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线圈放电试验
- 格式:docx
- 大小:138.69 KB
- 文档页数:6
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各种电力设备交接、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和要求,用以判断设备是否符合运行条件,预防设备损坏,保证安全运行。
本规程适用于500kV及以下的交流电力设备。
本规程不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设备、矿用及其它特殊条件下使用的电力设备,也不适用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测量装置等电气设备和安全用具。
从国外进口的设备应以该设备的产品标准为基础,参照本规程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
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61—83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GB264—83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507—86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GB/T511—88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GB1094.1~2—1996电力变压器GB1094.3~5—85电力变压器GB2536—90变压器油GB5583—85互感器局部放电测量GB5654—85液体绝缘材料工频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体积电阻率的测量GB6450—86干式电力变压器GB/T6541—86石油产品油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圆环法)GB7252—87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GB7328—87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级测定GB7595—87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GB/T7598—87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溶性酸测定法(比色法)GB/T7599—87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GB9326.1~.5—88交流330kV及以下油纸绝缘自容式充油电缆及附件GB7600—87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 GB7601—87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GB11022—89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11023—89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导则GB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12022—89工业六氟化硫DL/T421—91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DL/T423—91绝缘油中含气量测定真空压差法DL/T429.9—91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DL/T450—91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测定方法(二氧化碳洗脱法)DL/T459—92镉镍蓄电池直流屏定货技术条件DL/T492—92发电机定子绕组环氧粉云母绝缘老化鉴定导则DL/T593—1996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定货技术导则SH0040—91超高压变压器油SH0351—92断路器油3 定义、符号3.1 交接、预防性试验为了发现新安装及运行中设备的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或设备损坏,对设备进行的检查、试验或监测,也包括取油样或气样进行的试验。
发电机定子绕组局部电试验方案目录1 发电机基本参数 (1)2 试验目的 (1)3 试验标准 (1)4.试验方法 (1)5.仪器仪表及材料 (3)6.组织措施 (4)7.安全技术措施 (5)8.应急预案 (6)1 发电机基本参数发电机型号:SF650-48/14500 额定容量:600MVA额定电压:18kV 额定电流:20000A额定转速:125r/min 额定功率因数:0.9(滞后)额定励磁电压:450V 额定励磁电流:3000A2 试验目的为检测发电机定子绕组末端绕组或者环形母线中是否存在相间放电情况。
3 试验标准DL/T 492-2009 发电机定子绕组环氧粉云母绝缘老化鉴定导则4.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将发电机与主变压器断开,解开发电机中性点,并作好安全措施。
按要求在试验前接好试验线路并仔细检查。
试验前应将可能受到加压影响的二次部分短接接地。
