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学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6
总第23卷259期2021年3月大众科技Popular Science&TechnologyVol.23No.3March2021着眼特色实用性探索高职《壮医药线点灸》课程教学改革宋宁1蒙洁琼I梁薇2李晶晶'(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南宁530201)【摘要】《壮医药线点灸》是高职针灸推拿专业新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引入壮医药教育,培养具有壮医特色的技能型高职人才。
针对该课程内容繁多、课时少、教学方式方法陈旧等不足,文章提出从明确课程定位、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训教学、构建线上教学平台、改革成绩考评方法、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构建特色、实用、操作及应用能力突出的教、学、练三维一体的特色课程。
【关键词】特色实用性;高职;壮医药线点灸;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21)03-0080-03 Explor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Zhuang medicine Thread Moxibustion Course i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Focusing 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bility Abstract:Zhuang medicine Thread Moxibustion is a new compulsory course for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t aims to introduce Zhuang medicine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skilled talents with Zhuang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urse,such as various contents,less class hours and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this paper proposes to reform the cours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defining the course orientation,optim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constructing th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reform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and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so as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course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practice with characteristics,practicality, outstanding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Key words:characteristic practicalit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Zhuang medicine thread moxibustion;teaching reform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2020年全区中医药大会强调:“要充分发挥广西以壮瑶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独特优势,找准传承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守正创新、突出特色、促进融合。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该疗法挖掘于民间,经研究整理提高,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一、治疗机理:壮医认为:“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
”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起到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作用。
二、主要功效:①消炎退热。
如感冒发热的病人,可以用药线点灸退热,痔疮发炎肿胀,可通过点灸消炎消肿。
②祛风止痒。
本法对皮肤瘙痒及荨麻疹有较好疗效,临床资料证明,点灸后确能起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③通路止痛。
本法对各种痛症如头痛、月经痛、肌肉扭伤痛等,有明显的疗效。
④消肿散结。
本法可治疗各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
⑤健脾消食。
本法对小儿厌食有较好的疗效,对成人食欲不振者,亦能增强食欲。
⑥健脾止泻。
对脾胃虚寒的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⑦温经通脾。
对风寒湿毒引起的关节痹痛,有较好的疗效。
⑧活血止血。
可用于各种出血症,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关键在于选好穴位。
三、适用范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验证,可用于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对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瘙痒者,效果较好。
四、常用穴位①中医针灸穴位。
按中医取穴方法取穴,②壮医经验穴位:主要的有:梅花穴:按局部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组成梅花穴。
适用于外科病症、肿块等。
莲花穴:按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组成莲花穴,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葵花穴:按局部皮损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损部位取穴,此穴组成葵花形,适用于治疗比较顽固的癣类和皮疹类疾病。
结顶穴: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
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长子穴:对皮疹类疾病,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
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摘要:壮医药线点灸是以苎麻线进行点灸的一种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且操作简单,疗效显著。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近几年壮医药线点灸有关文献,对其临床应用的病症进行了分类及总结,以期为壮医药线点灸未来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壮医药线点灸;临床进展壮医药线点灸是人类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体系,是采用一根提前用36种药物按一定比例特制的药水浸泡的苎麻线,通过“走火路”、“轻灸法”、“重灸法”等多种手法灼灸在体表的穴位或其他特定部位。
药线点灸作为灯草灸与针刺的结合,将人体作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来进行治疗与养生,并能在人体内五脏六腑与各个器官之间,密切准确地定位到某个反应点,以此进行调理以此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药线点灸的适用范围广泛,因其有“简、便、廉、验、捷”的临床特点而运用于各科临床中。
笔者依据《医学主题词表》(MeSH)2018版来确定病名、疾病系统名,现将近几年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情况综述如下,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1]。
1临床研究1.1皮肤科病症壮医理论主张“毒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
