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患者围术期管理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33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策略•特殊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结论与展望01引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对医疗保健需求增加围手术期管理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合并症和生理功能减退,需要精细化、综合化的围手术期管理背景与意义规范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提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目的和任务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
研究方法文献回顾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研讨,结合我国国情和北京协和医院实际情况,达成共识。
专家共识将共识转化为具体的临床实践指南,便于临床医生参考执行。
实践指南02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老年患者定义一般指年龄≥60岁的患者,但因地域和时代不同,老年患者的具体定义有所差别。
老年患者特点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多伴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
老年患者定义与特点应激反应手术创伤可导致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强,易出现器官功能不全、感染等并发症。
术前评估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血糖、血压等指标,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
术后恢复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加强术后监护和治疗。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评估评估内容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估工具如ASA 评分、POSSUM评分等,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实践中常用的“五维度评估法”。
评估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风险分层03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术前准备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胃肠道准备、呼吸道准备等,预防术后并发症。
术前评估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及营养状况、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等。
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对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方面的作用。
方法:通过对我院手术室2011年7月-2012年7月的80例70岁以上患者的回顾性调查,将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
结果:经过对高龄患者实行围术期手术室优质护理,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手术室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得到提高,同时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结论:对高龄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手术成功率,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高龄患者围手术期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04【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53-02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情况越来越严重,而老年人在手术病人中所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成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要面对的一个重要人群。
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整个手术过程。
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弱,机体耐受性差,器官功能减退,面临的手术风险较大,因此,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选取我院手术室自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的80例高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原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实施手术室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全性保障有了很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上升,赢得了医生、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手术室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的80名高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70-81岁,平均年龄74.8岁,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
将这些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40名,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
xxxxx医院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规范一、术前措施:1、戒烟:督促患者术前2周完全戒烟,使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改善纤毛功能。
2、术前疾病控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COPD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得择期手术应推迟在病情好转后1—2w后进行。
3、改善气道痉挛:对存在气道痉挛患者,术前予以支气管扩张剂。
(年龄大于65 岁、肥胖、有吸烟史、支气管哮喘与COPD 等患者,推荐术前1 w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每日2~3次。
)(临床推荐尽可能雾化吸入治疗)4、黏液溶解剂:排痰不利患者,可在舒张并湿化气道得基础上,使用黏液溶解剂。
5、排痰训练: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体位引流、胸背部拍击等方法,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练习:即深呼吸2次,第3次吸入后屏气3 s~5 s后从胸腔进行2次或3次短促有力得咳嗽。
)6、呼吸功能锻炼:平卧位练习腹式呼吸,立位练习胸式呼吸,每日2次~4次,每次15 min~20 min。
每日行系统性呼吸功能锻炼,呼吸训练器吸气训练+呼吸控制,登楼训练。
高危病人得肺康复训练(高龄〉70Y,期吸烟,copd病史等高危人群)高危因素a类:术前吸烟>800年支且戒烟时间<2周;b类:支气管高反应性;c 类:峰值呼气流量PEF<250l/min/kg;d类:肺功能处于临界状态(1。
0L 〈FEV1<1。
2L, 且40%<FEV1%<60%)7、对术后需保留气管导管得患者,需向病人解释放置气管导管得必要性。
与病人约定非语言交流得方法表达需要、如用指图例或用手指表示出数字等方法,迅速、准确表达疼痛、憋气、需要吸痰等症状,以便医务人员及时给予相应措施、8、术前风险评估: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于麻醉前根据患者体质状况与对手术危险性进行了分类。
胸外科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气道炎症及肺部并发症风险评估,包括患者得呼吸困难程度、气道炎症、吸烟指数、肺通气与弥散功能等。
高龄患者围术期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模式探讨赵国光;李小莹;王朝东;王天龙;鲁世保;张艳红;贾茜;冀冰心【摘要】高龄手术患者常伴随多种疾病,其手术安全性、有效性和术后生活质量是当前老年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通过组建专业化、高水平的多学科团队,对高龄患者进行围术期一站式评估与干预.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流程,探索高龄患者围术期多学科协作的全程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决策.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出现,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保障患者围术期医疗质量与安全,提升医院老年医学品牌实力.【期刊名称】《中国医院》【年(卷),期】2018(022)011【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高龄患者;围术期;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作者】赵国光;李小莹;王朝东;王天龙;鲁世保;张艳红;贾茜;冀冰心【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22现代老年医学的核心理念是整体性、连续性、系统性诊疗,强调多学科协作与功能生活质量评估、维护与康复[1]。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同时,老年手术患者快速增长,高龄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需求增加,传统手术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老年医学发展的需要,老年手术管理逐步向围术期老年医学管理迈进。