4.1 整相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使用2500V兆欧表测量每相绕组对地及相间的绝缘电阻R60"/R15"值。
每相试验完毕应对地充分放电。
判断标准:各相或各分支绝缘电阻值的差值不应大于最小值的100%。
4.2 整相绕组局部放电试验用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升压,采用局部放电仪分别测量三相定子绕组局部放电量、起始放电电压、熄灭电压,试验电压为相电压。
试验原则如下:(1)试验电压为额定相电压,对定子三相绕组绝缘分别加压;(2)为提高测量精度,本次测量试验频率确定为45-65Hz。
试验中要求发电机被试绕组首尾短接,谐振电源高压由引出端加至被试相绕组。
非被试相绕组首尾短接后接地,试验接线见图1。
图1 局部放电试验接线图试验步骤如下:(1)发电机出口断开,并与系统隔离,应有明显的断开点,严防系统向发电机倒送电;(2)发电机中性点解开,发电机中性点隔离刀闸拉开;(3)非被试两相头、尾母排(引出端和中性点端)牢固可靠接地;(4)试验电源和试验设备接线,并检查试验接线是否正确无误;(5)在试验区和发电机周围、发电机引线周围设置遮拦,并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5)发电机测温元件、发电机二次线短路接地,发电机转子绕组短路接地;(6)试验现场通道应派人看守,严防非试验人员进入高压试验区;(7)试验设备通电,空试检查设备是否正常;(8)用兆欧表检查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9)分相进行发电机局放放电试验,测试局部放电量、起始放电电压和熄灭电压;(10)断开试验电源,拆线,试验结束。
放电线圈检修试验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我段牵引变电所GZ-27.5/2放电线圈检修试验,温度不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的检修试验,检修周期3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铁路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牵引变电所安全工作规程》《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规程》《牵引变电所安全工作规程和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规程实施细则》《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4 放电线圈检修试验4.1 准备工作4.1.1 人员准备作业人员2-4人,其中工作领导人1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电气安全合格证。
4.1.2 工具、材料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 绝缘电阻表2500v、1000v 块各12 试验导线 2.5 mm2若干3 温度计0℃-100℃个 14 湿度计个 15 万用表块 16 呆扳手把≥27 活扳手250mm 把≥2(平口及梅8 螺丝刀把各1花)9 油桶个 110 保险丝及白布带若干11124.2 作业流程及标准4.3 必要时试验放电线圈可单独或全部进行下列试验项目,但耐压试验前必须先测量试品绝缘,合格后方可进行耐压。
序号试验项目标准及要求1绝缘电阻1.一次绕组用2500V兆欧表,二次绕组用1000V兆欧表。
2.绝缘电阻不低于1000MΩ。
2绕组的tgδ1.绕组绝缘tgδ(%)不应大于下表中数值:温度℃510203040 35kV及以下大修后 1.5 2.5 3.0 5.07.0运行中 2.0 2.5 3.5 5.58.0 35kV以上大修后 1.0 1.5 2.0 3.5 5.0运行中 1.5 2.0 2.5 4.0 5.5 2.支架绝缘tgδ一般不大于6%.3交流耐压试验1. 用感应耐压法。
2.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电压的85%。
一、实验目的1. 研究线圈放电的基本原理及过程;2. 探究线圈放电的电压、电流与线圈参数之间的关系;3. 观察线圈放电现象,分析放电过程中能量转换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线圈放电实验是一种利用线圈储存电能并释放的过程。
当线圈中的电流突然消失时,线圈中的磁场能迅速转化为电能,从而产生高压放电现象。
线圈放电实验的原理主要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器材1. 线圈:采用绕制在铁芯上的绕线线圈,线圈参数如下:- 绕制匝数:N- 横截面积:A- 长度:L- 绕制材料:铜线2. 放电电路:包括开关、电阻、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等;3. 电源:直流电源,输出电压U;4. 实验台:用于放置线圈和实验器材;5. 摄像设备:用于记录放电现象。
