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围术期管理策略共33页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33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策略•特殊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结论与展望01引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对医疗保健需求增加围手术期管理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合并症和生理功能减退,需要精细化、综合化的围手术期管理背景与意义规范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提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目的和任务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
研究方法文献回顾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研讨,结合我国国情和北京协和医院实际情况,达成共识。
专家共识将共识转化为具体的临床实践指南,便于临床医生参考执行。
实践指南02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老年患者定义一般指年龄≥60岁的患者,但因地域和时代不同,老年患者的具体定义有所差别。
老年患者特点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多伴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
老年患者定义与特点应激反应手术创伤可导致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强,易出现器官功能不全、感染等并发症。
术前评估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血糖、血压等指标,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
术后恢复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加强术后监护和治疗。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评估评估内容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估工具如ASA 评分、POSSUM评分等,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实践中常用的“五维度评估法”。
评估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风险分层03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术前准备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胃肠道准备、呼吸道准备等,预防术后并发症。
术前评估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及营养状况、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等。
xxxxx医院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规范一、术前措施:1、戒烟:督促患者术前2周完全戒烟,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改善纤毛功能。
2、术前疾病控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COPD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得择期手术应推迟在病情好转后1—2w后进行。
3、改善气道痉挛:对存在气道痉挛患者,术前予以支气管扩张剂。
(年龄大于65 岁、肥胖、有吸烟史、支气管哮喘与COPD 等患者,推荐术前1 w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每日2~3次。
)(临床推荐尽可能雾化吸入治疗)4、黏液溶解剂:排痰不利患者,可在舒张并湿化气道得基础上,使用黏液溶解剂。
5、排痰训练: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体位引流、胸背部拍击等方法,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练习:即深呼吸2次,第3次吸入后屏气3 s~5 s后从胸腔进行2次或3次短促有力得咳嗽。
)6、呼吸功能锻炼:平卧位练习腹式呼吸,立位练习胸式呼吸,每日2次~4次,每次15 min~20 min。
每日行系统性呼吸功能锻炼,呼吸训练器吸气训练+呼吸控制,登楼训练。
高危病人得肺康复训练(高龄〉70Y,期吸烟,copd病史等高危人群)高危因素a类:术前吸烟>800年支且戒烟时间<2周;b类:支气管高反应性;c 类:峰值呼气流量PEF<250l/min/kg;d类:肺功能处于临界状态(1。
0L 〈FEV1<1。
2L, 且40%<FEV1%<60%)7、对术后需保留气管导管得患者,需向病人解释放置气管导管得必要性。
与病人约定非语言交流得方法表达需要、如用指图例或用手指表示出数字等方法,迅速、准确表达疼痛、憋气、需要吸痰等症状,以便医务人员及时给予相应措施、8、术前风险评估: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于麻醉前根据患者体质状况与对手术危险性进行了分类。
胸外科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风险评估,包括患者得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炎症、吸烟指数、肺通气与弥散功能等。
高龄患者围术期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模式探讨赵国光;李小莹;王朝东;王天龙;鲁世保;张艳红;贾茜;冀冰心【摘要】高龄手术患者常伴随多种疾病,其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和术后生活质量是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通过组建专业化、高水平的多学科团队,对高龄患者进行围术期一站式评估与干预.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流程,探索高龄患者围术期多学科协作的全程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决策.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出现,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保障患者围术期医疗质量与安全,提升医院老年医学品牌实力.【期刊名称】《中国医院》【年(卷),期】2018(022)011【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高龄患者;围术期;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作者】赵国光;李小莹;王朝东;王天龙;鲁世保;张艳红;贾茜;冀冰心【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2现代老年医学的核心理念是整体性、连续性、系统性诊疗,强调多学科协作与功能生活质量评估、维护与康复[1]。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同时,老年手术患者快速增长,高龄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需求增加,传统手术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老年医学发展的需要,老年手术管理逐步向围术期老年医学管理迈进。
高龄手术患者围术期相关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的综述王莉;张军花;张春华【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6(013)012【总页数】3页(P15-17)【作者】王莉;张军花;张春华【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手术室;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手术室;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手术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定位80岁及以上为高龄老人[1]。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高龄患者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手术适应证逐步放宽。
但由于其脏器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且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加上手术相关因素如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手术特殊体位、切口疼痛、输血等,均会引起术后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并发症即使轻微,也可迅速升级为严重不良事件,其围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高龄患者围术期的特点、影响手术效果的各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等综述如下。
1.1 高龄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应激特点焦虑是个体对所面临的潜在性威胁而产生的一种复杂、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2]。
老年人常视手术为生死关口,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对手术安全和预后没有信心,表现为孤独、沉默、猜疑,甚至表现为消沉和绝望。
