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_他们在以什么主题设计住宅_日本70_80后建筑师近作简析_青山周平
- 格式:pdf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8
安藤忠雄简介安藤忠雄(Tadao Ando),日本建筑师,出生于1941年9月13日。
他以其对简约和几何形状的独特运用而被广泛认可,并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先驱之一。
安藤忠雄在世界范围内设计和建造了多个标志性建筑,他的作品注重空间、光影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追求简单、纯粹的设计风格。
安藤忠雄的许多建筑都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创造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外观。
职业生涯安藤忠雄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并于1995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这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建筑奖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赞誉,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
作品安藤忠雄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建筑包括:光的博物馆(岩手县,日本)光的博物馆是安藤忠雄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位于日本的岩手县。
这座博物馆以其惊人的建筑外观和灵感来源于自然的设计元素而著名。
博物馆采用了大量的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创造出了一个开放、通透的空间。
在博物馆的内部,通过光线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丰富的光影效果,为展览提供了独特的氛围。
世界森林之家(日本,千叶县)世界森林之家是位于日本千叶县的一座独特的建筑;它是由安藤忠雄为世界林业博览会而设计的。
该建筑的外观由三个圆形结构组成,代表了地球上的三大洲。
建筑内部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创造出温馨而质朴的氛围。
这座建筑通过结合自然材料和创新设计,展示了安藤忠雄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大阪国际会议中心(日本,大阪市)大阪国际会议中心是安藤忠雄在日本大阪市的一项重要工程。
这座建筑以其简化的形状和干净的线条而著称,外观独特而现代化。
会议中心的设计灵感来自日本的传统建筑,同时又兼顾了现代化的功能需求。
安藤忠雄通过创造独特的室内外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而具有创造性的会议环境。
影响安藤忠雄在当代建筑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他的作品展示了建筑与自然融合的可能性,以及将简约和几何形状应用于现代建筑的潜力。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47筱原一男——住宅空间设计思想解读与分析◎李颖莹摘要:筱原一男是日本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以做私人小住宅设计而闻名。
在六十年代新陈代谢派和丹下健三等人的影响下,日本掀起一股西方现代主义化的设计风潮,建筑领域也提倡大规模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
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下,筱原一男逆流而上,创造性的提出“要与工业生产对决的住宅”的口号,坚持做有个性的私人住宅,以此来反驳对当代城市空间的系统化设计思想。
上原之家作为其住宅作品的代表作,研究其设计思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筱原一男;上原之家;都市混沌;结构一、关于上原之家上原之家是筱原一男第三风格时期的代表作,于1976年建成。
该建筑位于东京涩谷区,因距离代代木上原电车站较近,取名为“上原之家”,是筱原一男为同在设计艺术学院任教的同事摄影家大辻清司一家设计的新住宅。
大辻清司对新房子的需求是需要容纳下全家六口:母亲,自己与妻子,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作为摄影师,他还提出需要一个暗房和摄影工作室的特殊功能需求。
建筑外形与内部则全权交由设计师自由发挥。
二、建筑解读与分析(一)造型分析上原之家地处由上等住宅区,为一个三层混凝土结构建筑,整体造型为一个左侧带有悬挑的两层通高立方体外加顶部一个带有两个圆窗的圆拱形构筑物,两种几何型叠加在一起,蕴含着冲突中的趣味。
伴随着林立的钢筋混凝土树状柱等众多对立的形态,上原之家在街道中脱颖而出。
如此怪诞造型的诞生是出于筱原一男对城市的观察,他认为混沌的都市环境需要通过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来予以回应,正如他自己讲述的那样“构成街道的建筑多重多样,装饰其表面的色彩与形式又毫无秩序,每个房子都相信自己是最时髦最美的,并因此浑身充满了想要引人注目的欲望”。
在混凝土的外壳下,家的功能被纳入建筑结构之中,功能系统与结构系统的并置,形成一个具有冲突性和矛盾性的整体,带来犹如雨林般的野性美感。
