过程,客观评价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主要过程,客观评价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难点:客观评价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⒈——⒋CCCB
⒌⑴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
⑵文艺复兴运动。
作用: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强调人的价值和力量,鼓舞了航海家们的冒险精神和自信精神,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推动作用。
⑶一方面是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或促进了世界各地由分散到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文明(或客观上冲击了被殖民地地区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揭开了西欧殖民主义者殖民掠夺的序幕,加剧了被掠夺地区的贫困和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