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排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 01/2008 01实施穿透性角膜移植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例,分析各因素在植片排斥反应病例中所占的比率及各种病例中植片排斥的发生率。结果:总排斥反应率为31.0%,其中普通组为25.5%,高危组为59.4%(P<0.05)。眼部化学伤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48.1%(P<0.05)。高危组发生排斥反应早且病情严重。结论:引起角膜植片排斥的多种因素中,不同疾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的发生与术前原发病,植床情况,手术设计操作术后预防有密切关系,其中植床新生血管是植片排斥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危险因素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graft rejection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Fu Jun Gao

Shandong Lunan Eye Hospital, Eye Hospital of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 Linyi 276002,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corneal graft rejection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METHODS: The rejection cases of penetrating kerato plasty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1 01 to 2008 01 were retro s pectively analyzed, the ratio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e graft rejection pati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graft rejection in all kinds of case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total rejection rate was 31.0%, 25.5% in normal group, 59.4% in high risk group (P<0.05), 48.1% in chemical eye burn group (P<0.05). Rejection of high risk group was early and serious.CONCLUSION: Of the factors of corneal graft rejection, the rejection rate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original diseases, the graft rejectim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eoperative symptoms, planting beds, surgical operation design and the prevention after surgery. Planting beds neovascularization is a high risk factor of graft rejection.

KEYWORDS: keratoplasty; graft rejection; risk factors

0引言

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盲的最主要手段,但由于手术适应证的扩大,角膜原发病本身的严重性,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免疫排斥反应是最主要的并发症。近年来虽然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确切的病理机制以及临床面临的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进一步探讨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总结排斥反应发生的高危病种及各种危险因素,能有效评估角膜移植术的预后,在术前或术后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治疗,在术中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对于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1 01/2008 01间18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作一回顾性研究。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自2001 01/2008 01住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术后能定期随访,临床资料较完整患者587例,男396例,女191例。发生排斥反应的182例,其中男117例,女65例,年龄10~70(平均39.6±16.9)岁。手术经过顺利,术后均控制了原发病,角膜植片2wk内均透明,眼压正常。术前诊断机械性眼外伤203例(34.6%),眼化学伤106例(18.1%),病毒性角膜炎68例(11.6%),细菌和真菌性角膜炎61例(10.4%),圆锥角膜58例(9.9%),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35例(6.0%),大泡性角膜病变29例(4.9%),其他27例(4.6%)。其中多次排斥反应者均把第一次列为观察对象,以后各次不计入在内。分组标准[1]:(1)角膜植片直径>8.5mm 20例;(2)植片偏中心移植17例;(3)受体角膜植床严重新生血管化(>3个象限)13例;(4)角膜严重感染及穿孔7例。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列为高危组。普通组491例,125例其中男76例,女49例。高危移植组96例,57例其中男41例,女16例。

1.2方法

按照免疫排斥反应诊断标准[1]分析:(1)上皮型:上皮出现排斥线,荧光素钠染色阳性,睫状充血+~++,排斥区上皮水肿、混浊;(2)上皮下型:除上皮型的体征外,还可见局限性上皮下混浊浸润,约1/2患者有色素性KP及房水闪辉;(3)基质型:眼部刺激症状较重,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基质深层,植片基质混浊水肿;(4)内皮型:角膜植片开始为局限性混浊水肿,如不能及时控制,2~3d后出现全植片混浊水肿,内皮皱折,均可见色素性KP及房水闪辉,约2/3患者可见内皮排斥线。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587例发生排斥反应的共182例,总排斥反应率为31.0%,其中普通组为25.5%,高危组为59.4%。发生排斥时间为术后2wk~1a。高危组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术后2wk~6mo。各种眼部疾病中,眼部化学伤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48.1%,其次为机械性眼外伤和病毒性角膜炎,眼化学伤与其他各种眼病排斥反应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高危移植组93%发生在术后2wk~6mo,特别是3mo内;而普通组78%发生在2wk~6mo,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在排斥反应类型上高危组和普通组无显著性差异(表3)。表1 各种疾病的排斥反应发生情况,表2 排斥反应时间,表3 排斥反应类型(略)

3讨论

角膜移植是目前器官和组织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手术,其主要原因是角膜不含血管和淋巴管,处于相对的免疫“赦免”区,故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规穿透性角膜移植

术后免疫排斥率10%~30%[2],但多种致病因素可以破坏角膜这种解剖学特性,可使角膜失去免疫赦免地位,使术后免疫排斥率高达40%~65%[3],高排斥反应率导致了高的手术失败率。故掌握PKP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我们发现眼部化学伤在所有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是居于首位的因素,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化学伤对眼表结构损伤较大,易造成角膜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形成,因而大大增加了排斥反应的危险性。细菌和真菌性角膜炎排斥反应居第二位,由于炎症反应的刺激引起血管扩张,各种免疫反应成分参与,增加淋巴细胞接触植片的机会,前房相关免疫偏离也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排斥反应的发生。病毒性角膜炎排斥反应居第3位,Foster等[4]认为对于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在严重血管化的角膜植床,角膜植片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另外基质型病毒性角膜炎复发导致的局限性植片水肿与内皮型排斥反应早期常有相似的表现,在临床观察中很难区分,并且上述两种因素常常同时存在。刘斌等[5]研究认为高危病种有角膜溃疡、粘连性角膜白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及化学伤导致的单纯性角膜白斑。术前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虹膜前粘连,术前、术后高眼压,无晶状体,多术式联合,大植片是排斥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高危组的病例的病种、危险因素、排斥反应发生率与其相似,这说明高危角膜移植是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因素。谢立信等[1]研究发现植床血管化是术后排斥反应的首位原因。因为大量的新生血管破坏了角膜的免疫赦免状态,特别是角膜热烫伤和化学烧伤后造成的角膜基质层粗大的新生血管,更易诱发排斥反应。本组研究发现高危移植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显著性。与谢立信等[1]报告的相似,主要与植片大、植床血管化和偏中心移植等有关。

