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思考题和习题解答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6.50 KB
- 文档页数:11
分析化学(第六版)思考题和习题参考解答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d d d d d 321n++++=0.241=d 0.242=d12i -∑=n d s 0.281=s 0.312=s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nx x ②0.00121)(2i =--∑=n x x s③0.00038==ns s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stns tx u15、解:(本题不作要求),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思考题与习题一、填空题1.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
2.根据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方法的不同,称量分析法一般分为沉淀法、气化法和电解法。
3. 称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过程包括溶解、沉淀、过滤和洗涤、烘干和灼烧、称量4. 根据滴定方式、滴定条件和选用指示剂的不同,银量法划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杨司法。
5.莫尔法是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以K2CrO4_作指示剂的一种银量法;而佛尔哈德法是在酸性介质中,以AgNO3作指示剂的一种银量法。
二、选择题1.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分别为1.8×10-10和2.0×10-12,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 AgCl与Ag2CrO4的溶解度相等;B. 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C.二者类型不同,不能由K大小直接判断溶解度大小;spD.都是难溶盐,溶解度无意义。
2.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溶度积大的化合物溶解度肯定大;B.向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加适量的水使AgCl溶解又达平衡时,AgCl溶度积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C.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平衡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D. AgCl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AgCl为弱电解质。
3.CaF2沉淀在pH=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pH=5溶液中的溶解度( B )A.小;B.大;C.相等;D.可能大可能小。
4.已知Mg(OH)2的K=1.8×10-11,则Mg(OH)2饱和溶液中的pH是( A )spA. 3.59;B. 10.43;C. 4.5;D. 9.41。
5.指出下列条件适于佛尔哈德法的是( C )113A. pH6.5~10;B.以K2CrO4为指示剂;C.滴定酸度为0.1~1mol/L;D.以荧光黄为指示剂。
三、是非题(下列叙述中对的打“√”,错的打“×”)K越小,则其溶解度也越小。
第6章 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及机端三相短路分析习题1 对于理想电机,转子以匀角速度ω逆时针旋转,转子d 轴面对磁路的磁导为λd ;q 轴面对磁路的磁导为λq ,证明其中W 为b 绕组匝数,s M >0,t L >0,a t θω=习题2 已知:C 为经典派克变换矩阵,求:习题3 已知:证明:习题4 已知:额定容量为500MV A ,额定电压30kV ,额定频率50Hz 的空载运行的同步发电机,励磁电压400V 恒定,其参数如下:)30(2cos 0,,,,D +−−=−=−==a t s a b i i i i i a b ba L M i W i L Q D f c b θφψ0d a q b c i i i C i i i ⎡⎤⎡⎤⎢⎥⎢⎥=⎢⎥⎢⎥⎢⎥⎢⎥⎣⎦⎣⎦⎥⎥⎥⎦⎤⎢⎢⎢⎣⎡−++++=⎥⎥⎥⎦⎤⎢⎢⎢⎣⎡)32cos()32cos()cos(000πϕωπϕωϕωt t t i i i c b a ⎥⎥⎥⎦⎤⎢⎢⎢⎣⎡++−−+−−+−−++−−+−−+−−+=c t s b t s c t s b t s b t s a t s c