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休克的指南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300.95 KB
- 文档页数:34
【干货】创伤性休克的评估与治疗措施01休克概述休克是一种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综合征,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细胞受损为病理特征,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
创伤性休克是是由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以及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
因此,创伤性休克较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复杂得多。
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肝、脾、淋巴血窦中,毛细血管中的血量)。
创伤性休克高发于灾害和战争,由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以及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病因病理复杂。
02创伤性休克常见原因1、交通事故损伤是造成创伤性休克最常见的致病原因。
2、高空坠落伤3、机械损伤4、灾害性损伤5、战争的枪伤或者爆震伤6、其他原因导致的出血性疾病03休克大的分类04休克病理生理机制创伤性休克基本变化:是存在体液分布不均。
周围血管可以扩张,心排出功能可以正常,甚至会有代偿性增高,而组织灌注压是不足的。
1、血流动力学变化:正常的血液循环休克的病生理血液循环2、微循环障碍(1)微循环障碍在休克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直捷通路(通血毛细血管):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迂回通路(真毛细血管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动静脉短路(动-静脉吻合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2)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包括:①休克产生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如热休克蛋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触发免疫应答及失控性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渗漏、循环容量减少,最终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②内皮损伤引起凝血系统激活、微血栓形成阻塞毛细血管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加重组织缺血缺氧;③创伤所致的持续或强烈的刺激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反射性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加剧微循环障碍。
关于创伤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鉴定创伤性休克死亡指的是因创伤引起的休克状态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这种死亡通常发生在严重创伤的患者身上,例如严重的车祸、枪击或者重重的跌落等。
法医学鉴定创伤性休克死亡最需要关注的就是死因。
在创伤性休克死亡中,死因通常可以归结为休克状态造成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法医学鉴定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致死原因:创伤性休克死亡的致死原因是患者在遭受严重创伤后,由于心肺功能障碍,导致急性多器官衰竭,最终引起器官衰竭,停止功能并死亡。
2. 病程:创伤性休克死亡的病程是不可预测的,患者在受伤后可能会有大量失血和休克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休克的致命性后果不可避免。
在鉴定时需要详细调查患者的病史来确定病程。
3.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如何给患者治疗,因为不正确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治疗应该正确并及时进行,以降低患者的急性病程,同时因现场情况不同还需要斟酌是否需要救治转运等措施。
4. 尸检:尸检对创伤性休克死亡非常重要。
尸检可以使法医人员以及相关医疗机构查明死因并进行合适的鉴定。
在尸检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器官的状况,了解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原因。
5. 鉴殉意:鉴殉意是创伤性休克死亡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现场调查、证人证言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者目击者的询问。
鉴定人员需根据调查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作出鉴别,以确定是否存在犯罪行为。
总结起来,创伤性休克死亡的鉴定需要综合考虑许多方面。
需要调查患者的病史,评估休克的严重程度,对病程和治疗过程进行仔细考虑。
此外,尸检和鉴殉意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通过仔细的调查和鉴定,法医学人员可以确定死因及犯罪嫌疑人的责任等问题,为司法审判提供帮助。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措施1、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抢救顺序应以先处理致命损伤,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维持心肺脑基本功能,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
如心跳呼吸骤停,要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提供有效呼吸,维持循环功能。
2、体位安置:对轻症或中重度病人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处于舒适卧位,对于危重患者应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怀疑颈椎损伤者除外)。
3、开放气道,加强呼吸道护理:胸部创伤后窒息是现场和转送途中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紧急人工气道建立是解除窒息的关键一步,对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的患者首先气管插管畅通气道;对颈椎骨折头不能后仰者,应行气管切开术,对无法插管口咽部梗阻者可行环甲膜切开穿刺术。
4、控制出血:在创伤中因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有活动性出血者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或结扎止血,如以上方法有困难者可上止血带,每隔30 min松解____次,每次松带约3min,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累积使用时间不超过4 h。
有骨折者给予简单而有效的固定,以减少骨折断端活动,。
5、迅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外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创伤性休克的病人是创伤与失血并存,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尽量选用粗而直的上肢静脉,以套管针注射,并妥善固定,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
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慎防由于快速输液、输血所致急性肺水肿。
缺氧高流量给氧,以补充血容量不足而致缺氧。
6、复合伤的观察与处理对脑、胸、腹复合伤者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要了解胸、腹情况。
开放性胸腹伤病情较易观察;而闭合性胸腹伤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①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②受累脏器主要为挫裂伤,内出血及伤情进展观察较困难,影像学诊断有较大帮助;③多有胸部多根肋骨骨折或肺挫伤,伤后多合并呼吸困难;因此,在休克复苏的同时要充分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④在抗休克治疗同时,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争取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