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灸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36):8358-8359.[24]杨艳,宁子秀,高敏虹等.痛风症的中药药效实验研究现状[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26(2):138-140. [25]孔悦,张冰,刘小青,等.菊苣提取物对高甘油三酯,高尿酸并高血糖症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6):379-380.[26]王颜刚,等.复方中药降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的剂量倚赖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105-7. [27]陈光亮,张清林,马晓芹等.酵母致高尿酸血症模型.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4):467.[28]王平南,肖卫雯,马滴滴等.近11年痛风病的文献计量分析[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5(4):53:55.[29]林伟青,谢建祥等.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2):115-117.[30]李会芳,孙晓波等.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5):415-416.[31]苏友新,等.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研究概况[J].中国骨伤,2004,17(7):444-445. [32]唐丽.痛风的中医临床及实验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75-76.[33]马进,彭江云,等.中医治疗痛风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2):46-47.[34]田泽芬,果永宽,彭丽,等.中医治疗痛风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5(2):126-128. 2008年3月9日收稿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概况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3) 钟 江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 林 辰关键词:药线点灸;带状疱疹;综述;壮医药中图分类号:R2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810(2008)08-0049-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医学循证·壮医药线点灸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及关节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邓凯烽1,陈日兰2,李书振2,朱圣旺1,颜家兴1,高倩倩1,马颖露1,朱英2*【摘要】 背景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但当前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该病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试验。
目的 应用荟萃分析法系统评价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9月,搜集有关有关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其中治疗组为壮医药线点灸,对照组为不同于壮医药线点灸的其他治疗方法。
对文献进行数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篇中文文献。
Jadad评分量表结果显示,5篇文献为高质量研究,5篇文献为低质量研究。
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体有效率、治愈率、血尿酸下降幅度、关节肿痛积分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OR=4.62,95%CI(2.69,7.94),P<0.000 01;OR=2.39,95%CI(1.37,4.16),P=0.002;MD=-0.62,95%CI(-0.83,-0.40),P<0.000 01;MD=-2.51,95%CI(-3.38,-1.64),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18,95%CI(0.11,0.31),P<0.000 01〕。
总体有效率、治愈率、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值、治疗前后关节肿痛积分差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漏斗图均未完全对称,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
翻转效应模型分析总体有效率、治愈率、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值、治疗前后关节肿痛积分差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指标未被逆转,说明研究结果可信度较高。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和并发症[1]。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反酸、烧心、胸口疼痛等,严重的可造成食管或者食管以外的咽喉部或器官的组织发生损伤,表现为咳嗽、咽喉炎症等[2]。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是以抑酸、保护胃黏膜及改善胃肠道动力为主,虽然短期抗反流疗效肯定,但存在治疗周期长且停药后易反复等问题[3]。
GERD病机关键为气机失调,主要证型为肝胃不和型[4]。
笔者在随师学习期间,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背俞穴治疗肝胃不和型GERD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30例病例均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仁爱分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2~68(45±1.33)岁,病程半个月~5(1.8±0.5)年。
全部患者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肝胃不和型GERD的诊断标准[5]。
2治疗方法取穴:脾俞、胃俞、肝俞、胆俞。
操作:采用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苎麻线(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提供),医者以右手拇、食指持住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放在酒精灯火上点燃,如有火焰需抖灭,使之成圆珠状炭火即可,然后用拇指指腹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灸灼于选定的体表穴位上。