t s a t s a t s L L L M L M L M L L L M L M L M L L L θθθθθθθθθ2cos )30(2cos )30(2cos )30(2cos 2cos )30(2cos )30(2cos )30(2cos 2cos 11D D D D D D ⎥⎥⎥⎦⎤⎢⎢⎢⎣⎡−−+++==−s s t s s t s s ss M L L M L L M L C L C L 2000)23(000)23(11100.0072,0.0070,0.0068,0.015,0.0016,0.015, 2.50,0.40,0.10,0.0054,0.0026,0.125,0.0020,0.001d q D D Q Q f f f D Q R L H L H L H r L H r L H r M H M H M H M H r L H====Ω==Ω==Ω=====Ω=若机端突然发生三相短路,试用Matlab 计算其abc 三相的短路电流, 分别找出a 相短路电流达到最大值的时刻。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6章思考题6.1 试解释实验中所遇到的下列问题:(1)(1)⾦属钠可⽤于除去苯中所含的痕量H2O,但不宜⽤于除去⼄醇中所含的⽔。
(2)(2)为什么制备Grignard试剂时⽤作溶剂的⼄醚不但需要除去⽔分,并且也必须除净⼄醇(⼄醇是制取⼄醚的原料,常参杂于产物⼄醚中)。
(3)(3)在使⽤LiAlH4的反应中,为什么不能⽤⼄醇或甲醇作溶剂?6.2 叔丁基醚[(CH3)3C]2O既不能⽤Williamson法也不能⽤H2SO4脱⽔法制得,为什么?6.3 苯酚与甲苯相⽐有以下两点不同的物理性质:(a)苯酚沸点⽐甲苯⾼;(b)苯酚在⽔中的溶解度较甲苯⼤。
你能解释其原因吗?6.4 解释下列现象(1)(1)从2-戊醇所制得的2-溴戊烷中总含有3-溴戊烷。
(2)(2)⽤HBr处理新戊醇(CH3)2C-CH2OH时只得到(CH3)2CBrCH2CH3。
解答6.1 答(1)⼄醇的活泼氢能与Na发⽣反应,苯与Na⽆反应。
(2)RMgX不仅是⼀种强的亲核试剂,同时⼜是⼀种强碱,可与醇羟基中的H结合,即RMgX可被具活性氢的物质所分解,如(3)LiAlH4既是⼀种强还原剂,⼜是⼀种强碱,它所提供H-与醇发⽣反应,如6.2叔丁基醚⽤H2SO4脱⽔法合成时,主要产⽣烯烃。
6.3 答甲苯和苯酚的相对分⼦质量相近,但是甲苯的沸点110.6℃,⽽苯酚的沸点181.8℃,这是由于苯酚可以形成分⼦间氢键;甲苯不溶于⽔,⽽苯酚易溶于⽔,是由于苯酚与⽔分⼦之间会形成氢键:6.4习题6.1⽐较下列各组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反应的相对速度:(1) 正戊醇, 2-甲基-2-戊醇, ⼆⼄基甲醇(2) 苄醇, 对甲基苄醇, 对硝基苄醇(3)(3)苄醇, α-苯基⼄醇, β-苯基⼄醇6.26.2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CH2=CHCH2OH, CH3CH2CH2OH , CH3CH2CH2Br, (CH3)2CHI(2) CH3CH(OH)CH3, CH3CH2CH2OH , C6H5OH , (CH3)3COH , C6H5OCH3(3) α-苯基⼄醇, β-苯基⼄醇, 对⼄基苯酚, 对甲氧基甲苯6.36.3写出下列各反应主要产物:6.4合成题:(1)(1)甲醇, 2-丁醇→ 2-甲基丁醇(2)(2)正丙醇, 异丙醇→ 2-甲基-2-戊醇(3)(3)甲醇, ⼄醇→正丙醇, 异丙醇(4)(4)2-甲基丙醇, 异丙醇→ 2,4-⼆甲基-2-戊烯(5)(5)丙烯→⽢油→三硝酸⽢油酯(6)(6)苯, ⼄烯, 丙烯→ 3-甲基-1-苯基-2-丁烯(7)(7)⼄醇→ 2-丁醇(8)(8)叔丁醇→ 3, 3-⼆甲基-1-丁醇(9)(9)⼄烯→三⼄醇胺(10)(10)丙烯→异丙醚(11)(11)苯, 甲醇→ 2,4-⼆硝基苯甲醚(12)(12)⼄烯→正丁醚(13)(13)苯→间苯三酚(14)(14)苯→对亚硝基苯酚(15)(15)苯→ 2,6-⼆氯苯酚(16)(16)苯→对苯醌⼆肟6.5某醇C5H12O氧化后⽣成酮,脱⽔则⽣成⼀种不饱和烃, 将此烃氧化可⽣成酮和羧酸两种产物的混合物, 试推测该醇的结构.6.6有⼀化合物(A)的分⼦式为C5H11Br, 和NaOH⽔溶液共热后⽣成C5H12O(B). B具有旋光性.能和钠作⽤放出氢⽓, 和浓硫酸共热⽣成C5H10(C). C经臭氧化和在还原剂存在下⽔解, 则⽣成丙酮和⼄醛. 试推测A, B, C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7新戊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成不饱和烃. 将这不饱和烃经臭氧化后, 在锌粉存在下⽔解, 可得到⼀种醛和⼀种酮. 试写出反应历程及各步反应产物的构造式.6.8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1)(1)⼄醚中混有少量⼄醇(2)(2)戊烷, 1-戊炔和1-甲氧基-3-戊醇6.9 下列各醚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反应, 可⽣成何种产物?