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型斜视的概念、诊断和治疗(下)
- 格式:ppt
- 大小:15.81 MB
- 文档页数:15
A-V综合征V型外斜视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V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V型外斜视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眼位变化及双眼视觉功能状况。
结果术后眼位达到正位者54例(90%),V征消失48例(80%),获得双眼单视功能者44例(73%)。
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矫正患者外斜视并使之达到功能性治愈。
【关键词】A-V综合症 V型外斜视手术治疗A-V 综合征是一种亚型的水平性斜视,伴有垂直方向非共同性,即向上和向下看时水平斜视发生明显变化,以英文字母“A”和“V”形象命名。
V征外斜视是A-V 综合征中较常见的类型[1],临床表现为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比向下注视时的斜视角大,差值≥15°。
该病病因复杂多样,尚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说法,目前治疗该病以手术为主,但应当根据不同的病因对手术方法进行选择,以达到矫正患者眼位、建立双眼单视功能的目的。
我院对60例患者进行了矫正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眼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为3岁-29岁,中位年龄为18岁。
双下斜肌功能亢进23例,双外直肌功能亢进者17例,单侧下斜肌功能亢进9例,单侧外直肌功能亢进7例;29例同时视功能,5例有立体观。
1.2检查方法患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检查视力,裸眼和矫正视力,测定屈光状态(0.5%-1%阿托品散瞳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眼位、眼球运动、代偿头位、双眼单视功能、牵拉试验等。
注意反复检查33cm、6m,原在位、向上方和向下方25°,注视时斜视度的变化、各方向的眼球运动,观察患者眼球运动及向上和向下看时斜视度的变化以确定是否外直肌及下斜肌功能亢进。
诊断标准:外斜视V征向上方注视时比向下方注视时斜视角大15°。
1.3手术方法根据原在位33cm和6m外斜视度数设计水平量,根据眼外肌设计矫正V征术式。
为你科普斜视的原因及治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外界美景都需要眼睛这个器官的输入,由此可见眼睛健康的重要性。
而且,人的眼睛具有灵活性,很多时候眼神的沟通胜过语言的沟通。
眼睛斜视不仅仅会给人带来不礼貌的感受,影响人际交往,还会影响就业,带来诸多不便。
视觉障碍是常见现象,斜视就是视觉障碍中的一种。
斜视容易被社会歧视,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由于斜视病因的复杂性,其治疗方法不一样,下面为你科普斜视的原因以及治疗方式,供患者参考,希望可以提高疗效以及生活品质。
一、认识斜视斜视是指眼外肌协调运动失常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
表现为眼位的偏斜,属于眼外肌疾病。
由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
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双眼单视功能异常等,患者可能出现自卑心理。
正常情况下双眼运动协调一致,双眼可同时注视同一目标,并使目标在双眼黄斑部成像,传导到大脑视觉中枢,重叠成一个完整且有立体感觉的单一物像。
当因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导致双眼运动不协调时,就会发生斜视,可能出现将一个物体看成2个影像,就是所谓的重影。
对于斜视的相关检查,往往通过询问病史、眼外观检查(注意患者眼位偏斜的方向和程度,睑裂是否等大,颜面是否对称,有无代偿性头位)、视力检查及屈光检查、遮盖试验(遮盖试验可简单准确地对斜视进行定性检查)、眼球运动、斜视角检查。
临床上常用的定量测量斜视角的方法有:角膜映光法、同视机检查法、三棱镜配合遮盖法等,其中角膜映光法比较简便但不够精确,三棱镜配合遮盖法比较精确。
二、斜视的病因斜视的病因复杂,涉及眼睛调节功能、家族遗传等多种学说,部分斜视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发病的特点,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有的婴儿出生时就存在斜视,有些出生几个月后出现斜视,有些是长大后或成人后出现的。
当然,不良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斜视发生的主要原因,现代科技发达,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很多孩子早早的就学会了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等,这些视觉媒介会影响视力,而且,还会造成视力疲劳,导致光线反射出现问题,最后导致斜视产生。
AV型斜视诊疗规范【概述】有些水平斜视在水平方向斜视角无明显变化,但是在垂直方向注视不同位置时斜视角有明显变化。
例如外斜视向上注视时斜视角明显大于向下注视时的斜视角,呈英文字母V状,此种情况为V型外斜视或称外斜V征。
当外斜视向下注视时斜视角明显大于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呈英文字母A状,此种情况为A型外斜视或称外斜A征。
内斜视向上注视时斜视角明显大于向下注视时的斜视角,呈英文字母A状,此种情况为A型内斜视或称内斜A征。
当内斜视向下注视时斜视角明显大于向上注视时的斜视角,呈英文字母V状,此种情况为V型内斜视或称内斜V征。
AV型斜视也可以理解为在垂直注视方向上有非共同性的水平斜视。
AV 型斜视可因斜肌异常或水平肌异常或混合因素所引起。
上斜肌功能亢进常与A型斜视伴行,下斜肌功能亢进常与V型斜视伴行。
【临床表现】1.V型外斜视,上方斜视角大于下方;A型外斜视,下方斜视角大于上方。
2.V型内斜视,上方斜视角小于下方;A型内斜视,下方斜视角小于上方。
3.眼球运动无明显异常或下斜肌亢进(V型斜视),或上斜肌亢进(A型斜视)。
【诊断要点】1.向上25°和向下25°分别测量注视远目标时的斜视角。
4.V型斜视上、下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5°。
5.A型斜视上、下分别注视时的斜视角相差>10°。
6.眼球运动检查有斜肌运动异常或无明显异常。
【治疗方案及原则】1.合并上、下斜肌亢进的AV型斜视,一般要行上、下斜肌减弱术后再行水平斜视矫正术。
