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关系的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9.32 KB
- 文档页数:3
血浆脂联素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与应用摘要】深入了解动脉瘤的发病机制是目前国际国内该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
本课题首次以全新的脂联素为研究对象,对动脉瘤的观察病例进行术前术后脂联素动态检测。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研究脂联素基因表达对动脉瘤发病的影响,深入了解动脉瘤的发病机制。
为动脉瘤预防,控制发病、辅助手术治疗及预后评价的提供帮助。
【关键词】血浆脂联素颅内动脉瘤相关性颅内动脉瘤是一类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每年发病超过4000例,这种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通常,90%的动脉瘤病人,会发生颅内出血,造成偏瘫、失语、失明或癫痫发作,死亡率高达15%。
在颅内动脉瘤中,囊性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类型,占动脉瘤的90%以上,好发年龄在40~60岁,没有明显性别差异。
关于其发病机制,先从遗传、免疫、内分泌和病毒感染等多种角度提出了各种假设。
近年来,动脉瘤与血浆脂类物质的关系也逐渐被认识。
其中脂联素是一种新发现的特殊的血浆脂蛋白,高脂联素的水平已被确认为一个致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与缺血性心脏病、卒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也均有明确相关性。
1 相关性分析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群众动脉瘤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
从宏观来看,西方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东方人;从微观分析,动脉瘤发病呈明显的家族性倾向。
进一步对动脉瘤患者进行食谱分析,初步发现一些富含胱氨酸的食物与其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还有学者发现动脉瘤患者常伴有亚临床水平的动脉硬化,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血管壁有粥样硬化斑块共存,此类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
但是动脉瘤本身的发病并不能以动脉粥样硬化来解释,因为动脉瘤并不直接形成在粥样斑块沉积处。
由此可以认为,存在某种特殊的物质,作为这两种疾病的共同致病相关因素,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现国内外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血浆中高脂联素水平是一个致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与缺血性心脏病、卒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等均有明确相关性。
垦区贮擅堂苤查!塑!生!!旦筮!!鲞箜!!塑』!!!Q!!!!:望皇竺!塑!塑!嫂!:y!!!!:盟!:!!脂联素与肿瘤相关关系的研究现状潘兵综述韩佩珍审校【摘要】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分子,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多种疾病相关。
近几年关于脂联素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子宫乎滑肌瘤、白血病、结肠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等几种恶性肿瘤的相关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受体,细胞因子;脂细胞;肿瘤;脂联素【中图分类号】R730.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22X(2006)12—0903—03CorrelationbetweenadiponectinandcancerPANBing.InstituteofRadiationMedicine.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Tiaajin300192,China【Abstract】Adiponectinisaspecificsecretoryproteinproducedbyadipocytes.Plasmaadiponectinlevelsareintimatelyassociatedwithobesityandinsulinresistance.Itisrepoaedthatadiponectinisnega—tivelyassociatedwiththeriskofmalignancies,suchasbreastcancer,endometrialcancer,leukaemia,color—ectalcancer,gastriccancerandprostatecancer.Meanwhiletheunderlyingmechanismsisfairlyelucida—ted.【Keywords】Cytokines;Receptors,cytokine;Adipocytes;Neoplasms;Adiponectin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具有内分泌功能,在代谢状态改变及受外来刺激时分泌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即脂肪细胞因子。
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研究【摘要】摘要:本文研究了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通过对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行比较,发现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
进一步分析发现,脂联素与胃癌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研究方法包括对患者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检测和相关指标的收集。
实验结果表明胃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数据分析显示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
这些发现提示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进一步明确脂联素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临床研究、胃癌发展、数据分析、临床意义、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重要性胃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以反映其营养状况和肿瘤的恶性程度。
高水平的血清脂联素往往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关,可能预示着肿瘤的恶化和患者的不良预后。
监测胃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的生存率。
血清脂联素还可以作为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
一些研究表明,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密切相关。
在胃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清脂联素的动态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对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探索血清脂联素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为胃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背景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被诊断患有胃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胃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都造成了重大影响,寻找更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血清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它在细胞代谢、炎症反应和肿瘤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脂联素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它与肥胖密切相关,所以隶属于肥胖相关性肿瘤。
肥胖作为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其衡量的重要指标便是脂肪组织,脂肪组织在受到机体刺激后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脂联素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研究发现,脂联素(Adiponectin,ADP)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与肥胖呈负相关的细胞因子,有降低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IR),保护心血管内皮功能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其与肥胖相关性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以下对脂联素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作一综述,希望能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标签:脂联素;结直肠癌;肥胖相关性肿瘤1脂联素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1.1脂联素概述人体的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存储场所,更是一个巨大的分泌器官,它受到体内代谢异常以及外来刺激时可以分泌脂联素、抵抗素、前列腺素E2等。
