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线点灸疗法
- 格式:ppt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17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广西壮族地区出产的壮药泡制成的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该疗法挖掘于民间,经研究整理提高,至今仍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一、治疗机理:壮医认为:“疾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
”通过药线点灸的刺激,疏通龙路火路气机,起到通痹、止痛、止痒、祛风、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等作用。
二、主要功效:①消炎退热。
如感冒发热的病人,可以用药线点灸退热,痔疮发炎肿胀,可通过点灸消炎消肿。
②祛风止痒。
本法对皮肤瘙痒及荨麻疹有较好疗效,临床资料证明,点灸后确能起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③通路止痛。
本法对各种痛症如头痛、月经痛、肌肉扭伤痛等,有明显的疗效。
④消肿散结。
本法可治疗各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
⑤健脾消食。
本法对小儿厌食有较好的疗效,对成人食欲不振者,亦能增强食欲。
⑥健脾止泻。
对脾胃虚寒的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⑦温经通脾。
对风寒湿毒引起的关节痹痛,有较好的疗效。
⑧活血止血。
可用于各种出血症,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关键在于选好穴位。
三、适用范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验证,可用于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对属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瘙痒者,效果较好。
四、常用穴位①中医针灸穴位。
按中医取穴方法取穴,②壮医经验穴位:主要的有:梅花穴:按局部肿块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组成梅花穴。
适用于外科病症、肿块等。
莲花穴:按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此组穴位组成莲花穴,适用于治疗一般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葵花穴:按局部皮损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病损部位取穴,此穴组成葵花形,适用于治疗比较顽固的癣类和皮疹类疾病。
结顶穴: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
痔顶穴:取外痔顶部为穴。
长子穴:对皮疹类疾病,取首先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
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摘要:壮医药线点灸是以苎麻线进行点灸的一种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且操作简单,疗效显著。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近几年壮医药线点灸有关文献,对其临床应用的病症进行了分类及总结,以期为壮医药线点灸未来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壮医药线点灸;临床进展壮医药线点灸是人类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体系,是采用一根提前用36种药物按一定比例特制的药水浸泡的苎麻线,通过“走火路”、“轻灸法”、“重灸法”等多种手法灼灸在体表的穴位或其他特定部位。
药线点灸作为灯草灸与针刺的结合,将人体作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来进行治疗与养生,并能在人体内五脏六腑与各个器官之间,密切准确地定位到某个反应点,以此进行调理以此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药线点灸的适用范围广泛,因其有“简、便、廉、验、捷”的临床特点而运用于各科临床中。
笔者依据《医学主题词表》(MeSH)2018版来确定病名、疾病系统名,现将近几年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情况综述如下,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1]。
1临床研究1.1皮肤科病症壮医理论主张“毒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
结合“百病之始,生于皮毛”,在大量检索相关论文数据时,笔者发现皮肤病在采用药线点灸法治疗效果研究中占比颇重。
首当其冲为带状疱疹,陈凤等[3]使用药线灸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纯采用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即取穴进行电针,于疱疹密集、红肿疼痛处进行叩刺并拔罐)对比,结果显示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相较对照组的93.33%(p<0.01)显著优势。
自贡市中医医院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应用药线点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观查即时疗效,并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做对比,结果发现治疗组血清中PTH、P、β2-MG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减轻患者皮肤瘙瘁优于对照组[4]。
石岩教授[5]归结湿疹病因为正气不足,复感外邪,运用药线灸辩证取穴对临床各型湿疹均有确切疗效,从血液循环、组织营养、皮肤新陈代谢三方面起效,同时调节疏通体内三道两路,从而达到通畅气血、增强正气、痊愈疾病的目的。
陆川县中医院科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一、疗法定义: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的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医疗保健方法。
二、基本原理: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恢复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使三气复归同步,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
三、适应症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临床验证,本法可以治疗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而对有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者,疗效较好。
