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共2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22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策略•特殊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结论与展望01引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对医疗保健需求增加围手术期管理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合并症和生理功能减退,需要精细化、综合化的围手术期管理背景与意义规范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提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目的和任务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
研究方法文献回顾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入研讨,结合我国国情和北京协和医院实际情况,达成共识。
专家共识将共识转化为具体的临床实践指南,便于临床医生参考执行。
实践指南02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老年患者定义一般指年龄≥60岁的患者,但因地域和时代不同,老年患者的具体定义有所差别。
老年患者特点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多伴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
老年患者定义与特点应激反应手术创伤可导致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强,易出现器官功能不全、感染等并发症。
术前评估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血糖、血压等指标,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
术后恢复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加强术后监护和治疗。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特点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评估评估内容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估工具如ASA 评分、POSSUM评分等,以及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实践中常用的“五维度评估法”。
评估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风险分层03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术前准备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胃肠道准备、呼吸道准备等,预防术后并发症。
术前评估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及营养状况、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等。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专家共识(完整版)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中以心血管并发症最为常见,在老年患者中尤为突出。
老年患者在非心脏手术前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国外指南提供了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及管理的推荐意见,但缺乏针对老年人群的具体意见。
本共识针对老年人群,在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提出了具体问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证据,给出循证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表1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推荐意见汇总。
2024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目前,我国以年龄60岁以上作为老年人的标准,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60-74岁划归为年轻老年人,75岁以上才称为老年人。
老年女性是妇科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组织器官不断衰老退化,机体储备功能下降,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以及医疗费用均较高,成为临床需迫切关注的问题。
本共识包括了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建议,旨在实现围手术期的标准化管理,力争达到平稳康复的预期,保障患者安全和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提升医疗品质。
术前管理老年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其术前管理重点包括基于风险的分层管理、营养状态评估与干预、基础疾病专科管理、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麻醉风险评估等。
1.1初筛分层管理在拟定老年患者手术时,应根据妇科疾病本身、体能状态、合并症类型及程度、生活习惯、既往用药史等进行分层管理,个体化诊疗方案尤为重要。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将老年患者分为适合直接手术和需要进行术前康复(也称预康复)两类。
1.2营养状态评估及干预营养干预是预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妇科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问题,营养缺乏也会增加妇科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易感性。
晚期妇科肿瘤患者多合并营养不良,营养筛查和评估是判断手术耐受性、并发症及预后的重要环节。
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营养不良的直接证据。
当判断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时,应积极进行营养干预。
推荐意见推荐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为老年妇科患者首选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分23分提示存在营养风险,推荐进一步联合《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表》、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等评估营养不良程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患者,推荐进行包括营养咨询、饮食调整、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等营养干预,纠正患者营养状态(推荐等级:2A类)。
1.3体能状态评估及干预对老年患者来说,体能状态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功能储备和状态,与手术入路、手术范围等手术因素密切相关。
专家共识: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20版)(三)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据统计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10%以上。
随着老年手术日趋增多,有统计报导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半数在去世以前至少要经历一次手术治疗。
由于老年患者衰老(aging)、共病(同时患2种以上慢性病,multiplechronic conditions,MCC)、衰弱(frailty)等多方面因素,手术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老年人是否需要手术,如何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减少并发症、维护术后功能状态,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部分 1.术中管理二、麻醉药物选择老年患者的麻醉药物选择以不损害脏器功能为原则。
针对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影响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传递和代谢的药物,如抗胆碱药物东茛菪碱、长托宁等,以及苯二氮类药物应该加以避免;针对脆弱肝肾功能的患者,肌松药物最好选择不经过肝肾代谢的药物,如顺式阿曲库铵;舒更葡糖钠为罗库溴铵特异性拮抗药,如果具备此类药物,罗库溴铵也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和维持。
中效镇静药物需要在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指导下给予,以避免停药后药物蓄积效应导致苏醒期延迟;对于脆弱脑、肺功能以及高龄患者(>75岁),最好给予短效镇静镇痛药物,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以避免中长效镇静镇痛药物的残余效应对麻醉苏醒期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老年患者由于循环的脆弱性,麻醉诱导应选择对循环抑制较轻的镇静药物。
麻醉诱导过程中,如果仍然出现循环抑制如低血压,应先暂停给予丙泊酚,经过输液、调整缩血管药物剂量,循环稳定后再继续给予直至达到插管镇静深度;慎用即刻进行气管插管以刺激循环的做法。
在髋关节或膝关节等四肢手术中,与全身麻醉相比,区域麻醉(椎管内麻醉、外周神经阻滞)能够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对于行髋膝关节等四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如无禁忌,强烈建议行区域麻醉。
【推荐意见】老年患者优选全静脉麻醉,肌松药物优选顺式阿曲库铵或者罗库溴铵,镇静镇痛药物优选短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脑健康多学科专家共识二(最全版)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一、概念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PND)包括术前已经存在的和术后新发生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如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OCD)][1]。
二、术前认知功能障碍随着人口老年化,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
有研究显示在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中,22%~23%术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2]。
术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不仅与术后并发症、谵妄、认知功能损害加重和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而且伴随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3,4,5,6]。
因此,评估术前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表1)。
表1导致术前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及发生率【推荐意见】存在糖尿病控制不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低氧血症、脑卒中病史、帕金森病史、抑郁、肿瘤经放/化疗等情况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其术前是否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建议评估其认知功能三、认知功能评估美国外科医师学会(ACS)和美国老年医学学会(AGS)在其关于老年人术前评估指南以及术后谵妄指南中均推荐医护人员术前对老年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40]。
了解手术前患者的认知状态对风险评估分层至关重要,并影响后续的预防、监测和治疗。
1.术前认知功能评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是国际最具影响、最普及的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工具之一,测试内容涵盖了时间、地点定向、即刻记忆、注意力、计算力、短时记忆、语言及视空间结构能力。
MMSE总分30分,<27分即被认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完成整个测试耗时5~10 min。
MMSE总分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的言语及操作测试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66,表明其与WAIS有较好的相关性[41]。
但MMSE目前需要许可协议和使用费用。
也可使用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Mini-Cog)进行术前认知功能筛查[40]。
Mini-Cog涉及记忆的3项词语回忆测试和作为干扰的时钟绘图测试;它测试视觉空间展示、回忆和执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