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成形术支架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26.46 MB
- 文档页数:107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摘要】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通过观察对比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常见并发症、观察及监测要点、护理措施、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体会等内容,总结出加强监测和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
对于护士来说,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确保患者术后康复顺利。
细致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加强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了解和护理经验,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水平。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观察监测、护理措施、处理、护理体会、预防、监测、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常见介入手术,通过植入支架来恢复颈动脉血流,改善患者的症状。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也成为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常见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血管损伤、术后出血、颈动脉狭窄再发等。
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手术之后的观察和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以及手术部位的情况等。
在术后护理中,护士还需要做好对患者的相关护理,包括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压迫伤口等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而言,加强监测和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精心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才能确保患者手术后的安全和康复。
2. 正文2.1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常见并发症1. 血栓形成:在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严重时可引发中风或心脏病发作。
2. 感染:手术创口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处理避免恶化。
2023颈动脉成形术新观念目前我国有关颈动脉狭窄治疗现状颈动脉内膜剥脱(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均有开展。
但CAS手术数量远远大于CEA,其优势在于微创、学习曲线短、开展科室多、住院时间短、经济效益好、患者因素(恐惧全麻、开大刀)等,这也使得现在很多年轻医师不熟悉CEA。
TFCAS基本操作: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植入血管鞘;导引导管或长鞘植入患侧颈总动脉;应用远端栓塞保护装置;球囊扩张狭窄颈动脉;置入金属裸支架;回收脑保护伞。
不过,CAS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较高的围术期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3%~4%)。
而且,增加卒中发生因素,包括:弓部形态(Ⅲ型弓),颈总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迂曲,颈动脉严重狭窄,颈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不稳定性斑块。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ESVS推出的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的防治最新指南(2023版)以及LINC 2023会议上有关CAS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器械。
CAS新观点1) 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且术前评估血管再通是合适的,若患者不适合手术治疗,则推荐CAS治疗,且多学科的风险和获益讨论是必要的。
2) CAS治疗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围术期卒中或死亡风险应该尽可能低,理想情况应低于2%。
3) 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采取CEA还是CAS治疗,需考虑末次发病的间隔以及病变的解剖和形态特征(包括主动脉弓的粥样硬化负担)。
4) 对于考虑CAS的患者,建议在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后进行CTA或MRA,提供有关主动脉弓以及颅外和颅内的更多循环信息。
5) 建议多学科团队进行讨论,以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或最佳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和治疗达成共识(Ⅰ级推荐,C级证据)。
6) 建议在颈动脉介入之前和之后进行独立的神经系统评估,以审核围手术期风险(I级推荐,C级证据)。
7) 对于无症状/症状性颈动脉病变患者,建议进行医学咨询以促进健康饮食、戒烟和体育锻炼(Ⅰ级推荐,B级证据)。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摘要】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并发症。
观察和护理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
术后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需要及时监测和处理。
对于术后出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对于血栓形成,需注意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预防血栓形成;感染的观察要重点关注发热和局部炎症情况;对于神经损伤,需要注意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其他并发症也应及时识别和处理。
加强对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持续学习和提高护理技能,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观察、护理、出血、血栓、感染、神经损伤、患者安全、学习、提高技能1. 引言1.1 什么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又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术在颈动脉内植入支架来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技术。
颈动脉是连接大脑和头部血供的重要血管之一,其狭窄或闭塞可能会导致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动脉插管将支架导入到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使血流通畅。
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疾病相关的并发症。
通过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可以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该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风险,确保手术效果。
1.2 为什么要观察和护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性手术,常用于预防中风或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这种手术并发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神经损伤等。
观察和护理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术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颈动脉狭窄新型手术方法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内壁发生斑块或血栓,导致血液流通受阻的情况。
传统的手术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和支架置入术,但这些方法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手术方法来治疗颈动脉狭窄。
其中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是经皮颈动脉血管成形术(PTA)。
这种方法通过在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处插入导丝和导管来扩张血管,并使用气囊或支架来恢复血液流通。
PTA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适用范围有限,主
要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另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是经颅基底动脉成形术(EC-IC Bypass)。
这种方法通过在患者颅骨上开窗,将血管移植到颅内以绕开狭窄的颈动脉段,以保证大脑的血液供应。
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但手术风险较大。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介入手术方法正在研究和发展中,如药物洗脱术、射频消融术和激光治疗等。
这些方法通过药物或能量的作用来溶解或消除血管内的斑块或血栓,以恢复血液流通。
综上所述,颈动脉狭窄的新型手术方法有经皮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经颅基底动脉成形术以及正在研究中的其他介入手术方法。
患者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决策。
颈动脉支架术及其并发症引言—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近端和颈动脉杈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部位。
颈动脉杈的粥样斑块进展会导致管腔变窄,常常伴有溃疡。
该过程可导致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或少见的血流动力学受损所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或脑卒中。
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选择包括内科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本专题将总结颈动脉支架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的操作程序方面,并详述早期和晚期并发症。
其他治疗选择见其他专题。
(参见“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治疗”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解剖学与生理学—左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CCA)起源于主动脉弓,而右CCA起源于无名动脉(图1)。