(二)平面分析建筑一共三层,一层面积约为50㎡,由于用地面积紧张,二层出挑2.8米为一层提供两个室外停车位,同时也服务于一层的暗房和摄影工作室,满足其日常工作需求,同时又将工作空间和平时的生活空间区分开来,互不影响打扰。
青山周平作者:暂无来源:《中国住宅设施》 2013年第9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建筑师|教育背景|2012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北京,中国)2003年2005年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东京,日本)2004年-2005年巴黎一国家高等拉维莱特建筑学院(巴黎,法国)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派遣交换留学生Sint-Lucas建筑学院(布鲁塞尔,比利时)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派遣交换留学生1998年-2003年大阪大学工学部(大阪,日本)|工作经历|2008年3月-2012年9月SAKO建筑设计工社(北京)/建筑师,设计室长2005年3月-2008年3月SAKO建筑设计工社(北京)/建筑师目前在北方工业大学建筑系任设计老师|获奖经历|2008年4月银奖,2008年日本商业空间协会设计大奖赛[北京电影节的展览空间设计]2005年3月最佳硕士论文奖,东京大学2003年10月二等奖,第10届UNION造型设计大奖赛/日本(评审委员:小山嶋一浩)2003年3月最佳毕业设计奖,大阪大学采访人物:青山周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SAKO建筑设计工社(北京)设计室长本刊记者:刘国风《中国住宅设施》杂志社记者:您认为材料对建筑意味着什么?青山周平:在建筑设计中,比如钢、混凝土、木材都是材料,但是建筑与结构的材料两者肯定是不一样的,例如木结构跟钢结构的形态就完全不一样。
结构的材料往往会决定建筑的形态。
表皮的材料应该与结构的本身相符合。
材料应该是一个建筑师在做项目初期策划的一个最初的想法,是建筑形态的表现。
其中也包括了墙面、天花、瓷砖(分为抛光、哑光)等很细的材料选择。
材料也是表现建筑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段之一,案例中的天津小学的中庭的设计为了营造了室外的感觉,本身在室外跟室内玩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案例中用的材料都是室外的材料,例如:墙面石材的选择,台阶的防腐木材料等等。
其中铺地的亚麻地板是无缝安装,空间是连续的,材料的选择还是基于建筑本身的结构的。
用设计影响日本的9位设计大师和他们的作品日本的设计一直是国际上的佼佼者,也有“设计大国”之称,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都出了不少大家。
本期我们选出9位日本设计大师,他们的设计风格迥异,而且都有着各自的设计理念,但他们同样都在用创造推动日本设计的发展,用创造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01黑川雅之作为日本建筑和工业造型设计界的代表人物,今年81岁的黑川雅之本身就像是一部活的工业文明发展史。
“生命与性”的哲学理念是他设计的永恒主题,他如同一个诗人,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探索,寻找着人类灵魂的栖息地。
他对日本的设计美学总结出《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素、假、并、气、间、微、秘、破,及其背后反映的日本文化。
代表作品K-gom系列办公用品黑川雅之所创立的品牌K-gom系列办公用品,是有着40年历史的室内装饰橡胶制品公司,拥有多年橡胶形成技术,不仅得到许多日本大赏,而这一系列背后也富有许多意义。
IRONY R 系列这是黑川雅之最著名的设计之一,设计师将日本山形铸造具有600年历史的传统铸铁技术,赋予了崭新的现代表达,汇聚了日本众多优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
02原研哉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一直活跃在设计领域,在重视 '物' 的设计的同时,还重视 '事' 的设计。
原研哉有一套自己独立且成熟的设计理念,从日常生活的再设计(RE-DESIGN)再到“白”和“无亦所有”,每一种理念都阐释得很严谨又完整,在实践方面,无印良品的品牌正是原研哉的一个设计理念实现的突破口。
代表作品2003年无印良品“地平线”系列平面宣传原研哉于2002年加入了无印良品的工作后,除了商品的开发计划以外,还必须同时进行将商品传达给社会大众的沟通计划。
2003年于是发布了这样一组广告,并不仅仅是要发布这种新形象,而更是希望它能够成为吸纳了各种各样的人对无印良品想法的载体。
茑屋书店1983年诞生于大阪枚方的茑屋书店,在2011年,在代官山诞生的新茑屋书店,进行了转型。
图1 冥想之庭图2 光之教堂图3 住吉的长屋
113
图4 小筱邸
格式塔心理学的向心性和闭合性原理,与万神庙所表现出的稳固的场所性格相类似。
安藤还非常善于运用自然元素,他并不是单纯地将植物置入室内或庭院中,起到简单的装饰作用,而是将水、光、绿化等自然元素抽象出来,巧妙地融合进建筑空间中,营造出具有精神内涵的空间场所。
这种做法与日本传统的枯山水极为相似,枯山水就是利用砂石、石块抽象地表达出山、海、岛,以有限实现无限,上升为一种“空寂”“幽玄”的境界。
在安藤的光之教堂中,也体现了这种自然元素的抽象表达。
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连战连败》中写道:“这里我设计的意图,是将自然限定为光,将自然极端的抽象化,从而实现能够触摸人类精神根源的深远空间。
虽然舍弃了众多要素,但却获得了更加具有纵深性的空间。