结合“百病之始,生于皮毛”,在大量检索相关论文数据时,笔者发现皮肤病在采用药线点灸法治疗效果研究中占比颇重。
首当其冲为带状疱疹,陈凤等[3]使用药线灸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纯采用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即取穴进行电针,于疱疹密集、红肿疼痛处进行叩刺并拔罐)对比,结果显示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相较对照组的93.33%(p<0.01)显著优势。
自贡市中医医院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应用药线点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观查即时疗效,并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做对比,结果发现治疗组血清中PTH、P、β2-MG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减轻患者皮肤瘙瘁优于对照组[4]。
石岩教授[5]归结湿疹病因为正气不足,复感外邪,运用药线灸辩证取穴对临床各型湿疹均有确切疗效,从血液循环、组织营养、皮肤新陈代谢三方面起效,同时调节疏通体内三道两路,从而达到通畅气血、增强正气、痊愈疾病的目的。
陆川县中医院科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一、疗法定义: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的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医疗保健方法。
二、基本原理: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恢复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使三气复归同步,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
三、适应症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临床验证,本法可以治疗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而对有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者,疗效较好。
四、操作规程【用物准备】治疗盘,酒精灯,火柴,药线(事先放在药酒中浸泡)。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耐心解释,消除患者顾虑,取得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 整线用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把浸泡过已松散的药线搓紧。
4. 持线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5.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灯火上点燃,如有火苗必须扑灭,只需露出线头有圆珠状炭火星即可。
6. 施灸将有炭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圆珠状炭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一壮,一般每穴点灸1-3壮。
9. 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禁忌症1.孕妇禁灸,尤其是不能点灸下半身穴位;2.眼部禁灸;3.男生外生殖器龟头部及女性小阴唇部禁灸;4.点灸眼区及面部靠近眼睛的穴位嘱患者闭目,以免不慎火花飘入眼内引起烧伤;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饥饿时慎用;6.各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白癜风等患者,在点灸治疗时期忌食生葱、牛肉、马肉、母猪肉、海味、竹笋、韭菜、南瓜苗、公鸡、鲤鱼等发物;7、点灸面部穴位时一律用轻手法;8.黑痣不作点灸,建议用药物或激光等作一次性彻底治疗。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EGFR拮抗剂所致痤疮样皮疹经验举隅痤疮样皮疹是肿瘤患者使用EGFR拮抗剂常见的皮肤毒性反应,可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因不能耐受毒副反应中止治疗而影响疗效。
壮医药线点灸是广西特色民族医药诊疗技术,尤其对皮肤疾病具有良好疗效。
笔者将该法运用于痤疮样皮疹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予报道。
标签:痤疮样皮疹;壮医药线点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已进入分子靶向治疗的时代,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拮抗剂可阻断EGFR介导的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时间,已广泛运用于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国内已上市的具有抑制EGFR途径信号传导作用的药物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大分子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等。
但是,EGFR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毒性反应,发生率高达50%~85%[1],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痤疮样皮疹”,可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干扰正常治疗,甚至因不能耐受毒副反应中止治疗而影响疗效。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减轻EGFR抑制剂治疗相关皮肤毒性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病理分析EGFR拮抗剂所致的“痤疮样皮疹”,常常表现为分布于头皮、面部、颈部和躯干上半部的斑丘疹样小疱疹或脓疱状病变,伴有局部瘙痒或触痛。
EGFR除了在肿瘤细胞表面有表达外,在正常表皮细胞亦有分布。
它可刺激表皮细胞生长,抑制表皮细胞的分化,保护细胞抵抗紫外线损伤,抑制炎症,加速创面愈合,在表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EGFR抑制剂阻断正常通路后,干扰了角蛋白形成和细胞生长和存活,并干扰细胞分化、黏附及基底层向角质层的迁移,导致炎症、角化病或皮肤干燥[2],增加皮肤的炎症反应和对紫外线暴露的敏感性,从而导致“痤疮样皮疹”的发生。
中医认为,EGFR拮抗劑所致痤疮样皮疹属“药疹”、“毒疹”范畴,乃药毒侵扰后,化热化火,或湿热熏蒸,毒邪外发,郁于肌表所致。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
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壮医药线点灸辅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壮医;药线点灸;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
该病主要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两种,患者以女性多见,近年来,笔者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且同意配合治疗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排除标准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2]中相关标准拟定。
患者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发作至少3日,同时伴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者: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④肠镜检查未见明显黏膜异常,部分患者有肠运动亢进。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或造血系统疾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②患有其他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患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治疗方法131对照组采用西药匹维溴铵(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50mg,国药准字20133036),每次50mg,每日3次;丽珠肠乐(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035g,国药准字S1*******),每次2粒,每日2次;蒙脱石散(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3g,国药准字H20143336),每次3g,每日3次。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病例应⽤2患者李某,男,36岁。
