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生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29.47 KB
- 文档页数:3
降钙素原生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CT )是20 世纪90年代首先在脓毒血症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到的蛋白, 随着对PCT的研究不断深入, 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就PCT的生化特征、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要的综述。
1 生物学特性1.1 生化特征PCT 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 11p15, 4)的单拷贝基因, 该基因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 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
转录后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 包括N 端84个氨基酸、活性降钙素和降钙蛋白三部分。
降钙素原前体在内源多肽酶作用下剪掉nPro-CT 端单一序列, 生成116 氨基酸的PCT, 分子量约为13kD, PCT和降钙素具有一个相同的32个氨基酸的序列( 60~91 位) 。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
正常代谢时,甲状腺C 细胞分泌并产生有激素活性的降钙素。
PCT 在健康个体中的浓度非常低( < 0.1ng /ml ), 并且在活体内外都是非常稳定的蛋白, 半衰期大约20~ 24h。
收集标本24h后, PCT 浓度在室温下大约下降12%, 4℃大约下降6% , 因此PCT 不需特殊储存条件, 只需用常规实验室方法收集。
PCT 在内毒素等细胞因子诱导下, 2~3h 开始增加, LPS 后2h血浆中可检测到, 6~8h 体内浓度快速升高, 12~48h到达峰值, 2~ 3d后恢复正常。
随后有研究表明, PCT 是由细菌内毒素、TNF-α、IL-6 等因素作用于肝、脾、肾、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或特殊细胞而产生。
动物实验证明, PCT可能是一种次级炎症因子,本身不直接参与启动脓毒血症反应, 但可放大并加重脓毒血症病理过程。
1.2 来源在人体中, PCT mRNA 最初在肝脏中发现。
随着研究的深入, 也在其他器官中被发现。
有研究证实PCT mRNA 可以在脓毒血症动物模型中已分化的实质细胞上表达。
降钙素原(PCT)的5大临床应用1、PCT的生物学特征降钙素原(PCT)是一种分子量为13 KDa的糖蛋白,正常生理条件下由甲状腺旁C细胞生产,故又被称为甲状腺降钙素。
但在细菌感染时,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也可以合成并分泌PCT,导致PCT 水平显著升高。
与其他感染标志物相比,PCT对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更好,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区分细菌和非细菌性感染。
正常情况下,PCT产生后仅有少量进入外周血,因此其在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的含量很低<0.05μg/L,以常用的检测手段无法有效地检出。
但人感染后外周血中的PCT水平会快速升高,3 h后即可在外周血中检出,6~12 h后达到峰值(可高达1 000μg/L),且几乎不受肾功能状态的影响。
此外,PCT水平升高的发生早于其他感染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用于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2、PCT的检测方法及特点PCT无激素活性,其检测过程几乎不受外界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广泛地用于感染的诊断。
PCT检测手段多种多样,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比色法、免疫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层析法等(见于表1)。
表1降钙素原检测方法比较3、PCT的临床应用1、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见于表2。
表2导致PCT异常的常见疾病2、感染性疾病2.1细菌感染2.1.1呼吸系统感染: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不典型病原体。
因此PCT水平在肺炎患者中呈现多样性,主要与病原体的类型、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细菌性肺炎患者的PCT水平高于病毒、不典型病原体(军团菌除外)和结核菌导致的肺炎,但PCT正常或轻度增高不能排除细菌性肺炎。
初始PCT水平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升高或不降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降钙素原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分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1)》推荐:依据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LRTI)不同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应采用不同PCT阈值进行感染分级管理。
降钙素原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降钙素元(PCT)是分子量13KD的一种糖蛋白,由甲状旁腺C细胞分泌,合成降钙素(CT),参与血钙调节。
在1975年由Maya等发现其炎性因子特性, 到1993年,Assicot等发现了血清PCT水平的增高与全身感染性疾病有密切相关。
