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试分析杜威的实用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以儿童中心,师生民主平等,这一思想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教育理论界的大多数人都主张批判师道尊严,强调要解放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向学生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实施启发教育。
一、学习的意义我们应借鉴那时的理论与经验,反思现在的师生关系,认真思考如何处理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师生地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其它一些与师生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构建比较科学的师生关系理论,建立更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杜威教育思想发展历程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
19世纪末出现于美国。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J.杜威是其倡导者和最主要的代表。
杜威与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C.S.皮尔斯和W.詹姆斯不同,他不倾向于把哲学看作纯学术的东西,而主张把它同人类的实际事务联系起来。
杜威力图把实用主义哲学应用于教育理论,为美国学校教育的改造设计一张蓝图。
在他的教育著作中,实用主义哲学与教育理论交融在一起。
杜威说,如果把哲学看作必然有影响于人的行为,把教育看作塑造人的理智和情感的倾向的过程,那么我们可以给哲学下的一个最深刻的定义,即"哲学乃是教育的一般理论",同时"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各种观点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因此在美国,认为实用主义哲学基本上是教育哲学的一派。
(一)杜威是唯心主义经验论者,他所使用的" 实用主义"、"实验主义"、"工具主义"或"经验的实验主义"等哲学名词,基本上都是同义的,其中心概念是" 经验 "。
实用主义者认为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是纯粹的经验,正如В.И.列宁所指出的,"它宣扬经验而且仅仅宣扬经验……"。
与传统的经验主义不同,杜威认为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以实用性、实现目标为导向,是对现有教育体系的一次
反思和改革。
主要内容如下:
一、重塑课堂
1、以目标为导向:把学习过程中的终点作为最初的设想,建立目标意识,激励学
习者;
2、突出实用性:力求由抽象转向具体,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
3、激发学习热情:以实用教育的对话式互动,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
4、发现学习者的潜能:以新的课堂体验,探索学习者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强化学习者能力
1、发展多面手的思维:重视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批判思考、分析
思维、解释思维、概括思维、比较思维等;
2、强化实际能力:努力改善学习者的社会技能,培养他们的沟通、实践、团队合作、组织等能力;
3、提升学习者竞争力:联系实际,根据不同职业和行业实际特点,加强学习者的
行业动向熟悉能力,有助于他们融入体制。
三、提高学习效率
1、注重基础:以建立扎实的学习基础为目的,在落实过程中,避免过度理论化和
空泛的概念;
2、引导分析:引导学习者进行分析拆解,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内在规律;
3、重视主动学习:转变被动学习模式,激励学习者主动思考,培养形成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生活兴趣
1、培养智慧品质:倡导学生了解社会及历史的变化,提升他们的思考和智慧能力;
2、关注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解释,学会分析并采取行动,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
3、营造良好气氛:通过安全、健康、尊重他人、互助合作等方式,打造一个让学生成长、学习、愉悦的学习氛围。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为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所创立。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杜威关于实用主义哲学的著作主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哲学的改造》、《确定性的追求》等。
(1)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与前人不同的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关注人类知识的连续性和分离的问题。
(2)实验主义杜威还继承了皮尔士的方法论原则,提出了实验主义的观点。
(3)经验论、认识论和知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经验”。
以经验论为核心,杜威又建立起独特的认识论。
从认识论出发,杜威又发展了自己的知识伦。
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1、实用主义教育的发展观(1)一个是从事物的自身发展来看。
在实用主义者看来,世界一切存在都是在变化和流动的,任何稳定的事物或表现出持久性的事物都是虚幻的。
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本质。
(2)二是从科学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来说的。
杜威最重视现代科学对教育的影响。
2、实用主义教育的知行合一观实用主义教育的知行合一观是与教育中强调的二元论思想对立的。
杜威认为旧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科与生活的隔绝,学科变成书本上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学科在实际上不能应用。
杜威认为,知识和行为应当是合一的。
3、用主义教育的儿童观(1)从教育所需要调剂的儿童--社会--学校和教材三个方面来看,杜威特别强调,儿童是教育的起点。
(2)儿童本性的发展和特点。
(3)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也十分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4)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更重视儿童经验的获得和发展。
杜威指出,儿童是在解决问题时获取经验的。
杜威的这种“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就是要重新评估儿童在活动中的作用,重新评估知识的作用。
(5)在儿童观的问题上,杜威还十分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4、实用主义教育的方法观在教育中,杜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作用。
杜威指出,这种科学的方法并就是试验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含义就是用人的动作将人的思考和自然界的事实联系起来,形成有创造的关系。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是一种与传统学校教育不同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由美国著名的
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在20世纪初提出的,它着力于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强调实践中的学习,注重实践活动如实验、