四、实验步骤1. 将线圈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线圈与地面垂直;2. 将线圈接入放电电路,包括开关、电阻、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等;3. 调整电源输出电压U,记录电压表读数;4. 合上开关,使线圈中的电流达到稳定值I,记录电流表读数;5. 突然断开开关,观察线圈放电现象,并记录放电时间t;6. 测量放电过程中线圈中的电压变化,记录电压表读数;7. 改变线圈参数(如匝数、横截面积、长度等),重复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放电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迅速减小,电压迅速升高,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2. 线圈放电时间与线圈参数(如匝数、横截面积、长度等)有关,放电时间随线圈参数增大而增加;3. 线圈放电电压与线圈参数(如匝数、横截面积、长度等)有关,放电电压随线圈参数增大而增加;4. 线圈放电电流与线圈参数(如匝数、横截面积、长度等)有关,放电电流随线圈参数增大而增加。
六、实验结论1. 线圈放电实验验证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2. 线圈放电过程中,磁场能迅速转化为电能,产生高压放电现象;3. 线圈放电电压、电流与线圈参数(如匝数、横截面积、长度等)有关,放电电压、电流随线圈参数增大而增加;4. 线圈放电时间与线圈参数有关,放电时间随线圈参数增大而增加。
放电线圈放电线圈用于电力系统中与高压并联电容器连接,使电容器组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后的剩余电荷迅速泄放。
因此安装放电线圈是变电站内并联电容器的必要技术安全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电容器组再次合闸时,由于电容器仍带有电荷而产生危及设备安全的合闸过电压和过电流,并确保检修人员的安全。
本产品带有二次绕组,可供线路监控、监测和二次保护用。
放电线圈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力系统中, 与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并联连接,使电容器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后的剩余电荷迅速泄放,电容器的剩余电压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要求值.带有二次线圈,可供线路监控.放电线圈是电容柜常用的放电元件,有时放电线圈会用放电PT代替,电容器放电采用放电线圈还是电压互感器主要看电容器的容量,一般小容量电容放电用电压互感器即可,大容量电容肯定要用放电线圈。
在电容器停电时,放电线圈作为一个放电负荷快速泄放电容器两端的残余电荷,标准上高压要求退出的电容器在5秒钟之内要使其端电压小于50V。
在运行时放电线圈作为一个电压互感器使用,其二次绕组常接成开口三角,从而对电容器组的内部故障提供保护(不能用母线上的PT)。
我们常说电容器组的开口三角形保护、不平衡电压保护,零序不平衡保护实际就是这种保护。
而此种保护大量地用在10KV的单Y接线的电容器组中。
避雷器避雷器又称:surge arrester,能释放雷电或兼能释放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能量,保护电工设备免受瞬时过电压危害,又能截断续流,不致引起系统接地短路的电器装置。
避雷器通常接于带电导线与地之间,与被保护设备并联。
当过电压值达到规定的动作电压时,避雷器立即动作,流过电荷,限制过电压幅值,保护设备绝缘;电压值正常后,避雷器又迅速恢复原状,以保证系统正常供电。
避雷器的作用及特点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个电器。
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
35kV电容器技术规范1.总则1.1一般规定1.1.1要求投标人仔细阅读本标文件,投标人提供的设备技术规范应与本招标书中规定的要求相一致,也可推荐满足本招标书中要求的类似定型产品,但是必须提出详细的规范偏差。
1.1.2要求供方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有关资格文件,否则视为非应答投标文件。
1.1.3投标方必须以书面形式对本招标书的条文作出应答,否则视为废标,如有异议,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招标书的意见和同招标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1.1.4本招标书所提出的技术指标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技术指标执行。
1.1.5本招标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招标书中所有设备、备品备件,除本招标书中规定的技术参数和要求外,其余均应遵照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DL、JB)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S)及国际公制(SI),这是对设备的最低要求。
如果投标方有自已的标准或规范,须经需方同意后方可采用,但原则上采用更高要求的标准。
