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苯基卟啉(TPP)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表征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4
系列水溶性磺酸卟啉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孙凯芳;蔡诚;侯宗胜;王颖;任奇志【摘要】改进磺化路线制备了5种取代基及取代位置不同的水溶性磺酸卟啉,利用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及质谱(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及性质研究.将该系列卟啉作为光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1,5-萘二酚的反应,主催化产物为5-羟基-1,4-萘二醌,转化率为78%~95%.实验发现,磺酸基团在苯环上的位置以及取代基的数目、电子效应及立体位阻效应均会对催化结果产生影响,其中磺酸根的位置至关重要.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氧化过程为一级反应.探讨了该反应的反应机理.%A series of water-soluble sulfonated porphyrins with different substituents and substituted positions has been efficiently synthesized by modifying the traditional sulfonation route,and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1H NM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 and mass spectrscopy(MS).These porphyrins were used as photocatalysts for the oxidation of 1,5-dihydroxynaphthalene using H2O2 as oxidant.The product was 5-hydroxy-1,4-naphthoquinone with conversion rates ranging from 78% to 95%.The effects of the position of the sulfonic group on the phenyl ring,the number of substituents,the electron and steric hindrance of the substituent groups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porphyri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these factors can affect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The catalytic mechanism has been discussed and the kinetic data show that the catalytic process is a first-order reaction.【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17(038)007【总页数】8页(P1117-1124)【关键词】水溶性磺酸卟啉;1,5-萘二酚;光催化氧化;一级反应【作者】孙凯芳;蔡诚;侯宗胜;王颖;任奇志【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上海 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上海 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上海 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上海 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上海 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O643卟啉是自然界众多蛋白质和酶的活性中心[1], 因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2], 已被广泛用于化学显色剂、催化[3]和太阳能电池[4]等领域. 多年来, 脂溶性卟啉因相对易于分离提纯而受到广泛关注, 但其存在经济性差、环境污染大等缺点, 限制了其应用. 生命体中卟啉多以水溶性形式存在, 水溶性卟啉还可被用作DNA清除催化剂[5]、光动力疗法光敏剂[6]和废水处理催化剂[7]等. 合成多种水溶性卟啉, 并研究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8~10].含酚废水是当今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工业废水之一, 通过微生物、光催化氧化、电化学、 Fenton试剂等方法[11~15]可以对其催化氧化, 其中光催化氧化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新型清洁的光催化敏化剂的开发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在可见光照射下, 敏化剂生成的单线态氧或含氧自由基可将酚类污染物氧化降解为易于二次降解的产物或生成有用的中间体[16], 既处理了废水, 又利用了产物. 水溶性磺酸卟啉作为一种单线态氧光敏剂[17], 对可见光有强吸收, 在光催化氧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8,19].本课题组近年来致力于水溶性卟啉及酞菁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并将其用于催化饱和烃羟化反应和烯烃环氧化反应[20]及催化氧化2,4,6-三氯苯酚[21]及1,5-萘二酚[22], 取得了较好的催化效果. 