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道工程施工课程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51.13 KB
- 文档页数:12
《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适用专业:市政工程技术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时:88学分:5.5一、课程性质及作用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目标是在掌握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的基本知识、实践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施工执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科学地总结当前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新工艺、新技术,培养学生城市道路施工技能和组织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规程、标准的进行设计与施工工作能力,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和施工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知识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养成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本课程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学习与课程训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城市道路网规划、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交叉口设计、道路排水设计、道路公用设施设置、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路面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具有城市道路工程基本设计与计算能力;能选择合理的道路施工方法,编制施工方案和控制施工质量;具有路基路面施工管理与质量检验的基本技能,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根据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教学体系。
课程设计基于专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的分解、学习领域的构建等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的选取紧紧抓住高技能人才培养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构建了基于城市道路工程单位对于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实际应用需求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体现工学结合的设计理念。
2.课程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项目,'为主线,创设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市政管道工程施工《市政管道工程施工》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市政管道工程施工适用专业: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时:96学分:6一、课程性质及作用本课程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组织采取理实一体化模式进行。
通过本课程,要求使学生掌握市政管道工程具体施工过程和质量验收等环节。
课程的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水力学》、《排水泵站》、《市政工程测量》、《土质土力学》;平行课程有:《市政工程材料》、《施工组织管理》;后续课程为《市政工程职业技能考核》、《专业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1.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基本知识的培养。
5.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本课程以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根据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为5个学习情境即:①给水管道开槽施工;②排水管道开槽施工;③燃气管道开槽施工;④热力管道开槽施工;⑤市政管道不开槽施工。
以真实或模拟的任务为载体来组织《市政管道工程施工》的教学过程,根据每个情境的内容不同,分别构建课程的项目和任务,通过每个具体任务开展基本的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市政管道施工能力。
三、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引领组织教学,使学生:会开展市政管道施工的具体施工过程;会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合适施工工艺;会初步开展市政管道施工的质量验收。
市政管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市政管道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2. 使学生了解市政管道系统的布局、设计原则及施工技术;3. 帮助学生了解市政管道工程的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简单市政管道施工图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市政管道工程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市政管道施工设备,掌握基本的施工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市政管道工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敢于创新;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市政管道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市政管道工程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实际操作有浓厚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市政管道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市政管道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各类管道的应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 内容列举: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热力管道等。
2. 市政管道系统布局与设计原则:讲解市政管道系统的布局、设计原则及施工技术要求。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内容列举:管道平面布置、管道纵断面设计、管道交叉与连接等。
3. 市政管道施工技术:分析市政管道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内容列举:管道开挖、管道铺设、管道连接、管道验收等。
4. 市政管道工程法律法规与安全知识:介绍我国市政管道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内容列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事故处理等。
5. CAD软件绘制市政管道施工图: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绘制简单市政管道施工图的能力。
《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定位和作用《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造价员准确计算市政工程造价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市政工程建造的工艺过程、施工方法、和检验标准。
为学习市政工程预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市政工程施工中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道工程施工技术等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施工条件选择确定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不仅掌握传统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措施,还要了解一些新工艺、新技术。
本课程是以《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B》等课程为基础,并为《市政工程预算》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2 课程设计理念在本课程设计、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下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职能结构,对“做中学”感兴趣,适当采取理论和实践结合化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培养模式,通过动手实施具体的分项工程来学习,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发掘潜能,施展个性。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以真实的市政施工图纸为依托,按照真正的施工过程,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强调获取自我建构的隐形知识——过程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才好”(标准)的问题。
能力本位的质量观:以市政施工员、资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岗位就业为导向,不仅培养学生获得内化的施工技术管理职业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的岗位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成为能生存发展的“社会人”。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技术员、施工员、资料员职业技能,习得市政施工技术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式,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生涯。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城镇道路与市政工程适用专业:建筑工程管理课程代码:学时: 60制订人:周秋平审核:城镇道路与市政工程学习领域课程标准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1.2 设计思路本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解构原有的学科知识本位课程设置模式,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本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市政行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按“市政管道工程工作过程”确定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并以典型市政管道施工项目为载体,模拟施工场景,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实训。