四、操作规程【用物准备】治疗盘,酒精灯,火柴,药线(事先放在药酒中浸泡)。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耐心解释,消除患者顾虑,取得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 整线用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把浸泡过已松散的药线搓紧。
4. 持线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5.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灯火上点燃,如有火苗必须扑灭,只需露出线头有圆珠状炭火星即可。
6. 施灸将有炭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圆珠状炭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一壮,一般每穴点灸1-3壮。
9. 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禁忌症1.孕妇禁灸,尤其是不能点灸下半身穴位;2.眼部禁灸;3.男生外生殖器龟头部及女性小阴唇部禁灸;4.点灸眼区及面部靠近眼睛的穴位嘱患者闭目,以免不慎火花飘入眼内引起烧伤;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饥饿时慎用;6.各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白癜风等患者,在点灸治疗时期忌食生葱、牛肉、马肉、母猪肉、海味、竹笋、韭菜、南瓜苗、公鸡、鲤鱼等发物;7、点灸面部穴位时一律用轻手法;8.黑痣不作点灸,建议用药物或激光等作一次性彻底治疗。
药线点灸配合饮食调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07-28T07:15:26.0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4月7期作者:药线点灸配合饮食调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效果余云泉[导读]药线点灸配合饮食调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效果余云泉(钦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广西钦州535099)[摘要]目的:探讨药线点灸配合饮食调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效果。
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选取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8)及对照组(n=58),对照组给予饮食调护,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线点灸,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干预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 AS)评分、每次疼痛持续时间、痛经症状评分。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干预后研究组月经期间疼痛评分、疼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药线点灸配合饮食调护能有效提高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药线点灸;饮食调护;原发性痛经;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原发性痛经是指患者在没有明确生殖器官病变的情况下,在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并伴腰酸等症状的疾病,该病属于女性常见多发性疾病[1]。
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认为与机体内分泌紊乱有关[2]。
目前该病主要在月经期间采用非麻醉镇痛药物治疗并配合日常饮食调节,但该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且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副作用较大[3]。
近年中医施护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线点灸属于中医施护方法之一,通过采用浸泡中药药液的苎麻线灼灸选定的穴位,以达到镇痛目的[4]。
研究指出[5],中医饮食调护在改善原发性痛经方面也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针对不同中医辨证类型对患者进行饮食调护,从而起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
药线点灸是流传于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
“疾患者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以局部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归于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
既可以治疗内部脏腑病,又可能治疗体表各种病变。
取穴原则为“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灸不离乡。
”具体包括:1.凡畏寒发冷的疾患,选取手部穴位为主;2.凡发热体温升高的疾患,选取背部穴位为主;3.凡痿废瘫痪诸症,选取该痿废瘫痪之肌肉处的穴位为主;4.凡痛症,选取痛处及邻近穴位为主;5.凡麻木不仁症,选取该部位经络中央点为主;6.凡瘙痒诸症,取先痒部位的穴位为主;7.凡肿块取局部梅花穴;癣及皮疹类疾患取局部莲花或葵花穴。
主治病症:凡临床各科属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等7个范畴的疾病,均可应用本法治疗。
1.持线食、拇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至2cm。
2.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火(酒精灯、蜡烛等均可)上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3.施灸将有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一穴灸一壮。
灸处可有轻微灼热感。
4.疗程药线点灸疗法强调抓紧治疗时机,治早(及时治疗)、治小(小病、轻病早治)、治了(彻底治疗,不要中途而废)。
至于疗程,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灵活掌握。
演示病种:急、慢性腹泻(选穴:脐周四穴)【注意事项】1.持线对着火端必须露出线头,以略长于拇指端即可,太长不便点火,太短易烧着指头。
2.必须掌握火候,施灸时以线头火星最旺时为点按良机。
不要平按,要使珠火着穴。
3.施灸时,必须掌握“以轻应轻,以重对重”的原则。
施灸时,火星接触穴位时间短者为轻,长者为重。
因此,快速扣压,珠火接触穴位即灭为轻;缓慢扣压,珠火较长时间接触穴位为重。
施灸手法的原则也可概括为“以快应轻,以慢对重。
”轻即轻病,重则重症。
4.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痒感,不要用手抓破,以免感染。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技术标准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一种特色的外治疗法,其技术标准如下:
