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课异构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课题浚开先河的隋唐制度

1.课标要求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2.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表格、阅读图示的、分析解读材料,了解并掌握隋唐选官制度、中央政务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确立过程

(2)认识科举制在促进政权开放、社会公平的积极作用,认识三省六部制在制约相权、规范皇权,提高效率等方面的历史意义,认识两税法确立对于促进自由经

济的先进性。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之制度为后世所树立的标杆作用(3)深刻认识到一项政治制度的确立必是在历史传统上,依据现实环境的要求做出改革和创新。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两税法的先进性

难点: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4.教学方法

主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5.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子目一:趋向开放公平的选官制度

材料1:次凝之,仕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孙恩

之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

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既不设备,遂为

孙所害。——《晋书·王凝之传》

设问:结合课本P38的历史纵横栏目,说说材料1中的王凝之

取得官职的依据是什么?

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羲之的伯父是东晋大将军王导。在家族庇佑下,才华平庸的王凝之承袭为东晋官员。材料2:世胄(世家子弟)蹑高位,英俊(有才能的人)沉下僚。——(西晋)左思《咏史》

设问:根据材料1和材料2,说说九品中正制的长期实行有怎样的影响

以门第为选官标准,阻断了社会的阶层流动;长期把握选任官员的权力,九品中正制沦为世家大族维持特权的工具;死水潭一样的官场,使得官员“居官无官官之事,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史料内容,总结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1

处事无事事之心”。

设计意图:

分析史料,学生初步了解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及其影响,认识到在统一的隋唐时期背景下,改革选官制度成为了时代要求。

展示隋唐时期科举制发展表格

根据课本内容填写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填写完成

设计意图:

通过填写表格,学生掌握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情况,了解到科举制的形成经过了

1

长时期的完善和调整

材料3:汉至隋唐选官制度演变历程

设问:汉至隋唐的选官制度从选官标准、选拔方式、选官

基础是如何变化的?

①选官标准:从品行世家到学识才能。

②选拔方式:由地方举荐到中央组织考试选拔。

③选官基础:社会基础日益扩大

材料4:士人可以不经举荐,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

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

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

自强。——摘选(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6:缙绅虽极为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

谓之“白衣卿相”。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

根据材料3的表格梳理和

掌握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