高龄患者围术期谵妄护理手术后谵妄也被称为急性意识障碍,它是一种在短期之内,会发生注意力、认知、思考和睡眠循环的紊乱,表现为烦躁、多语、定位困难、对答不切等表现出来的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
术后出现幻觉,将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康复,延长患者的住院期,加重患者的家庭负担。
对于高龄患者,如果手术之前已经有一个或者多个倾向因素,再加上麻醉、大手术、失血、生理指标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术后2~3天的谵妄。
此外需要警惕的是,谵妄还会导致死亡,这与老年患者手术后病死率增加有极大的关系。
重症肺炎是ICU中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谵妄被认为是重症肺炎住院病人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之一,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1次或1次以上谵妄可导致老年肺炎病人院内死亡的危险增加5倍甚至更多。
有数据表明,重症监护室患者在出院时出现的精神错乱,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研究显示,50个高龄患者中,有70.3%的人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出现了精神错乱。
病人一旦到了65岁时,其谵妄危险性每增1岁时增加1例,痴呆则可增加谵妄风险。
所以对防治谵妄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谵妄为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且重要并发症,其发生与患者年龄,手术应激反应,低氧血症,疼痛及药物等相关。
术前对病人全身状况进行调节以增强机体应激耐受力;手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防治低氧血症、给药良好镇痛、合理给药有助于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一、护理干预1.提高机体应激耐受力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疾病,手术前应进行综合评估,并积极改善全身状况和调节水和电解质失调及营养不良等,从而增强手术耐受力。
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焦虑心理,对手术危险性和预后有顾虑。
病人入院时注重心理状况干预,并采用积极的沟通策略了解病人心理变化的动态及存在的忧虑,逐渐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针对病人的个性、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等情况,因人而异地介绍病房环境及同室病友名称,解释疾病有关知识,并介绍术中顺利痊愈出院情况,消除他们的焦虑恐惧。
老年COPD患者围术期处理一、手术前评估(一)病史和术前准备应了解COPD患者平时药物治疗是否充分,及呼吸肌锻炼和物理治疗的情况。
COPD急性加重期有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缓解后再考虑手术。
良好的术前准备能改善肺通气功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并发症的减少有所帮助。
包括戒烟、控制职业性和环境污染、减少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胸部理疗、呼吸训练、营养支持、健康宣教、药物治疗等。
药物治疗方面,吸入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慢阻肺病情恶化,降低再入院率,对已用支气管扩张剂之后仍有顽固症状的中至重度气流限制的患者疗效明显,全身应用皮质激素要注意高血糖、继发感染、精神异常、类固醇肌病等不良反应。
支气管扩张剂是缓解呼吸道阻塞的重要药物,联合吸入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可提高疗效,有效缓解症状,降低不良反应。
其他如蛋白酶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拮抗剂、趋化因子拮抗剂对减少COPD患者肺部损害也有一定作用。
呼吸训练包括深呼吸、胸腹式呼吸锻炼、使用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器、双向正压通气进行无创鼻罩通气适应性训练以及术前无创正压通气训练,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
对于术前合并有电解质平衡和内分泌紊乱应予及时纠正,合并肺部感染者要应用敏感抗生素加以控制,待肺功能改善后予以手术。
慢性低氧血症的患者予短期氧疗以减轻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肺功能。
(二)辅助检查及风险评估严重COPD患者发生术后严重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大大高于轻度和无COPD的患者。
上腹部手术和胸科手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明显高于下腹部和四肢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在10%~40%左右。
术前肺功能,单侧肺功能及预计的术后肺功能经常被用来评估围术期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常见指标。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指出,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必要术前作肺功能测定,但98%的麻醉医师对特殊患者都要求其作肺功能测定,而COPD患者属于这类特殊患者。
关于术前肺功能评估的价值,肺功能参数并不能够精确地预测术后并发症,只用来评估手术风险或预测术后肺功能。
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模式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干预效果发布时间:2022-09-15T07:23:57.86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期作者:蒲玉梅[导读] 探究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方案,明确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实际应用效果。
蒲玉梅广元市中心医院四川广元 628000摘要:目的:探究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方案,明确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筛选6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科护理)和观察组(ERAS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康复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予以高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ERAS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髋部骨折;高龄患者;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高龄患者跌倒后,髋部解剖结构复杂、周围软组织较少、骨脆性增加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髋部骨折。
及时进行手术复位,可恢复髋部正常结构,但患者卧床时间长,易引发诸多并发症。
ERAS在骨科领域、结直肠领域、泌尿领域等应用广泛,具有预见性特点,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规避各类并发症风险,本文将对其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筛选6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7:13、18:12,年龄分别为(86.22±1.45)岁、(85.97±1.60)岁,骨折至入院时间分别为(5.37±1.24)h、(5.25±1.18)h,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患者例数分别为11/19、13/17,组间差异较小(P>0.05)。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髋部骨折;②年龄≥80岁;③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指征;④骨折前生活自理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②合并代谢功能障碍者;③老年痴呆以及意识、认知障碍者;④存在手术禁忌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