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城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
- 格式:pdf
- 大小:944.37 KB
- 文档页数:12
第1章绪论1.资源的概念广义的资源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精神上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信息、劳力、资金和技术等“初始投入”均可称为资源。
狭义的资源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资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要素或事物的总称。
2.资源的根本性质:社会的效用性和相对人类需求的稀缺性3.资源的分类按属性可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在一定社会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社会资源:指除自然资源外的其他所有资源的总称。
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水资源属于农业资源及物质资源第2章水资源的区划(一)水资源区划的原则(1)按流域水系划分,同一流域可按上中下游或山区、平原区划分。
大河干流区间不应以河为界分区。
分区要便于算清各分区入、出境水量等水帐,便于按照从上游到下游顺序进行供需平衡计算。
(2)按骨干供水工程设施的供水范围分区。
这里包括规划中新增加的和交叉供水的供水系统,这样划区,有利于查清本区水旱灾害情况,分析本区供需之间的矛盾。
(3)按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相似分区,这样做,既突出了各个分区的特点,又便于在一个分区内采取比较协调一致的对策措施。
(4)照顾行政区划。
这样考虑,有利于基本资料的搜集和统计的搜集和统计以及供需分析成果的汇总。
(二)水资源区划的主要方法一、综合法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资源区划指标,将特定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干区、小区等,这种采用多指标逐级进行水资源区划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利用综合法进行水资源区划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更充分地反映出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
综合法中选用的区划指标不受基本指标和辅助指标的限制。
二、主导因素法一般选择对用水部门生产价值影响最大的关键性水资源因素作指标。
水资源规划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资源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B.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增加水资源总量D. 减少水资源污染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水资源规划的内容?A. 水资源评价B. 水资源开发C. 水资源保护D. 城市规划答案:D3. 我国水资源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地理条件B. 气候条件C. 经济发展需求D. 以上都是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水资源规划中常用的方法?A. 系统分析法B. 模拟仿真法C. 经验判断法D. 优化算法答案:C5. 水资源规划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应该遵循什么原则?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社会效益最大化C. 生态效益最大化D. 综合效益最大化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2. 水资源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3. 在水资源规划中,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水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数量;质量;时空分布4. 水资源规划中,水资源开发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5. 水资源规划的成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规划报告;规划图件;规划方案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水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答案:水资源规划是确保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2. 阐述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
答案:水资源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保护水资源的生态功能;三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四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资料一、水资源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满足几个部门的需要,并且将除水害和兴水利结合起来统筹解决,这种开发水资源的方式,称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防洪与兴利矛盾:疏浚河道有利于防洪、航运等,但降低了河水位,可能不利于自流灌溉引水;若筑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又可能不利于泄洪,但却降低了水电站的水头,使所发电能减少。
二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与任务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
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水资源评价的内容: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2、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水平年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为标准——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近期水平年:为近期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供需分析时应进行平衡的调整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精度要差一些——供需分析时也可不作调整平衡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精度将会更差一些——仅侧重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宏观分析●典型年法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典型年选择一般选水利年或水文年,合理确定年总水量和年内分配同一年各分区的保证频率不同时——上、中、下游或各分区的协调降雨和径流的频率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供水主要靠河川径流、而且有较强水库调蓄能力的情况,也应按径流系列选择;河川径流供水相对较少且调节能力差的区域,应按降雨系列选择●系列法系列法,又称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根据所选的水文气象系列,通过逐年逐时段计算,进行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分析一次历史系列法历史系列循回组合法随机系列模拟法4、水文三要素:降水、径流与蒸发5、主要水均衡参数●给水度给水度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而加大●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有随埋深h加大而减小的趋势●潜水蒸发系数●渠系渗漏与灌溉入渗补给系数6、水质标准按功能高低将水质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河海大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复习资料一、水资源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满足几个部门的需要,并且将除水害和兴水利结合起来统筹解决,这种开发水资源的方式,称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防洪与兴利矛盾:疏浚河道有利于防洪、航运等,但降低了河水位,可能不利于自流灌溉引水;若筑堰抬高水位引水灌溉,又可能不利于泄洪,但却降低了水电站的水头,使所发电能减少。