综上所述,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将指导我们做角膜移植时,特别是高危角膜移植时,对这种病例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要给予特别关注,尽早给予抗排斥药,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角膜移植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谢立信,史伟云,董晓光,等.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规律的临床研究.眼科研究2000;18(5):339 441

2Price FW, Whiton WE, Cohins KS, et al. Five year corneal graft survival. Alarge sigle center patient cohort. Arch Ophthalmol 1993;111(6):799 805

3Hill JC. Systemic cyclosporine in high risk keratoplasty. Short versus long term therapy. Ophthalmology 1994;101(1):128 133

4Foster CS, Duncan J.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for herps simplex keratitis. Am J Ophthalmol 1981;92(3):336 343

5刘斌,谷树严,李勤,等.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1):65 68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手术体会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圆锥角膜手术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角膜移植;圆锥角膜;手术体会 圆锥角膜确切病因不清,有家族遗传趋向,配戴硬接触镜有可能促成近视并发生圆锥角膜。青春期10~20岁前后发病,成年期显现典型的圆锥角膜体征。视力低下仅维持在0.05左右,一般双眼先后发病,可出现急性圆锥,少数单眼发病。初发时远视力进行性减退,起初尚能以框架镜矫正,但是不久即因不规则近视散光而无法戴镜,而后求助于特殊的兼有软硬接触镜的角巩膜接触镜来改善视力,当圆锥角膜继续发展无法耐受角巩膜接触镜或视力难以矫正时,则必须施行手术治疗[1]。目前常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来治疗圆锥角膜,临床效果比较满意。为了解穿透性角膜移植在治疗圆锥角膜的术中术后情况,现对近几年来我校学生3例圆锥角膜手术治疗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得出如下手术体会。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因双眼先后发现角膜中央出现白点,眼红,随即出现视力减退,同时伴羞明流泪,无刺激性眼痛,抗炎对证治疗2周无好转,以双眼急性圆锥角膜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院。查体:视力

右眼0.02,左眼30 cm指数,双眼角膜呈圆锥状隆起,后弹力层皱褶破裂,角膜上皮及基质层水肿,前房周边部混浊,锥顶偏下方混浊,余未见改变。治疗:降眼压,双眼局部加压包扎,1周后局麻下行左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中顺利,术后对症治疗。5天后视力恢复至右眼0.05,左眼0.2,待角膜后弹力层修复后出院随访观察眼压、前房、虹膜有无感染,植床、植片是否在位,缝线是否松动及有无排斥反应等。 2 手术体会 2.1 麻醉用2%利多卡因与2%布比卡因等量混合行球后及眼轮匝肌封闭,可增强麻醉效果并延长时间。 2.2 眼球固定上下直肌固定线必须穿过肌肉抵止处后 2 cm,必要时可用内外直肌牵引线协助固定,保持眼球水平位,术野宽敞。 2.3 选择环钻口径要求植片即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满足光学需要,植片应比植床稍大0.2 mm,容易缝合,术后形成瘢痕时不变成扁平角膜。 2.4 钻切受体组织要求拇指及示指捻转环钻时应轻柔,力量一致,匀速持续向下加压,中途不能停钻抬起环钻,否则易造成切口错位或多切口;若动作力量不均,会使环钻落入球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5 缝合当植片移到植床上时,应尽快将4针基本缝线[12→6→9→3]缝好,呈放射状,这是消除巩膜硬度低引起的虹膜—晶体隔前凸的最有效办法。由于第二针对术后散光程度影响较大,要求12点与6点连线恰好构成植片直径,缝线跨度0.75,深度大于2/3实质