CCA在相对应于C3/C4椎间隙的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为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和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 ECA)。
●ECA—ECA有多根为面部和头皮供血的分支,并为脑提供侧支循环。
这些分支包括(从尾侧到颅侧):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
●ICA—ICA在颈部没有分支,ICA的颈段从颈动脉杈延伸直至进入颈静脉孔前方的颈动脉管。
详细的ICA外科解剖将在别处描述。
(参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关于‘颈内动脉’一节)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是对牵张敏感的机械感受器,对血压的改变有反应。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位于ICA起始处的动脉外膜内,由舌咽神经的一个分支Hering窦神经支配。
为了应对低血压,神经纤维通过一种中枢作用机制降低其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和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放电频率。
颈动脉堵塞的治疗方法
颈动脉堵塞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抗高血压药物,如ACE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以控制高血压,减少动脉狭窄的风险;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2. 手术治疗:根据具体病情可以选择动脉成形术(PTA)或血管支架植入术(stenting)。
动脉成形术通过将导管插入受堵塞的动脉中,然后通过球囊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通。
血管支架植入术是在动脉成形术的基础上,在堵塞位置放置一个金属支架,以保持血管的通畅。
3.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旁路移植术、动静脉短路术和血管内膜剥脱术等。
这些方法通常在病情复杂或严重的情况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发布时间:2021-09-24T07:26:58.89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1期作者:陆云燕[导读] 目的总结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陆云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1【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植入,出现血管痉挛1例,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后得到改善,未遗留严重后果。
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前充分准备,熟悉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及时实施护理干预,术中良好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术;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treated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t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Nanning, Guangxi Lu Yunyan 530021【Abstract】Objective:Summariz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treated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t. Method: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undergoing carotid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ir overall nursing statu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The 56 patients in this group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stent implantation, 1 case of vasospasm, 2 cases of blood pressure drop and bradycardia, 1 case of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2 cases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at the puncture site, and improved after timely detection and measures. No serious consequences were left. Conclusion:Full preparation before surgery for carotid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familiarity with the risk factor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timely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good coopera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and close observation of changes in the condi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are the keys to the success of the operation. Good perioperative care can help reduce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surgical efficacy and safety.【Key words】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rotid artery stenting;Perioperative care;complication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62.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25-01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微创的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之后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
2014年3月-2015年1月我院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6例,并给予术后精心护理,现总结16例病人的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行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50%的症状性狭窄。
男10例,女6例,平均(65.6±5.8)岁。
1.2 方法均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入肝素30mg,以后每小时追加10mg,球囊扩张的释放压为6~9个大气压(atm),时间为持续30s,成功置入自膨式支架。
2 结果术后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2例,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术后焦虑、失眠2例,腰痛、尿潴留1例,无一例过度灌注综合征,无一例发生脑梗死,无一例死亡。
3 术后护理3.1 常规护理3.1.1 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手术的顺利和成功的结果,使患者和家属心理得到支持。
向患者说明术后卧床制动的意义,对可能出现的如腰痛、排尿困难等情况提前进行心理疏导,知道患者合适的卧床姿势和正确的床上肢体活动。
并给予饮食指导,术后半小时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3.1.2 病情观察护士应重点观察和记录患者神志、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神经功能有无异常、有无烦躁不安、头痛、呕吐;穿刺部位有无疼痛、渗血、皮下血肿;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温度、颜色以及感觉和运动情况;术后有无腰痛、排尿情况;以及有无焦虑等异常情绪。
3.1.3 穿刺部位护理术后1h内每15min观察1次,如无异常后1h观察1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伤口敷料有无出血。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血管狭窄和预防卒中的可选择方法,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但其手术危险因素也较多,容易造成血管痉挛、高灌注综合征、颈动脉窦反应等多种并发症,本文将介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标签: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手术后并发症;护理颈动脉支架术(CAS)是借助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将支架置入靶血管治疗血管狭窄的方法,具有选择性高,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优势.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远端保护伞的应用使得CAS术后并发症明显下降【1】,但CAS 围手术期并发症不容忽视[2]。
规范成熟的护理措施可以辅助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用药准备及患者准备;术中护理主要包括进入导管室患者准备、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拨鞘前护理、拨鞘后护理、血压和出血的观察护理及生活护理。
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进行健康指导。
现将我科2012年5月到2013年12月50例颈动脉狭窄病人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50~76岁,均经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65%~90%。
其中18例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20例合并有高血压病,12例合并糖尿病。
1.2术前准备术前3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均行凝血功能检查和颈动脉超声、MRA 检查;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罂粟碱、尼莫通等,保持静脉通畅。
1.3术中观察事项术中进行心电监护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意识、瞳孔和对光反射,监测心律、呼吸、血压等,如出现头痛、意识障碍、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肢体反射异常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结果术中扩张狭窄段和释放支架时密切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发现心率、血压下降13例,给予阿托品及多巴胺处理后缓解,其中8例术后持续性低血压,静脉内持续微泵给予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后逐渐恢复;8例术后出现高血压,给予拉贝洛尔、可乐定等降压;13例出现血管痉挛,提醒医师并快速给予动脉内缓慢注射罂粟碱30mg:注意观察患者术中的意识变化,7例出现急性脑缺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