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2线段、射线、直线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线段、射线、直线》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之后,进一步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和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特性,能够正确区分它们,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点,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深入讲解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特性;2.能够正确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特性;2.教学难点: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特性;2.利用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4.进行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实物模型;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请大家回忆一下,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区别?”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师给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定义和图片,分析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性。
随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黑板进行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画法演示。
4.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旨在巩固学生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理解。
4.2 线段、射线、直线(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平面图形的广泛应用.2. 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3. 掌握并会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初步感受说理的过程.情感态度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在活动中与人合作,并养成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意义及直线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观察下列图片,你们能在其中发现我们所熟知的几何图形吗?【教学说明】利用生活中熟知的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图形.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了解的图形的过程,同时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 下图中,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射线、直线的分别有哪些?【归纳结论】笔直的路灯等实物都给我们以线段的形象,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2.线段、射线、直线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请相互交流,完成下表:图形名称图形的画法表示方法端点个数延伸方向能否测量线段线段AB(或线段BA)2 不可延伸能射线射线AB,射线BA1沿AB方向,沿BA方向否直线直线l0 两端否【教学说明】让学生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规范的表示方法,并加深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的本质的理解.练习有助于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可以巩固对表示方法的掌握.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积极主动地学习.3. 动手画一画,点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归纳结论】点在直线上或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成直线经过这个点或直线不经过这个点.4. 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5. 探究:(1)如图,用尽可能少的钉子把木条固定在木板上,问:至少要几颗?(2)过一个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个点呢?【归纳结论】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去真实地感受“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并在探索中发现结论、说出发现,鼓励学生相互协作、猜想验证、反思生活.实际教学中学生纷纷想办法解决问题,老师适当激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把课堂气氛推向一个高潮.这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 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的钉子数是( B )A. 一个B. 两个C. 三个D. 无数个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B. 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C. 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延长直线AB到点CB. 延长射线OA到点CC. 平角是一条直线D. 延长线段AB到点C4. 下列四个图中的线段(或直线或射线)能相交的是( A )A.(1)B. (2)C. (3)D. (4)5.木匠师傅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再过这两个点探出一条墨线. 这个理由是.答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6.(1)如图(1),直线l上有2个点,则图中有2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1条线段,请写出来.(2)如图(2),直线l上有3个点,则图中有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条线段.答案:(1)射线A1A2,射线A2A1,线段A1A2(或线段A2A1). (2)4 3.7.用恰当的几何语言描述图形,图(1)可描述为:;图(2)可描述为.答案:点A在直线l上;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O.8.如图,平面上有A,B,C,D 4个点,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线段AC,BD交于点F;(2)连接AD,并将其反向延长;(3)取一点P,使点P既在直线AB上又在直线CD上.解:所画的图形如下.。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2 线段、射线、直线4.2 线段、射线、直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联系与区别;3、掌握直线的性质公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操作、体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及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画法的教学,让学生体验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及联系与区别;直线的性质公理。
教学难点:理解直线的性质公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四、教学准备:米尺、硬木条、钉子、红外线玩具、木工师傅的弹线墨盒、绳子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展示米尺、木条、拉紧的绳子、红外线玩具照射的光线,观察黑板的边框等,以及口述笔直的高速公路,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做长梯的每段木条这些实例若把它们抽象出来可以看成我们数学中的……?(小学学过线段、直线、射线方面简单的知识)生:线段、直线、射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图形知识——线段、直线、射线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熟悉的画面中感觉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进数学学习的情感。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活动1:师:你能画出线段、直线、射线吗?反馈:讲评画法。
若学生画的对,则采用学生画的图,若不对,则用小黑板上的图案。
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征?请谈一下你的看法。
(观察米尺及所画图象)端点个数延伸方向度量表示方法线段2个不可延伸可度量1、线段AB(BA)B a A2、线段a师:类比线段这几方面的特征,你能说说射线、直线的特征吗?(略为讲解,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点,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2)(小黑板)展示“直线”a.问:你画的这条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即直线的特点:没有端点)b.师:一条线段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无限延伸后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
直线、射线和线段教案(湘教版)第一章:直线1.1 直线的定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教具,如直尺,了解直线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总结出直线的定义。
1.2 直线的性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直线是没有端点的,是无限长的。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探索直线的其他性质。
1.3 直线的表示方法教授学生使用直线符号“—”来表示直线。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如何画出给定条件的直线。
第二章:射线2.1 射线的定义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射线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总结出射线的定义。
2.2 射线的性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射线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探索射线的其他性质。
2.3 射线的表示方法教授学生使用射线符号“→”来表示射线。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如何画出给定条件的射线。
第三章:线段3.1 线段的定义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了解线段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总结出线段的定义。