为了进一步探讨水溶性卟啉的结构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本文制备了多种四苯基卟啉, 通过改进磺化条件(磺化剂、相态、温度、时间)制备了5种取代基及取代位置不同的水溶性磺酸卟啉, 通过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质谱(MS)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及性质研究, 将其用于光催化氧化1,5-萘二酚的反应, 表征了催化主产物, 对该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 并讨论了其催化机理.1.1 试剂与仪器吡咯(百灵威公司, 减压蒸馏收集120~130 ℃馏分); 苯甲醛、浓硫酸、发烟硫酸(50%)和1,5-萘二酚(阿法埃莎化学公司);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透析袋(R-134-150-14, 上海绿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UV-18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仪器有限公司); Nicole-tavatar 370DTGS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 美国Tavatar-Nicole公司); Bruker DRX5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 溶剂为DMSO-d6和CDCl3(400 MHz, 德国Bruker公司); FT-ICR MS型质谱仪(德国Bruker公司); Varian Cary Eclipse型荧光光谱仪(美国Varian 公司); QM/TM/IM型高级荧光稳态、瞬态测量系统(美国PTI公司).1.2 水溶性磺酸卟啉的合成分别选用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醛与吡咯按Adler法合成meso-四苯基卟啉(TPP)、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TMPP)、 meso-四(3-甲氧基苯基)卟啉(3-TMPP)、meso-四(4-氯苯基)卟啉(TCPP)和meso-四(2,6-二氯苯基)卟啉(TDCPP).1.2.1 meso-四(4-磺酸苯基)卟啉(TPPS)的合成及表征参考文献[21]方法并加以改进: 将1.50 g TPP、 10 mL浓硫酸加入圆底烧瓶中, 加热至120 ℃并回流4 h, 冷却, 转移至含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至沉淀充分. 抽滤, 用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液洗涤, 再用饱和碳酸钠调节pH值为6~9, 过滤, 透析. 重结晶2或3次, 干燥, 得黑紫色固体, 产率90%.1.2.2 meso-四(4-甲氧基-3-磺酸苯基)卟啉(TMPPS)和meso-四(3-甲氧基-4-磺酸苯基)卟啉(3-TMPPS)的合成及表征参考文献[23]方法并加以改进: 将溶有0.4 g TMPP或3-TMPP的50 mL二氯甲烷加入到三颈瓶中, 逐滴加入含有0.8~1.0 mL浓硫酸和0.1 mL含50% 发烟硫酸的二氯甲烷10 mL, 反应1 h. 抽滤, 用异丙醇和乙醚洗涤滤饼, 用二氯甲烷除去未被磺化的苯基卟啉, 其余步骤参照1.2.1节, 得紫褐色固体, 产率分别为95%和44%.1.2.3 meso-四(4-氯-3-磺酸苯基)卟啉(TCPPS) 的合成及表征参考文献[24]方法并加以改进: 将15 mL溶解有1 g TCPP的氯仿溶液加入到三颈瓶中, 加热, 滴加2 mL浓硫酸和2 mL 50%发烟硫酸, 回流2 h, 静置冷却, 过滤, 用氯仿洗涤滤饼, 其余步骤参照1.2.1节, 得蓝紫色固体, 产率21%..1.2.4 meso-四(2,6-二氯-4-磺酸苯基)卟啉(TDCPPS)的合成及表征参考文献[25]方法, 得紫色固体, 产率20%. 1H NMR(DMSO-d6, 400 MHz), δ: 8.69(s, 8H, β-pyrroles), 8.43(d, 4H, 5-phenyl), 7.98(d, 4H, 4-phenyl), -2.70(s, 2H, NH pyrrole); UV-Vis(H2O), λmax/nm(103ε, L·mol-1·cm-1): 580(7.0), 513(16.5), 413.5(384); MS, m/z: 1297.68.1.3 水溶性磺酸卟啉对1,5-萘二酚的光催化氯化采用25 ℃恒温双相光催化装置(图1), 反应器外接恒温冷凝水, 灯源从反应溶液上方照射.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50 mL二氯甲烷和等体积的0.2 mmol/L的1,5-萘二酚水溶液(体系pH=3.7), 再分别加入0.1 μmol卟啉和5 μL 30%的H2O2, 搅拌均匀, 光照, 利用UV-Vis光谱监测反应进度. 在0~0.2 mmol/L浓度范围内, 1,5-萘二酚的UV-Vis吸收遵循Lambert-Beer定律, 转化率根据其在329 nm处最强特征吸收峰的变化计算.2.1 水溶性磺酸卟啉的磺化条件探讨磺酸卟啉通常由脂溶性卟啉经磺化反应得到, 常用磺化剂有浓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和三氧化硫等[25]. 使用氯磺酸时反应剧烈, 生成大量氯化氢气体, 易污染环境; 三氧化硫则性质过于活泼, 易发生局部过热和多磺化、氧化和焦化等现象, 反应激烈, 难控制; 使用浓硫酸或发烟硫酸作磺酸剂, 反应较为温和, 本着安全及环保原则, 磺化反应先采用较为温和的浓硫酸及发烟硫酸混酸尝试(Scheme 1). 对于TPPS, 实验室常采用浓硫酸过量的方法来提高产率, 但会导致后处理复杂, 从而产率较低. 我们尝试将文献中浓硫酸用量减半[21], 后续Na2CO3碱液用量相应减少, 产率反而提高1%; 对于TMPPS, 3-TMPPS和TCPPS, 文献[26,27]大多使用过量的氯磺酸和硅烷磺酰氯等磺化剂, 本文采用加入微量发烟硫酸的浓硫酸, 产物选择性及产率都比文献[23]有所提高, 且更加环保; 对于TDCPPS, 由于2,6位氯取代基的强烈的电子及位阻效应, 实验证明浓硫酸、发烟硫酸及三氧化硫均不能将TDCPP 磺化, 最终采用氯磺酸为磺化试剂制得产物.对于磺化温度, 磺化为亲电取代反应, 发烟硫酸为带正电荷的亲电试剂, 易进攻电子云密度较高的卟啉芳环并取代氢原子, 由于TMPPS和3-TMPPS的芳环上均含给电子的甲氧基, 容易发生亲电取代的磺化反应, 磺化温度采用了25 ℃。