”光之教堂利用不加修饰的清水混凝土围合建筑空间,光线从外墙上的十字洞口直射入室内,与室内的黑暗形成对比,创造出一种宁静又富有神性的建筑空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
安藤从内向性和抽象自然元素两方面实现了场所精神的表达,使建筑回归自然,实现了人类“诗意的栖居”。
这种场所精神的表达主要以“朴”为美,所传达出的素朴精神与禅宗的“明心见性”思想高度契合,体现了深厚的禅宗美学意蕴。
2.2.2 室内光影的对比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光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控制因素。
我所创造的封闭空间大多来自厚重的混凝土墙,希望在社会中为个人创造立足之地。
当城市环境的外部因素需要没有开口的墙体时,内部空间就必须尤其的充实且满足。
”这是安藤忠雄对于光。
因为“设计中国北京”我们有幸见到了青山周平,这个被称为建筑界的小栗旬,以及粉丝口中的“青山小天使”的男人相貌俊秀、温文尔雅。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从大三开始,青山周平开始独自游学和旅行,历经了25个国家,这种西式的“间隔年”体验,让他有着一种超脱了日式设计本身的眼界,这种“居无定所”的状态,也常常带给他丰富的灵感和创意。
“在北京的这些年,让我非常喜欢胡同的房子,我想通过我的方式去赋予胡同另一种生活方式。
”2005年,青山只身一人从日本来到中国,“当时很年轻,也没有特别规划后面的人生。
”作为实习生实习了半年他开始认真考虑是留在北京继续建筑设计的工作,还是回东京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那时我非常迷茫,自己无法作出决断,所以就去求教当时在北京工作的前辈建筑家(日本人),听取他的建议。
他告诉我说:‘你留在北京不是很好吗。
’”13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青山坦言当初的那个建议很重要并且是正确的。
如今的青山事业做的风生水起,不仅实现了当初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设计事务所的梦想,还因为一档节目《梦想改造家》收获了很多粉丝。
对于当初去参加《梦想改造家》的初衷,青山说:“这个其实跟我为什么做建筑有关系,我相信建筑师有力量改变城市的生活,我们学建筑的时候看到的都是上一辈的建筑师改变当时的社会,这也是我做建筑的初衷,选择上这个节目第一是因为我之前没有做过家装的设计,在中国我们一般做的都是开发商的项目,没有北京的普通的四合院的项目;第二是我之前没有做过胡同的改造,我非常喜欢胡同的房子,我想通过我的方式去赋予胡同另一种生活方式。
”言语中,我们听得出青山周平对于北京胡同的喜爱。
就像他来北京这些年中,有7年时间都是生活在胡同里。
“胡同的生活和街道每天都充满着浓厚有趣的发现。
在胡同的空间里,人们在街边下象棋和打牌,或者做饭、或者午睡、或者与孩子玩耍,那感觉就像是在城市当中的客厅。
在那里,各种各样的人和他们的家庭生活闲逸并模糊地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
LEAD人物|梦想改造师青山周平,人本过客无来处,处处无家处处家LEAD人物告诉你榜样的力量文|写作班二期秋秋编辑|夏天许多中国观众认识日本的建筑师青山周平源于一季《梦想改造家》。
那是青山周平第一次参与私人住宅设计,也是那一次之后,他在网络迅速蹿红,让大家感受到普通人的居住问题原来通过设计能够获得如此巨大改变。
“我们想做的事情,和别人的不太一样,可能很多人觉得,建筑师只要把建筑设计好看了就可以,但我们还是想把自己对城市和社会的思考融入到建筑里。
”青山周平以他深厚的设计功底和温暖细心向人们展示他的实力。
他是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设计师,是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也是网友眼中“暖男设计师”、“魔术师”、“建筑界的暖心男神”。
今天LEAD立德人物君就带你们一起走进男神的建筑世界,感受他的成长历程和设计心路。
一、梦想之光,伴随理论与实践青山周平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师,自小在父亲埋头设计中耳濡目染长大。
家里的书架上排满了大量的建筑书籍,在这样的氛围中他毅然的选择了建筑作为他的终身事业。
而那时的日本,建筑业已接近饱和。
在母亲的担忧中,他进入大阪大学开始了对建筑的研究。
时隔三年,青山周平决定休学一年,以穷游的方式开始了他的间隔年。
他坐轮渡到上海,辗转走过新疆、西藏、尼泊尔、印度等地,最后又以上海作为旅途的终点。
在这趟旅行中,他看遍了各地的历史和现代建筑,也通过体会各地人们的生活状态观察人,文化,城市与建筑的关系。
一年旅途结束他回去修完了本科学业,紧接着进入心仪的东京大学研究生院读硕。
在此期间又作为交换生在巴黎学习,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青山周平来到北京开始了他的“胡同生活”,而这一呆就是12年。
在工作的几年里,他从最初的实习生做到设计室长,完成了最喜欢的天津SAKO塘沽远洋国际小学项目。
工作七年多后,他离开最初的工作室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也在北方工业大学担任讲师。
每停下来一步,都是为了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做下伏笔。
安藤忠雄4x4住宅分析简介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他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4x4住宅是安藤忠雄设计的一个重要作品,以其简洁、实用和灵活的空间布局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对安藤忠雄4x4住宅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空间规划以及创新之处。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设计理念安藤忠雄设计4x4住宅的理念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简洁实用:4x4住宅以简单的正方形布局为基础,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空间浪费,使得每个房间都可以充分利用。