3.2 线段的性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探索线段的性质。
3.3 线段的表示方法教授学生使用线段符号“…→”来表示线段。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如何画出给定条件的线段。
第四章:直线的相交4.1 直线相交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直线相交的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总结出直线相交的概念。
4.2 直线相交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探索直线相交的性质。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如何判断直线是否相交。
4.3 垂直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垂直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探索垂直的性质。
第五章:线段的和与差5.1 线段的和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线段相加的概念。
教授学生如何计算线段的和。
5.2 线段的差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线段相减的概念。
教授学生如何计算线段的差。
第六章:射线的反射与折射6.1 射线的反射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射线在平面上的反射现象。
线段、射线、直线第2课时线段射线直线(1)教学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2:掌握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3:根据要求画出并正确表示一条线段射线直线及弄清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和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快乐启航:观察实际生活中笔直的电线,笔直的公路它们给我们什么印象;二、我会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课本P117—P119内容想一想:(1)将一根小木条固定在墙面上,至少需要几颗钉子?(2)经过一点能作出多少条直线?(3)经过两点能作出多少条直线?【归纳总结】点确定一条直线说一说: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两直线相交有个交点,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把所在的平面分成了个部分。
填一填线段射线直线图形表示方法线段____线段____ 射线____射线__ 直线___直线___端点个数共性线段射线直线都是笔直的特性线段有____个端点,不向任何一边延伸,可以度量。
射线有___个端点,向一边无限延伸,不能度量。
直线_____端点,向两边无限延伸,不能度量。
点与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会合作交流探究:互动探究一:小明打玩具枪总是很准,原来他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
互动探究二:经过同一平面内的不同三点中的任意两点,可以作出条直线互动探究三: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画出直线AB=10厘米 B:画出射线OB=10厘米C:已知A、B、C三点,过这三点画一条直线D:过直线AB外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已知直线相交四、我会实践应用:1. 下图是小云做的风筝骨架,数一数,图中有几条线段?2. 2011年第7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期间,一辆旅游车往返于甲、乙两馆,中途停靠三个站区,问:(1)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2)要准备多少种车票?(3)能否用图形说明?【归纳交流】把两馆和三个站区看成一个线段上的5个,两馆是,实际就是求出这个线段上一共有几条不同的,注意同一路线上往返时起点和终点发生变化,所以要准备车票。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线段、射线、直线》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特点,能够正确地表示和区分它们,为后续的直线方程和几何图形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对它们有初步的认识。
但初中阶段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特点。
2.能够正确地表示和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特点。
2.难点:正确地区分和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素材:线段、射线、直线的模型或图片。
3.学生活动材料:纸张、直尺、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纸张、直尺、铅笔等材料,尝试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并观察和描述它们的性质。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如:线段、射线和直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2线段、射线、直线(1)》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判断和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难点:射线和直线的特点,以及如何区分它们。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加深对线段、射线和直线性质的理解。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和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生活实例,如篮球场上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线段、射线、直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线段、射线、直线》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线段、射线、直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仅限于日常生活,缺乏系统、严谨的数学定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特点,能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特点;2.难点:射线和直线的无限延伸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2.学具:每人一份线段、射线、直线的图片,用于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射线、直线的图片,如尺子、火车轨道、激光笔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在数学中有什么特殊的定义?”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及特点,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线段、射线、直线的图形。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
直线、射线和线段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直线:无限长、无端点、不可度量。
2. 射线:无限长、一个端点、不可度量。
3. 线段:有限长、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4.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2. 教学难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辨别,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2. 运用对比法,引导学生分析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异同,加深理解。
3.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体验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应用。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观察教具,总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并用教具演示。
4. 对比分析:学生对比分析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异同,总结规律。
5. 实例分析: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解决。
6.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练习题,检验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理解。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
9. 拓展与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
10. 教学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直线、射线和线段概念、特征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直线、射线和线段知识的能力,以及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2 线段、射线、直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联系与区别;3、掌握直线的性质公理。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操作、体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及用语言表达结论
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画法的教学,让学生体验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
化地影响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勤于
动脑,敢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及联系与区别;直线的性质公理。
教学难点:理解直线的性质公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等
四、教学准备:
米尺、硬木条、钉子、红外线玩具、木工师傅的弹线墨盒、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展示米尺、木条、拉紧的绳子、红外线玩具照射的光线,观察黑板的边框等,以及口述笔直的高速公路,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做长梯的每段
木条这些实例若把它们抽象出来可以看成我们数学中的……?(小学学
过线段、直线、射线方面简单的知识)
生:线段、直线、射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图形知识——线段、直线、射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熟悉的画面中感觉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进数
学学习的情感。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师:你能画出线段、直线、射线吗?