角膜移植术后注意事项

角膜移植术后注意事项 山东鲁南眼科 相信这是每个刚刚做完角膜移植术后医生都会再三叮嘱患者及其家属的事情,就是为了避免因护理不当而使病情再度复发或更加严重。毕竟手术仅仅是治疗角膜的一部分,而术后的护理和自我保健同样对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定期复查:出院后每周一次,病情无特殊,一个月后,可每月一次,待角膜缝线拆除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以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 2.角膜缝线拆除的时间: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缝线一般于术后半年至一年;板层角膜移植一般于术后2~3个月,具体时间复查时由医生确定。 3.注意排斥反应的发生;排斥反应常发生于术后1~2个月,但有些病人术后几年也有发生排斥反应的;因此如果病人感觉眼红、痛,突然视力下降,角膜移植片混浊,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4.如果不能到我院及时就诊,应马上到当地医院诊治,有条件者最好能回我院复诊。处理方法请遵医嘱。 5.滴眼药水时滴管头不要碰到角膜移植片,两种以上的眼苭水要交替使用,每次间隔几分钟,以保证苭物在眼内的浓度。滴眼剂宜放于阴凉避光处。 6.饮食指导:适当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多吃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7.活动与休息: ①注意眼部卫生,不要揉眼,外出要戴防护眼镜,避免碰伤术眼。 ②不能游泳,防止感染,避免日晒、热敷,保护角膜移植片。 ③术后一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需全休三个月。 ④移植片在一年内无感觉,容易受伤,故要注意避免摩擦,如属于单疱病毒炎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感冒、上呼吸道炎和过劳。 ⑤不要吸烟,防止角膜炎复发。 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角膜移植术后的注意事项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护理术后患者时能有所帮助。专家提醒您,移植片在一年内无感觉,容易受伤,故要注意避免摩擦,如属于单疱病毒炎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感冒、上呼吸道炎和过劳。

医疗机构医院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9版)

医疗机构医院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管理 规范 (2019年版) 目录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2) 二、人员基本要求 (4)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4) 四、培训管理要求 (6)

为规范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是指将角膜捐献人(供体)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全部或部分角膜,植入接受人(受体)的相应部位,以恢复受体角膜形态及功能的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必须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诊疗科目。 (三)开展眼科显微手术临床诊疗工作15年以上,床位50张以上,每年可完成内眼显微手术500例以上,包括白内障、青光眼和玻璃体切割手术等。其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四)具备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所需要的设备、设施,包括眼科AB超检查、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共聚焦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电生理检查、视野检查设备以及角膜移植器械等。 (五)手术室。 1.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

—2002》。 2.有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的手术室。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仪、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配备有显微外科专用显微镜设备和器械。 (六)重症医学科。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Ⅲ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眼科显微手术诊疗专业需求。 2.有空气层流设施,配备有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组织血流检测、中心供氧和中心吸引器。 3.配备有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具有5年以上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的专职医师和护士。 (七)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临床实验室符合规定,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相关检验项目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并合格。 2.医学影像科具备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超声设备和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能够收集移植区的必要影像学资料。 3.病理科能够进行移植组织活检诊断。 (八)有至少2名具有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有经过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

关于角膜移植的风险问题

角膜移植,风险有多大?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通过它我们获取大多数的外部信息。但是,当角膜由于各种原因变得混浊影响视力时,便可以通过角膜移植的方式更换一个干净清晰的角膜,重新恢复视力。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换患者现有病变的角膜,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治疗方法。 眼睛结构 角膜的结构及其特点 角膜光学显微镜下结构 角膜是眼睛前面最外层的薄膜组织,具有高度透明度。覆盖瞳孔的中央区通常厚度约520微米,周边区域650微米,如此薄层组织也具有复杂结构,可以分为五个基本板层—— 上皮层:最外面一层,由5~7层上皮细胞构成,占整个角膜厚度的10%。主要功能包括1)保护作用,阻止异物,如灰尘、水和微生物侵入眼内;2)营养功能,提供一个光滑的表面,并从外界和眼泪中吸收氧和营养物质,供给内部逐层所需;3)感觉功能,上皮层充满了数千个微小的神经末梢,使角膜对于各种刺激极度敏感;4)愈伤功能,角膜受到伤害后,上皮层细胞通过快速移行来覆盖伤口。 鲍曼层:也称前弹力膜,是上皮层所附着的基底膜组织,有高强度胶原纤维构成。该层的最大特点是,一旦受伤,胶原纤维增生会形成疤痕,如果处于瞳孔中央区,可以导致视力丧失。 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主要由水(78%)和胶原蛋白(16%)构成,是维持角膜形态、弹性和强度,保持角膜透明性的重要结构。 后弹力膜:基质层后薄层而强力的胶原纤维膜,具有抗感染和损伤的保护屏障作用。 内皮层:内皮最内层、由单层六边形上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最重要的功能是把渗入角膜主要是基质层的水分泵出。一旦内皮细胞受损则难以恢复,不

能及时泵出水分会导致间质水肿、膨胀,并逐渐失去透明性。因此,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角膜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受损,角膜移植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措施。 角膜最大的特点是,为了保持其透明性,没有血管,主要从空气和泪水房水中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是人体具有“免疫赦免”的特区,这一点对于角膜移植十分有利。但是,也因此缺乏免疫保护和营养不足,而易受感染,感染后愈合缓慢或长期难以愈合。 角膜的功能 包括两个方面:(1)为.整个眼球提供保护。角膜是眼睛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构成防止异物、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入侵的屏蔽。另外还能够吸收过滤掉大部分的阳光紫外线,保护眼内敏感的晶状体、玻璃体等免受伤害;(2)透镜和聚焦功能。角膜其实就是眼睛前面的一个透镜,可以允许95%可见光通过;同时光滑的表面和均匀的曲率保证均匀一致的折射率和聚焦功能,贡献眼睛整个聚焦功能的65-75%,与晶状体一起保证入射光线准确投射到眼底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图像。因此,通过改变角膜的曲度可以矫正大多数的屈光不正。 角膜疾病 感染、损伤、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以导致角膜损害,引发瘢痕形成、血管增生、内皮细胞损害等均可以破坏角膜通光性,导致不同程度视力损失,统称为角膜盲。角膜疾病是导致势力损失的最要原因之一,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的主要适应症包括: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角膜变薄、感染或受伤引起的角膜瘢痕、角膜混浊、角膜肿胀、角膜溃疡以及以前眼科手术造成的并发症等。 角膜移植的历史 角膜病变手术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医生医生盖伦(公元130-200)。科学意义上的角膜移植开始于实验科学方法被引入的17世纪之后。早在1818年就有科学家开始“角膜移植术”动物实验,1837年报道了羚羊角膜移植成功的实验。人类第一次角膜移植记录发生在1838年,结果无疑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穿透性角膜移植护理体会