投标方提供的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应满足标书文件要求及如下主要标准: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T11024-2001 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GB15166.5-94 交流高压熔断器并联电容器外保护用熔断器GB/T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GB/T16927.2-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测量系统GB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227-9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DL/T840-2003 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DL/T429.9-91 电力系统油质试验方法绝缘油介电强度DL442-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DL462-92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DL/T604-96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DL/T628-97 集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订货技术条件DL/T653-1998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JB7111-93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JB7112-93 集合式并联电容器3.主要技术要求3.1正常使用环境条件3.1.1安装地点户外3.1.2海拔≤2000m3.1.3环境温度 -15℃~+45℃3.1.4爬电比距≥25㎜/kV3.1.5抗震裂度 63.2系统运行条件3.2.1系统标称电压35kV3.2.2最高运行电压40.5kV3.2.3额定频率50Hz3.2.4中性点接地方式非有效接地3.2.5电容器组接线方式星形3.3设备主要参数3.3.1并联电容器装置主要参数3.3.1.1装置型号:TBB35-4200/1400-3ACW3.3.1.2装置额定相电压:42/√3kV3.3.1.3电容器额定容量(单相):1400kvar3.3.1.4额定频率:50Hz3.3.2串联电抗器主要参数3.3.2.1额定端电压:2910V3.3.2.2额定容量(单相):168kvar。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放电性能试验研究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41前言放电线圈是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专用配套设备,与电容器组端子直接联接,当电容器从电网断开后,使其存储的电荷自行泄放,在规定时间内将电容器剩余电压降到规定值以下,是电容器装置确保设备自身和维修人员安全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因此,放电线圈必须具备以下两方面的基本性能要求:一是放电性能要求,即在配套电容器组容量范围内,满足电容器组的放电要求:放电起始至5 s内,将电容器的剩余电压自额定值下降到50 V以内。
二是正常分闸操作时,应能承受最大放电电流冲击和最大储存能量的消耗。
电力行业标准DL/T653-1998《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中,对放电线圈放电试验作了具体规定,作为型式试验项目之一进行考核。
下面就对标准条文的理解及试验方法的验证作进一步讨论。
2 放电线圈放电过程粗析正常运行时,放电线圈工作在交流电压下(并接于电容器组两端子间)呈一很高的励磁阻抗。
电容器组被断开后,实质上为一衰减直流放电过程,其放电等值电路如图1,其中L为放电线圈的铁芯电感,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铁芯很快饱和,铁芯电感迅速下降,电容器储能在R上消耗吸收。
当电压衰减到较低时,由于放电电流亦随之减少,此时铁芯的饱和程度会减轻,其电感L开始回升。
R为放电线圈的功耗等值电阻,主要是线圈的直流电阻,而放电线圈的直流电阻一般较大,如10 kV级产品多在2 kΩ左右,35kV级为3~4 kΩ。
由于铁芯电感L在放电过程中是非线性的,可有几百到上千倍变化幅度。
因此,在正常配套情况下,放电过程通常是一非周期的衰减过程,对于某些厂的产品,在放电后期,有可能出现振荡过程。
当配套电容器组容量很小时,或是放电起始电压足够低时,放电过程也许出现衰减的振荡过程。
放电过程的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放电线圈,相同的放电条件下(即同一容量电容器组并充有相同电压时),其放电电流峰值大小主要决定于放电线圈的等值电阻,而对于同一放电线圈,起始放电电压越高,则其放电电流峰值亦越大,在同样的起始放电电压下,电容器容量则是影响其放电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电容量C越大,其放电时间则越长。
