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衍筮法(简化版)

  • 格式:pdf
  • 大小:243.39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衍筮法(简化版)

中国节能协会节电与绿色电能委员会宋树清

摘要:《易》作为占卜之书,一直被人们用来卜筮,但是作为筮求卦象的基本手法—大衍筮法操作方法,确一直存在着缺陷,不论是朱熹的“挂扐法”还是郭雍的“过揲法”所产老阴、老阳、少阴、少阳,都存在产生概率的不均衡问题,千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本文作者重新解读《系辞传》相关记载,解释了大衍筮法文字的含义,用直观的表格和通俗的语言,阐明了产生概率不均衡的原因,提出了新的大衍筮法的操作手法,彻底解决了这一《易》学的千年难题。

关键字:大衍筮法朱熹郭雍大衍之数

每当问卜者求卦,而筮者占之不验时,筮者便谓之求卦者用心不诚,这个传统大概始于宋代大儒朱熹。但是对于自宋代以来,筮求卦象的基本手法——大衍筮法存在缺陷,筮者则只字不提。

所谓大衍筮法是依据《系辞传》上第九章记载:“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得来的。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先列出朱熹筮法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结果:

表-1朱熹大衍筮法操作方法一览表

关于这段记载的解释和蓍草操作方法,自古以来就有争议,最著名的当属宋代的“郭朱之辩”,郭雍与朱熹对大衍筮法的研究可谓最精。关于筮法的讨论,今人孙劲松先生在《过揲与挂扐——郭雍和朱熹关于蓍法的辩论》一文中归纳出郭朱在大衍筮法问题上的主要论点有以下六个1,

1本文列出的六个问题,系笔者引用孙劲松先生《过揲与挂扐——郭雍和朱熹关于蓍法的辩论》一文部分文字并归纳而成。详细论述请见原文。原文出自:/confucian/gyhzxgysfdbl.htm。

1、何谓大衍之数

郭雍认为,大衍之数是自然之数,非圣人不可知。

朱熹则认为,大衍之数乃河、洛之数,天地生成之数。

2、挂一以象三是挂左手,还是挂右手

朱熹主张取右手之蓍“挂一”,郭雍主张取左手;

3、对“归奇于扐”的理解

郭雍认为:“‘奇’所挂之一也,‘扐’左右手之余也”2。

朱熹认为:“‘奇’者,残零之谓,方蓍象两之时,特挂其一,不得便谓之‘奇’,‘扐’固左右两揲之余,然扐之为义,乃指间勒物之处。故曰:归奇于扐,言归此余数于指间也。”

4、过揲法与挂扐法

郭雍过揲法主张用揲蓍过程中过揲而得的正策数,将正策数揲四(除以4),得九八七六分阴阳老少,九为老阳、六位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此法称为“过揲法”。

朱熹的揲蓍法主张用“挂扐”的余数,经过奇三偶二的换算,得出九八七六分阴阳老少,此法被称为“挂扐法”。

5、三变皆挂一,还是第一变挂一,二三变不挂

朱熹认为,揲蓍要将“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合扐”的程序,经过三变才能定一爻。

郭雍认为,第二变、三变不需要“挂一”。第一次“分二、挂一”以后,将左右手的蓍草每4根一组,所剩的策数和“挂一”合并,数字非5即9。第

二、第三变虽不挂亦有四、八之变,盖不必挂也。

6、三变以后老少阴阳不均衡

朱熹通过计算指出:“三变之后,其可为老阳者十二,可为老阴者四,可为少阴者二十八,可为少阳者二十。……是亦以三变皆挂之法得之,而后两变不挂则不得也。后两变不挂,则老阳、少阴皆二十七,少阳九、老阴一。”3如表所示。

2郭雍:《蓍卦辨疑》,转引自朱熹著《蓍卦考误》

3郭雍:《蓍卦辨疑》,转引自朱熹著《蓍卦考误》

表-2 蓍法阴、阳的概率比例图

阴、阳之比 阴阳老少之比

阳 阴 老阳少阳老阴少阴 三变皆挂 32/64 32/6412/6420/644/6428/64

后两变不挂 36/64 28/6427/649/641/6427/64

由表可知,“三变皆挂”中,老阳、少阳、老阴、少阴之比为12 :20 :4 :28(3 :5 :1 :7);32(1 :1)。用这种方法占筮,所得阴、阳爻总数是均等的。但动爻不均等,老阴、老阳之比为1 :3。

“后两变不挂”,则老阳、少阳、老阴、少阴之比27 :9 :1 :27;36。用这种方法占筮,所得阴、阳爻总数不均等。而且老阴、老阳之比为1 :27,动爻比例严重失调。

为解决动爻不均问题,明代的季本改动《易传》经文,“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八”,认为易传中的四十九应当为四十八,以此平衡阴阳老少。黄宗羲认为这些都不足取。黄氏赞同朱熹的“古法”,认为朱熹的方法只是动爻出现的概率不同,这是自然而然的。但成卦之法在阴阳不在老少,只要阴阳均横,卜筮得卦的概率相同就可以了。今人郭顺红先生在其《周易卦序新解》4一文中提出在分二以后,分别从两仪中各拿出一策作为“挂一”,下一变时再放回正策一策,以达到均衡的筮法。但此二法皆与《系辞》原文相悖。

邓球柏先生在《帛书周易校释》一书中提出一种号称有证据显示出自三千年前的古筮法,即将第一变、第二变“挂一”的那一策,放回第二变、第三变的正策中,但其结果与郭雍筮法结果相同,动爻比例失衡,阴阳爻比例也失衡。

笔者认为,上述大衍筮法的种种问题,不出于古法之谬,而是自朱熹始,千年来后人沿袭其误读《系辞》原文所致。

笔者把篇首《系辞》原文重新解读,抄录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首先解释几个关键字的意思

4国学论坛网名:临海观潮,文章见/zhouyi/zygxuxinjie.htm

奇:音jī,《说文》異也。一曰不耦。从大从可。

《汉典》奇:余数,零头、不足整数者。例:

时有奇羡。——《史记·货殖列传》。索隐:“余衍也。”

操其奇赢。——《汉书·食货志》。注:“谓有余财。”

旁入奇利。——《管子·禁藏》。注:“余也。”

《周髀算经卷上之二》。“故东西短中径26632里有奇”

扐:音lè,《汉典》手指之间,余数。笔者取“手指之间”之意。

营:《康熙字典》:《易·系辞》四营而成易。《疏》四度经营蓍策,乃成易之一变也。

原文译文:推演卦象是模拟天地阴阳变化之象的50个因素,用50根蓍草代表,而推演过程中只用49根蓍草。(推演的方法是)把50根蓍草分成两份,象征阴阳两仪,从左手或者右手的蓍草中取出一根挂起来,象征三(注:这里“挂一”之三象征“天”。天与阴阳两仪形成叁天两地之象,天不可为人所用,故其用四十有九。如果按朱熹的方法,先挂一,再挂一,则参与推演的蓍草只有48根,岂不成了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八了吗?其法与《系辞》传文原意不符)。把左手、右手中的共49根蓍草每四根一组放在一起,象征一年四季。然后把剩下的余数放在两指之间(此时余数不是5就是9,9中有4为“岁”),象征五年中的闰月。在第一变将余数放到两指之间后,将剩下的蓍草正策挂一根蓍草象征天(然后继续推演第二变,推演第三变的手法与第二变相同)。……所以,每一变都经过挂一、分二、揲四、归扐四个步骤,称之为四营,经过十八次变化就得到了一卦。

笔者依据上述对《系辞》传文的理解,画出大衍筮法详细推演过程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