其中脂联素广泛分布于多种器官组织中,参与细胞新陈代谢及炎症等相关反应[1]、炎症、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均与之关系密切[2-4]。
其主要通过信号转导功能改善糖脂代谢、调节胰岛素抵抗、抗血管生成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5,6]。
脂联素的首次发现是在1995年,由Scherer等从鼠的脂肪细胞分化克隆时分离出一种蛋白,后被命名为脂联素。
此后还发现在单核细胞、心肌细胞、胎儿组织等其他组织中,也可以分泌脂联素,但以脂肪组织为主。
人脂联素由244个氨基酸组成(鼠的脂联素由247个氨基酸组成),包括N端信号肽、氨基端非螺旋功能区、胶原结构域以及C端球形结构域,翻译后修饰为8种不同的同源蛋白。
人脂联素的基因全长约17 kb,位于染色体3q27,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
ADP在血浆中有较高的浓度(5~30μg/mL),占人体血浆蛋白的0.01%,为常见激素的3倍。
脂联素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及血清浓度的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上升
趋势。
脂联素是一种合成于脂肪细胞中的多肽激素,在体内具有重要的
生理调节作用,可以影响胰岛素抵抗、代谢、炎症等多种生物过程。
许
多研究表明,脂联素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是其在
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血清浓度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
脂联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血清中的浓度变化,以期为结肠癌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等技术手段,研究脂联素在结
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脂联素浓度的变化。
具
体内容如下:
1.收集结肠癌患者和正常人群的样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脂联素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其可
能的生物学意义和作用机制。
2.利用ELISA技术测定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脂联素的浓度,并结合临
床资料对其与结肠癌发病、恶性程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发现并验证脂联素与结肠癌之间的相关性。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探究脂联素在结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
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具有一
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脂联素与肥胖相关肿瘤的研究进展
脂联素与肥胖相关肿瘤的研究进展
脂联素是新近发现的由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在人体血浆中含量丰富,与肥胖相关.影响循环系统中脂联素浓度的因素主要有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循环系统中睾酮和雌三醇的浓度.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许多肿瘤的危险因素.许多研究都表明循环系统的脂联素浓度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这些与肥胖相关的恶性肿瘤包括结直肠癌、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细胞表达脂联素受体,因此脂联素可能通过与脂联素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和信号传导通路的下游,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者通过抗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其他机制调节细胞增殖.
作者:臧贵明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干三科,北京,100048 刊名:海军总医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VAL GENERAL HOSPITAL 年,卷(期):2009 22(4) 分类号:Q51 R730.231 关键词:脂联素肥胖肿瘤。
脂联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摘要】目的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在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脂联素受体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脂联素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0 例胃癌组织中脂联素的表达情况。
利用SPSS13.0统计脂联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在胃癌中脂联素的阳性表达率为45%,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低。
结论某些胃癌组织表达脂联素,脂联素可能抑制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关键词】胃癌脂联素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35-02The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in gastric cancer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ZHANG Jian,WANG Xue-song,ZHAO Hong-li,LI Hong-yun(*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ing City Jining 272400,Shandong Province, China,Shandong Control Center for Digestive Diseases, Jining 272033, Shan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objective Adiponectin is a cytokines secreted exclusively by adipocytes.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tabolism and in the development an d progression of cancer.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and clinicopathologica l variables in gastric cancer.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IHC) in 80 gastric cancer tissues. Results The rates of positive expression adiponectin were 40%(32/80)of gastric cancer tissu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was associated with low risk of lymphatic metastasis. Conclusion Adiponectin may play an anti-cancer activity in gastric cancer.【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Adiponectin Immunohistochemistry前言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是引起癌症死亡的一大主要病因。
脂联素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研究王鹏王庆宝(泰山医学院,山东泰安271016)关键词:脂联素肿瘤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115(2011)02-0147-04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类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功能,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联素与肿瘤特别是与肥胖相关的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肿瘤密切相关。
对脂联素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脂联素可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发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也可以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和抗血管形成发挥抗肿瘤效应。
1血浆脂联素的存在形式及其受体人脂联素基因定位于3q27,大小为17kb,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
人脂联素单体由2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鼠类同源物由24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C1q、TNF-α等具有相似的结构,属于可溶性防御性胶原家族成员[1]。
脂联素主要由四个结构域构成:氨基末端的信号肽区、一小段非螺旋区(不同的种属之间此区的结构完全不同)、由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胶原结构域以及羧基端的球形结构域[2],其中球形结构域比全长脂联素在调节糖、脂代谢方面具有更强的生物学作用,是脂联素主要的功能结构域,又称为球形脂联素(gobular adi-ponectin,gAd)[3]。
