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货币的创造
- 格式:docx
- 大小:13.51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加深对存款货币创造机制的理解,并掌握存款货币创造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存款货币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在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前提下,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活动,使同一枚货币在金融体系内产生数倍于其原始存款额的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创造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准备(1)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业务流程和财务状况。
(2)收集实验所需数据,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原始存款等。
2. 实验步骤(1)计算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 1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模拟存款货币创造过程① 假设某客户向A银行存款100万元,A银行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10万元,剩余90万元可用于发放贷款。
② A银行将90万元贷款给B客户,B客户将这笔资金存入C银行。
③ C银行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10万元,剩余80万元可用于发放贷款。
④ 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家银行D。
(3)计算存款货币总量存款货币总量 = 原始存款× 存款货币创造乘数3. 实验结果与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存款货币创造乘数为10。
(2)模拟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后,存款货币总量为1000万元。
(3)分析实验结果,存款货币创造受到以下因素影响: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越小,存款货币总量越少。
② 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越高,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越小,存款货币总量越少。
③ 原始存款:原始存款越多,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越大,存款货币总量越多。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存款货币创造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存款货币创造受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因素的影响,存款货币总量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成正比。
五、实验启示1. 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以提高存款货币创造能力。
货币创造过程银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创造过程:银行如何创造货币货币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银行作为货币的创造者和管理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货币的创造过程以及银行在其中的角色。
一、货币创造过程的基本原理货币创造过程基于两个关键原理:存款乘数和准备金比率。
1. 存款乘数原理存款乘数原理指的是,当一个人将存款存入银行时,银行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留存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将剩余部分作为贷款发放给其他借款人。
这样一来,存款就可以成倍地扩大。
例如,当某人向银行存入100元时,银行可以按照10%的准备金比率留存10元,而将90元贷款给借款人。
这样,总体上货币供应量就增加了90元。
2. 准备金比率原理准备金比率指的是银行需要按照法定比率留存客户存款作为准备金,而将剩余部分作为贷款发放。
当央行调整准备金比率时,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央行降低准备金比率,银行可以留存更少的准备金,从而有更多的存款可以转化为贷款,增加货币供应量;相反,如果央行提高准备金比率,银行需要留存更多的准备金,减少可转化为贷款的存款,降低货币供应量。
二、银行如何创造货币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的具体步骤:1. 存款接收当一个人将现金存入银行账户时,银行会记录该笔存款,并将存款人的账户余额相应增加。
这样,存款进入了银行的负债项目,即银行欠存款人一笔同等金额的存款。
2. 储蓄存款的转化银行将一部分存款作为储蓄存款,留存在自己的账户中。
这部分存款不参与贷款发放,仅用于其他业务和支付活动。
3. 贷款发放银行将剩余的存款转化为贷款,发放给需要借款的人。
这样,银行在客户的贷款账户上增加对应金额,而同时,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
4. 存款乘数效应贷款发放后,借款人将贷款用于消费或投资,这部分资金会再次进入银行系统。
借款人将贷款用于消费,例如购买商品,商家收到的款项将存入银行账户;借款人将贷款用于投资,例如购买股票或房地产,资金流转也会回到银行系统。
存款货币的创造
1.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
2.存款货币创造有两个必要前提条件:其一,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其二,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在现代金融体制中,商业银行根据法定准备金率及原始存款来创造存款货币。
3.原始存款来源可以是最初的存款,可以使银行券存入存款货币银行,可以使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可以是客户收到一张中央银行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等等。
在原始存款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核心意义在于存款货币的创造,在创造存款货币中,银行也壮大自己的力量。
4.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为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
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越小。
5.存款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6.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客户提取的现金称为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
有了现金漏损,新增存款总额则为贷款总额减去现金漏损额。
7.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银行超过法定要求保留的准备金称为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
银行存款派生倍数大小除了受法定存款准备率,还受到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率等多方面制约。
8.派生存款的倍数缩减过程与其倍数扩张过程是一样的,当客户提取现金时,银行的存款倍数收缩。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账户上提取现金。
如果存入的现金不能满足提取需求,存款货币银行必须补充现金,即到中央银行从自己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
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准备存款账户上提取现金形成的。
2.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现金增发是必然的,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以便使之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又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须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3.准备存款的不断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可以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4.中央银行不可以无限制的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利。
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是无限的。
但是没有货币需求则无从发挥,或强行支持货币创造,则促成通货膨胀。
5.基础货币: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基础货币可以引出数倍于自身的可为流通服务的信用货币,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为货币乘数。
比率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决定乘数的大小,再加上基础货币,决定货币供给量。
6.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货币创造:基础货币及其量的增减变化直接决定着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的增减,从而决定这存款货币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量。
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为源头,存款货币银行的货币创造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