2.灵活性:4x4住宅的房间大小和功能可以根据居住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而使住宅满足不同的居住需求。
3.自然光线利用:安藤忠雄注重利用自然光线,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采光方式,使得住宅内部充满自然光线,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4.与自然环境融合: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4x4住宅与自然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使居住者能够更好地享受自然的美妙。
空间规划4x4住宅的空间规划灵活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空间规划方案:一层平面图+---+---+---+---+| | | | || | A | | || | | | |+---+---+---+---+| | | | || | B | | C || | | | |+---+---+---+---+在这个方案中,A是客厅,B是主卧室,C可以是书房或者儿童房。
通过移动隔断,可以调整房间的大小和功能。
二层平面图+---+---+---+---+| | | | || D | E | | || | | | |+---+---+---+---+在二层平面图中,D可以是次卧室,E可以是娱乐室或者工作室。
通过这种二层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扩大住宅的使用空间。
创新之处4x4住宅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突出:1.简洁实用的设计:4x4住宅以简单的正方形布局为基础,使得房间中没有浪费的空间,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使用效率。
2.灵活的空间规划:通过移动隔断和可调整的房间大小,居住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自由地调整住宅的布局,实现了多功能性。
众媒体时代从网红建筑师青山周平谈中国当代建筑师职业身份转变的认识作者:李稼祎刘喆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5期摘要:在大众参与的媒体时代,建筑师的社会文化身份发生诸多变化。
青山周平,一个成为网红建筑师身份的,并与大众品牌绑定,成为建筑师身份IP化的典例。
探讨在众媒时代下建筑师职业身份发生的转变,对建筑师职业前景提出新的思维方式,并说明新媒体时代环境中,建筑师要借助媒体互动性,用户业务数据化,提升职能身份识别性,主动回应在商品经济中弱势的地位,完成建筑市场中“身份”的重构。
关键词:众媒时代;网红建筑师;青山周平;社会文化身份;IP化一、绪论青山周平,一位80后日本建筑设计师,因参加《梦想改造家》二季、三季的录制,在C 端和B端俘获万千中国人的心,成为唯一一位“网红建筑师”身份的存在。
“网红建筑师”这个词将网红和建筑师结合,其作为一种营销方式适应于当前流行的媒体文化趋势,将建筑师本人IP 化(名誉商品化),冠以一种品牌效应。
在提升建筑师职业地位的同时,商业活动和媒体曝光不过是一种经济和时间的交换。
如今的青山周平除继续主持事务所设计工作,同时在北工大教课,还参加主题演讲,尝试于其他跨界合作项目:松下、博世、戴森等电器品牌争相与其合作;互联网巨头百度邀请他设计展厅。
还有各大品牌的活动邀约,比如在戴森空气净化风扇新品发布会上发表“室内空气流通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演讲;参加艺术北京 Thinkpad 25 周年活动;为 freeplus 在上海的活动现场搭建了装置“敏感之家”。
青山周平的设计项目类型由从“居家”转向“商业”;受众对象从面向“个体”转向“群体”;社会活动也由单一建筑、城市改造到快闪设计、装置艺术、运营文案设计等维度。
同时,这些也正改变他对建筑的理解:“以前工作和生活是分开的,我们的城市也是——工厂、住宅、商业区是分开的,但现在的界线却越来越模糊。
建筑与室内、建筑与景观、建筑与物理,在学科上也是这样。
现在,他们在以什么主题设计住宅——日本70、80后建筑师
近作简析
青山周平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日本社会进入现代主义以来,建筑师们体现出了对每个时代和社会变化的灵敏反应,他们试图在设计住宅的过程中用空间形式摸索和追求新型家庭居住形式.本文通过分析本期专辑所介绍的日本年轻建筑师的住宅作品,观察到他们作品中存在的两个空间特征:即“把城市引入住宅”和“把大自然引入住宅”.
【总页数】7页(P29-35)
【作者】青山周平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80后日本建筑师的"小时代"福田宅设计者米澤隆建筑师访谈 [J], 唐芃
2.大时代下的抉择简析欧美、日本、中国70后建筑师群体之异同 [J], 陆轶辰
3.中国画城市山水题材的现在进行时——浅述70、80后画家的城市山水创作 [J], 李百鸣
4.日本住宅政策简析 [J], 姜焕柱
5.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设计趋势简析--以FA青年建筑师奖入围建筑师及作品为例[J], 范文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