穿透性角膜移植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角膜移植术护理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病的有效手段,角膜移植是利用异体的正常透明组织,取代浑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以达到增加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眼显微外科手术,同时也可以达到美容的效果[1]。角膜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0月9例角膜移植手术的护理介绍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一天剪睫毛,术前冲洗结膜囊,并遮盖眼垫,其意义是预防眼部感染保证术中安全。术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手表首饰,更换衣服。 1.2 心理护理 由于手术较复杂、细致、创面大、并发症多,病人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对手术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要做好耐心的思想工作。护士要理解病人焦虑、紧张的心情,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病人讲解手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病人有一

定的心理承受力,使其对手术治疗有比较现实的认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提高适应能力,在术中能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正确配合医生手术,有效减少了术中晶体、玻璃体脱出。 1.3 术前用药 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人手术前晚、手术晨各点2%匹罗卡品一次缩瞳,术中保护晶体不被损伤。 2 术后护理 2.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双眼包扎,平卧位,病人可适当下床活动,尽量避免低头、弯腰,谨防碰撞术眼,必要时戴保护眼罩。避免咳嗽,打喷嚏,以防角膜缝线裂开,影响伤口愈合。 2.2 做好点眼护理工作,按时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点眼时嘱病人平卧、仰头、将上睑提起使眼药水完全进入穹隆,然后扩散于整个结膜[2]。滴眼药时应先洗净双手,动作要轻柔,避免眼球压迫,并嘱病人勿用力揉眼,避免碰撞眼部,以防缝线裂开。 2.3 术后重点预防感染和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如发现患者缝线脱落、伤口裂开、虹膜脱出、植片移位、眼压升高等,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检查处理。 2.4 术后饮食 不要进食较硬的食物,宜进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多进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萝卜等,以改善营养,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排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 01/2008 01实施穿透性角膜移植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例,分析各因素在植片排斥反应病例中所占的比率及各种病例中植片排斥的发生率。结果:总排斥反应率为31.0%,其中普通组为25.5%,高危组为59.4%(P<0.05)。眼部化学伤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48.1%(P<0.05)。高危组发生排斥反应早且病情严重。结论:引起角膜植片排斥的多种因素中,不同疾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的发生与术前原发病,植床情况,手术设计操作术后预防有密切关系,其中植床新生血管是植片排斥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危险因素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graft rejection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Fu Jun Gao Shandong Lunan Eye Hospital, Eye Hospital of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 Linyi 276002,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corneal graft rejection after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METHODS: The rejection cases of penetrating kerato plasty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1 01 to 2008 01 were retro s pectively analyzed, the ratio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e graft rejection pati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graft rejection in all kinds of case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total rejection rate was 31.0%, 25.5% in normal group, 59.4% in high risk group (P<0.05), 48.1% in chemical eye burn group (P<0.05). Rejection of high risk group was early and serious.CONCLUSION: Of the factors of corneal graft rejection, the rejection rate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original diseases, the graft rejectim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eoperative symptoms, planting beds, surgical operation design and the prevention after surgery. Planting beds neovascularization is a high risk factor of graft rejection. KEYWORDS: keratoplasty; graft rejection; risk factors 0引言 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角膜盲的最主要手段,但由于手术适应证的扩大,角膜原发病本身的严重性,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免疫排斥反应是最主要的并发症。近年来虽然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确切的病理机制以及临床面临的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进一步探讨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总结排斥反应发生的高危病种及各种危险因素,能有效评估角膜移植术的预后,在术前或术后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治疗,在术中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对于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防治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1 01/2008 01间18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作一回顾性研究。