左⾜背外缘出现成群⽔泡,泡液清,局部瘙痒,数天后⽔泡溃破,呈苔藓样改变。
诊断?点灸取⽳:莲花⽳、曲池、⾜三⾥;每天灸1次,7天⼀个疗程。
制作⽅法?1.浸线药酒的配制??有⼆法,⼀为:⽣南星、⽣半夏、⽣川乌、⽣马钱⼦、⼤黄、苏⽊、乳⾹、红花、归尾、⽣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碎补、羌活、独活各?10?g,浸于?50%酒?精1000?ml中?30天,滤过后加麝⾹?1g,密封保存。
约可浸药线?500?g.⼀为雄黄酒:取适量雄黄、吴萸粉、樟脑、麝⾹等浸⼊95%⼄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黄酒备⽤。
???2.药线制作??取苎⿇、黄⿇或了哥王根⽪搓成直径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上述药酒中。
⼀般须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时的。
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湿润,⽤时取出。
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在冬季⽤;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的⼀种,使⽤范围⼴,适⽤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0.25mm,⽤于灼灸⽪肤嫩薄处、⽿⽳及⼩⼉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医药线点灸疗法学习指导了解壮医药线点灸的概念及机理。
熟悉壮医药线点灸作⽤取⽳原则及常⽤腧⽳。
掌握壮医药线点灸的取⽳⽅法、操作⽅法及注意事项。
⼀、概述定义是采⽤经过药物泡制的苎⿇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定⽳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种医疗⽅法。
起源与发展⼆、作⽤机理以温热和药效的⽳位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调节⽓⾎阴阳恢复平衡,使⼈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促使疾病转归。
点灸⽳位经络调节阴阳疾病转归三、点灸的主要特点适⽤范围⼴(寒热肿痛痿⿇痒)简、便、廉、验、捷安全可靠,⽆副作⽤容易学习,便于推⼴四、点灸取⽳的定位解剖标志定位法(固定标志、活动标志)⾻度分⼨定位法⼿指同⾝⼨定位法(中指、母指、横指)简便定位法(患部形状、以痛肿为腧、抓长⼦)五、点灸常⽤腧⽳⼗四经⽳壮医特定⽳梅花⽳、莲花⽳、长⼦⽳、脐周四⽳、⿐痛⽳、下关元⽳、⽌吐⽳等。
壮医药线灸灸材制备:1.浸线药酒的配制有二法,一为: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归尾、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10 g,浸于50%酒精1000 ml中30天,滤过后加麝香1g,密封保存。
约可浸药线500 g.一为雄黄酒:取适量雄黄、吴萸粉、樟脑、麝香等浸入95%乙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黄酒备用。
2.药线制作取苎麻、黄麻或了哥王根皮搓成直径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上述药酒中。
一般须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小时的。
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湿润,用时取出。
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在冬季用;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0.25mm,用于灼灸皮肤嫩薄处、耳穴及小儿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具体操作:1.一般点灸法:①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②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乙醇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选定的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
一个穴位灸一壮。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手法分轻、中、重三种操作手法,点灸时间短于1秒且轻快迅速为轻法,点灸时间l~2秒且中等用力为中法,点灸时间超过2秒且较用力为重法。
一般而言,轻病快速点灸,重病可点按片刻。
点灸时注意,宜在线头火星最旺时点灼穴位,注意不要平按,要使线头圆火着穴。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耳穴点灸法:按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穴区图取穴,治前先用耳穴探测棒在耳穴上寻找阳性点,或取与脏腑病变相应点。
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3号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在灯火上点燃,待线头呈不带火焰的珠火时,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稳重而敏捷地将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一般1穴灸1壮,每天1次,每次灸一侧耳穴,双耳交替点灸,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
壮医药线灸2008-11-16 19:5【大中小】【我要纠错】【概述】壮医药线点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灸法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针灸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和规范、并通过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所及壮医门诊部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后,向全国、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该疗法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节龙路、火路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灸材制备:1.浸线药酒的配制有二法,一为: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归尾、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10 g,浸于50%酒精1000 ml中30天,滤过后加麝香1g,密封保存。
约可浸药线500 g.一为雄黄酒:取适量雄黄、吴萸粉、樟脑、麝香等浸入95%乙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黄酒备用。
2.药线制作取苎麻、黄麻或了哥王根皮搓成直径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上述药酒中。
一般须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小时的。
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湿润,用时取出。
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在冬季用;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0.25mm,用于灼灸皮肤嫩薄处、耳穴及小儿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具体操作:1.一般点灸法:①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②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乙醇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选定的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
一个穴位灸一壮。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手法分轻、中、重三种操作手法,点灸时间短于1秒且轻快迅速为轻法,点灸时间l~2秒且中等用力为中法,点灸时间超过2秒且较用力为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