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
每穴位点灸3~5壮,灸时局部有蚂蚁样灼热感,有时上述感觉可沿经络传导。
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点灸1次,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观察4个疗程。
3疗效标准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关于本病的疗效评定标准[5]。
于治疗后计算主要症状综合疗效指数: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症状改善百分率。
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70%;有效:30%≤症状改善百分率<70%;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30%。
壮医药线灸
2008-11-16 19:5【大中小】【我要纠错】
【概述】
壮医药线点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灸法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针灸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和规范、并通过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所及壮医门诊部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后,向全国、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该疗法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节龙路、火路气机,
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灸材制备:
1.浸线药酒的配制有二法,一为: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归尾、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10 g,浸于50%酒精1000 ml中30天,滤过后加麝香1g,密封保存。
约可浸药线500 g.一为雄黄酒:取适量雄黄、吴萸粉、樟脑、麝香等浸入95%乙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黄
酒备用。
2.药线制作取苎麻、黄麻或了哥王根皮搓成直径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上述药酒中。
一般须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小时的。
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湿润,用时取出。
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在冬季用;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
0.25mm,用于灼灸皮肤嫩薄处、耳穴及小儿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
具体操作:
1.一般点灸法:①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②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乙醇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选定的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
一个穴位灸一壮。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手法分轻、中、重三种操作手法,点灸时间短于1秒且轻快迅速为轻法,点灸时间l~2秒且中等用力为中法,点灸时间超过2秒且较用力为重法。
一般而言,轻病快速点灸,重病可点按片刻。
点灸时注意,宜在线头火星最旺时点灼穴位,注意不要平按,要使线头圆火着穴。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耳穴点灸法:按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穴区图取穴,治前先用耳穴探测棒在耳穴上寻找阳性点,或取与脏腑病变相应点。
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3号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在灯火上点燃,待线头呈不带火焰的珠火时,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
动作,稳重而敏捷地将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一般1穴灸1壮,每天1次,每次灸一侧耳穴,双耳交替点灸,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
每次治疗以灸后患者有轻微灼热痛感,或耳郭发热、全身汗出为宜。
3.梅花点灸法:先确定病变部位的形状和大小,采用1号药线(直径为1mm),按一般药线灸点灸方法操作,采用梅花点灸法,即沿其周边点灸4个穴位,再加中间1个穴位。
如病变部位面积较大,也可采用局葵穴(局部葵花点灸法,即沿其周边或病损部位点灸9个穴位,再加中间4个穴位),本法每日或隔日点灸1次,10天为一疗程。
4.药线贴灸法:本法常用穴位为大椎、风门、肺俞、膏肓、心俞、肾俞。
采用二号药线。
药物为冬病夏治“消喘膏”(具体配方制作可参阅复方白芥子贴灸法)用生姜汁及蜂蜜调成稠膏状备用。
灸治时,以穴位为中心,在周围1cm的范围内按药线灸点灸方法操作,用二号药线连续点灸5壮,然后将消喘膏做成2cm×2cm的药饼,直接贴在已点灸过的穴位上,并用追风膏固定,4~6小时后取下,如贴药处有灼热痛感可提前取下。
治疗在每年的初伏开始进行,每10天灸贴1次,共做3次,连续灸贴3年。
【主治病证】
壮医药线灸可用于多种病证,从已报道的有:感冒、帕金森病、失眠、慢性咳喘、阳痿、面瘫、各类痛证、腱鞘囊肿、乳腺增生病、外阴白斑、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风疹、小儿
厌食症、遗尿症、麦粒肿、牙痛等。
除此之外,不同的灸法还适用于不同的病证:
耳穴点灸法多用于实证、热证或瘀证,如外感发热、头痛、竞技综合征、痛经、麦粒肿、
急性结膜炎、带状疱疹等病证。
梅花点灸法适用于体表的良性肿块、异物及皮肤病变,如乳癖、梅核气、痄腮。
带状疱
疹、股癣、外痔等病证。
灸贴疗法多用于呼吸系统疾患,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病证。
【注意事项】
1.壮医药线灸后局部可有灼热感或痒感,患者不可用手搓揉,以免抓破感染。
灸治的穴
区当天以不接触生水为宜。
2.本法要求操作熟练、轻巧,以防止灼伤。
3.本疗法刺激量的大小以点灸壮数及点灸手法轻重而定。
应根据病情轻重。
患者年龄。
体质强弱而定。
施灸手法的轻重是以施灸时火星接触穴位时间短者为轻,以火星接触穴位时间长为重,因此对于年老体弱及儿童病例、病情较轻者,应快速扣压,珠火接触穴位即灭的轻手法;相反,对于年轻、体质壮实而病情较重者则用缓慢扣压,珠火较长时间接触穴位的
重手法。
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