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服务与服务业
- 格式:ppt
- 大小:690.50 KB
- 文档页数:66
第1章服务与服务业的概念体系1.1.1服务的概念及特征概念:服务指为满足顾客需要,在与顾客接触中,供方活动和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特征:1、无形性2、不可储存性3、不可分离性4、品质差异性:服务人员的原因、消费者的原因、环境因素、互动因素5、不可感知性1.1.2国外服务业分类方法:1、三分法2、辛格曼分类法3、联合国统计署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4北美产业分类体系1.2.1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及特征概念:生产性服务业又称为生产者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
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者在生产者服务市场购买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生产性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和独立出去的发展趋势,分离和独立的目的是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
生产性服务业的类别:资本服务类、会计服务类、信息服务类、经营组织类、研发技术类、人力资源类、法律服务类。
特征:1知识性2创新性3专业性4国际性5协同性1.2.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社会中扮演着主动且关键的作用。
特征:1高知识度2高技术度3高互动性4高创新度1.2.3现代服务业定义:现代服务业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组织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其中,新兴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代表,改造后的传统服务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章现代服务业的起源、发展及趋势2.1.1现代服务业产生的背景及提出背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所形成的中国产业结构深刻的变革;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和消费者需求逐渐细化的结果;高新技术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结果。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上,其核心要求服务业的现代化。
第1章服务、服务业与服务经济一、服务服务是一种或多或少具有无形性特征的活动或过程,它是在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服务对象)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服务行为主体是为了另一个主体对象获得利益,同时,服务也是一个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的重要手段,通过服务的差异化,企业可以创建自己长期的竞争优势。
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二)分类P71、根据顾客对服务的推广的参与程度:高接触度服务(电影院、学校、公关交通);中接触度服务(银行、律师)低接触度服务(信息中心、邮电业)2、根据服务过程中的定制化程度:高个性化服务、低个性化服务3、根据实体产品与服务的结合程度:纯粹的实体产品而且不附带明显的服务、附带服务的实体物品、伴有产品的服务、纯粹的服务4P8表1-1(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具有哪些特征?)1、无形性很多时候,服务产品的消费是在消费者既未看到,也未感觉到的情况下完成的。
不能像若干物品那样被感觉、触摸的特性,这即是服务产品的无形性特征。
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有形物体或要素。
2、不可分离性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也就是说,在服务人员向顾客提供服务的同时,顾客也完成了对服务的消费,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
3、差异性差异性是指服务的构成成分与其质量水平经常变化,很难统一界定。
服务经验、服务心理状态、顾客期望不同。
4、不可储存性不可储存性是指服务产品无法保留、转售与退还的特性。
服务的无形性以与不可分离性,使得服务不可能储存起来,以备未来出售,满足高峰时期顾客需要,供不应求,致使顾客失望而归,反之,如果没有顾客购买则服务是一种浪费。
无形性是服务的最基本特征,使得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无形性与不可分离性决定了差异性和不可储存性。
二、服务业增长的影响个性化的生产、高效迅捷的管理、竞争优势服务化、企业业务核心化、服务竞争的多元化第2章服务营销概述一、北美学派(注重营销理论的体系)、北欧学派(以市场营销的视角研究服务问题)二、与市场营销相比,服务营销学存在的差异:研究对象有别(人/服务)、对待质量问题的着眼点不同、服务营销学强调对顾客的管理、内部管理、突出解决有形展示问题服务营销是一种通过关注顾客,进而提供服务,最终实现有利的交换的营销手段,作为服务营销的重要环节,“顾客关注”工作质量的高低,将决定后续环节的成功与否,影响服务整体方案的效果。
第一章第一节服务定义为: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
黄维兵把服务业界定为: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并提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全面地理解服务业:1.服务业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2.服务业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3.服务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4.服务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般对服务业的直观理解狭义是指商业、饮食业、旅游业、生活服务业。