(1)(1)甲丁醚(2)(2)2-甲氧基⼰烷(3)(3)2-甲基-1-甲氧基戊烷6.10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6H14O, 常温下不与⾦属钠反应, 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共热时⽣成碘烷, 此碘烷与氢氧化银作⽤则⽣成丙醇. 试推测此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反应式.6.11 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7H16O, 并且:(1)(1)在常温下它不和⾦属钠反应;(2)(2)它和过量浓氢碘酸共热时⽣成C2H5I和C5H11I . 后者与氢氧化银反应⽣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为138℃.试推测原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12有⼀化合物的分⼦式为C20H21O4N, 与热的浓氢碘酸反应可⽣成碘甲烷. 当此化合物4.24 mg与氢碘酸反应, 所⽣成的碘甲烷通⼈硝酸银的醇溶液, 得到11.62mg碘化银. 问此化合物含有⼏个甲氧基?6.13 写出环氧⼄烷与下列试剂反应的⽅程式:(1)(1)有少量硫酸存在下的甲醇(2)(2)有少量甲醇钠存在下的甲醇6.14 推测下列反应的机理。
《运筹学》第六章排队论习题转载请注明1. 思考题(1)排队论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试述排队模型的种类及各部分的特征;(3)Kendall 符号C B A Z Y X /////中各字母的分别代表什么意义;(4)理解平均到达率、平均服务率、平均服务时间和顾客到达间隔时间等概念; (5)分别写出普阿松分布、负指数分布、爱尔朗分布的密度函数,说明这些分布的主要性质;(6)试述队长和排队长;等待时间和逗留时间;忙期和闲期等概念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若到达排队系统的顾客为普阿松流,则依次到达的两名顾客之间的间隔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2)假如到达排队系统的顾客来自两个方面,分别服从普阿松分布,则这两部分顾客合起来的顾客流仍为普阿松分布;(3)若两两顾客依次到达的间隔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又将顾客按到达先后排序,则第1、3、5、7,┉名顾客到达的间隔时间也服从负指数分布; (4)对1//M M 或C M M //的排队系统,服务完毕离开系统的顾客流也为普阿松流; (5)在排队系统中,一般假定对顾客服务时间的分布为负指数分布,这是因为通过对大量实际系统的统计研究,这样的假定比较合理;(6)一个排队系统中,不管顾客到达和服务时间的情况如何,只要运行足够长的时间后,系统将进入稳定状态;(7)排队系统中,顾客等待时间的分布不受排队服务规则的影响;(8)在顾客到达及机构服务时间的分布相同的情况下,对容量有限的排队系统,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少于允许队长无限的系统;(9)在顾客到达分布相同的情况下,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同服务时间分布的方差大小有关,当服务时间分布的方差越大时,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就越长; (10)在机器发生故障的概率及工人修复一台机器的时间分布不变的条件下,由1名工人看管5台机器,或由3名工人联合看管15台机器时,机器因故障等待工人维修的平均时间不变。
3.某店有一个修理工人,顾客到达过程为Poisson 流,平均每小时3人,修理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平均需19分钟,求: (1)店内空闲的时间; (2)有4个顾客的概率; (3)至少有一个顾客的概率; (4)店内顾客的平均数; (5)等待服务的顾客数; (6)平均等待修理的时间;(7)一个顾客在店内逗留时间超过15分钟的概率。
思考题习题解答第1章 绪论( 思考题 )1–2 何为数字信号?何为模拟信号?答:如果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则称之为数字信号。
如果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不可数、无穷多),则称之为模拟信号。
1–3 何为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答: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称之为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的优点及缺点如下:优点: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处理、变换、存储;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对同步要求高。