角膜移植技术管理规范标准

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试行) 为规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制定本规。本规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定所称的角膜移植治疗技术是指将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人体角膜组织移植到人类移植受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技术。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技术不适用于本规。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角膜移植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三级甲等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应用角膜移植治疗技术有关的眼科诊疗科目,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相关专科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三级甲等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有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符合临床要求的cGMP标准的角膜移植中心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具有角膜移植测量的相关仪器和质量控制的相关设备。 (四)有2名具有角膜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的、与开展本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医院设有管理规、运作正常的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角膜移植治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围为开展眼科诊疗和角膜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专业。 2.有10年以上开展本技术临床应用相关专业临床诊疗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本医院连续工作不少于2年。 3.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角膜制备实验室人员 1.角膜制备实验室至少有1名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总体负责人,从事角膜制备的操作人员有细胞生物学背景和研究经历,有不少于50例实验性角膜制备经验,经过角膜制备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2.从事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经专业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 (三)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角膜移植治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角膜移植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角膜移植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角膜移植手术是把病后变混浊的角膜切除,置换透明健康的角膜,以达到增加视力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同时也可以达到美容的效果。 手术分类;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与板层角膜移植。 一、角膜移植术前护理 1、按内眼手术前护理常规护理 2、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由于手术较复杂、细致、创面大、合并症多,新鲜材料来源较困难,病人来院大多仓促,易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对手术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要做好耐心的思想工作。 3、紧急手术者,术前应遵医嘱滴抗菌素眼药水,清洁结膜囊预防术后感染。 4、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人手术前晚、手术晨各点2%匹罗卡品一次缩瞳,术中保护晶体不被损伤。板层角膜移植术前点散瞳药。 5、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使眼压保持在适宜手术的范围内。 6. 术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手表首饰、长发妇女编辩子于两旁。更换衣服。 二、角膜移植术后护理 1、按内眼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双眼包扎,平卧位,遵医嘱前房形成后可改带眼罩,病人可适当下床活动,尽量避免低头、弯腰,谨防碰撞术眼,必要时戴保护眼罩。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同一般术后护理。 3、密切观察有无排斥反应的发生,一般发生在术后10—15天以后,如术眼疼痛加重,分泌物增多,视力突然明显下降、流泪,角膜上出现白色排斥线、混浊、水肿等,及时报告医生抢救治疗。 4、出院指导;因角膜移植需经过很长时间尚能恢复,应注意术眼保护,无菌纱布遮盖或戴保护眼镜,滴抗生素眼药水,防止细菌感染。 5、饮食指导 1)规律食宿起居,多吃软食及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以促进伤口修复。 2)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3)忌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争取每日排便一次,以防过度用力,使伤口裂开。 三、用药指导 按医嘱服用内服药及按时滴眼药,术后3-5天后开始点药水,滴眼药水前应洗净双手,药液切勿滴在角膜上,每次每种用药须间隔2-3分钟,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给眼球施加压力,以免眼球受压。 四、定期随诊。 五.出院指导 角膜移植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眼外科手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其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患者对出院后的护理常识及注意事项缺乏了解,易造成病情的反复。因此,让患者及家属更多的了解角膜移植患者出院以后的护理常识,越来越重要。做了角膜移植后,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首先,要从精神上放松,心理上调整。应当积极配合治疗,按时点眼药。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眼部滴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及环孢霉素A眼药水等,需持续长达3个月。因此,首先应教会患者正确的点眼药方法。 正确的点眼药方法: 1)点眼药前应先洗净双手。

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风险有多大? 挣脱枷锁的囚徒医学硕士 | 2015年01月23日阅读(27875)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通过它我们获取大多数的外部信息。但是,当角膜由于各种原因变得混浊影响视力时,便可以通过角膜移植的方式更换一个干净清晰的角膜,重新恢复视力。角膜移植就是用正常的眼角膜替换患者现有病变的角膜,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治疗方法。 角膜是眼睛前面最外层的薄膜组织,具有高度透明度。覆盖瞳孔的中央区通常厚度约520微米,周边区域650微米,如此薄层组织也具有复杂结构,可以分为五个基本板层—— 上皮层:最外面一层,由5~7层上皮细胞构成,占整个角膜厚度的10%。主要功能包括1)保护作用,阻止异物,如灰尘、水和微生物侵入眼内;2)营养功能,提供一个光滑的表面,并从外界和眼泪中吸收氧和营养物质,供给内部逐层所需;3)感觉功能,上皮层充满了数千个微小的神经末梢,使角膜对于各种刺激极度敏感;4)愈伤功能,角膜受到伤害后,上皮层细胞通过快速移行来覆盖伤口。 鲍曼层:也称前弹力膜,是上皮层所附着的基底膜组织,有高强度胶原纤维构成。该层的最大特点是,一旦受伤,胶原纤维增生会形成疤痕,如果处于瞳孔中央区,可以导致视力丧失。 基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主要由水(78%)和胶原蛋白(16%)构成,是维持角膜形态、弹性和强度,保持角膜透明性的重要结构。 后弹力膜:基质层后薄层而强力的胶原纤维膜,具有抗感染和损伤的保护屏障作用。 内皮层:内皮最内层、由单层六边形上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最重要的功能是把渗入角膜主要是基质层的水分泵出。一旦内皮细胞受损则难以恢复,不能及时泵出水分会导致间质水肿、膨胀,并逐渐失去透明性。因此,内皮细胞结构和