广义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仓储、金融、保险、房地产管理、公共事业、旅游业、信息咨询、各种技术和居民服务、教育、文化、新闻、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还包括党政军警和社会团体等。
服务和产品由交融在一起到彼此分离呈现的4种状态H纯有形商品状态H附有服务的商品状态H附有少部分商品的服务状态H纯服务状态服务与产品——无形与有形的连续谱第一章第二节服务业与其它经济产业间的关系服务活动无处不在,它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服务不仅使制造业和采掘业的商品生产活动更加便利,而且也使之成为可能。
服务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
经济活动的类型采掘业制造业服务业社会经济发展经历的阶段前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不同社会的比较服务经济的定义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服务部门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大于50%,就被定义为服务经济。
我国服务业存在的问题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服务业结构还很不完善;服务质量水平普遍较低;服务意识淡薄;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水平不高,效率低下;管理理念陈旧,方法落后等现象普遍存在;竞争性服务行业的盈利性下降;完全的短期利益导向等。
出路抓住机遇,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第一章第三节J经济提供物¤产品真实的产品是从自然界发掘和提炼出的材料,如:动物、蔬菜、矿物等,人们在土地上饲养它们、培植他们或挖掘它们¤商品把产品当作原料,企业得以生产并储存大量的商品——一些有形的产品,然后出售到消费者手中。
《服务质量管理》复习材料使用说明:本材料为参考PPT,具体内容请根据教材、课堂笔记及平时授课内容进行复习。
第一章服务与服务业服务的定义服务的特性服务的分类1、服务的定义:服务概念小结:* 可供销售的活动(商品属性)*互动过程中*无形*能实现满足或利益*需要/不需要与实体产品相联系*所有权不发生转移(思考:所有权转移问题?产品与服务的组合)2、服务的特性:(1)服务的无形性a、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非实体现象;结果可能是有形的,过程也可能需要利用实物,但本身是无形的;b、对消费者的影响:购买前很难判断质量,购买后未获得所有权c、挑战:不易宣传或展示,不易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d、对策:有形证据;合理承诺;预见需求;重视过程;市场营销(2)服务的不可存储性a、无法像商品一样存储;飞机的座位、酒店的客房b、对消费者的影响:劣质服务无处可退,淡旺季时无法购买C、挑战:无法存储;供需不平衡;d、对策:服务需求管理;服务能力管理;A服务需求管理:* 服务需求波动:周期性波动(季节等)随机性波动(事件、危机)B服务能力管理:影响服务能力因素:设施设备;人员;时间;C 需求管理策略:需求超过能力预约制度;价格调整;增加服务;优先服务重要顾客;需求低于能力折扣与优惠;促销活动;改变时间与地点;寻求需求的不同来源;D服务能力管理策略:能力超过需求设施设备检查与维护;人员培训;市场调研;休假;能力低于需求增加班次、兼职;增加服务设施、设备;延长服务时间;交叉培训;共享生产能力;(3)服务的差异性a.不同的服务人员,不同的顾客(个性、需求等)b。
对消费者的影响:无法保证每次服务都一样,无法保证顾客形成固定认识c。
挑战:服务质量控制困难;无法满足所有顾客需求;d.对策:标准化服务;定制化服务;服务补救等A.针对客人的服务策略:标准化服务“服务工业化"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定制化服务满足特殊需求与尊荣感.二者相结合充分利用数据库与客史资料B.针对员工的管理策略:建立服务规范并执行根据服务标准提供规范化服务;员工授权授予员工决策权,第一时间灵活满足顾客的期望与需求;服务补救注意时效性与有效性;(4)服务的同时性a.提供服务过程与顾客消费服务同时发生;b。
服务业服务标准与流程规范第1章服务业概述 (3)1.1 服务行业的定义与特点 (3)1.2 服务标准与流程的重要性 (4)第2章服务标准制定 (4)2.1 服务标准的分类与原则 (4)2.2 服务标准制定的流程与方法 (5)2.2.1 制定流程 (5)2.2.2 制定方法 (5)2.3 服务标准的修订与更新 (5)第3章服务流程设计 (6)3.1 服务流程的要素与类型 (6)3.1.1 服务提供者:指直接参与服务过程的人员,包括前台接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6)3.1.2 服务内容:指服务提供者向服务接受者提供的具体服务事项。
(6)3.1.3 服务接受者:指接受服务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
(6)3.1.4 服务环境:包括实体环境和心理环境,实体环境如服务场所的布置、设施设备等,心理环境如服务氛围、服务态度等。
(6)3.1.5 服务流程类型: (6)3.2 服务流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6)3.2.1 客户导向原则: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关注客户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
(6)3.2.2 系统性原则:从整体角度出发,保证服务流程各环节的协调与统一。
(6)3.2.3 简洁性原则:简化流程,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服务效率。
(6)3.2.4 灵活性原则: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差异,灵活调整流程。
(6)3.2.1 调研分析:了解客户需求,收集相关资料,为服务流程设计提供依据。
(6)3.2.2 流程图绘制:利用流程图工具,将服务流程的各个步骤、环节和责任主体进行可视化表示。
(6)3.2.3 优化调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服务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
(6)3.3 服务流程优化与改进 (6)3.3.1 持续改进:通过客户反馈、员工建议等途径,发觉服务流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7)3.3.2 创新思维: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服务流程的现代化水平。
(7)3.3.3 培训与激励: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