PCT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抗生素治疗启动和疗效观察、疾病转归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作用。
1 概述1.1来源及生物学特性PCT由位于第11 号染色体( 11p15.4) 上的Calc-1 基因编码,通过选择性剪接( 编码1~4 外显子) 生成Calc-1 mRNA,转录后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翻译成PCT 前体。
裂解生成的PCT 由116 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3 KD。
它可被特殊的蛋白酶分解成3 部分: C 末端21 个氨基酸多肽的抗钙素、位于中央的33 个氨基酸多肽的非成熟降钙素和1个有N末端的57 个氨基酸多肽的氨基降钙素[1]。
有研究显示,炎性反应过程中,PCT 由神经内分泌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产生。
血浆中的PCT 非常稳定,收集标本24 h 后PCT 浓度在室温下大约下降12% ,4 ℃时下降6%。
PCT 被特异性的蛋白酶降解,其在循环中的半衰期是25~30 h。
肾功能异常患者中PCT 的清除半衰期无显著延长。
1.2 PCT与常用炎性标志物比较CRP是一种急性时相(期)蛋白,亦称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产生能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糖蛋白,能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
临床上常用检测CRP来评价感染所致炎性反应。
以降钙素水平诊断全身细菌感染或败血症明显优于细菌培养。
但PCT和细菌培养相比不能确定患者所感染细菌的种类,无法进行药敏试验,因此,在指导临床用药方面不如细菌培养。
CRP、白细胞、血沉、IL-6等传统炎症判断指标,由于特异性不强、敏感性较低,应用价值有限,病原菌培养虽然是金标准,但耗时较长、培养率低。
因此,PC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正逐步广泛用于临床。
降钙素原及其临床应用1.PCT 简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 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 calcitonin, CT) 的前体, 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 000的糖蛋白。
PCT 的半衰期为25~30 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新近发现血清PCT 的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在全身系统性严重感染中PCT 早期即可升高,经抗生素治疗使感染控制后血中PCT 会下降,在病毒感染及局部细菌感染而无全身表现的患者PCT 仅轻度升高。
因此, PCT 已被用作全身严重感染或败血症时的一个重要的新的观察指标。
不同疾病患者血浆PCT 的浓度见表1。
2.PCT 检测的临床意义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严重全身性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 PCT 异位生成,血浆水平异常增高,且增高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
(1)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监测。
(2)新生儿脓毒症:在新生儿出生后0~48 h 内, PCT 对脓毒症辅助诊断敏感性92.6% ,特异性为97.5%。
3~30 d 内辅助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
(3)寄生虫感染:以2μg/L 为分界值, PCT 对疟疾辅助诊断的敏感性为52% ,特异性为86% ,阳性预测值为74% ,阴性预测值为71%。
(5)大手术和严重创伤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的监测。
(6)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监测。
推荐1μg/L 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辅助诊断的分界值。
(7)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鉴别。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浆平均PCT为54.5μg/L,最低值为4.8μg/L;病毒性脑膜炎患者PCT平均为0.32μg/L,最高值为1.7 μg/L。
以> 5 μg/L 为分界值,PCT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为敏感性为94% ,特异性为100%。
(8)胰腺炎鉴别诊断。
通过ROC曲线分析,预测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的最佳分界值PCT为1.8 μg/L。
降钙素原生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郭 靓 综述,王占科 审校(解放军第94医院检验病理科,江西南昌330002)B i oche m ical Characteri stics and Cli n icalA pplicati on o f Procalciti oni nGUO Ji n g(D epart m ent o f C li n ic Laboratory,the94thH os p it a l o f PLA,N anchang330002,China)Abst ract:As a m arker of infla mm ation,procalciti o n i n(PCT)i n creas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erious infec ti o n,but it cou l d hardly be detected i n nor m al persons.The advance i 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CT and its clinical app lication i s rev i e w ed.K ey w ords:Procalc iton i n;B i o log ica l characteristics;C li n ical app lication摘要: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炎症标记物,在严重感染情况下明显升高,但正常人群几乎测不到。