5,10,15,20-四(4-氨基苯基)卟啉的合成进展邹太和;罗通;罗华锋;田婧;雷开键;薛智【摘要】There are two synthetic approaches of 5,10,15,20-tetrakis (4-aminophenyl) porphyrin (TAPP). One is called Adler��s method, in which benzaldehyde with 4-radical (4-acetamido, 4-nitro-, or 4-halogen) is converted by condensa⁃tion with pyrrole under acidic condition. Then the target product is obtained by hydrolysis, reduction or amination of this intermediate respectively. Another method is carried on benzaldehyde and pyrrole to gain 5,10,15,20-tetrakis-phenylpor⁃phyrin (TPP). After that, TPP is nitrated and reduced to afford TAPP. Although the second method includes more steps than Adler��s method, it involves much cheaper raw material, so it is easier to be manipulated, and is more fitful for mass production.%5,10,15,20-四(4-氨基苯基)卟啉的合成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根据传统Adler方法,以4位官能团(酰氨基,硝基,卤素)取代的苯甲醛与吡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缩合,所得卟啉中间体再进一步水解或还原或者氨化可得目标产物;二是由无取代的苯甲醛与吡咯缩合得到5,10,15,20-四苯基卟啉,该中间体再经外围硝化,还原得到目标产品。
四苯基卟啉类化合物荧光光谱的性质
1背景
荧光光谱是利用多色荧光分析,来研究分子及其结构的一种重要技术。
四苯基卟啉结构如图1所示,其有吸收光谱特性,也有荧光光谱特性。
研究这些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对深入了解其内部的电子结构,传输和转化能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荧光光谱的性质
四苯基卟啉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是由有机分子独特的结构在吸收适当波长激发后,释放短波长荧光发出而构成的光谱特征图谱。
其中四苯基卟啉类化合物的荧光峰一般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中,可见光荧光峰主要可分为三个,主峰为绿色或是蓝色,峰面有两个次高峰,位于以主峰为顶点的梯形内,两个次高峰的位置分别为415nm,485 nm,630nm。
荧光光谱是以荧光发射率随激发峰位置的变化,而构成的一条曲线,但这一曲线并非完全直线平滑,而是呈现出一些褶皱,这些褶皱代表了共振态之间的能量转移,其表现出来的形状很特殊,方便我们进行研究分析。
3研究方法
测量四苯基卟啉光谱的时候,首先测定该物质的吸收光谱,记录其吸收信息,再将它们作为激发源刺激被研究物质,用单线性准器法记录发射光谱,从而获得有关荧光光谱的性质。
此外,还可以用双曲
波准器法、三线性准器法,甚至Lock-in诊断等方法来准确测定荧光光谱,从而更全面无遗地探测四苯基卟啉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4结论
四苯基卟啉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性质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以用来作为衡量它们结构及电子结构信息的客观指标。
研究这些化合物的荧光光谱,需要采用波长多样的激发源,从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物质的电子组织、能量转换以及其他相关现象。
通过研究四苯基卟啉类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有助于加深对这类物质的认识,为其应用提供参考。
2012.11.27-2010.12.10卟啉化合物的合成、理化性质及其应用(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09级化学类)摘要:为了了解卟啉化合物,用郭灿城等人提出新方法合成TPPH2和CoTPP,并利用红外、紫外与荧光光谱分析其结构。
关键词:TPPH2、CoTPP、合成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synthesis and token of Porphyrins,we synthetise TPPH2and CoTPP with new method proposed by Cancheng Guo et al,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UV and fluorescence spectrum.Keywords:TPPH2、CoTPP、synthetize1.前言卟啉(porphyrins)是卟吩(porphine)外环带有取代基的同系物和衍生物的总称,当其氮上2个质子被金属离子取代后即成金属卟啉配合物(metalloporphyrins)。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天然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如血红素、叶绿素、维生素B12、细胞色素P-450、过氧化氢酶等。
天然卟啉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
人工合成卟啉来模拟天然卟啉化合物的各种性能一直是人们感兴趣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由于卟啉化合物独特的结构、优越的物理、化学及光学特征,使得卟啉化合物在仿生学、材料化学、药物化学、电化学、光物理与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领域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吸引着人们对卟啉化学不断深入地研究。
本实验采用郭灿城等人提出的合成四苯基卟啉的新方法,合成TPPH2和CoTPP,并利用红外、紫外与荧光光谱分析其结构。
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药品仪器:烧杯(50mL×2、100mL×1)、量筒(50mL)、三颈烧瓶(250mL,19#×1/14#×2)、双颈烧瓶(50mL,19#×2)、茄形瓶(250mL,24#)、恒压滴液漏斗(14#)、球形冷凝管(19#)、干燥管(19#)、空心塞(19#×2、14#×2)、布氏漏斗及抽滤瓶、色谱柱(24#)、调压变压器、旋转蒸发仪、温度计(300℃)、油浴、磁力搅拌器、回流装置。