DL/T-604-2009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内容)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使用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行业使用的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平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中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所〕内安装在6kV~66kV侧的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和10kV〔含6kV〕配电线路上的柱上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在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763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GB1984交流高压断路器GB2706交流高压电器动、热稳定试验方法GB 3804 高压交流负荷开关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7328 变压器和电抗器的声级测定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标准GB/T11024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DL /T 403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DL/T 442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DL/T 840 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3定义以下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installation of high-voltage shunt capacitors制造厂根椐用户要求设计并组装的以电容器为主体的,用于6kV~66kV系统并联补偿用的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
以下简称装置。
电容器组capacitor bank由多台电容器或单台电容器按一定方式连接的总体。
装置的额定容量(Q N) rated output of a installation一套装置中电容器组的额定容量即为该套装置的额定容量。
装置额定输出容量rated output of a installation 当装置中电容器组承受的电压等于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时,装置的额定输出容量等于该装置的额定容量减去配套串联电抗器的额定容量。
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放电性能试验研究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4
1前言
放电线圈是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专用配套设备,与电容器组端子直接联接,当电容器从电网断开后,使其存储的电荷自行泄放,在规定时间内将电容器剩余电压降到规定值以下,是电容器装置确保设备自身和维修人员安全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因此,放电线圈必须具备以下两方面的基本性能要求:一是放电性能要求,即在配套电容器组容量范围内,满足电容器组的放电要求:放电起始至5 s内,将电容器的剩余电压自额定值下降到50 V以内。
二是正常分闸操作时,应能承受最大放电电流冲击和最大储存能量的消耗。
电力行业标准DL/T653-1998《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中,对放电线圈放电试验作了具体规定,作为型式试验项目之一进行考核。
下面就对标准条文的理解及试验方法的验证作进一步讨论。
2 放电线圈放电过程粗析
正常运行时,放电线圈工作在交流电压下(并接于电容器组两端子间)呈一很高的励磁阻抗。
电容器组被断开后,实质上为一衰减直流放电过程,其放电等值电路如图1,其中L为放电线圈的铁芯电感,在直流电压的作用下,铁芯很快饱和,铁芯电感迅速下降,电容器储能在R上消耗吸收。
当电压衰减到较低时,由于放电电流亦随之减少,此时铁芯的饱和程度会减轻,其电感L开始回升。
R为放电线圈的功耗等值电阻,主要是线圈的直流电阻,而放电线圈的直流电阻一般较大,如10 kV级产品多在2 kΩ左右,35kV级为3~4 kΩ。
由于铁芯电感L在放电过程中是非线性的,可有几百到上千倍变化幅度。
因此,在正常配套情况下,放电过程通常是一非周期的衰减过程,对于某些厂的产品,在放电后期,有可能出现振荡过程。
当配套电容器组容量很小时,或是放电起始电压足够低时,放电过程也许出现衰减的振荡过程。
放电过程的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放电线圈,相同的放电条件下(即同一容量电容器组并充有相同电压时),其放电电流峰值大小主要决定于放电线圈的等值电阻,而对于同一放电线圈,起始放电电压越高,则其放电电流峰值亦越大,在同样的起始放电电压下,电容器容量则是影响其放电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电容量C越大,其放电时间则越长。
3放电线圈放电试验
3.1放电试验要求的依据
在我国,高压并联电容器安装运行仅限于6~66 kV电网,均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并联电容器组所配用的放电线圈多为单相式,与并联电容器组直接并联。
因此,其工作条件将直接与电容器组的工作条件及其接线方式相关连。
就其放电性能言,主要有:第一,高压并联电容器允许连续工作的工频稳态过电压为1.1倍额定电压。
第二,电容器组正常分闸时,各相电容器上的操作过电压与开断顺序有关,每次开断时,那一相首开是随机的,但开断后每相电容器上的电压则是基本确定的:首开相电容器上的电压为√2Uc、第二相为0.37√2Uc、第三相为1.37√2Uc(Uc为开断时电容器组的相电压)。