观察、演示等中获得知识,为学生提供一种实践性的学习和发现知识的机会;二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主动的,而且是有目的的,强调学习的目的和
价值;三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认为学生应该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重视学习的实效性,强调学习的效果,即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实效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实用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实用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及进步主义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实用主义哲学原理主要包括关注学生发展、社会实践经验、自然经验和学校作为民主社会实验场等。
一、关注学生发展杜威认为,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应该是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他主张“活生生的学习”(living learning),即学生在学校内外探索、实践和反思,建立与经验的联系,发展自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为此,他强调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合适难度的任务,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和体验,允许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自由表达、合作和创造。
例如,在杜威的实验学校中,学生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负责学校的管理、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学习和生活的融合。
二、注重社会实践经验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主张教育应该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建立知识和技能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他认为,学生的经验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社会实践是学生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而知识和思维则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和展开的。
因此,他主张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把学生的探究过程转化为系统化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例如,杜威在实验学校中通过建立农场、工作坊、动植物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和生产工作的过程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强调自然经验杜威主张教学应该紧密结合自然环境和自然经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究和体验来了解自然科学现象和规律。
他认为,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探究,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和经验来探究自然规律,发扬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杜威的实用主义德育理论一、杜威的实用主义德育理论(一)探究式讨论提高法杜威认为,用灌输“关于道德的观念”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不成功的。
那么,究竟应采取什么方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呢?杜威提出的方法之一是主张以对道德问题的“探究、商量和讨论的方法代替强制和灌输”。
他认为教师可以将现实中的道德疑难问题提供给学生,或者设计出一些道德两难问题,以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好奇心和思考,引起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探究式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促进其智慧和道德的发展。
探究式讨论的目的不是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知道“去做什么”,而是使学生“如何决定去做什么”。
这可以避免传统教育的强制性,而培养学生的“民主”、“合作”精神,并激发其内在动因。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难得超出学生能力所及的范围”,要“使新问题的困难程度大到足以激发思想,小到加上新奇因素自然地带来的疑难,足以使学生得到一些富于启发性的立足点,从此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讨论中教师既不能把道德原则直接提供给学生,也不能保持沉默,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参与其中,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观念和兴趣,促进其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
杜威强调,教师不应把自己的观念和某种道德原则强加给学生。
他认为,“外部强制的禁止和通过个人本身的反省和判断的禁止是互不相容的”。
以一种“主动作业”活动的方式代替让学生“静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
这种从作业活动中得到的知识和经验不仅是学生品德形成也是其各方面得到发展的载体。
杜威认为作业活动的方式很多,“除了无数种游戏和竞技以外,还有户外短途旅行、园艺、烹饪、缝纫、印刷、书籍装订、纺织、油漆、绘画、唱歌、演剧、讲故事、阅读、书写等具有社会目的的主动作业。
”杜威认为,设置这些活动课程应着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在这种精心设计的情景中认识和体会社会生活、获得经验、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
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卢梭的《爱弥儿》并列,并称他创立的反映时代剧变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是“美国天才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
杜威于1859年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风景秀丽的农业小镇柏灵顿。
1884~1894年任教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期间,逐渐清晰地认识到中小学课程内容贫乏,感到当时流行的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机械呆板,与他童年学习时的枯燥情况类似,顿然产生了教改的要求。
于是他便由课堂的理论讲授者,进而成为教育革新的酝酿者。
杜威于1894~190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这十年是他改革教育的尝试阶段。
他于1896年创立实验学校,以他的哲学和心理学为根据,着手教育创新。
1904年杜威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他任教该校达26年之久,和孟禄、康德尔、桑代克等教育史家、比较教育学家和教育心里学家,共同铸成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黄金时代。