四苯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光谱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meso-四苯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2、掌握用薄层层析方法跟踪反应进程的原理和方法3. 掌握柱层析法分离提纯产物的原理和方法4、理解配位前后UV-Vis、IR光谱变化的机理二、实验原理1.卟啉的结构卟吩(Porphine)是由4个吡咯分子经4个次甲基桥联起来的共轭大环分子。
环中碳、氮原子都是sp2杂化,剩余的一个p轨道被单电子或孤对电子占用,形成了24中心26电子的大π键,具有稳定4n+2π电子共轭体系,具有芳香性。
卟啉(porphyrins),是卟吩的外环带有取代基的同系物和衍生物。
卟啉化合物的命名主要有两种即fischer命名和IUPAC命名法,IUPAC命名法将卟吩环与甲叉相连的吡咯环上的碳开始依次编号,fischer命名法是将卟吩的四个甲叉用α,β,γ,δ表示。
卟吩核的α,β,γ,δ位由于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后就成为中位取代卟啉,它是一类与血卟啉相似的化合物。
如四苯基卟啉,结构式如图1:卟啉环中心的氢原子电离后,形成的空腔可以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金属卟啉配合物。
周期表中几乎所有金属元素都可以和卟啉类大环配位,金属卟啉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例如动物体内的血红素是含铁卟啉化合物,血蓝素是铜卟啉化合物,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是含镁的卟啉化合物,维生素B12是含钴的卟啉化合物。
卟啉化合物由于其母体卟吩具有刚性为主兼有柔性的大环共轭结构,因而具稳定性好,光谱响应宽,对金属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特性。
卟啉化合物巨大的应用前景激起了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对卟啉化学极大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人们相信卟啉化合物在医学、仿生学、材料化学、药物化学、电化学、光物理与化学、分析化学、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大应用前景。
2、中位取代卟啉的一般光谱特征红外光谱(1)卟啉化合物的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为在1590-1300 cm-1C=N伸缩振动峰,在1000 cm-1左右的卟啉骨架振动峰,在3550-3300 cm-1的N-H伸缩振动峰和在970-960 cm-1的N-H面内变形峰。
四(4-氨基苯基)卟啉的合成步骤
四(4-氨基苯基)卟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一种卟啉
类化合物,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它的合成步骤如下:
1. 合成苯并咪唑,首先要合成苯并咪唑,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
实现,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苯和丙二酸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苯并咪唑。
2. 与硝基苯反应,将苯并咪唑与硝基苯反应,得到硝基苯基苯
并咪唑。
3. 还原反应,将得到的硝基苯基苯并咪唑进行还原反应,通常
可以选择还原剂如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来进行还原,得到氨基苯
基苯并咪唑。
4. 锌粉还原,最后,将氨基苯基苯并咪唑与锌粉在酸性条件下
进行还原反应,得到最终产物四(4-氨基苯基)卟啉。
总的来说,四(4-氨基苯基)卟啉的合成步骤包括合成苯并咪唑、与硝基苯反应、还原反应和锌粉还原。
这些步骤需要精确的操作和
严格的控制条件,以确保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同时,合成过程中需要考虑反应条件、催化剂的选择、反应物的摩尔比等因素,以确保合成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苯基卟啉的合成与表征四苯基卟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分子材料,被广泛用于光电子学、生物医疗、催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四苯基卟啉的合成和表征方法。
合成方法四苯基卟啉的合成方法较为复杂,以下将介绍其中较为常见的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Anderson方法Anderson方法是四苯基卟啉合成的一种传统方法,其主要步骤如下:1.将酞菁代入和苯甲醛反应得到卟啉-phenaldazine。
2.经过获取、晶化、减压干燥等处理后,将卟啉-phenaldazine与甲硫醇等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四苯基卟啉。
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其产率较低且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
第二种方法:Lindh方法Lindh方法是一种改良版的四苯基卟啉合成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1.将酞菁代入和苯丙酮反应,生成卟啉-phenalenone。
2.利用杂环化合物类似三苯基硼烷的还原剂将卟啉-phenalenone还原,生成四苯基卟啉。
Lindh方法不仅产率较高,且环保性能也较好。
由于使用的还原剂不是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因此该方法也更加安全。
表征方法四苯基卟啉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分子,其得到后需要进行表征。
以下将介绍主要的表征方法。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是测量物质分子振动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用红外光谱仪对四苯基卟啉进行分析,可以通过不同波长的光波与分子间的能量转移关系,给出其分子结构、化学键类型以及化学键键长等信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表征物质电子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中,四苯基卟啉物质吸收位置及强度可获得分子内部电子结构及电子能级等信息。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光谱将磁场作用于分子,根据原子核固有的磁学特征,分析分子内部结构与化学键的信息。
