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2
针刺秩边穴治疗脊髓损伤术后尿潴留理论探讨原榕发布时间:2023-06-14T03:11:40.894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原榕[导读] 近年来,脊髓损伤引起的尿潴留发病率逐年增高[1]。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0038摘要:近年来,脊髓损伤引起的尿潴留发病率逐年增高[1]。
本文将对针刺秩边穴对于治疗脊髓损伤术后尿潴留的理论进行初步探讨。
对于临床中针刺“秩边穴”治疗尿潴留疾病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补充,进一步指导临床。
关键词:尿潴留;秩边穴;脊髓损伤;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2],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躯体感觉功能,还会导致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
尿潴留便是包括脊髓损伤后卧床患者在内,最易引起全身症状的并发症之一。
据统计,约 1/3 脊髓损伤患者认为排尿功能减退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而膀胱排泄不畅,尿潴留引起的全身感染及多脏器衰竭,均为导致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且同时为患者的照护者亦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为提高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照护者的工作负担[3],降低患者死亡率,对于尿潴留的治疗更需要有简便效廉的要求。
而目前西医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方式主要以留置导尿管导尿为主,尿管置入体内时间较长后,会提升泌尿系感染的风险,且置换尿管时,对尿道的损伤亦很大,亦可加重感染风险。
且目前亦尚无其它特效疗法。
因此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部分,对治疗尿潴留,降低泌尿系感染风险,有明确的疗效及优点。
本文将分别从中医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认识,现代医学对于形成脊髓损伤术后尿潴留的原因,针刺秩边穴的理论基础及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中医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认识脊髓损伤属中医学病名中“痿证”范畴,与脾肾相关。
脊髓损伤术后引起的尿潴留属中医学中“癃闭”的范畴,与肾及膀胱相关。
主要症状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细如线,点滴而出或点滴不出,可伴有小腹坠胀疼痛等兼症,缓者为“癃”,急者为“闭”。
针灸与康复联合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曾绍林;陈剑;刘步云【期刊名称】《中医药导报》【年(卷),期】2015(21)20【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针灸与康复联合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SC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各48例。
治疗组接受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评价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以及ASIA得分情况。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9%(47/48),对照组为83.3%(40/4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SIA得分较对照组高,其中不完全SCI患者比较最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SEP潜伏期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异常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异常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可改善SCI患者症状,提高SCI患者生活质量。
【总页数】3页(P75-77)【关键词】脊髓损伤;针灸;神经功能【作者】曾绍林;陈剑;刘步云【作者单位】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相关文献】1.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 李媛;山宪东2.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观察[J], 王永福3.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r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J], 郝浩4.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体会[J], 都日那; 屈楠; 关海平; 李科技5.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观察 [J], 李娜娜;杨志鹏;杨卫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与康复治疗结合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
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7.1±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8±3.6)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应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加强应用。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医针灸;神经功能脊髓损伤在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该疾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脊髓结构功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外伤是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一种不可治愈性损害。
对于脊髓损伤传统主要实施康复治疗,主要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该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是治疗效果较为有限。
中医将脊髓损伤归属于“瘘证”、“腰痛”的范畴,主张采用针灸治疗,为了解中医针灸与康复治疗联合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效果,本文对其探讨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病例80例,均来源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或脊柱CT等确诊为脊髓损伤,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配合,排除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意识障碍和恶性肿瘤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其中男、女各20例,年龄为38~72岁,中位年龄(50.8±4.2)岁。
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37~73岁之间,中位年龄(51.1±4.4)岁。
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P>0.05,具有对比价值。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侯庆艳恢复临床研究【摘要】目的: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研究利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方案促进其恢复神经功能的情况。
方法:运用回顾研究临床医学资料的方法,设定时间范围为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对某院接收的60例存在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的治疗资料展开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单一的康复治疗手段,干预组患者接受的中医针灸结合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加以分析以及比对,具体对比的项目包括功能独立性、生活能力以及其他康复指标等。
结果:经营一定的时期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分低于干预组;干预组患者在完成康复治疗项目之后,其痛觉、触觉以及运动康复效果好,干预组中,有效治疗的患者为28例,占比为93.3%,对照组相应的百分比为70.0%。
结论:经过本次与脊髓损伤病症相关的研究可发现,应对这类患者时,可尝试在常规的康复治疗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的环节,以此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致残患者数量,提升实际生存率。
【关键词】脊髓损伤;中医针灸;神经功能;康复治疗脊髓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类疾病,该疾病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致残的严重后果,这种病症大多是受到外伤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不可愈的特点,属于致残损害。
患者出该病症之后,其脊髓结构功能会因此而受损,一部分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丧失基本生活能力的问题,其身心系统均会受到重创。
治疗该类患者时,康复工作必须做到位,运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尽管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的患病情况,但是效果不好。
结合中医学相关理论,可将脊髓损伤病症划分到“瘘症”与“腰痛”的范围内,主要形成原因是受到外伤后,形成淤血,可在调整其神经功能时,运用针灸的治疗方法,现对康复治疗工作开展情况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研究从2018年2月-2019年2月某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中抽取60例,并遵从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展开针灸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椎损伤患者62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方式,对照组单独使用康复治疗,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
结果:实验组患者恢复效果更佳。
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神经功能脊髓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虽然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是在受到强大外力时会导致人体出现脊髓的损伤,常见的有椎体骨折、撕裂等症状表现,具有超高的致残性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医学上对脊髓致残性损伤暂时没有明确的有效的方法,并且脊髓损伤的治愈时间非常长,所以目前对于如何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的问题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2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后确认不会对实验结果客观性产生较大影响,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实验组实行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模式,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①症状护理:护理人员针对实验组具体恢复情况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在日常中,为了保证康复效果患者一般需要采取仰卧的姿势进行卧床休息,同时为了保证患者的舒适性,可以在患者的腿部之间之间、肩下以及胸壁至上肢之间放置一个枕头进行托垫,预防并发症也是重要的症状护理目的,长期的卧床会导致患者血液循环不畅。
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对患者进行身体移动并且关注患者的受压部位状态,当出现红肿等症状时需要立即进行处理避免进一步恶化[2]。