显然,放电线圈在电容器退出运行后的放电过程将直接受制于各相电容器上剩余电压的状况,其中以第三相的条件为最恶劣。
根据三相的放电条件,在标准中分别给出如下规定:
(1)放电线圈的放电性能要求是以首开相的放电条件提出的,为了确定放电线圈的放电性能,并以此为鉴别其性能能否满足运行要求,标准规定在最大配套电容器组容量时,充电达电容器组的额定电压峰值条件下,该放电线圈应能在放电5 s时,使其电压降至50 V以下。
(2)放电线圈应能承受住以第三相的放电条件下的电流冲击和能量消耗,考虑到电容器组频繁操作的特点,其充电电压按第三相放电时的电容器电压1.37√2Uc,并同时考虑电容器允许连续运行的1.1倍稳态过电压,再加上5%的裕度,即在:1.37×1.1×1.05×√2Uc=1.58√2Uc,在这一放电条件下,放电线圈不应出现任何异常,在试验中,将以试验前后的空载电流结果对比来判断之。
3.2放电试验方法验证
如前述,标准规定放电线圈的放电试验分两步进行,分别考核其放电承受能力及放电性能。
试验在同一试验接线下完成,为了进一步分析试验条件及方法的严格性和合理性,以3个生产厂提供的10 kV放电线圈为试品作了验证试验。
放电试验接线如图2。
1-调压器;2-试验变压器;3-水阻;4-高压整流器;
5-直流分压器供读数;6-脉冲电容器;7-试验开关;
8-高压电阻分压器;9-记忆示波器;10-试品放电线圈
根据标准规定:脉冲电容器的电容量由放电线圈规定的配套电容器组容量上限和额定电压计算确定,其充电电压对于试验的两次不同要求,分别为√2倍及1.58√2倍的放电线圈额定电压。
在验证试验中,分别对不同电容量及不同充电电压下的放电过程作了测量比较,具体要求:
(1)电容量按规定值(即最大配套电容器组容量相对应的电容量)及其1/2值二种情况进行。
(2)充电电压按运行条件下的电压进行,而最高的则按1.58√2Uc选。
对于是11/√3kV产品,分别为9 kV、3.3 kV、14.2 kV。
(3)用高压电阻分压器取样供记忆示波器记录波形,在示波器上进行测量。
(4)3台试品分别为3个生产厂产品,测量结果见表1,波形图见图3、4、5。
由波形图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1)放电线圈的放电过程,表现为电容器端子上电压自放电起始主要呈非周期性衰减波形,当电压衰减到约几10 V时,有时可能出现衰减振荡,同前述分析是一致的。
因此,可认为放电线圈在给定的试验接线中的放电过程与实际放电过程是一致的。
(2)同一电容量下,起始放电电压越高,放电电流峰值越大,放电过程亦长,放电后期出现振荡的可能性亦小,有振荡时其振幅亦越小。
(3)起始放电电压相同,而电容量增大,放电过程明显增长,而其放电电流峰值基本不变,放电后期出现振荡的可能性亦小或变得不明显。
(4)由于放电起始电压很高(数kV到数10kV),在放电过程的记录波形上难以观察放电后期的实际过程,而放电性能试验要求测量放电5s时的电压值(仅数10 V或更低)。
利用记忆示波可方便而准确地记录和测量放电后期的波形变化和不同时刻的电压值。
对于后期出现衰减振荡的试品,则可观察出现有5 s以后电压幅值有无超过50 V(标准规定值)的情况。
4 对放电试验方法的讨论
4.1放电性能试验
如前所述,放电性能的要求,是根据并联电容器性能要求规定的,实际上相当于放电线圈的额定工况下的放电要求,根据验证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到:
(1)对于放电线圈,以其额定电压峰值为充电电压时,电容量大小仅改变放电时间长短,因此,在配套电容器组容量范围内,以最大配套容量确定放电性能试验的条件,其结果可覆盖整个容量范围,同时在不同厂家的产品之间亦有较好的可比性。
(2)按标准要求,放电性能必须保证在放电5 s时,其端子间电压应降至50 V以下。
所以,对于某些产品,在放电后期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振荡,在测量5 s电压值时,应注意观察5 s以后出现的第一个振荡峰值是否在50 V以下。
(3)对于同一试品,在配套容量范围内(验证试验中,配套容量的下限值以50%上限值代替,与标准规定相差不大),从波形图和电压测量值可见,由于容量减少一半而引起的振荡增大,并不影响按规定试验的结论。
(4)为了保证试验安全,测量准确,应采用分压器—示波器直接一次记录放电电压波形的方法,利用示波器测量5 s时的电压值并观察振荡情况。
(5)在试验用脉冲电容器电容量不足时,不得采取以提高电压弥补其达不到最大配套电容器组容量要求的错误做法,很明显,两者是不等价的。
4.2放电承受能力试验
放电承受能力试验是根据放电线圈的实际工作条件增加的一项试验,相当于正常运行条件下,放电线圈经常承受到的最大放电电流冲击以及来自电容器组的最大储能消耗。
对线圈强度和发热是一个考核。
从验证试验可知。
(1)以最大配套容量及1.58√2倍额定电压的起始放电电压,流经放电线圈的放电电流峰值可在数A,相当于短路承受能力试验时电流值的数倍。
其能量为额定工况(放电性能试验)时的2.5倍,这个能量将绝大多数为放电线圈所吸收,但又是放电线圈所必须能承受的。
(2)为了检查放电线圈经过本项试验后内部引线及线圈有无损伤,在试验前后应进行空载电流试验,比较其空载电流有无变化是必要的。
5 结论
(1)放电试验是放电线圈型式试验项目之一,标准对放电试验的规定是严格的、合理的,能反映放电线圈的放电性能和产品内在质量,应严格以标准规定参数条件,按图2所示接线实施。
(2)以1.58√2倍额定电压下最大配套电容器组电容的储能,对放电线圈放电的承受能力考核是必要的、严格的。
(3)标准所给出的放电线圈配套电容器组容量范围是合理的。
(4)在进行放电线圈放电试验时,当电容量不足时,不得采用提高充电电压来满足配套电容器组容量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