反馈:讲评画法。
若学生画的对,则采用学生画的图,若不对,则用小黑板上的图案。
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征?请谈一下你的看法。
(观察米尺及所画图象)
端点个数延伸方向度量表示方法
线段2个不可延伸可度量1、线段AB(BA)
B a A
2、线段a
师:类比线段这几方面的特征,你能说说射线、直线的特征吗?
(略为讲解,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点,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
(2)(小黑板)展示“直线”
a.问:你画的这条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即直线的特点:没有端点)
b.师:一条线段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无限延伸后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
因此,一条直线可以有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
(3)(小黑板)展示“射线”
a.这条线与线段有什么不同之处?
b.说明“射线”的概念。
(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所成的图形,只有一个端点)
填表:
强调:(1
(2)表示射线时,端点字母要写在前面。
(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线段的一些特征后,再类比得出直线、射线的特
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三种线的印象,正确理解三种线的区别与联
系。
活动2: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比较
a.出示一条直线,中间取一点。
问:这条直线上有射线吗?(学生讨论)
b.其中一段射线下移。
(说明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c.直线中间取两点。
问:这条直线上有线段吗?(说明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
分)
d.已知线段AB,你能由线段AB得到射线AB和直线AB吗?
e.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联系?
生:把线段AB向一方无限延伸后得到射线AB,向两方无限延伸后得到
直线AB。
生: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可以看成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线段可以看成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师:通过活动1、活动2,我们可以看出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有区别,可以从表示方法、端点个数、延伸方向、可否度量等方面加以区别,而它们的联系主
要在于射线、线段都可以看成是直线一的一部分。
活动3:引例:人在教室内与人在教室外两种情况,引伸出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师生共析后,归纳得出:)(可适当渗透对偶原理及排中律)巩固新知,深化提高:
练一练:一、你说我画:
1)线段AB、CD相交于点p;
2)点A在直线a上,而点B在直线a 外;
3)直线l和线段a、b分别交于A、B两点;
4)直线a与直线b、c分别交于A、B两点,而b、c不相交。
二、你画我说:
设计意图:通过你说我画、你画我说,对学生继续进行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
活动4:师:下面我想请大家帮我想想,若把这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做装饰,至少需要几
枚钉子?
生:一枚、两枚、三枚……
师:为什么?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硬线条尝试后得出:至少需要两枚钉子。
师:通过上述操作,如果把木条抽象成直线,把钉子抽象为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纠正或补充)
归纳:人们从大量现象中总结出直线的一个性质,即
通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通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直线的性质公理)
强调:“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的两层含义:存在性、唯一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探索,再小组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分享成功。
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尽可能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有更好的理解,能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
师:知道了直线的性质,你能举例说明此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吗?
生:工人砌墙;木工师傅锯板时固定两端用墨盒弹墨线(教师演示);固定窗帘;植树时使树排齐;排队时跟最前面的两位同学对齐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巩固新知,深化提高:
请你做裁判:过A、B、C三个点中的任两点作直线,方方说有三条;圆圆
说有一条;扁扁说不是一条就是三条;你认为他们三人谁的
说法对?为什么?
比比谁聪明:A、B、C、D为同一平面内的四点,由这四点可以确定几条直线?
设计意图:通过请你做裁判、比比谁聪明,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竞争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回顾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和存在的困惑。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加深印象,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后作业:
思考题:1、同一平面内有n个点,由这n个点最多可以确定几条直线?
2、书P40 1、2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