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间隙超声
- 格式:ppt
- 大小:5.69 MB
- 文档页数:40
腹膜后间隙一、范围腹膜后间隙为腹膜壁层和腹后壁之间的间隙。
界限:上---后横膈下---腹膜的骨盆反折处前壁--后腹膜侧壁及后壁---腰部肌肉的前筋膜中央---脊柱椎体前缘由前向后分为三个间隙:1、肾前间隙: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升结肠、降结肠、部分十二指肠、胰腺、肝脾动脉)2、肾周间隙: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围成(肾、肾上腺、输尿管、肾血管、肾周脂肪等)3、肾后间隙:肾后筋膜与覆盖腰大肌和腰方肌的髂腰筋膜之间(交感干、血管、淋巴结)二、超声检查技术经胰腺长轴显示的肾前间隙经肾门横断的肾周间隙经腹主动脉长轴的肾后间隙三、腹膜后肿瘤:以间叶性肿瘤最常见★腹膜后肿瘤的定位方法:1、越峰征2、悬吊征3、肿瘤使腹膜后脏器或血管移位、变形,肿瘤包绕腹膜后脏器、血管4、肝肾与脾肾分离征(一)囊性肿瘤:淋巴管囊肿、囊性畸胎瘤淋巴管囊肿:圆形、椭圆形单房或多房,可有分隔。
囊性畸胎瘤:圆形或类圆形,包膜完整。
无回声区内细密点状回声漂浮,形成脂液分层征或面团征。
其特异性的表现为:冰山顶征和脂液分层征。
(二)实性肿瘤: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畸胎瘤、脂肪肉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瘤脂肪肉瘤:生长速度快神经纤维瘤:多不规则,一般较大,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内部常有弥漫出血灶或伴有较大,不规则坏死液化区。
继发性:原发于腹腔消化系统、盆腔脏器和睾丸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腹膜后淋巴结较多见肾上腺一、解剖位于双肾内上方新生儿肾上腺相对较大,2岁时肾皮质分化完成。
成人长3-5cm,宽2-3cm,厚0.2-0.8cm右肾上腺呈三角形,位于右肾上级的顶端,与下腔静脉右后缘相邻,以肝右叶为声窗左肾上腺呈半月形,位于左肾上级前内侧,以左肾为声窗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3层:被膜、皮质和髓质(由外向内)皮质细胞: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由外向内)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细胞和嗜铬细胞组成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保钠排钾)束状带细胞分泌皮质醇:糖皮质激素(营养物质代谢,cushing综合征: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满月脸)网状带细胞分泌性激素(睾丸酮)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二、正常肾上腺超声图:儿童显示率高于成人儿童肾上腺形态多样(可呈一字形、Y形、V形或三角形),常为低回声成人肾上腺多呈楔形或带状,回声较强三、肾上腺疾病(一)肾上腺皮质腺瘤病理:90%单侧生长,直径多在2~3cm,瘤体呈圆球状或椭圆球状低回声结节,边界清,腺癌少,体积大,可分叶,生长迅速临床: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超声表现: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体积小,2~3cm,内部为低回声或等回声,均匀。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1、腹部超声检查【适应证】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肿瘤、蛔虫及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囊性或实性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 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
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
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
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
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
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
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腹膜后疾病的超声诊断腹膜后间隙的基本概念腹膜后间隙是介于后腹膜到腰背部肌群前筋膜和脊柱前缘之间的解剖空间概念。
此区域内包括肾脏、输尿管、肾上腺、胰腺、十二指肠(球部除外)、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下腔静脉和左右肾静脉等,另外还包括淋巴结、脂肪、纤维结缔组织、神经节等组织。
(腹膜后-冠状面-解剖图)(腹膜后矢状面解剖图)腹膜后间隙的解剖①上起横膈,下抵腹膜的骨盆反折处。
②前壁为腹后壁的壁层腹膜,侧壁及后壁为腹横肌等腰部肌肉的前筋膜,中央为脊柱椎体前缘。
③超声影像学探讨的腹膜后间隙不包括消化系和泌尿系脏器,但多数学者将肾上腺列入此范围探讨。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分区①肾旁前间隙:位于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及升结肠和降结肠的后方,包括胰腺、十二指肠的降部和横部。
②肾周围间隙:由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围成,充满脂肪组织,又称肾脂肪囊,包括肾、输尿管及肾上腺。
③肾旁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覆盖腰大肌和腰方肌前面的髂腰筋膜之间,包括神经干、淋巴结等。
腹膜后间隙的超声探查切面①经腹主动脉长轴纵断面②胰腺长轴的腹部横断面③经肾内横断面④经髂腰肌和髂血管的下腹横断面腹膜后疾病种类①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②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③ 腹膜后血肿④ 腹膜后血管疾病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类别腹膜后肿瘤的定位方法1.腹膜后肿瘤位置较深,随呼吸和体位变换的活动幅度比腹腔内脏器小,此特点在上腹部尤为明显。
2.使腹膜后脏器(肾、腹主A等)挤压移位、形态位置改变,或使升、降结肠向前、前内侧移位的肿瘤多为腹膜后肿物。
3.腹膜后肿瘤可压迫肾盂、输尿管或十二指肠,引起泌尿系或十二指肠梗阻。
4.腹膜后大血管后方或其周围的肿瘤一般可确认为腹膜后肿瘤。
5.腹主A、下腔V、肾脏等部分被肿物包绕者,提示来源于腹膜后的肿物。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声像图表现①肿块边界较清晰,体积常较大。
②实性恶性肿瘤边界不规则,无包膜,低回声常见,但回声较杂乱,可伴坏死、出血、钙化、囊性变等。
腹膜后超声检查方法与内容腹膜后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膜后区域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它通过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可以清晰地显示腹膜后区域的器官、组织和血管等结构,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腹膜后超声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患者准备:检查前需要患者空腹,以避免肠道气体的干扰。
患者需要解开腹部服装,保持身体舒适放松。
2. 检查仪器:医生会用一台超声仪器进行检查,该仪器由一个探头和一个显示屏组成。
探头是一个手持式装置,可以通过涂抹凝胶来与患者的皮肤接触,通过超声波和人体组织的反射来获取图像。
3. 检查姿势:患者通常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检查需求和病变部位,要求患者改变体位,如侧卧位、俯卧位等。
4. 探头移动:医生会将涂有凝胶的探头缓慢移动在患者的腹部,从上腹部逐渐向下腹部进行检查。
医生可以通过调整探头的角度和深度,以及改变患者的体位来获取不同角度和层面的图像。
5. 检查内容:腹膜后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腹膜后区域的多个器官和结构,包括肾脏、肾上腺、胰腺、腹主动脉和腹腔淋巴结等。
医生可以观察这些结构的大小、形态、密度和血流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病变,如肿块、积液、结石等。
6. 结果分析:医生会根据腹膜后超声图像的特点和所观察到的结构变化,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他们可以评估病变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腹膜后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伤、无辐射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和体质的患者。
它具有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无副作用等优点,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腹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然而,腹膜后超声检查也有一些局限性。
由于超声波在通过骨骼和肺部时会发生散射和吸收,所以腹膜后超声检查对于深部结构的显示受到一定限制。
此外,患者的肥胖程度和气体积聚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到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总的来说,腹膜后超声检查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临床辅助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了解腹膜后区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