同时老年人往往担心住院费用及住院给子女亲属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加重其心理负担。
手术中,由于亲人不在身边,感觉孤独无助,情绪很敏感,对手术室环境、器械设备等缺乏了解,容易导致不良的应激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
手术后,高龄患者的焦虑则表现为对手术效果的担心和忧虑、器官切除后的缺失心理、疼痛等,这些反应会不同程度地导致高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弱、睡眠障碍、抵抗能力下降,影响术后康复[3]。
1.2 高龄患者围术期的体温特点围术期体温低于36°C者称低体温,其发生率为60%~80%[4]。
当室温<21℃时,由于皮肤与环境温度差值大,辐射和对流散热显著增加,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低体温[5]。
老年COPD患者围术期处理一、手术前评估(一)病史和术前准备应了解COPD患者平时药物治疗是否充分,及呼吸肌锻炼和物理治疗的情况。
COPD急性加重期有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缓解后再考虑手术。
良好的术前准备能改善肺通气功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并发症的减少有所帮助。
包括戒烟、控制职业性和环境污染、减少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胸部理疗、呼吸训练、营养支持、健康宣教、药物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吸入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慢阻肺病情恶化,降低再入院率,对已用支气管扩张剂之后仍有顽固症状的中至重度气流限制的患者疗效明显,全身应用皮质激素要注意高血糖、继发感染、精神异常、类固醇肌病等不良反应。
支气管扩张剂是缓解呼吸道阻塞的重要药物,联合吸入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可提高疗效,有效缓解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其他如蛋白酶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拮抗剂、趋化因子拮抗剂对减少COPD患者肺部损害也有一定作用。
呼吸训练包括深呼吸、胸腹式呼吸锻炼、使用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器、双向正压通气进行无创鼻罩通气适应性训练以及术前无创正压通气训练,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
对于术前合并有电解质平衡和内分泌紊乱应予及时纠正,合并肺部感染者要应用敏感抗生素加以控制,待肺功能改善后予以手术。
慢性低氧血症的患者予短期氧疗以减轻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
(二)辅助检查及风险评估严重COPD患者发生术后严重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大大高于轻度和无COPD的患者。
上腹部手术和胸科手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明显高于下腹部和四肢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在10%~40%左右。
术前肺功能,单侧肺功能及预计的术后肺功能经常被用来评估围术期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常见指标。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指出,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必要术前作肺功能测定,但98%的麻醉医师对特殊患者都要求其作肺功能测定,而COPD患者属于这类特殊患者。
关于术前肺功能评估的价值,肺功能参数并不能够精确地预测术后并发症,只用来评估手术风险或预测术后肺功能。
高龄普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与干预效果评估摘要:探讨高龄普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与干预效果评估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并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120例年龄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根据床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60例患者,围术期13例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21.67%,观察组60例患者,围术期1例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1.6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率85.00%,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96.67%,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龄普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与干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龄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干预效果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普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和干预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和干预对于手术后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控制非常重要。
高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和慢性病的累积,往往面临着更高的手术风险。
手术过程中,高龄患者可能面临更长的手术时间、更多的失血量,以及更高的术后并发症风险,如感染、心血管事件和肺部问题等。
因此,对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和干预措施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就我院高龄普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与干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并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120例年龄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根据床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65-73岁,平均年龄69.9±3.0岁,其中消化道手术32例,腹腔镜镜胆囊切除术20例,其他手术8例;观察组60例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65-76岁,平均年龄70.0±3.4岁,其中消化道手术30例,腹腔镜镜胆囊切除术24例,其他手术6例;经统计学软件评价,未见两组患者上述基础资料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摘要】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术方式,围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从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护理内容、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和护理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还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皮肤完整性,以及及时进行疼痛管理和康复训练。
通过综合评价护理效果,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质量。
围手术期护理是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为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显著的改善。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重要性、内容、措施、注意事项、效果评价、总结、展望1. 引言1.1 概述高龄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活动能力减退等因素,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恢复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内容、措施、注意事项以及效果评价,以便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1.2 意义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高龄人群因为骨质疏松等因素容易发生此类骨折。
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围手术期护理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来说至关重要。
在手术前后,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手术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