1–9 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它们的适用场合及特点?答: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通信方式。
并行传输只适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
其优点是节省传输时间,速度快;不需要字符同步措施。
缺点是需要 n 条通信线路,成本高。
串行传输适用于远距离数字传输。
其优点是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是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性能指标有:码元传输速率R B 、信息传输速率R b 、频带利用率η。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误码率P e 和误信(比特)率P b 。
1–12 何谓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码元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B )。
信息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s 或bps )。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或 其中 M 为M 进制(M =2 k ,k = 1, 2, 3, …)。
1–13 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误码率P e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误信率P b 是指错误接收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6章思考题6.1 试解释实验中所遇到的下列问题:(1)(1)金属钠可用于除去苯中所含的痕量H2O,但不宜用于除去乙醇中所含的水。
(2)(2)为什么制备Grignard试剂时用作溶剂的乙醚不但需要除去水分,并且也必须除净乙醇(乙醇是制取乙醚的原料,常参杂于产物乙醚中)。
(3)(3)在使用LiAlH4的反应中,为什么不能用乙醇或甲醇作溶剂?6.2 叔丁基醚[(CH3)3C]2O既不能用Williamson法也不能用H2SO4脱水法制得,为什么?6.3 苯酚与甲苯相比有以下两点不同的物理性质:(a)苯酚沸点比甲苯高;(b)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甲苯大。
你能解释其原因吗?6.4 解释下列现象(1)(1)从2-戊醇所制得的2-溴戊烷中总含有3-溴戊烷。
(2)(2)用HBr处理新戊醇(CH3)2C-CH2OH时只得到(CH3)2CBrCH2CH3。
解答6.1 答(1)乙醇的活泼氢能与Na发生反应,苯与Na无反应。
(2)RMgX不仅是一种强的亲核试剂,同时又是一种强碱,可与醇羟基中的H结合,即RMgX可被具活性氢的物质所分解,如(3)LiAlH4既是一种强还原剂,又是一种强碱,它所提供H-与醇发生反应,如6.2叔丁基醚用H2SO4脱水法合成时,主要产生烯烃。
6.3 答甲苯和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是甲苯的沸点110.6℃,而苯酚的沸点181.8℃,这是由于苯酚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甲苯不溶于水,而苯酚易溶于水,是由于苯酚与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6.4习题6.1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反应的相对速度:(1) 正戊醇, 2-甲基-2-戊醇, 二乙基甲醇(2) 苄醇, 对甲基苄醇, 对硝基苄醇(3)(3)苄醇, α-苯基乙醇, β-苯基乙醇6.26.2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1) CH2=CHCH2OH, CH3CH2CH2OH , CH3CH2CH2Br, (CH3)2CHI(2) CH3CH(OH)CH3, CH3CH2CH2OH , C6H5OH , (CH3)3COH , C6H5OCH3(3) α-苯基乙醇, β-苯基乙醇, 对乙基苯酚, 对甲氧基甲苯6.36.3写出下列各反应主要产物:6.4合成题:(1)(1)甲醇, 2-丁醇→ 2-甲基丁醇(2)(2)正丙醇, 异丙醇→ 2-甲基-2-戊醇(3)(3)甲醇, 乙醇→正丙醇, 异丙醇(4)(4)2-甲基丙醇, 异丙醇→ 2,4-二甲基-2-戊烯(5)(5)丙烯→ 甘油→ 三硝酸甘油酯(6)(6)苯, 乙烯, 丙烯→ 3-甲基-1-苯基-2-丁烯(7)(7)乙醇→ 2-丁醇(8)(8)叔丁醇→ 3, 3-二甲基-1-丁醇(9)(9)乙烯→ 三乙醇胺(10)(10)丙烯→ 异丙醚(11)(11)苯, 甲醇→ 2,4-二硝基苯甲醚(12)(12)乙烯→ 正丁醚(13)(13)苯→ 间苯三酚(14)(14)苯→ 对亚硝基苯酚(15)(15)苯→ 2,6-二氯苯酚(16)(16)苯→ 对苯醌二肟6.5某醇C5H12O氧化后生成酮,脱水则生成一种不饱和烃, 将此烃氧化可生成酮和羧酸两种产物的混合物, 试推测该醇的结构.6.6有一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5H11Br, 和NaOH水溶液共热后生成C5H12O(B). B具有旋光性.