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 格式:ppt
- 大小:5.35 MB
- 文档页数:38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一. 教材分析《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的一课,主要讲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进一步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具体史实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会对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过程产生好奇心,但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影响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历史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和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失败。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交流自己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视频: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外敌入侵面前,不畏强暴,英勇抵抗的精神风貌。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已学的知识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中国近代史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等方面,学生的能力仍需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后果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掌握相关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
2.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后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
2.运用史料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史实。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过程。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和后果。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历史人物,总结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题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背景和过程;2.认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面临的诸多困境;3.理解列强的侵略行径对中国的影响;4.掌握中国和八国联军的斗争过程以及中国的抗击八国联军胜利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1.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2.了解清末时期中国的面临的困境,识别列强的侵略行径;3.了解中国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经验;三、教学内容1. 八国联军的入侵1.八国联军形成的背景;2.八国联军进入中国的过程;3.八国联军的主要成员和武器装备;4.八国联军入侵后对中国的侵略行径。
2. 中国面临的困境1.内忧外患的局面;2.新式装备落后;3.政治腐败。
3. 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1.各地军民的抗击八国联军运动;2.袁世凯、李鸿章等的抗击八国联军经验;3.战争进入胶州湾时,中国取得的胜利。
4. 中国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经验1.四海之内皆兄弟;2.抗击外敌,振兴中华;3.国家的利益最高。
四、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讨论、举例、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背景和过程、中国面临的诸多困境、列强的侵略行径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和八国联军的斗争过程以及中国的抗击八国联军胜利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调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背景和条件,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先导入“如何抵御外敌”的话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此次抗击八国联军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八国联军的形成背景和成员国,进而引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过程、武器装备等相关内容。
同时,讲解清末时期,中国面临的一系列困境,为后续抗击八国联军做好铺垫。
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讨论,并总结出中国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经验。
4. 布置练习教师下课布置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在下节课之前完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高,因此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材分析:《抗击八国联军》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正是因为这样才催发了近代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努力,从而为下一单位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段历史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整个近代历史上起着关键的承接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2、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及《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主要内容;3、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国耻与苦难,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本课的重点。
义和团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
帝国主义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的武装控制之下。
清政府已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形成初步的认识,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努力使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