脂联素单体只存在于脂肪细胞中,单体只有形成多聚体后才能被分泌至细胞外。
脂联素在血清中有三种不同的多聚体形式:三聚体(trimer)、六聚体(hexamer)和高分子量型(high molecular weight,HMW)[4,5]。
不同形式的多聚体可能具有不同的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所起的生物学作用也不尽相同[6,7]。
脂联素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来完成的。
2003年Yamauchi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确定脂联素受体(adeponectin receptor,AdipoR)存在两种异构体,分别称为脂联素受体1(AdipoR1)和脂联素受体2(AdipoR2),其编码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1p36和12p13。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邓露;梁慧瑾;蔡志福;张洁清;李力【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新发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24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空腹血清葡萄糖、空腹血胰岛素、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结果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FIGO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脂联素高水平组为对照,脂联素低水平组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高于高水平组(OR=8.125,95% CI:1.874~35.233,P=0.005);中水平组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高于高水平组(OR=4.024,95%CI:1.060~15.278,P=0.041).调整空腹胰岛素水平或HOMA-IR指数等可能混杂因素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越低,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越高,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促进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年(卷),期】2018(010)003【总页数】4页(P225-228)【关键词】子宫肿瘤;血清脂联素;相关性研究;logistic回归;风险【作者】邓露;梁慧瑾;蔡志福;张洁清;李力【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院;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272029济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子宫内膜癌是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1],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脂联素是一种内源性胰岛素敏感化的脂肪因子,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对脂联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观点不一致,一些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高循环脂联素水平能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2]。
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钟秀彩;宋兰英;付子谦;李元栋;孔祥顺【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年(卷),期】2013(12)2【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46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脂联素的浓度,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P<0.01);肿瘤组织学分级较高(II级、III级)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肿瘤组织学分级I级的患者显著降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而外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乳腺癌患者ER及PR无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大小及癌组织病理学分级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肿瘤大小以及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与脂联素水平有线性关系,肿瘤越大、组织学分级越高及有淋巴结转移均会导致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较低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是乳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危险因素.【总页数】2页(P144-145)【作者】钟秀彩;宋兰英;付子谦;李元栋;孔祥顺【作者单位】054000,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肿瘤外一科;054000,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肿瘤外一科;054000,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肿瘤外一科;054000,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肿瘤外一科;054000,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肿瘤外一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J], 原晓燕;郝娜;王全胜;李捷;张艳君;王建东;李席如;2.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J], 原晓燕;郝娜;王全胜;李捷;张艳君;王建东;李席如3.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与凝血功能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J], 张成雷4.循环肿瘤细胞/细胞群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 [J], 连婧;郗彦凤;马海霞;刘月香;王丽霞;赵艳丽5.恶性肿瘤家族史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J], 曹欣华;韩丽飞;吕建鑫;胡浩霖;张亚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研究1. 引言1.1 背景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据统计,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造成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胃癌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脂联素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脂联素是一种由脂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在调节体内能量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脂联素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脂联素水平的异常变化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脂联素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从而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揭示脂联素在胃癌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脂联素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检测,可以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
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分析脂联素在胃癌中的潜在应用,探讨其在胃癌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深入了解脂联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终目的是为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做出更好的贡献。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了一批经病理学证实为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收集了100例患者的血清标本,同时选取了同期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在患者入组时,记录了其临床基本信息、病理学资料以及临床分期等资料。
在研究期间定期观察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并记录相关病理学变化。
血清脂联素的检测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采用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患者血清中脂联素的浓度。