现对PCT生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降钙素原;生化特征;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8174(2009)04 0217 03降钙素原(Proca lciti o nin,PCT)是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脓毒血症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到的蛋白[1],随着对PCT的研究不断深入,其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就PC T的生化特征、临床应用等作一简要的综述。
1 生物学特性1.1 生化特征 PCT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11p15,4)的单拷贝基因,该基因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
转录后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Prepro ca lciton i n),包括N端84个氨基酸、活性降钙素和降钙蛋白三部分。
降钙素原前体在内源多肽酶作用下剪掉nPro CT端单一序列,生成116氨基酸的PC T,分子量约为13kD,PCT和降钙素具有一个相同的32个氨基酸的序列(60~91位)[2]。
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3]。
正常代谢时,甲状腺C细胞分泌并产生有激素活性的降钙素。
PCT在健康个体中的浓度非常低(<0. 1ng/m l),并且在活体内外都是非常稳定的蛋白,半衰期大约20~24h。
收集标本24h后,PCT浓度在室温下大约下降12%,4大约下降6%[4],因此PC T不需特殊储存条件,只需用常规实验室方法收集。
PC T在内毒素等细胞因子诱导下,2~3h开始增加,LPS后2h血浆中可检测到,6~8h体内浓度快速升高,12~48h到达峰值,2~3d后恢复正常。
随后有研究表明,PCT是由细菌内毒素、TNF 、I L 6等因素作用于肝、脾、肾、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或特殊细胞而产生。
动物实验证明,PCT可能是一种次级炎症因子,本身不直接参与启动脓毒血症反应,但可放大并加重脓毒血症病理过程[5]。
1.2 来源 在人体中,PCT mRNA最初在肝脏中发现。
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在其他器官中被发现[6]。
有研究证实PCT mRNA可以在脓毒血症动物模型中已分化的实质细胞上表达[7]。
另有研究发现,非脓毒血症仓鼠仅肺中可检测PCT,而脓毒血症仓鼠在所有组织中均可检测到。
在非感染情况下,甲状腺外的calc 基因转录抑制,PCT限制性选择性表达于甲状腺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上。
在微生物感染时,诱导的calc 基因表达普遍性升高,并在机体所有组织和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持续释放。
因此,实质组织细胞是感染时PC T的主要来源[8]。
1.3 功能 PCT在甲状腺的C细胞内质网中被蛋白水解酶降解为降钙素,降钙素对于维持机体的钙、磷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C laeys等[9]对急性败血症休克患者的血浆PC T及钙离子浓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示两者无明显关系,即PCT对钙稳态没有明显影响。
另有学者推测,PCT可能是一个内源性非类固醇抗炎物质,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调控[10]。
研究发现,PCT可以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人淋巴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2和血栓素B2的功能受抑,提示在体内PCT可调节二十烷类的代谢,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等镇痛药相似[11]。
2 临床应用2.1 指导抗生素治疗 临床上对发热的患者,通常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类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是否选择使用抗生素。
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结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汪明明等[12]通过对85例发热患儿按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对其PCT浓度分组研究,研究数据表明,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2.1%,优于传统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有研究显示,当PCT<0.1ng/m l强烈不主张使用抗生素,<0.25ng/m l不主张使用抗生素;>0.25ng/m l主张使用;>0.5ng/m l强烈主张使用。
因此可根据PC T浓度作出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的初步诊断,并选择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抗生素的泛滥、减轻病患的经济负担及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率。