通过核磁共振光谱分析,可以解析出四苯基卟啉分子的各个质子交换及化学位移信息。
结论本文介绍了四苯基卟啉的合成和表征方法,其中Anderson方法和Lindh方法分别为较为常见的合成方法。
卟啉化合物的合成汤莹;胡炳成;刘祖亮【摘要】卟啉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和生命体中,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卟啉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介绍卟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根据所采用起始反应物的不同,将卟啉的合成方法分为两大类:全合成法和半合成法,对两类合成方法给予较详细的介绍.【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0(038)010【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卟啉;全合成;半合成【作者】汤莹;胡炳成;刘祖亮【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Abstract:Porphyrins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nature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tivities of life.Porphyrins had bright prospects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owing to their unique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The synthesis of porphyrinswasmainly introduced.The methodology for preparation of porphyrinswas divided into full and semi-synthesis,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actants.The two kinds of synthesismethods of porphyrinswere described in detail.Key words:porphyrins;total synthesis;semi-synthesis卟啉是含四个吡咯分子的大环化合物,当卟啉环中N上的两个H被金属取代后便成为金属卟啉[1]。
四苯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卟啉简介 1.卟啉的结构卟吩(Porphine )是由4个吡咯分子经4个次甲基桥联起来的共轭大环分子。
环中碳、氮原子都是sp 2杂化,剩余的一个p 轨道被单电子或孤对电子占用,形成了24中心26电子的大π键,具有稳定4n+2π电子共轭体系,具有芳香性。
卟啉(porphyrins ),是卟吩的外环带有取代基的同系物和衍生物。
卟啉化合物的命名主要有两种即fischer 命名和IUPAC 命名法,IUPAC 命名法将卟吩环与甲叉相连的吡咯环上的碳开始依次编号,fischer 命名法是将卟吩的四个甲叉用α,β,γ,δ表示。
NH NNN H12345678910111213141516181920IUPAC 命名编号方法 Fisher 命名编号方法卟吩核的α,β,γ,δ位由于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后就成为中位取代卟啉,它是一类与血卟啉相似的化合物。
如四苯基卟啉,结构式如图1:N HN NNH图1 四中位取代四苯基卟啉化合物的结构式卟啉环中心的氢原子电离后,形成的空腔可以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金属卟啉配合物。
周期表中几乎所有金属元素都可以和卟啉类大环配位,金属卟啉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例如动物体内的血红素是含铁卟啉化合物,血蓝素是铜卟啉化合物,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是含镁的卟啉化合物,维生素B 12是含钴的卟啉化合物。
卟啉化合物由于其母体卟吩具有刚性为主兼有柔性的大环共轭结构,因而具稳定性好,光谱响应宽,对金属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特性。
卟啉化合物巨大的应用前景激起了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对卟啉化学极大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人们相信卟啉化合物在医学、仿生学、材料化学、药物化学、电化学、光物理与化学、分析化学、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大应用前景。
2、中位取代卟啉的一般光谱特征 红外光谱(1)卟啉化合物的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为在1590-1300cm -1C=N 伸缩振动峰, 在1000cm -1左右的卟啉骨架振动峰, 在3550-3300cm -1的 N-H 伸缩振动峰和在970-960cm -1的N-H 面内变形峰。
题目:四羧基四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的研究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综述 (3)一、概述 (3)1.1卟啉化合物的简介 (3)1.2卟啉化合物的性质 (3)1.2.1物理性质 (4)1.2.2化学性质 (4)1.2.3光谱性质 (5)1.3卟啉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5)1.3.1 Rothemund法 (5)1.3.2Adler-Longo法(单吡咯四聚合) (5)1.3.3 Lindsey法(双吡咯缩合) (6)1.3.4 Macdonald法([2+2]法) (7)1.3.5微波激励法 (8)二、实验部分 (8)2.1实验仪器 (9)2.2实验药品 (9)2.3材料的制备 (9)2.3.1 5,10,15,20-四(4-羧酸甲酯基苯基)卟啉(TCPP-OMe) 的合成 (9)2.3.2 