脂联素抗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郭晓红;张军林;吴明煜【摘要】脂联素是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大量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表明,脂联素不但在糖脂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也与肥胖相关的生殖、消化和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抗肿瘤效应.【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5(035)005【总页数】4页(P707-710)【关键词】脂联素;消化系统;肿瘤【作者】郭晓红;张军林;吴明煜【作者单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细胞工程教研室,湖北武汉430415;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细胞工程教研室,湖北武汉430415;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生物学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脂联素(adiponectin)是1995年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与别的细胞因子不同,它是目前发现的惟一一个随着脂肪组织体积变大而在血循环中浓度反而降低的脂肪因子,具有增加脂肪酸氧化、增加葡萄糖摄取量、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
肥胖个体机体内环境的失衡和胰岛素抵抗等所呈现的代谢异常和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构筑了一种有利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环境。
大量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表明,脂联素与肥胖相关的生殖、消化和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抗肿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肥胖和肿瘤之间的桥梁。
随着研究的进展,在一些与肥胖关系不十分明确的恶性肿瘤如胃癌和食管癌中也发现了这种相关性。
分子水平的研究还发现,脂联素可通过内分泌、旁分泌或自分泌的作用方式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脂联素的抑增殖和抗炎等作用使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内源性抗肿瘤因子。
最初人们认为,由白色脂肪细胞分泌入血的脂联素是血浆脂联素的惟一来源。
随后,人们发现心肌和骨骼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局部组织也可分泌少量脂联素,不论是循环中的还是局部的脂联素,都对细胞的代谢和生长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脂联素与肿瘤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展杨文平;姜宗飞【摘要】Adipose tissu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body,which is not only a storage organ, but also an endocrine organ.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adiponectin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fat volume.Adiponectin appears to be connected with not only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but also with tumorigenesis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Plasma of adiponectin concentration decrease is probably a new risk factor for tumor. Here is to review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diponectin and tumors.%脂肪组织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储存器官,也是一种内分泌器官.脂肪细胞分泌的众多脂肪因子中,脂联素是唯一随脂肪体积变大而在血液中浓度降低的因子,不但在糖、脂类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血浆中脂联素浓度降低对肿瘤来说可能是一种新的危险因素.现就脂联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1(017)015【总页数】3页(P2293-2295)【关键词】细胞因子;脂联素;肿瘤【作者】杨文平;姜宗飞【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长久以来,人们认为脂肪组织只是一个储存能量的器官,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的储存库,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1]。
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研究
1.脂联素水平增高
一些研究表明,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是由于脂肪组织对癌细胞的反应导致的。
另有一些研究发现,在晚期胃癌患者中,脂联素水平升高的程度更为明显。
二、脂联素在胃癌中的作用
1.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
一些研究表明,脂联素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使得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更快,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2.调节免疫系统
脂联素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影响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一些研究表明,在胃癌患者中,脂联素可能通过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活性,降低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从而为肿瘤细胞提供更有利的生长环境。
三、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具体来说,脂联素升高可以预示着患者的肿瘤有更高的侵袭性和转移率,从而预示着患者的预后更差。
而脂联素降低则可能代表了患者机体的抗肿瘤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预示着患者的预后同样较差。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与胃癌的预后有关。
因此,在临床上应该重视脂联素的检测,并积极对脂联素进行调控,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然而,由于目前对脂联素在胃癌发展中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明确脂联素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
血清脂联素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目的:探究血清脂联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验,测定所有受试者体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及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经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验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健康妇女的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践证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明显小于健康妇女,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血清中高水平脂联素对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子宫内膜癌发展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危险因素之一,是子宫内膜恶性转变以及子宫内膜癌发生、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标签:血清脂联素;子宫内膜癌;临床意义;表达效果子宫内膜癌是当前临床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基于该病的特殊性,在临床研究中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不断减少其对患者的消极影响。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中的一种细胞因子,和患者自身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包括高血压、有糖尿病及其他原因等,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检测方式,对血清脂联素的表达水平和意义进行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验,测定所有受试者体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对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进行详细的分析。
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同期体检的35例健康女性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51-69岁,平均年龄(56.9±1.2)岁。
健康妇女的年龄在50-72岁,平均年龄(53.9±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