7.V型斜视凡是临床检查发现有下斜肌功能亢进者,无论其程度如何均先行下斜肌减弱术.无下斜肌功能亢进者,行水平肌上、下移位术。
内直肌向V型尖端方向移位1/2或全肌肉宽度,外直肌向V型开口方向移位1/2或全肌肉宽度。
8.A型斜视凡是临床检查发现有明显上斜肌功能亢进者,一般要行上斜肌减弱术后再行水平斜视矫正术。
上斜肌功能亢进较轻或无明显上斜肌功能亢进者行水平肌肉移位术,内直肌向A型尖端方向移位1/2或全肌肉宽度,外直肌向A型开口方向移位1/2或全肌肉宽度。
斜视的治疗规范北京同仁医院付晶一、前言斜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0.35%-3.3%。
儿童眼病第三位。
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一)定义1.正位视 (orthophoria) :向前方注视时眼外肌保持平衡,破坏融合后两眼均无偏斜的倾向。
临床少见,多数人都有小角度的隐斜。
2.斜视 (strabismus) :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引起。
3.术语多。
4.专科检查相对独立。
(二)分类按照不同因素:1.融合状态:同时两眼看到的物像在视觉中枢整合为一个物像称为融合。
( 1 )隐斜 (heterophoria , latent strabismus)( 2 )显斜 (manifest strabismus) :间歇性斜视 (intermittent tropia) 、恒定性斜视 (constant tropia)2.眼球运动及斜视角有无显著变化:( 1 )共同性斜视 (concomitant strabismus)( 2 )非共同性斜视 (noncomitant strabismus)3.注视眼:( 1 )交替性斜视 (alternative strabiamus)( 2 )单眼性斜视 (monocular strabismus)4.斜视发生年龄:(1)先天性斜视 (congenital strabismus)(2)后天性斜视5.偏斜方向:(1)水平斜视 (horizontal strabismus) :内斜视 (esotropia) 、外斜视 (exotropia)(2)垂直斜视 (vertical strabismus) :上斜视 (hypertropia) 、下斜视 (hypotropia)(3)旋转斜视 (torsional strabismus) :内旋斜视 (incyclotropia) 、外旋斜视 (excyclotropia)二、斜视检查斜视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专科检查,其中一般检查包括询问病史和主诉,如斜视发生的时间、症状、母亲妊娠史、诱因、恒定或间歇、视远还是视近出现、单眼或是交替、斜视出现时的状态、阳光下眯眼、视物成双、治疗史等;另外还有视力检查与屈光检查:远、近视力;裸眼与矫正视力以及望诊:假性斜视,间歇或恒定,异常头位等。
什么是斜视如何诊断和治疗斜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注意到有些人的眼睛看起来不太正常,眼球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这很可能就是斜视。
那么,到底什么是斜视?又该如何诊断和治疗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斜视,简单来说,就是两只眼睛不能同时看向同一个地方,一只眼睛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睛会出现偏斜。
这种偏斜可能是向内、向外、向上或向下。
斜视不仅会影响外观,还可能对视力和双眼视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斜视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的是先天性的,比如在出生时眼部肌肉发育异常或者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发育不完善;有的则是后天性的,例如眼外伤、眼部疾病(如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高度近视或远视等。
此外,不良的用眼习惯、神经肌肉系统的疾病也可能导致斜视的发生。
要诊断斜视,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首先是外观观察,医生会看患者在自然状态下眼睛的位置和外观,是否有明显的偏斜。
然后是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因为视力问题有时也会导致斜视或者与斜视同时存在。
遮盖试验是诊断斜视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交替遮盖患者的双眼,观察未被遮盖的眼睛是否有移动。
如果有移动,就说明存在斜视。
另外,还有三棱镜检查,通过在患者眼前放置不同度数的三棱镜,来测量斜视的角度。
眼球运动检查也很重要,医生会让患者向不同的方向转动眼球,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协调、是否有受限。
同视机检查则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双眼的视觉功能和斜视的程度。
在诊断斜视的同时,医生还需要判断斜视的类型。
常见的斜视类型有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和下斜视。
内斜视就是眼球向内偏斜,外斜视则是向外偏斜,上斜视和下斜视分别是向上和向下偏斜。
此外,还有间歇性斜视,这种斜视不是一直存在,而是有时会表现出来,有时又看起来正常。
诊断明确后,接下来就是治疗了。
治疗斜视的方法主要包括配镜矫正、视觉训练和手术治疗。
对于因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引起的斜视,配镜矫正是首要的治疗方法。
通过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可以矫正视力,有时也能改善斜视的情况。
斜视的诊断标准
斜视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标准:
1. 视觉检查:包括眼球运动、双眼合作、视力检查等。
2. 手动检查:通过观察双眼的位置和运动来确定斜视的类型和度数。
3. 电子眼动追踪检查:利用电子设备检测双眼的运动和协调性。
4. 镜面显微镜检查:使用专业设备观察眼球运动和结构,以确定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5. 斜视特殊检查:包括斜视头位检查、重要的双眼运动相互关系检查等。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医生能够确定斜视的类型(如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下斜视等)和度数,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