脊髓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发生损伤部位以下呼吸肌麻痹的状况,对患者的肺活量有明显的影响甚至发生坠积性肺炎的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教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训练,利用膈肌进行呼吸是最适合脊髓损伤患者的方式,当患者出现不能咳痰的情况时,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膈肌下方进行按压,帮助患者进行咳嗽,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力道需要保持轻柔,对重点损伤部位可以延长活动的时间,每天进行一到两次直到患者可以自主活动为止。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过去的研究表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脊髓损伤康复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目前对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具体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更多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来进行确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通过临床观察方法获取实际治疗效果数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2.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机制,深入了解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3.分析临床观察结果,从实际数据中得出结论并提出讨论;4.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关键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客观和可比性。
我们在研究开始前进行了严格的受试者筛选,确保所有参与者符合研究的入选标准。
我们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对参与者进行详细的神经功能评估和临床观察,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评估治疗效果的持久性。
为了避免疗效评估过程中的主观偏差,我们采用了双盲方法,使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均不知晓参与者所属的治疗组别。
通过以上严谨的研究方法,我们将得到客观、可靠的实验结果,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机制1.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脑内啡的分泌,减轻疼痛感,并且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抗疼痛能力。
探究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造成肢体肌肉功能障碍甚至瘫痪,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尝试一些非传统的治疗方法,其中针灸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辅助治疗手段。
本文将探究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一、针灸治疗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作用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理论依据那么,为什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能够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呢?这首先需要从针灸和康复训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针灸的作用机制根据中医理论,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促进组织修复、改善神经传导、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具体来说,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针灸可以刺激受损的神经细胞,促进新的轴突生长,增强神经再生的能力;针灸还可以在神经末梢释放多种神经递质,起到镇痛、抗炎、抗痉挛等作用,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改善肌肉的痉挛情况。
康复训练是通过一系列的锻炼和活动,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肌肉功能和神经功能。
在脊髓损伤的康复过程中,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途径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包括运动训练、功能锻炼、康复器械的使用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刺激受损的神经细胞,促进其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可以看到针灸和康复训练在神经功能改善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刺激神经细胞的再生,为康复训练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而康复训练则可以通过锻炼和活动,帮助针灸产生的效果更好地得以体现。
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
三、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在临床上,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美国医学会曾经发布了一项临床研究报告,对300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针灸辅助康复训练的治疗,并对比了仅使用康复训练的患者,结果显示,针灸辅助康复训练组的患者在神经功能改善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控制功能等都有明显的改善。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脊髓损伤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较大,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大小便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要及时治疗。
通过合理对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速患者康复速度,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改善脊髓功能损伤,有助于患者恢复生理机能,本文从脊髓损伤入手,探索当前临床对该病症的康复治疗研究,旨在为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障碍引言:脊髓损伤通常由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造成的一种脊髓结构、脊髓功能损伤,脊髓在神经系统内担任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出现损伤,将影响躯体与大脑之间的感觉与运动神经,造成相应的损害,患者可出现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产生的危害较大,通过合理的康复治疗有助患者病症改善,降低病症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促使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生理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脊髓损伤脊髓损伤通常由外界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因素导致,该病症发生后可造成下躯体与人脑之间的神经系统联系受到影响,进而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如大小便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等,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需要及时治疗。
朱康祥,金盛,邵文飞[1]在常规康复训练与电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研究中提出脊髓损伤的特征,根据其特点设计联合治疗方式,进而保证其治疗效果,同时明确该病症危害,合理进行预防,降低病症发生率。
何件根,宋倩,范维娇[2]在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中提出脊髓损伤病症,明确该病症表现以及对患者日常影响,针对性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病症,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二、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临床研究临床上对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研究较多,并形成大量的理论,旨在通过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病症,降低病症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降低功能障碍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促使患者及早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牛秋妍,任亚锋,张晓勇[3]在电针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观察分析过程中提出电针治疗理念,该方式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肌力,促使身体机能提升,联合运动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加速体内循环,利用内环境微循环优势改善患者病症,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减缓肌肉萎缩速度,以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16期 163·临床研究·针灸辅助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贺其梅(建始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湖北 建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辅助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方法资料选取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予以低分子肝素加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 %(16/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得到提高,其中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辅助加温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辅助加温针灸治疗;脊髓损伤;下肢静脉血栓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6.090本文引用格式:贺其梅.针灸辅助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6):163.0 引言脊髓损伤主要由创伤引起的严重疾病,常常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反射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
据统计,在美国SCI发病率约为(27-83)/100万,在欧洲脊髓损伤发病率为(10-30)/100万,在我国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率为600/100万。
全球约有超过200万人口在脊髓损伤后遗留有后遗症,包括运动功能丧失,感觉功能丧失、膀胱功能丧失及胃肠道功能丧失等,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负担。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脊髓损伤的远期康复中疗效较差,常引起肾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脊髓损伤患者死亡。
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