角膜移植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角膜移植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2011-11-16 09:09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作者:上海和平眼科点击量( 1328次) 角膜移植后的护理注意事项,有很多做完角膜移植手术后的患者不太了解,术后护理不当导致的恢复效果不佳。上海和平眼科医院专家介绍,角膜移植手术就是利用异体的正常透明角膜组织,取代置换混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的一种重要的复明手术之一。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白斑、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严重的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等影响视力的角膜病变大多数都能施行角膜移植手术。角膜移植手术后,常见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接受角膜移植术的患者必须注意: 1、在手术前,应该保持情绪开朗,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戒烟酒,预防感冒并保持排便通畅。 2、手术后,术眼配戴眼罩以防擦伤或意外碰撞,不要用力眨眼或揉眼以免增加眼球压力;应避免用力或做剧烈运动,咳嗽和打喷嚏时可以运用张口深呼吸、舌尖顶上腭、手指按人中三种方法加以控制; 3、手术后饮食不必刻意增加鸡蛋、鱼、鸡鸭等高蛋白质的摄入,应多食新鲜蔬果及补充维生素,少吃辛辣刺激及油腻的食物; 4、手术后一周内不宜低头洗头,一个月内不要淋浴或游泳,以免脏水入眼引起感染。要保持眼部清洁。 5、病人在出院后还需长期滴眼药水,一般需三个月左右。用药前应洗净双手,将药液滴在结膜囊内,不要直接滴在角膜上,药瓶不要接触眼球,并注意不要用力压迫眼球,以免引起眼球穿孔。先滴抗生素眼药水,后滴营养上皮的眼药水、药膏,滴眼药要按时,每次每眼滴1~2滴,两种药物之间要有适当间隔时间,滴药后闭目平卧5分钟,以利药物的吸收。 6、眼药水要注意保存在阴凉避光处,如发现药液有变色、沉淀等现象,应弃之不用。要特别注意的是,为防止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一般角膜移植术后病人需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物,部分受体角膜条件差的病人用药时间很长。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较多,用药时间、方法和剂量要严格按医嘱执行,不能随意加减,更不能随意停药,以防激素反跳等不良反应; 7、病人还要记得定期复查,出院后每周一次,一个月后可改为每月一次,三个月后进行屈光检查;另外,患者应留意角膜植片排斥的发生,如发现眼部不适、充血、视物模糊、畏光、角膜移植片混浊等很可能是出现排斥反应,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盲的临床观察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盲的临床观 察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作者:康黔,连浩,鲁齐,王建辉,康厚玲 【摘要】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22眼)角膜盲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随访3~7 个月,18例(81.8%)保持角膜透明,视力均有一定提高,达到0.3以上脱盲者12例(54.5%)。2例(9.1%)排斥反应,植片浑浊,新生血管1例什++),1例什+++),视力无改善。随访期内,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眼内感染、浅前房、葡萄膜炎等并发症。结论对角膜盲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盲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corneal blindness.Methods 22 patients(22 eyes) with corn eal bli ndn ess had an operatio n with pen etrati ng keratoplasty. Result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3 to 7 mon thes.The cornea of 18 patients(81.8%) was transparent.The visual acuity of

18 pat in ets was improved.The visual acuity of 12 patie nts(54.5%)exceeded 03 The reject reacti on happe ned in two patients(9.1%);one corneal implant was turbid,the other one occurred neovessels. No complication of intraocular infection, shallow of anterior chamber and uveitis happened. Conclusions The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was a evident effect treatment to cor neal bli ndn ess. [Key words] pen etrati ng keratoplasty; corn eal bli ndn ess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采用切除病变区域角膜,用供体的全层透明角膜置换的方法,以恢复角膜透光特性,挽救和提高角膜病变所致的视力障碍,改善患眼视觉功能。我院自2008年11月一2009年6月用该手术治疗了22例角膜盲的患者,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均为单眼。 年龄12?20岁7例,21?40岁6例,41?60岁7例,70岁以上者2例。病程3个月?60余年。角膜盲的致病原因为各种角膜白斑14例(外伤4例,病毒性角膜炎5例,酸、碱烧伤各1例,其他原因不明角膜白斑3例),圆锥角膜8例。所有患者均经仔细询问病史。 视力检查:光感3例(光定位准确),手动5例(光定位准确),数指4 例,0.01?0.08者10例,外眼及眼附属器正常。超声波检查晶体、玻璃体未见异常,无视网膜脱离。

穿透性角膜移植护理体会

穿透性角膜移植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角膜移植术护理 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病的有效手段,角膜移植是利用异体的正常透明组织,取代浑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以达到增加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患的眼显微外科手术,同时也可以达到美容的效果[1 ]。角膜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0 月9例角膜移植手术的护理介绍如下。 1术前护理 1.1术前一天剪睫毛,术前冲洗结膜囊,并遮盖眼垫,其意义是预防眼部感染保证术中安全。术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手表首饰,更换衣服。 1.2心理护理 由于手术较复杂、细致、创面大、并发症多,病人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对手术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要做好耐心的思想工作。护士要理解病人焦虑、紧张的心情,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病人讲解手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病人有一定的心理