能和钠作用放出氢气, 和浓硫酸共热生成C5H10(C). C经臭氧化和在还原剂存在下水解, 则生成丙酮和乙醛. 试推测A, B, C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7新戊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生成不饱和烃. 将这不饱和烃经臭氧化后, 在锌粉存在下水解, 可得到一种醛和一种酮. 试写出反应历程及各步反应产物的构造式.6.8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1)(1)乙醚中混有少量乙醇(2)(2)戊烷, 1-戊炔和1-甲氧基-3-戊醇6.9 下列各醚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反应, 可生成何种产物?(1)(1)甲丁醚(2)(2)2-甲氧基己烷(3)(3)2-甲基-1-甲氧基戊烷6.10有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14O, 常温下不与金属钠反应, 和过量的浓氢碘酸共热时生成碘烷, 此碘烷与氢氧化银作用则生成丙醇. 试推测此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反应式.6.11 有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16O, 并且:(1)(1)在常温下它不和金属钠反应;(2)(2)它和过量浓氢碘酸共热时生成C2H5I和C5H11I . 后者与氢氧化银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为138℃.试推测原化合物的结构, 并写出各步反应式.6.12有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0H21O4N, 与热的浓氢碘酸反应可生成碘甲烷. 当此化合物4.24 mg与氢碘酸反应, 所生成的碘甲烷通人硝酸银的醇溶液, 得到11.62mg碘化银. 问此化合物含有几个甲氧基?6.13 写出环氧乙烷与下列试剂反应的方程式:(1)(1)有少量硫酸存在下的甲醇(2)(2)有少量甲醇钠存在下的甲醇6.14 推测下列反应的机理。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幅度条件相位条件arg AF=±(2n+1)π,n为整数∆=±180°或者附加相移φ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 )。
(4)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那么电路所用各个元件都不必选用性能稳定的。
( )(5)反馈量越大,则表示反馈越强。
( )(6)因为放大倍数A越大,引入负反馈后反馈越强,所以反馈通路跨过的级数越多越好。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AF=-1幅度条件AF=1=±(2n+1)π,n为整数相位条件a r g AF或者附加相移φ∆=±180°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 )。
(4)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那么电路所用各个元件都不必选用性能稳定的。
( )(5)反馈量越大,则表示反馈越强。
第六章 电力线路6-1电力线路的接线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如何选用电力线路的接线方式? 答:(1)电力线路的接线方式有放射式接线、树干式接线和环形接线。
(2)放射式接线具有接线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引出线故障时互不影响,供电可靠性高等优点。
但该接线使变配电所的出线多,采用的开关设备多,当这种放射式线路发生故障时,该线路所供电的负荷都要停电,有色金属的消耗量大,投资较大。
用于重要负荷和大型用电设备的供电(3)树干式接线与放射式接线相反,引出线和有色金属的消耗量少,节约投资,但供电可靠性较差。
用于不重要负荷、小型用电设备或容量较小且分布均匀的用电设备供电(4)环形接线运行灵活,供电可靠性较高。
有开环和闭环两种运行方式,闭环运行继电保护整定复杂,为避免环形线路上发生故障时影响整个电网一般采用开环运行,成为两个树干式接线运行。
该接线在现代化城市配电网中应用较广。
(5)接线方式的选用配电系统的接线往往是几种接线方式的组合,究竟采用什么接线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才能确定。