二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与任务水资源评价是对某一地区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发展趋势作出的分析估价。
它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为水利规划提供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水资源评价的内容:水资源评价的背景与基础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评价2、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3、水平年、典型年和系列法●水平年基准年:为现状情况,又称现状水平年,是指进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现状情况,以某一年为标准——力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近期水平年:为近期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5~10年——要求有一定的精度——供需分析时应进行平衡的调整中期水平年:为远景情况,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15~20年——精度要差一些——供需分析时也可不作调整平衡远期水平年:一般为基准年以后的30~50年——精度将会更差一些——仅侧重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宏观分析●典型年法典型年法又称代表年法首先根据对已有水文气象资料进行频率分析的成果,确定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典型年的雨情和水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我国规定,平水年保证率P=50%,枯水年保证率P=75%,特枯水年保证率P=90%(或95%)典型年选择一般选水利年或水文年,合理确定年总水量和年内分配同一年各分区的保证频率不同时——上、中、下游或各分区的协调降雨和径流的频率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确定:供水主要靠河川径流、而且有较强水库调蓄能力的情况,也应按径流系列选择;河川径流供水相对较少且调节能力差的区域,应按降雨系列选择●系列法系列法,又称为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法——根据所选的水文气象系列,通过逐年逐时段计算,进行未来的水资源供需分析一次历史系列法历史系列循回组合法随机系列模拟法4、水文三要素:降水、径流与蒸发5、主要水均衡参数●给水度给水度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而加大●降雨入渗补给系数降雨入渗补给系数有随埋深h加大而减小的趋势●潜水蒸发系数●渠系渗漏与灌溉入渗补给系数6、水质标准按功能高低将水质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第一章、绪论1・二水:大气水地表水三水:地表水大气水地下水四水:地表水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五水:地表水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生物水2.资源:由人们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属性3.资源按其属性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1)自然资源有以下分类(多功能性区域性整体性有限性)訂产业分类:农业资源(包含水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医药卫生资源水产资源目物理特性分类:物质资源冰资源)和能量资源(水能资源)价再生特性分类:再生资源(水资源)和非再生资源(2)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特自: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4•在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水资源被定义为:全部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广义的水资源:地球上水的总体•狭义的水资源: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较易被人类利用,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5.水资源的属性(1)有限性(超出利用的限度)和无限性(在一定限度内水循环)(2)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年内年际)(3)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4)利害两重性(利:三生环境的必需害:洪涝灾害水污染水浑)6.水圈内全部水体的总储量约为13. 86亿km3 我国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7115万亿m37.我国水资源主要特点:人均水量低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变化大8•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水多(洪涝灾害)干旱水浑(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水脏(水污染)第二章、水资源评价1.水平年•基准年:现状...... ,以某一年为基准•近期水平年:近期情况,基准后5-10年•中期.......... :远景,基准年后15-20年•远期.......... :基准年后30-50年2.水资源评价的目的:预测和评价现状及未来3.水资源评价通常指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评定4.水资源评价的重点对象是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5•水循环图P16图2.16.地表水资源的计算(1)资料的三性审查: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2)降水量分析内容:绘制多年平均降水量P及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研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推求区域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降水量;研究降水量的年内变化,推求其多年平均及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年内分配过程. •资料的插补延长:直接移用,算术平均,等雨量线法,相关分析法•勾绘等值线的原则:主要站为控制,一般站为依据,参考站作参考• Cs二(2~3)Cv Cs/Cv<2.0(3)蒸发量(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0水面蒸发——反映蒸发能力的一个指标,研究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绘制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的等值线图影响因素:各种蒸发器性能不同,测得的水面蒸发量也不相同•因为水面蒸发量的大小除受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蒸发器形式, 尺寸,结构和制作材料及周围地形等因素的影响.1陆面蒸发,计算方法: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间接估算(闭合流域),基于水热平衡原理的经验公式(4)河川径流量年径流的还原计算:将受人类活动调蓄和消耗的这部分径流量回加到实测值中河川径流的分析计算方法訂代表站法思路:在研究区域内,选择一个或儿个位置适中、实测径流资料系列较长并具有足够精度、产汇流条件有代表性的站作为代表站;单一代表站:W区二(F区/F代)W代等值线图法、年降雨径流关系法、水文模型法(5)山丘区地表水资源(按流域水系划分计算单元)(6)平原区的地表水资源(按排水系统并结合供需情况分区)7.地下水资源的计算(1)地下水:赋存于饱水岩层空隙中的重力水(包括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总补给量二总的排泄量特性: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2)评价方法:水均衡法、地下水动力学法(3)地下水资源:对于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地下水的各种水量和质量的总称(4)---------------山丘区水均衡法日河川基流量-一-分割方法(直线平割法、直线斜割法包括综合退水曲线法、消退流量比值法、消退系数比较法)可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计算方法(长系列法、典型年法、代表年径流量与河川基流相关法)|]区域河川基流量的计算一--采用模数分区(5)平原区——以补给量估算、以排泄量估算(6)地下水可开采量一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不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可供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区域水资源总量的计算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两者相互转化的重复水量9.