承受力,使其对手术治疗有比较现实的认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提高适应能力,在术中能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正确配合医生手术,有效减少了术中晶体、玻璃体脱出。 1.3术前用药 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人手术前晚、手术晨各点2%匹罗卡品一次缩瞳,术中保护晶体不被损伤。 2术后护理 2.1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双眼包扎,平卧位,病人可适当下床活动,尽量避免低头、弯腰,谨防碰撞术眼,必要时戴保护眼罩。避免咳嗽,打喷嚏,以防角膜缝线裂开,影响伤口愈合。 2.2做好点眼护理工作,按时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点眼时嘱病人平卧、仰头、将上睑提起使眼药水完全进入穹隆,然后扩散于整个结膜]2]。滴眼药时应先洗净双手,动作要轻柔,避免眼球压迫,并嘱病人勿用力揉眼,避免碰撞眼部,以防缝线裂开。 2.3术后重点预防感染和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如发现患者缝线脱落、伤口裂开、虹膜脱出、植片移位、眼压升高等,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检查处理。 2.4术后饮食 不要进食较硬的食物,宜进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多进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萝卜等,以改善营养,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附件7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管理规范 (2017年版) 为规范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是指将角膜捐献人(供体)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全部或部分角膜,植入接受人(受体)的相应部位,以恢复受体角膜形态及功能的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必须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诊疗科目。 (三)开展眼科显微手术临床诊疗工作15年以上,床位50张以上,每年可完成内眼显微手术500例以上,包括白内障、青光眼和玻璃体切割手术等。其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四)具备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所需要的设备、设施,包括眼科AB超检查、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共聚焦显微镜、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电生理检查、视野检查设备以及角膜移植器械等。 (五)手术室。 1.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2.有达到I级洁净手术室标准的手术室。 3.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仪、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4.配备有显微外科专用显微镜设备和器械。 (六)重症医学科。 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Ⅲ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眼科显微手术诊疗专业需求。 2.有空气层流设施,配备有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组织血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的变化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的变化 目的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用日本TOPCONSP-3000P型非接触性角膜内皮镜检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记录每个患者的CEC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以及角膜厚度。结果20例(眼)PKP术前供体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为(3390.4±259.5)个/mm2,术后1个月为(3073.7±392.1)个/mm2,术后2个月(2933.7±346.3)个/mm2术后3个月为(2834.0±256.1)个/mm2,术后6个月为(2591.2±326.7)个/mm2,术后内皮细胞丢失率1个月(6.78%),2个月(8.63%),3个月(10.92%),6个月(16.81%),正常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个月(68±11%),术后2个月(65±8%),术后3个月(59±6%),术后6个月(55±9%)。角膜厚度术后1个月为(555±32)μm,2个月(532±43)μm,3个月(480±22)μm,6个月为(468±26)μm。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内皮细胞丢失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正常六角形细胞计数随时间延长而减少,角膜厚度术后2个月稍厚,3个月后厚度稳定。 标签: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厚度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采用切除病变区域角膜,用供体的全层透明角膜置换的方法,以恢复角膜透光特性,挽救和提高角膜病变所致的视力障碍,改善患眼视觉功能[1]。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用该手术治疗了20 例(眼)角膜盲的患者,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分析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形态及角膜厚度的变化。以了解角膜植片的生长愈合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 例患者中男13例,女7例,均为单眼。年龄12~50岁12例,50~75岁8例,病程3个月~40余年。角膜盲的致病原因为各种角膜白斑20 例(外伤3例,病毒性角膜炎8例,细菌性角膜炎1例,酸、碱烧伤各1例,其他原因不明角膜白斑7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是目前最常见的角膜疾病手术治疗方法。除了植片排斥反应、植片上皮的异常、内皮功能异常也是常见的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的内皮功能的情况直接影响植片的存活,术后内皮功能的恢复直接影响视力的恢复。 1.2方法 1.2.1材料来源健康和无手术禁忌证的新鲜尸体眼球(死后6h之内取材)。病例供体材料年龄3~70岁,取回后Hospitil液保存于眼库,均在1~10d内使用。 1.2.2供体角膜直径3例为6.75mm,6例为7.25mm,10例为7.5mm,1例为7.75mm。缝合方法:间断缝合16例(16 针缝合)。 1.2.3手术方法①眼部消毒同其他内眼手术;②术眼采用球后阻滞麻醉;③

角膜移植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角膜移植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节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适应证】 1.角膜浑浊。 2.圆锥角膜。 3.角膜变性和营养不良。 4.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 5.角膜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禁忌证】 1.眼睑、结膜、泪囊和眼内活动性炎症者。 2.中、重度眼干燥症患者。 3.眼压控制不满意的青光眼患者。 4.严重弱视或视网膜、视神经病变,导致术后难于改善视功能者。 5.眼内恶性肿瘤者。 6.全身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术前准备】 1.术前眼部滴抗菌药物滴眼液2-3d。有条件时应做结膜囊细菌培养。 2.术前ld冲洗术眼、泪道。 3.术前滴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缩小瞳孔。 4.根据需要术前静脉滴注甘露醇降低眼压。 【麻醉】 1.表面麻醉。 2.眼轮匝肌阻滞麻醉。 3.球后阻滞麻醉或球周浸润麻醉。 4,特殊情况下全身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眼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术眼用显微开睑器或上下眼睑缝线开睑。 3.术眼缝上、下直肌固定眼球,使角膜位于睑裂中央。 4.制作角膜植片。 (1)以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溶液冲洗供体眼球。

(2)环钻垂直于角膜表面,向下轻压,切开部分角膜,尖刀刺开切口,避免伤及虹膜,继以剪刀沿环钻的切口切开剪下角膜。 (3)将角膜植片置于器皿内备用,角膜内皮面向上,滴a 弹剂,保护内皮。植片应大于植孔0.25-0.5mm, 5.制作术眼角膜植孔。 (1)环钻方法与角膜植片制作相同。 (2)植孔中心力求位于瞳孔中心。 6.缝合植片。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将角膜植片移至植床,以10-0尼龙线间断或连续缝合固定角膜植片,缝合深度应达角膜厚度的3/4。 7.重建前房。从角膜伤口缝线间隙将针头伸人并冲洗前房,并注人平衡盐水(BSS)或消毒空气,确定形成前房,防止虹膜前粘连的发生。 8.拆除预置的上下直肌缝线。 9.术毕结膜下注射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及眼膏,以无菌纱布双眼遮盖。