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合成 (9)2.4图谱分析及表征 (10)2.4.1 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 (10)2.4.2 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 (11)2.4.3 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红外光谱(FT-IR)表征 (12)2.4.4 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TCPP)在瞬态光电流的测试 (12)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13)四、总结于展望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8)中文摘要卟啉porphyrin(s)是一类由四个吡咯类亚基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基桥(=CH-)互联而产生的大分子杂环化合物。
其母体化合物为卟吩(porphin,C20H14N4),有取代基的卟吩即称为卟啉。
卟啉环是由26个π电子组成的,是一个高度的共轭的体制,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是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在分析化学、功能材料、生物模拟以及光电转换等领域都有着普遍的运用。
四苯基卟啉基
四苯基卟啉基(Tetraphenylporphyrin)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卟啉类化合物。
它的分子结构由四个苯环与一个含有四个氮原子的卟啉环连接而成。
四苯基卟啉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光谱学、化学传感和催化反应等领域的配合物。
它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和光学性质,可用作金属离子的配体,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包含大量的芳香环,四苯基卟啉基也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特性,因此在光学材料和荧光探针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四苯基卟啉基还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和催化活性,被广泛用于光电器件、化学传感器以及电化学催化反应中。
它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也有一些应用,如光动力疗法和光敏剂的设计。
四苯基卟啉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多种应用领域,尤其在光谱学、化学传感和催化反应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引言:金属卟啉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和性能研究。
一、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1. 氧化反应法:通过金属离子与卟啉前体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得到金属卟啉类化合物。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常用于合成一些常见的金属卟啉类化合物。
2. 置换反应法:通过将金属离子与卟啉前体反应,置换掉卟啉前体中的原子或基团,从而合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
这种方法可以合成一些特殊结构的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如金属卟啉配合物。
3. 氨合反应法:通过将金属离子与卟啉前体在氨溶液中反应,生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合成一些特殊的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如金属卟啉氨合物。
二、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研究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成为热点领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光吸收性能: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性能,可以吸收可见光和近红外光,从而实现光催化反应。
研究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光吸收性能,可以为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光电转换效率: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光电转换。
研究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评估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潜力。
3. 光催化活性: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在光催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以促进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研究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光催化活性,可以为其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提供指导。
三、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在光催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1. 水分解产氢: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促进水分解反应,产生氢气。