结合职业资格考证,使学生能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教学子情境选择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构知识和技能:1.2.1由易到难和施工的先后顺序;1.2.2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2.3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现场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悉”、“正确”、“基本”。
“熟悉”指对所学习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正确”指没有任何错误,“基本”指对案例的分析基本到位。
2.学习领域课程描述包括学习领域名称、学年及学时、学习任务和课程目标。
3.学习情境划分及描述3.1学习情境划分表三学习情境的划分3.2学习情境描述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已有基础、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表四学习情境的描述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建议4.1.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4.1.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
城市道路与市政工程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城市道路与市政工程》是道桥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综合性大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城镇道路设计规范》和《城镇道路桥梁设计规范》等。
根据生产一线对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城镇道路与市政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并使学生能够完成城市道路与市政工程的施工工作任务。
该课程在《工程测量》《公路设计》课程之后开设,其后续课程为《公路施工技术》等课程。
2.目的和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城镇道路的布局规划、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平面交叉口设计、立体交叉设计等方面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掌握城镇道路的交通管理设施;掌握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排水施工及附属工程施工等施工技术、管道工程施工。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路基开挖、填筑施工及其质量控制和工程量计算的方法;沥青类路面层结构原理及现场施工组织和施工注意事项。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结构原理理及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路面工程量测量与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的直观感受。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五、相关课程的衔接道路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公路工程地质与土质、公路设计等六、实验教学七、其它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考核中注意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发挥考核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力争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过程考核。
考核内容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增加了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市政工程管道工程施工标准化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 科学安装管道,设置检查井:在管道开挖结束之前,需要将管材等运输到施工的路段,管道安装前需
要对其认真严格的检查,看是否存在裂缝等问题,并对条状基座的中心线、边线进行检查,安装的同时进行测量,使安装更加精确。
检查井的高程以及尺寸等需要与施工图纸需要相适应,修筑的检查井的位置、井距以及混凝土基础标号需要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与要求。
2. 闭水试验、回填管道:管道安装结束后,还需要进行闭水试验,试验前需要全面开展检查工作,发现
问题后能够及时补救。
回填时沟中不能有积水,把握好质量关,依据设计需要进行施工,回填不能使用垃圾材料。
此外,还包括管线施工工艺控制点高程、管道安装、接口施工、沟槽回填等步骤。
这些步骤都涉及到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施工质量。
《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定位和作用《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造价员准确计算市政工程造价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市政工程建造的工艺过程、施工方法、和检验标准。
为学习市政工程预算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市政工程施工中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道工程施工技术等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施工条件选择确定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不仅掌握传统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措施,还要了解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本课程是以《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B》等课程为基础,并为《市政工程预算》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1.2 课程设计理念在本课程设计、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下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的学生观:高职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职能结构,对“做中学”感兴趣,适当采取理论和实践结合化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培养模式,通过动手实施具体的分项工程来学习,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发掘潜能,施展个性。
过程导向的课程观:以真实的市政施工图纸为依托,按照真正的施工过程,选择课程内容并安排教学顺序,强调获取自我建构的隐形知识-—过程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才好"(标准)的问题.能力本位的质量观:以市政施工员、资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岗位就业为导向,不仅培养学生获得内化的施工技术管理职业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的岗位人才,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成为能生存发展的“社会人”。
终身学习的教育观: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技术员、施工员、资料员职业技能,习得市政施工技术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方式,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生涯。
《道路施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道路施工技术【开课时间】第3学期【学时/学分数】64学时/4学分【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非三二分段班级)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市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城镇道路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融入施工员、安全员等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城镇道路常见类型路基、路面、附属工程的施工工艺与养护方法,掌握市政工程专业知识,成为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具备市政工程一线施工与管理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前置课程:《工程识图》、《工程材料》、《工程测量》。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道路工程施工准备工作内容2.掌握道路工程结构的基本内容。
3.了解常见的路基材料特点,掌握路基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掌握常见的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熟悉常见的路基排水设施和防护设施施工方法。
4.了解常见的基层和垫层材料,掌握基层和垫层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
5.掌握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
6.掌握道路附属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
7.熟悉道路常见病害及维修养护方法(二)技能目标1.能读懂道路施工图纸,施工方案等施工文件。
2.能够根据施工图,正确选择一般路基、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法,协助组织施工,能进行简单的路基排水设施和防护设施施工。
3.能够根据施工图、技术规范,正确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协助组织施工。
4.能够根据施工图、技术规范,正确选择道路附属结构物如人行道、路缘石等的施工工艺,协助组织施工。
5.能进行道路常见病害的处理,掌握简单的道路养护和维修方法。
四、任务模块内容与要求总课时64节三、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设计市政道路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从企业从业要求出发,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市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的完成程序为主线,以“任务模块”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