1. 理论基础: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壮医的理论,包括气血理论、三道两路理论、毒虚致病理论等。
2. 操作方法: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苎麻线,一端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后迅速将其灼灸于体表穴位或部位。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或部位进行灼灸。
3. 适应症: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泻等常见病。
此外,该疗法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等。
4. 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避免烫伤皮肤,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在进行治疗前,患者应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指导治疗。
5. 培训与认证:为了确保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从业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认证。
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基础、操作技巧、适应症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通过认证的从业者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书,以保证其专业性和可靠性。
总之,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外治疗法,其技术标准主要包括理论基础、操作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和培训与认证等方面。
在实践中,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线点灸手法原则
药线点灸手法是一种将药物点涂于火针上,通过温热的火针刺激经络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中医治疗方法。
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药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点灸,一般应根据具体疾病和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
常用的药物有生姜、大蒜、辣椒等,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较为常用。
2.穴位选取原则:根据所治疾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点灸。
一般选择与所治疗器官或病位相关的主穴或腧穴为主,辅以一些配穴。
此外,还需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
3.火针操作原则:火针通常由医生负责进行操作,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火针点灸前应先将火针烧红,然后将预先准备好的药物涂抹在火针上。
接着,将火针快速穿刺到相应的穴位上,使其达到适当的深度。
灸烧时应掌握好火候,注意保护患者的皮肤。
灸后及时处理火针所产生的伤口,维护皮肤的卫生。
4.饮食起居原则:药线点灸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起居。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等食物刺激。
起居要保持规律,避免过于劳累或受凉。
5.病情观察原则:药线点灸后,患者需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随访,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
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穴位的选择以及治疗频次,以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总之,药线点灸手法在治疗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选择、穴位的选取、火针的操作、饮食起居以及病情的观察等因素,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遵循药线点灸的相关原则操作。
中医知识:药线灸【概述】药线灸是以特制药线进行点灸的一种灸法方法。
现代的药线灸法分为二类,一类是以棉线等粘裹药末制成药线施灸,一类则和壮医药线灸类似,系将线浸泡于药液制成药线点灸。
药线灸法的产生既受到古代药捻灸的影晌,也是现代针灸工作者临床上的总结。
对某些病证确有较好的效果。
药线灸法在民族中也有较广泛的应用。
药线灸法还存在药线制作比较麻烦,有的取材也受到一定限制等问题。
【灸具制备】1、药棉线制备:取雄黄10g、火硝10g、硼砂10g、樟脑3g、人造麝香1g和棉线50g备用。
将前5味药分别置于乳钵内,研为极细末,以无声为度。
注意不可合研,以免意外。
然后将4~6股棉线,搓紧成线绳,约1.5~2.0mm粗细。
棉线搓好后,用黄蜡捋光,曲酒适量浸泡1日,取出湿润之药线,撒上混合均匀之药末,使之粘在线上,并用手充分搓入线内。
阴干,收入瓷瓶中,勿令泄气,置于干燥处,备用。
2.药线制备:取陈年纺车线一丈,剪成两寸长一段备用。
另取中药:雄黄、沉香、檀香、龙涎香、细辛、藁本、川芎、白芷、人造麝香等研细末。
每年端午节时,将药末放人研钵内,再放入车线,用杵缓缓研磨,在未时前将药末和线装入细口瓶内密闭保存,一月后方可使用。
3.七星艾线制备:七星剑10g,大风艾10g、苎麻线(直径O.7cm,长3Ocm)10条。
将上物均浸入95%乙醇200ml中,密封2周备用。
【具体操作】应用时,根据病情,令患者坐位或卧位,让患处充分暴露所选定的穴区或病灶部位,严格消毒后,医者右手持药线,将一端在乙醇灯上点燃,对准穴区快速点灸,如雀啄食,一触即起,此为1壮,或以火灭为一壮。
每穴3~5壮。
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一疗程。
【主治病证】痹证、头痛、胃脘痛、瘰疬、扁平疣、痔核等病证。
【注意事项】1.药线灸要求医者操作熟练,患者密切配合。
2.在药线灸的过程中,不能用明火,力求避免出现皮肤灼伤。
如灸后局部出现水泡,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抹。
【临床应用】1.头痛取穴:百会、四神聪、率谷、完骨、太阳、风池、阿是穴。
药线点灸操作流程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ces, have been used for centuries to alleviate pain, promote healing, and improve overall well-being. These practices involve the insertion of thin needles or the burning of mugwort on specific points of the body, known as acupoints, to stimulate the flow of qi, or energy, and restore balance in the body. The process of performing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known as acupoint stimulation, requires careful training and knowledge of the body's meridian system. It is a complex and intricate process that holds significa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药线点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和改善整体健康。