这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有机污染物降解: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可以催化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如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农药等。
91.2 卟啉及金属卟啉的合成1.2.1 卟啉的合成1.2.1.1 Adler-Longo 法四苯基卟啉TPP 在1936年首先由Rothermund 合成出来,他采用苯甲醛和吡咯以吡啶为溶剂在密封管中150 ℃下反应24~48h ,所得产率很低,并且在此条件下,能用来作反应物的取代苯甲醛的种类极少[65, 66]。
1964年Adler 研究了不同溶剂、金属阳离子、阴离子、反应温度、时间等对吡咯、苯甲醛缩聚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反应机理[67]:nC 4H 5N+nC 6H 5CHON C O n +(n-1)H 2On=42O 2O1967年Adler 和Longo [68]改进了Rothermund 的方法,采用苯甲醛和吡咯在丙酸中回流(141 ℃)条件下反应,时间为30min ,此法不必将反应容器密封,产率达20%,用该法合成meso 位取代的卟啉操作简单,并且是高浓度下 (0.1-0.3 mol/L)反应;作为反应原料的取代苯甲醛选择余地大大加宽,有将近70种取代醛类可用[69]。
该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大多数卟啉的合成,例如空间位阻小(如非邻位取代苯甲醛),稳定性较高的芳醛与吡咯的缩合反应。
反应式见Scheme1-1:N HNNH NHN+H2O +44TPPScheme 1-1.这种方法应用的例子[70-76]包括Chandrashekar等用二醛和吡咯在丙酸中反应合成的篮式卟啉[77]。
也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芳醛在同一条件下合成含不同官能团的卟啉,这一类型的反应常用来合成含三种相同取代苯环和一种其他取代苯环的卟啉,产物是包含6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分离较困难,但是,通过调整试剂的剂量,可以获得所要产品产量的最大值。
Adler法的不足之处:⑴由于反应条件限制,带有敏感基团的苯甲醛不能用来做合成原料;⑵反应中生成大量的焦油,使产品纯化成问题,特别是对于在反应中最后不结晶或不沉淀析出的卟啉;⑶链的增长反应可以持续进行至形成高聚物,链增长反应形成的直链多吡咯化合物如果少于四个吡咯单元又无法闭环又持续增长,或多于4个吡咯单元又持续增长,都将引起副产物增多,卟啉产率下降,尤其是高聚物的形成,不但使卟啉生成量减少,还造成分离上的困难,导致卟啉实际产量大大降低。
卟啉及金属卟啉配合物的研究进展摘要:金属卟啉化学是现代化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分支之一.卟啉及金属卟啉配合物在生物医学、仿生化学、分析化学、合成催化、材料化学、能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卟啉及金属卟啉类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应用及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作出展望。
关键词:卟啉金属卟啉配合物综述1前言卟啉配合物是一类特殊的大环共轭芳香体系,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天然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如血红素、叶绿素、维生素B12、细胞色素P-450、过氧化氢酶等。
天然卟啉配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
人工合成卟啉来模拟天然卟啉配合物的各种性能一直是人们感兴趣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由于卟啉配合物独特的结构、优越的物理、化学及光学特征,使得卟啉配合物在仿生学[1]、材料化学[2]、药物化学、电化学、光物理与化学、分析化学[3]、有机化学等领域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正吸引着人们对卟啉化学不断深入地研究。
2卟啉及金属卟啉配合物的结构卟啉和金属卟啉类化合物的母体结构均为卟吩,卟吩是由4个吡咯环和4个次甲基团所取代, 生成各种各样的卟吩衍生物, 即卟啉.卟啉的合成主要是构造卟吩核。
当卟吩中 N 上的 H 被取代, 金属离子可与卟啉形成金属配合物[4], 现在卟啉几乎与所有的金属离子都能形成配合物。
3卟啉及金属卟啉配合物的性质卟啉及金属卟啉配合物的物理性质:它们是高熔点,深色的固体,大多数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矿酸而且无树脂化作用,溶液有荧光,不溶于碱,对热非常的稳定.卟啉及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化学性质:易与金属离子生成1:1的配合物卟啉,与周期表中各类金属元素(包括稀土金属元素[5])的配合物都已经得到.金属卟啉配合物还具有独特的反应性质,如配体交换反应、络合反应、活化小分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4卟啉及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应用由于卟啉及其化合物是具有 18 个π电子的大共轭体系,其环内电子流动性非常好.卟啉化合物在光电材料、分子光电器件、分子识别、分子组装、医药、香料、食品检测、分析化学、荧光分析[6]、显色剂、环境保护、光电转换、药物合成、太阳能贮存、气体传感器、模拟天然产物、微量分析、电催化、有机合成、生命科学、能源以及地球化学等众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人们对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在仿生催化领域的应用[7]关注度越来越高。
四苯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制备
卟啉简介 1.卟啉的结构
卟吩(Porphine )是由4个吡咯分子经4个次甲基桥联起来的共轭大环分子。
环中碳、氮原子都是sp 2杂化,剩余的一个p 轨道被单电子或孤对电子占用,形成了24中心26电子的大π键,具有稳定4n+2π电子共轭体系,具有芳香性。
卟啉(porphyrins ),是卟吩的外环带有取代基的同系物和衍生物。
卟啉化合物的命名主要有两种即fischer 命名和IUPAC 命名法,IUPAC 命名法将卟吩环与甲叉相连的吡咯环上