区域水质分析评价P3610.水资源可利用量P42第三章、水资源需求预测1.(按用户和行业特点)三生用水: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按用水特征:河道内和河道外两类需水2.P44、P45 表3.1 和表3. 23.生活和生产需水通称为社会经济需水4.生活给水系统一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水工程5.生活需水一城镇生活和农村生活所需的水量(1)特征:用水量增长较快,时程变化较大;供水保证率耍求高;对水质要求高;水量浪费严重;污染相对较小(2)分类一-按用水户分布:城镇生活需水和农村生活需水;按供水系统:口来水供给的生活需水和口备水源供给的生活需水;按供水水源: 地表水供给、地下水供给、中水供给(经过处理的污水用于生活需水的那部分水)(3)城镇生活需水预测甘影响因素一用水定额、用水结构话预测方法一趋势法或简单相关法(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增长速度是比较有规律的)、分类分析权重变化估算创特征: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迅速、用水结构变化明显、用水定额不断提咼(4)农村生活需水预测一定额法P476.生产需水一有经济产出的各类生产活动所需的水量,包括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和林牧业,第二产业的高用水工业、一般工业、火(核)电工业和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商饮业和其他服务业等7.工业需水一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需水量一在整个城市需水中工业需水不仅所占比重较大,而且用水集中(1)影响因素一工业发展的速度、工业的结构、工业生产的水平、节约用水的程度、用水管理水平、供水条件和水资源的多少(2)供水系统--取水、输水、处理、配水(3)按工业需水过程分类一总需水.取用水.排放水、消耗水、重复用水按水源分类--河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再生水按工业组成的行业分类一高彩水工必、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法预测)、火(核)电工业(单位装机容量取水量法预测)(4)工业需水调查计算呂调查内容一基本情况、供排水情况、用水情况价工业需水计算方法(水平衡法)Q总二Q耗+Q排+Q重Q补二Q耗+Q排忸工业需水指标工业需水预测呂趋势法一工业发展稳定阶段价相关法一工业用水的统计参数(单耗、增长率等)与工业增加值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工业用水弹性系数一工业用水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之比邑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一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和重复利用率,是衡量工业用水水平的两个综合指标一万元增加值用水基本取决于重复利用率。
一、填空题1.水资源具有的功能,包括(生态功能)(环境功能)(资源功能)和文化功能。
2.水资源规划是指对区域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3.地表水资源量可以认为是由可利用水量、(不可以)被利用水量和(不可能)被利用水量三部分组成。
4.对于已经建成的引水工程而言、其任一时段的可供水量等于以下三项(可引流量)(工程引水能力)和(需水量)中最小值。
5.从确定城镇给水系统工程设施规模角度、用水量预测主要关注(最高日用水量)(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和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
6.环状管网恒定流水力计算的基础方程,通常包括(节点方程)(能量方程)(水头损失公式)和压降方程。
7.渠道的工作方式可分为(轮灌)和(续灌)两种。
8.水库群补偿效益通常分为(水文补偿)效益和(库容补偿)效益。
9.水资源利用效率可分解为(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
10.合理的水价应由(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三部分组成。
11.水权通常是指以水资源所有权为基础的一组权利,包括(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二、问答题1.为什么水资源规划中首先要确定一个设计保证率或设计标准?如何确定一个经济上合理的设计保证率?可以供水、灌溉或防洪规划为例说明。
2.水资源综合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和步骤,其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评价结论。
三、分析题1.图1为某河流水资源系统,河流A处建有不完全年调节水库,水库下面有一个供水区。
B 点是集中引水点。
水库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防洪、供水、以年为挑度控制期。
将一年分为7个时段,设第t时段(t=1,2……T)水库A的入库来水q(t)已知,供水区D需水量DT(t)已知。
L(t)表示A和B之间的区间来水。
已知,在A、B点以下河段均有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要求,分别记为()(),要求:(凡引用符号,必须说明其物理意义)①写出水库A的水量平衡方程,并说明水库调度的限制条件。
②写出节点B的水量平衡方程,并说明供水区()水量与河道内流量的关系及可采用何种准则分水。
1、水资源的定义:①(广义)是指地球所属范围内的、可作为资源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的水,包括地球表面地层中的和围绕地球的大气中的水分。
2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②(狭义)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具有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适合对某地用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力。
或者说是,可供水量能够支持人口、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源。
或限度。
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①循环性和有限性②时空分布不均匀性③用24、水资源规划的类型:流域水资源规划、跨流域水资源规划、地区途广泛性④经济上的两重性水资源规划、专门水资源规划。
3、中国水资源的特点:①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单位面积少25、水资源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②地区分布不均,南涝北旱③年际和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④地兼顾的原则②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原则③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水分布广泛,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⑤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规律办事的原则④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⑤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量大。
则⑥指导思想全面转变的原则4、水资源评价的概念: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26、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组成: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27、水资源规划管理模型的求解方法:线性规划法( LP 法)、动态规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划法( DP法)、多目标规划法。
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28、需水预测量存在的问题:超前。
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
29、需水量预测的概念:在充分考虑资源约束和节约用水等因素的条5、水资源评价是①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②是保护和管理水件下,研究各规划水平年按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三类口径,区分城资源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