他推动学校革新,曾于1915年著成《明日之学校》。
他经历长期教育实践和研究,在他57岁时,即1916年,终于著成经典性的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从此建立起来。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现简要地介绍如下:1.关于教育的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从做中学"等观点。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因此,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因此,杜威还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
"在他看来,所谓的"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方面。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
"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
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
这样,"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
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3."教育无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
[题目]:
(论述)试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体系是在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和吸收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的学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试图将“民主”和“科学试验方法”“进化论”“工业的改组”等因素联系起来,并揭示它们在教育上的意义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其基本要点是:
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即儿童个体经验的连续不断的增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不应该有其他外烁的教育目的(因为这种目的使受教育者无思考的余地,限制人的思维,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思考、主动创造的空间,只能使用机械的注入法,消极地对教师所教的东西做出反应,成为教师和教科书的奴隶);“学校即社会”,学校必须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但不意味着是社会生活在学校中的简单重现。
②“从做中学”,即“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学校中的教学过程应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儿童自身的活动中学习。
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飞。
③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他的代表作
《民本主义与教育》,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育学有着巨大的深远影响。
[指南]试分析杜威的实用主义
杜威的实用主义
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为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所创立。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杜威关于实用主义哲学的著作主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哲学的改造》、《确定性的追求》等。
(1)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与前人不同的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关注人类知识的连续性和分离的问题。
(2)实验主义杜威还继承了皮尔士的方法论原则,提出了实验主义的观点。
(3)经验论、认识论和知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经验”。
以经验论为核心,杜威又建立起独特的认识论。
从认识论出发,杜威又发展了自己的知识伦。
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1、实用主义教育的发展观(1)一个是从事物的自身发展来看。
在实用主义者看来,世界一切存在都是在变化和流动的,任何稳定的事物或表现出持久性的事物都是虚幻的。
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本质。
(2)二是从科学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来说的。
杜威最重视现代科学对教育的影响。
2、实用主义教育的知行合一观实用主义教育的知行合一观是与教育中强调的二元论思想对立的。
杜威认为旧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科与生活的隔绝,学科变成书本上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学科在实际上不能应用。
杜威认为,知识和行为应当是合一的。
3、用主义教育的儿童观(1)从教育所需要调剂的儿童--社会--学校和教材三个方面来看,杜威特别强调,儿童是教育的起点。
(2)儿童本性的发展和特点。
(3)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也十分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4)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更重视儿童经验的获得和发展。
杜威指出,儿童是在解决问题时获取经验的。
杜威的这种“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就是要重新评估儿童在活动中的作用,重新评估知识的作用。
(5)在儿童观的问题上,杜威还十分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4、实用主义教育的方法观在教育中,杜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作用。
杜威指出,这种科学的方法并就是试验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含义就是用人的动作将人的思考和自然界的事实联系起来,形成有创造的关系。
5、用主义教育的普通教育观(1)关于初等教育。
他认为,初等教育的建立基于两个重要的事实,一是儿童期是最初接受学校教育的时期;二是这一时期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
因此,初等教育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2)关于中等教育,杜威认为它与初等教育不同,它的目的以求知识为重,主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6、实用主义教育的道德观(MoralEducation)与其他思想相一致,杜威也认为,在道德教育上,也有知识影响人的行为的问题。
(1)道德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影响人生行为。
由内在思想和愿望发生的习惯才是道德研究的真正问题。
(2)养成内在思想和愿望等方面的习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放的心智。
二是知识的诚实。
三是责任心。
(3)在学校道德教育上,杜威还提出了三个部分,即知识、感情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