的碳开始依次编号,fischer 命名法是将卟吩的四个甲叉用α,β,γ,δ表示。
N
H N
N
N H
12
34
567
8910111213
1415
16
18
1920
IUPAC 命名编号方法 Fisher 命名编号方法
卟吩核的α,β,γ,δ位由于不同的取代基取代后就成为中位取代卟啉,它是一类与血卟啉相似的化合物。
如四苯基卟啉,结构式如图1:
N HN N
NH
图1 四中位取代四苯基卟啉化合物的结构式
卟啉环中心的氢原子电离后,形成的空腔可以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金属卟啉配合物。
周期表中几乎所有金属元素都可以和卟啉类大环配位,金属卟啉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例如动物体内的血红素是含铁卟啉化合物,血蓝素是铜卟啉化合物,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是含镁的卟啉化合物,维生素B 12是含钴的卟啉化合物。
卟啉化合物由于其母体卟吩具有刚性为主兼有柔性的大环共轭结构,因而具稳定性好,光谱响应宽,对金属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特性。
卟啉化合物巨大的应用前景激起了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对卟啉化学极大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人们相信卟啉化合物在医学、仿生学、材料化学、药物化学、电化学、光物理与化学、分析化学、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大应用前景。
2、中位取代卟啉的一般光谱特征 红外光谱
(1)卟啉化合物的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为在1590-1300cm -1C=N 伸缩振动峰, 在1000cm -1
左右的卟啉骨架振动峰, 在3550-3300cm -1的 N-H 伸缩振动峰和在970-960cm -1的N-H 面内变形峰。
(2)中位取代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的共同特征吸收,除了上面的特征吸收外,还有芳香烃的苯环骨架伸缩振动吸收和不同取代位置芳环的面内变形振动吸收。
由卟啉单体生成金属配合物时,其特征吸收峰中N-H伸缩振动峰和N-H面内变形峰消失,并且卟啉骨架振动峰加强,这是由于金属离子参加卟啉环内氮原子的配位,使金属离子的轨道与卟啉环有一定的共轭,使吸收向低波数移动。
这也可以作为卟啉金属配合物生成的一个佐证。
紫外光谱
自由卟啉
自由卟啉在400nm左右有一个很强的Soret带,归属卟啉环π轨道π~π*跃迁吸收。
在500-700nm有四个较弱的吸收带,通常称为Q带。
金属卟啉配合物
金属配合物与自由卟啉的特征基本相同,但金属卟啉配合物在500-700nm之间只有1-2个吸收带。
这是因为金属离子插入卟啉环以后,卟吩环的对称性增大,从D2h对称变为D4h,π轨道能级发生简并,能级减少,故其可见区的吸收峰减少。
一实验目的
1、以苯甲醛、吡咯为原料,丙酸为溶剂和催化剂,乙酸酐为脱水剂,合成meso-四苯基卟啉
2、合成meso-四苯基卟啉的Zn(Ⅱ)、Mn(Ⅱ)、Co(Ⅱ)、Cu(Ⅱ)、Mg(Ⅱ)金属配合物,并初步掌握用薄层层析方法跟踪反应进程的原理和方法
3、对合成的各化合物进行了UV-Vis、IR光谱表征
4、分析卟啉与金属配合物的光谱变化规律,讨论了结构对光谱性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M:106 67 614
M=Zn、M=Mn、Cu、Co、Mg
三仪器与试剂
BX FI-IR型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美国Perkin-Elmet公司生产,KBr压片);
UV-380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
AL-206型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拖利多公司);
SHZ-Ⅲ型循环水式真空泵(上海荣生化学仪器厂);
DZF-602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蒸发仪;电动搅拌器;
吡咯(Fluka公司生产),苯甲醛,醋酸锌(Zn(Ac)2·2H2O),乙酐,丙酸,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三氯甲烷,CH3OH,NaOH,石油醚,薄层层析硅胶G,柱层析硅胶(200-300目,青岛海洋化工公司生产,使用前120℃活化1h),试剂均为分析纯,吡咯使用前重蒸。
四、实验步骤
1、5,10,15,20-四苯基卟啉(A)的制备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2g(0.01mol)苯甲醛,20ml丙酸,在滴液漏斗中加入2ml 乙酸(或乙酐)稀释的0.7 ml(0.01mol)的吡咯。
安装带电动搅拌装置和滴液漏斗的回流装置,开动搅拌器,加热至体系沸腾。
在继续搅拌下慢慢滴入吡咯,大约3分钟左右滴完。
继续加热反应约1小时(体系中的颜色由棕色变为墨绿色)。
停止加热,搅拌冷却到室温。
加入15ml甲醇*,冰箱放置一夜。
抽滤,真空干燥。
得紫色固体。
以硅胶为吸附剂,以CHCl3作为淋洗剂,柱层析分离,收集紫色第一带。
将淋洗液旋转蒸干,甲醇/氯仿重结晶,真空干燥。
(为了提高产率,减少产物溶解损失,可将反应液减压蒸馏,蒸出1/2~2/3体积的丙酸,再加甲醇)
2、金属配合物的制备
5,10,15,20-四苯基卟啉Zn配合物(B)的制备
1、制备薄层板备用
2、50mL三口瓶,分别安装搅拌器、回流管,加入15mL CHCl3 ,8mL甲醇,24.6 mg (0.04mmol) 四苯基卟啉,搅拌下加热溶解,至沸腾,加入89.5mg(0.418mmol)
Zn(Ac)2·2H2O,加热回流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至原料点消失为止。
旋转蒸出溶剂,得到紫色固体。
加入100mL冷水中,以洗涤去除过量的醋酸盐,抽滤,水洗,真空干燥,得紫色固体。
称重,计算产物收率。
3、产物光谱测定
1、红外光谱检测(溴化钾压片)
2、紫外-可见光谱:将产物用氯仿配成浓度为~5*10-6mol/L-1的溶液,进行紫外-可将光谱扫描,并将所得数据转换成图谱。
3、图谱归属与分析
表1 化合物在氯仿溶剂中测得的UV-Vis吸收数据(5*10-6mol/L)Table 1 UV-Vis spectral data of compounds in CHCl3 solvents(5*10-6mol/L)
Comp. Soret带
/nm
Q带/ nm
ⅣⅢⅡⅠ
A
B
表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