角膜移植手术的流程

角膜移植手术的流程 角膜移植手术流程 角膜移植申术流程 患者首先要眼科生~看适不适合做角膜移植~然后眼术根据病人的找医会“术重术急”来 安排~比如术术角膜、角膜白斑的病人可以等一段术术~不一定非要立做手术~但一些人角膜即穿孔的~必术要术上做手术。所以角膜移植如果按照先后到的术序排~术然耽术多患者的来来会很病情。因此眼术根据先后术序、术重术急的原术安排角膜移植的术序。具术术序如下,会来体来 、在眼术眼角膜需求信息~登术术名~填写1 、术行角膜移植术前术术~术是否符合角膜移植手术件~确条2 、符合手术件者~在眼术登术排术等待角膜供~条体3 、术做好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准术~回家等候手术通知~随4 、眼术术得角膜供后~按照术序通知角膜移植患者手术~体5 、角膜移植患者或家接到通知后~及术术理入院手术~立术行术前准术~属即6 、接受角膜移植手术。7 角膜移植术程述概 首先~捐者之眼球~于死后一至小摘除将献数内最久不可超术十二小术~所使用之器()

械及手术术程均需无菌。捐者角膜~除前述某些情形是不适合拿做移植者外~一般健康的献来 角膜~在手术前~可用特殊术器术量角膜皮术胞的目。一般而言~每立方毫米之皮术胞内数内数 目术大于二千以上才可。著术器及技术之术步~术移植瓣之术理已改术多。至于接受移植者而个随很 言~若角膜病无表术血管浸术或术有少术者~其手术成功率可百分之九十。若有深术血管浸术、灶达 或合有光眼者~成功率至百分之六十。若角膜病因灼术或度的血管浸术~或合术并青减灶极并 重的角膜炎~其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十。所以做角膜移植术前~术仔术术术捐者以及接受者献双方眼角膜之情~做术手术术果之术。况估 角膜移植术手术常术 正常解剖 角膜是覆盖在有色的虹膜和瞳孔上的透明术。 角膜移植适术症, 术重角膜感染、外术、术害、或瘢痕形成 光术不能通术角膜~术术常常需二次行晶摘除术以及感染和角膜的术术性疾病。体 手术切口 角膜移植术在局麻下术行~患者意术醒~但是术失痛术。沿角膜外术做切口。清 切除术术的角膜后~要移植的角膜术到适位置。将当

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自治区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结合我区角膜移植治疗技术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角膜移植治疗技术是指将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人体角膜组织移植到人类移植受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技术。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技术不适用于本规范。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角膜移植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三级甲等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应用角膜移植治疗技术有关的眼科诊疗科目,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甲等医院相关专科技术标准,在我区三级甲等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三)有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登记的、符合临床要求的cGMP标准的角膜移植中心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具有角膜移植测量的相关仪器和质量控制的相关设备。 (四)有适应开展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医院须设有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该伦理委员会成员要有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且管理规范、运作正常。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角膜移植治疗技术手术医师资质基本要求。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开展角膜移植治疗技术。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眼科专业;具有10年以上开展本技术临床应用相关专业诊疗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本医院连续工作不少于2年;近5年内未发生二级以上承担主要责任的与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相关的医疗事故。 2.在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角膜移植治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角膜制备实验室人员。 1.角膜制备实验室至少有1名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者总体负责,从事角膜制备操作人员须有细胞生物学背景和研究经历,有不少于50例实验性角膜制备经验,经过角膜制备相关专业机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2.从事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经专业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 (三)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角膜移植治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要主动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每年必须完成自治区人事厅、卫生厅规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角膜质量控制要求。 1.制定并遵循获取角膜来源供体标准操作程序(SOP)。用于角膜移植临床治疗的角膜来源应符合卫生部关于人体器官移植供体来源的相关规定,不能采用来自未成年人和胚胎来源供体。 2.制定并遵循获取移植用角膜的SOP。

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开展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定所称的角膜移植治疗技术是指将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人体角膜组织及板层角膜组织移植到人类移植受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技术。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技术不适用于本规范。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此技术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或眼专科医院开展。 1、医疗机构开展角膜移植治疗技术应当有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2、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诊疗科目。 (二)开展眼科临床诊疗工作5 年以上,专科床位设置不少于30 张,能开展与应用角膜移植治疗技术,其技术水平达到眼科专业科室技术标准。 (三)必须严格执行《湖南省角膜移植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的相关技术应用规范。 (四)有经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符合临床要求的CGMPS准 的角膜移植中心以及相应的配套设备,具有角膜移植测量的相关仪器和质量控制的相关设备。 (五)有 2 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角膜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角膜移植治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本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六)角膜移植室应具备心、脑、肺抢救复苏条件,配备多功能监护仪,能进行心电、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及必备的抢救药品。 (七)医院应设有角膜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从事角膜移植治疗的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眼科专业。 2、有5 年以上眼科临床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