这些实践涉及在身体特定穴位,也称为穴位上插入细针或燃烧艾草,以刺激气或能量的流动,并恢复身体的平衡。
进行针灸和艾灸的过程,称为穴位刺激,需要小心的训练和对身体经络系统的知识。
这是一个复杂而精致的过程,在传统中医中具有重要意义。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volves several key steps to ensure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The first step is theidentification of the acupoints on the patient's body, which require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meridian system and the specific locations of the acupoints. This step is crucial as it determin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cupoint stimulation. Once the acupoints are identified, the next step is the insertion of thin needles or the application of moxibustion on these points. The needle insertion must be done with precision and care to avoid causing pain or injury to the patient. Similarly, the application of moxibustion requires attention to detail to prevent burns or discomfort.针灸的操作过程涉及几个关键步骤,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壮医药线灸2008-11-16 19:5【大中小】【我要纠错】【概述】壮医药线点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灸法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针灸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和规范、并通过广西中医学院壮医研究所及壮医门诊部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后,向全国、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该疗法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在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节龙路、火路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灸材制备:1.浸线药酒的配制有二法,一为: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归尾、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10 g,浸于50%酒精1000 ml中30天,滤过后加麝香1g,密封保存。
约可浸药线500 g.一为雄黄酒:取适量雄黄、吴萸粉、樟脑、麝香等浸入95%乙醇中,配制成20%的雄黄酒备用。
2.药线制作取苎麻、黄麻或了哥王根皮搓成直径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上述药酒中。
一般须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小时的。
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湿润,用时取出。
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径为1mm,多在冬季用;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0.25mm,用于灼灸皮肤嫩薄处、耳穴及小儿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具体操作:1.一般点灸法:①持线: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②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乙醇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珠火对准选定的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
一个穴位灸一壮。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手法分轻、中、重三种操作手法,点灸时间短于1秒且轻快迅速为轻法,点灸时间l~2秒且中等用力为中法,点灸时间超过2秒且较用力为重法。
对壮医药线点灸的感想
壮医药线点灸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疗法,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壮医药线点灸为广西各族居民提供了简便、廉价、有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首先,壮医药线点灸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独特的治疗方法。
通过将药线点燃,用手指将其精准地点在患者的穴位上,瞬间接触皮肤烧灼后再马上离开,既不会留下疤痕,又能给患者带来一种类似蚂蚁咬的疼痛感,这种疼痛感患者能够承受,甚至小孩也能承受。
其次,壮医药线点灸的疗效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药线的药效和温热作用相结合,刺激体表穴位,使药力直达病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疏通经络,平衡人体气血,从而促使人体康复。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善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杂症。
此外,壮医药线点灸还体现了壮族独特的医学理论。
壮医认为火路和龙路是人体内两条重要的内封闭通路,火路是人体内传感之道,使人体能感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和刺激,并快速做出反应;龙路在人体内是血液运行的通道,为全身各组织各器官输送血液及营养。
通过壮医药线点灸,可以畅通人体龙路火路气机,平衡气血,扶助人体正气祛除邪毒。
总之,壮医药线点灸是一种具有神奇疗效的民族医疗疗
法,它体现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同时,也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和探索壮医药线点灸的机理,为这一疗法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