一般来说,配电系统宜优先考虑采用放射式,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辅助生产区和生活住宅区,可考虑采用树干式。
6-2 试比较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优缺点。
答:电力线路有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其结构和敷设各不相同。
架空线路具有投资少,施工维护方便,易于发现和排除故障,受地形影响小等优点;但架空线路直接受大气影响,易受雷击和污秽空气的危害,并要占用一定的地面和空间,有碍交通和美观。
电缆线路具有运行可靠,不易受外界影响,美观等优点。
但有投资大、维修不便的缺点。
6-3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原则是什么?一般动力线路宜先按什么条件选择?照明线路宜先按什么条件选择?为什么? 答:(1)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必须满足安全,可靠和经济的条件。
即:①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 ②按允许电压损失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 ③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 ④按机械强度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 ⑤满足短路稳定的条件。
(2)一般动力线路宜先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再校验电压损失和机械强度。
(3)照明线路宜先按允许电压损失选择导线和电缆截面,再校验其他条件。
因为照明线路对电压要求较高。
6-4 三相系统中的中性导体(N 线)截面一般情况下如何选择?三相系统引出的两相三线制线路和单相线路的中性导体截面又如何选择?3次谐波比较严重的三相系统的中性导体截面又如何选择?答:(1)一般三相四线制线路中的中性导体截面0S ,应不小于相线截面ϕS 的一半,即ϕS S 5.00≥(2)由三相系统引出的两相三线制线路和单相线路,因中性线电流和相线电流相等,故中性导体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即ϕS S =0(3)3次谐波比较严重的三相系统,由于3次谐波电流相当突出,该谐波电流会流过中性线,此时中性导体截面应不小于相线截面,即ϕS S ≥06-5三相系统中的保护导体(PE 线)和保护中性导体(PEN 线)的截如何选择?答:(1)保护导体截面PE S 要满足短路热稳定的要求,按GB50054—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规定。
保护导体(PE 线)截面的选择: a :当ϕS ≦16平方毫米时,有ϕS S PE ≥。
b :当16平方毫米<ϕS ≦35平方毫米时,有PE S ≧16平方毫米。
c :当ϕS ≧35平方毫米时,有ϕS S PE 5.0≥。
(2)保护中性导体(PEN 线)截面的选择因为PEN 线具有PE 线和N 线的双重功能,所以选择截面时按其中的最大值选取。
6-6什么叫“经济截面”?什么情况下的线路导线或电缆要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答:从全面的经济效益考虑,按线路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小即总费用最小原则(TOC )选择导体和电缆截面。
R I T C C C +=式中,T C 为线路的总费用;I C 为线路的投资,包含线路主材費用、附件費用和施工費用等,主要与导体的截面有关;R C 为线路的运行费用,与负荷的大小和功率因数、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导体的截面、电价和使用寿命等有关。
在一定的敷设条件下,每一线芯截面都有一个经济电流范围。
与经济电流对应的截面,称为经济截面,用S ec 表示。
对应于经济截面的电流密度称为经济电流密度,用ec J 表示。
对35KV 及以上的高压线路及点压在35KV 以下但距离长,电流大的线路,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对10KV 及以下线路,通常不按此原则选择。
6-7 电力电缆常用哪几种敷设方式?答:电力电缆常用的敷设方式有⑴直接埋地敷设; ⑵电缆沟敷设; ⑶沿墙敷设; ⑷电缆排管敷设; ⑸电缆桥架敷设。
6-8什么叫“均一无感”线路?“均一无感”线路的电压损失如何计算?答:全线路的导体材料和相线截面相同可不计感抗或者cosφ=1称为均一无感线路。
因为不计线路电抗,所以有功、无功负荷在电抗上引起的电压损失为零。
电压损失的计算公式简化为2110%Nni i i UrP U ∑==∆对于全线的导线型号规格一致的“无感”线路(均一无感线路),电压损失计算公式为式中,γ为导线的电导率;S 为导线的截面;M i 为各负荷的功率矩。