2.2 儿科感染疾病快速诊断 PCT浓度在新生儿初生时生理性增高,在出生后第30h左右达高峰,出生后3d恢复到正常范围。
在新生儿和婴儿中快速诊断和治疗细菌性感染是非常必要的,患儿通常不表现出特异症状,临床诊断必须由检验结果支持。
CRP可作为一个敏感的、早期的、可依赖的系统性炎症指标,但CRP在较轻感染中可升高,因此不适合用于估计感染的严重性。
而PCT在较轻感染时不受影响,在系统性细菌感染及败血症后开始升高,且能区别感染是细菌性或非细菌性引起。
有研究表明,PCT是早期诊断新生儿脓毒血症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对于炎症刺激比CRP反应更迅速,升高和降低比CRP要快速[4]。
许瑞英等[13]通过对4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血清中PCT水平的研究发现,急性肾盂肾炎患儿PC T浓度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患儿,并与肾脏受累程度呈正相关,经治疗后恢复下降,PCT可作为泌尿系统感染患儿上下尿路定位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2.3 外科并发症 与其他炎症指标不同,PCT浓度在术后大体不上升。
在无菌或内毒素释放的简单外科手术后,PCT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在大手术后,尤其是食道切除术后,PCT浓度在术后2~3d升高,通常!2~ 3ng/m,l偶尔上升到10ng/m;l在预后良好情况下,PCT 迅速下降至正常值;有炎症或并发症时PCT浓度轻度下降;据Reit h等[6]研究,在术后第1或第2d PCT值超过1.5ng/m,l表明有继发并发症的可能,PCT可以用做外科的诊断性指标。
肝脏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并没有显著影响术后的PCT值。
肾脏移植后存在排斥反应的病人PCT无显著升高,心脏移植后又继发病毒感染和排斥反应的病人PCT值也未见升高,而在移植器官部分坏死的病例中可见PCT升高[14]。
2.4 内科感染 PCT在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时通常高于2ng/m,l病情越严重,PCT浓度越高。
PCT浓度变化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PCT浓度下降表示炎症反应逐步消失,少数病例PCT浓度的降低可在连同免疫麻痹的病例中发现。
败血症时PCT浓度通常为10~ 100ng/m,l个别达更高值。
当PCT>10ng/m,l但血培养阴性时,应结合临床考虑严重细菌感染伴全身炎症反应。
PCT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诊断特异性为100%,是MODS发生的预警指标。
有研究表示, PC T可作为脓毒血症治疗的新靶点。
给脓毒血症仓鼠注射PCT可增加其死亡率,而用抗PCT血清治疗可增加其存活率[15]。
PCT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RDS)、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与感染并发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感染性和非感染性SI RS的鉴别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谢卫星等[16]将SI RS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并对其各项炎症细胞监测,结果显示PCT 和I L 6的特异性(分别为80%、80%)和敏感性(分别为76%、70%)最高,显著高于传统炎症指标,PCT结合I L 6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SI R S可以起到很好的鉴别作用。
在2型糖尿病中,M ehm ent等[17]利用免疫化学发光的方法,对18例2型糖尿病与正常无糖尿病人的PCT浓度进行研究,经统计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PC T浓度升高,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3 检测方法3.1 酶免和放免法 酶免法采用双抗体夹心,用人工合成的PC T单克隆抗体检测。
方法较特异,无交叉反应。
放免法利用由人工合成的57个氨基酸部分制成的R2B7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既能检验游离型PCT,又能检测结合型PCT,比酶免法提高了灵敏度,但耗时较长,且标记的放射性元素存在污染,因此限制了放免法的临床应用[18]。
3.2 金标法 实验室多采用一种半定量检测PCT的金标法。
此法用一个结合有胶体金的抗降钙素的单克隆小鼠抗体和抗降钙素的多克降绵羊抗体进行检测。
此法不依赖仪器,操作方便快速,适用于床旁检验。
结果分为4个类别:<0.5ng/m l、∀0.5ng/m l、∀2ng/m l、∀10ng/m l[15]。
3.3 免疫荧光法 是一种定量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采用两个抗原特异性抗体与PCT 两个不同抗原结合位点结合,一种抗体经荧光标记固定在管壁上,两种抗体分别与血浆或血清中PCT 分子结合。
荧光信号强度与PCT 的浓度成正比,2h 内完成[19]。
3.4 全自动快速定量法(Kryptor) 此方法是羊的多克隆(Ca lciton i n )抗体和一个单克隆(Kataca lcin)抗体与CT 前体分子的Ca lcitonin 和K ataca lcin 片段结合。
计算机控制,操作全自动化,灵敏度高,变异系数小,重复性好。
测试时间约为20m i n ,测试范围0.06~50ng /m l [3]。
4 小结传统炎症指标中,血白细胞计数除感染外,还可以被许多因素影响(如应激等),因此它仅是感染的一个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的诊断指标;多种感染及非感染因素均可引起CRP 升高,反应延迟且特异度不甚理想,准确性较差,不能提示预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