6-9何谓电气平面布置图?按照布置地区来看有那些电气平面布置图?答:电气平面布置图就是在建筑的平面图上,按GB4728-2000《电气图用图形符号·电力、照明和电信布置》规定,标出用电设备和配电设备的安装位置及标注,标出电气线路的部位、路径和敷设方式的电气平面图。
电气平面布置图按布线地区来分有厂区电气平面布置图、车间电气平面布置图和生活区电气平面布置图。
按线路性质分有动力电气平面布置图、照明电气平面布置图和弱电系统(包括广播、电话和有线电视等)电气平面布置图等。
6-10车间电力平面布置图上需对哪些装置进行标注?怎样标注? 答:(1)车间动力电气平面布置图上需对用电设备和配电设备的位置、线路的走向和敷设方式进行标注。
(2)标注方法①对用电设备的标注如下ba式中,a 为设备编号;b 为设备额定容量。
②对配电设备的标注如下-a 或 –a ﹢b/c 式中, a 为设备种类代号,在不会引起混淆是,前缀“-”可取消;b 为设备安装的位置代号;c 为设备型号。
例如,–AP1+1·B6/XL21–15表示动力配电箱种类代号为-AP1,位置代号+1·B6即安装位置在一层B 、6轴线,型号为XL21–15,位置代号可省略。
③线路的走向和敷设方式的标注如下a b –c (d ×e + f ×g ) i –j h式中, a 为线缆编号;b 为线缆型号,不需要可省略;c 为线芯根数;d 为电缆芯数;e 为芯线截面(mm 2);f 为P 、EN 线芯数;g 为线芯根数;i 为线缆敷设方式;j 为线缆敷设部位;h 为线缆敷设安装高度;以上字母无内容则省略该部分。
例如,WP01 YJV –0.6/1kV –2(3×150+2×70)SC80–WS3.5表示电缆编号为WP201,电缆型号、规格YJV –0.6/1kV –(3×150+2×70),两根电缆并联连接,敷设方式为穿SC80焊接钢管沿墙明敷,电缆敷设高度距地3.5m.。
6-11有一供电线路,电压为380/220,已知线路的计算负荷为84.5kVA ,现用BV 型铜心绝Nni iNn i ii Nni ii SU MSU L p SU lP U γγγ∑∑∑======∆111缘导体穿硬塑料管敷设,试按允许载流量选择该线路的相导体和PEN 导体的截面及穿线管的直径。
(安装地点的环境温度为25℃) 解:线路中电流的计算A U P I Nc c 4.12838.0732.15.843=⨯==试按允许载流量选择该线路的相导体,查表A-12-2得,4根单芯线,穿电线管敷设的每相芯线截面为702mm 的BV 型导体,在环境温度为25℃时的允许载流量为163A ,电线管管径65mm 。
温度校正系数为1256525650101=--=-'-=θθθθθa a KA I A I K I c ai al 4.1281631631,=>=⨯==θ相导体满足允许载流量的要求。
选择 PEN 导体的截面235705.05.0mm S S PEN =⨯=≥ϕ 选PEN 导体的截面235mm所以, 选BV-3×70+1×35聚氯乙烯绝缘铜芯导体, 电线管管径65mm 。
满足要求。
6-12 一台380V 配电线路向15台冷加工机床电动机配电,每台电动机的容量为4.5kW ,配电线路采用BV 型导体明敷,周围环境温度为23℃.试确定该导体的截面。
解:线路中电流的计算查表A-1-1,冷加工机床的K d =0.2,cos φ=0.5A COS U P K COS U P I N n d N c c 415.038.0732.15.4152.033=⨯⨯⨯⨯===φφ要满足c aI I ≥'1,当选择三相四线制线路时,查表A-12-2得,4根单芯导体穿钢管敷设的每相导体截面为162mm 的BV 型导体,在环境温度为25℃时的允许载流量为65A, 钢管管径38mm 。
温度校正系数为02.1256523650101=--=-'-=θθθθθa a K导线的实际允许载流量为A I K I a a3.666502.111=⨯=='θ,所以216mm S =ϕ满足允许载流量的要求。
按ϕS S PE 5.0≥要求,选210mm S PE =所以, 选BV-3×16+1×10聚氯乙烯绝缘铜芯导体, 穿钢管管径38mm,满足要求。
6-13 某变电所用10kV 架空线路向相邻两工厂供电,如图6-24所示。
架空线路采用LJ 型铝绞线,成水平等距排列,线间几何均距为1.25m ,各段干线截面相同,全线允许电压损失为5%,环境温度为30℃,试选择架空线路的导线截面。
3.6km2.4km900kW+j720Kvar620kW+j425Kvar图6-24解:(1)按允许电压损失选择导线截面因为是10kV 架空线路,所以初设km X /38.00Ω=,则95.1)]4.26.3(4256.3720[101038.010%2122=+⨯+⨯⨯==∆∑=i i i Nr L q U X U 05.395.15%%%1=-=∆-∆=∆r a a U U U222212.7305.310032.010)4.26.3(6506.3900%10mm U U Lp S a N i ii =⨯⨯⨯+⨯+⨯=∆=∑=γ 选LJ-95,查表A-15-1,得几何均距为 1.25m ,截面为952mm 的LJ 型铝绞线的km R km X /34.0,/349.000Ω=Ω=,实际的电压损失为522.4)64256.3720(1000349.0)66506.3900(100034.01010%212212<=⨯+⨯⨯+⨯+⨯⨯=+=∆∑∑==i ii N i i i N Lq U X L p U R U故选LJ-95满足允许电压损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