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煤混煤燃烧氮氧化物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1)
- 格式:pdf
- 大小:363.24 KB
- 文档页数:4
煤粉燃烧器燃烧过程中的NOx生成机理研究煤粉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能源转化方式,可以为工业生产和居民供暖提供大量的热能。
然而,煤粉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NOx)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煤粉燃烧器燃烧过程中NOx生成的机理,对于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NOx是指一类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在煤粉燃烧器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主要是由两个主要反应路径引起的:热力生成途径和燃料成分生成途径。
首先,热力生成途径是指NOx生成与燃烧温度有关。
这个途径中,NOx的生成主要发生在大气氮气的三体反应中,该反应需要高温才能发生。
在煤粉燃烧中,燃料燃烧的高温区域通常是在燃烧器的燃烧区域。
燃烧室中的高温条件促使氮气分子发生不完全的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其次,燃料成分生成途径是指NOx生成与燃料中的氮化物有关。
煤粉燃烧过程中,煤中的氮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与燃料中的氢或氧发生反应,生成氨和硝酸盐。
这些氮化物在燃烧气氛中进一步氧化,生成NOx。
此外,煤中的有机氮也会发生同样的氧化反应。
因此,烟气中产生的NOx含量与煤中的氮含量、煤的粒度以及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和氧浓度等因素有关。
针对上述机理,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
实验方面,通过调节燃烧温度、氧浓度等条件,并对生成的燃烧产物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在不同条件下NOx生成特点。
数值模拟方面,基于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等原理,建立了煤粉燃烧过程的模型,模拟了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场、浓度场等参数,从而预测和优化煤粉燃烧器的设计。
在实验研究中,一些控制措施和技术被提出,以减少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
其中包括燃烧器高效低氮燃烧技术、循环燃烧技术和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等。
这些措施通过改变燃烧室的设计、调整燃烧参数、添加NOx还原剂等方式,有效降低了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
煤/半焦富氧预热燃烧特性及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禀赋决定了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
煤炭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燃烧发电,其燃烧发电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超过65%。
同时,通过燃烧发电方式实现煤炭热解产生的半焦的高效利用,是低阶煤梯级利用的关键环节。
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由于其化学性质不稳定且化学反应过程复杂等因素,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
高浓度的NOx会引起一系列的大气污染问题,包括光化学烟雾、酸雨和温度效应等问题,同时也是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
并且NOx会引起人体肺部疾病,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气体。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70%的NOx来源于煤炭燃烧。
因此,有效控制煤炭和半焦燃烧过程中的NOx排放势在必行。
煤炭的富氧(O2/CO2)燃烧技术可以降低NOx的排放量,且易于分离回收烟气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CO2)。
本论文将在基于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技术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煤/半焦富氧气氛下的燃烧特性和NOx排放特性。
并且利用该技术实现固体燃料的MILD(Moderate and Intense Low-oxygen Dilution)燃烧,为煤炭燃烧的超低NOx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空气气氛中煤/半焦均可实现稳定的预热燃烧过程。
在预热过程中,燃料碳部分转化为可燃碳基气体,部分与氧气燃烧反应放热维持循环流化床的温度。
高温预热煤气成分主要包括N2、CO2、CO、H2和CH4。
在预热过程中氮元素的释放率超过50%,这表明预热过程和燃烧过程的燃料氮迁移转化路径对于NOx排放都十分重要。
循环流化床内的强还原性气氛使得更少的燃料氮流入下行燃烧室内,有助于实现低的NOx排放。
并且可以通过改变二次风喷口结构和将燃尽风配风位置远离喷口的方式来继续降低NOx,烟煤和半焦的NOx排放可低至15 1 mg/m3(@6%O2)和140mg/m3(@6%O2),同时保持高的燃烧效率(高于96%)。
周臻副教授简介1、个人简介周臻,女,1971年8月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湖南省工程热物理学会会员,湖南省能源动力机械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湖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电力生产过程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常务副主任。
长期从事燃烧理论与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研究应用工作。
近年来主要开展煤燃烧特性研究,燃烧污染物减排技术、混煤燃烧技术及燃烧调整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煤的燃烧理论及节能减排方面有较深的研究经验。
近年来承担并完成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省电力科技攻关项目及其它横向项目共20余项。
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2、研究方向:(1)燃烧理论与高效燃烧及节能新技术:主要研究无烟煤、烟煤等燃料的燃烧热解特性/低热值燃料的稳定、高效燃烧技术,主要包括各种高性能燃烧器的研究、设计、炉膛结构优化设计、燃烧调整、优化及各种工业与电站锅炉;开展各种工业余热利用技术的开发与利用。
(2)燃烧污染物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3)生物质及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主要从事秸秆、污泥、餐厨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的气化/焚烧技术研究,对燃烧过程变化规律及燃烧后的残留物孔隙结构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4) 节能减排研究主要研究工业领域节能规划和其他领域的节能减排研究3、获奖和鉴定成果[1]“大型滑动轴承动态载荷与润滑状态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2012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大型电站锅炉混煤掺烧及运行经济性研究”,省级鉴定,国际先进水平。
4、近年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1]大型燃煤锅炉燃烧器出口冷态流场的可视化及特征参数的提取(06C130省教育厅2007年主持).[2]**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服务平台及监管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市能源局2014-2015 主研)[3]**市“十二五”工业节能发展规划(**市政府2010-2011 主研)[4]**市宾馆饭店节能减排研究(**市能源局2011-2013 主研)[5]城市污泥混煤燃烧的空隙结构特性研究(湖南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开发基金项目,2012.01-2015.12,主研)[6]餐厨垃圾燃烧技术及其对燃烧设备的影响研究,长沙普惠环保机械有限公司,2013.06-2014.06,[7]生物质/生活垃圾混合气化机理研究(10C0384 省教育厅,2010).[8]无烟煤及其混煤燃烧时氮氧化物(NO X)排放特性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计划编号:04JJ40033,2004-2006).[9]大型锅炉混煤燃烧氮氧化物排放特性研究(省科技厅项目,项目编号为05SK3057,2005-2007).[10]东阿华通热电有限公司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研究(**大学,2011-2011).[11]25t/h三废混烧流化床锅炉研究与应用示范(2010-2011,笑澜能源发展公司科技开发项目).[12]大型电站锅炉混煤掺烧及运行经济性研究(大唐湖南分公司、石门电厂项目,2008-2009).[13]75t/h煤粉炉低质煤/煤气混合燃烧技术改造研究与应用(内蒙古远兴能源公司科节能改造攻关项目,2008-2009).[14]中湘康神锅炉燃烧系统改造(康神制药集团公司项目,2001-2004).[15]送风机管道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中石化资产管理公司巴陵分公司,2012-2013)[16]中烟湖南公司长沙卷烟厂锅炉改造热效率测试(中烟湖南公司长沙卷烟厂项目,2009)[17]制钒过程燃烧脱碳技术研究(浙江福瑞德投资公司,2005-2006)[18]耒阳电厂670t/h煤粉炉排烟温度偏高原因分析及整改方案(耒阳电厂,2002-2003)5、近期撰写出版的专著[1]锅炉实验与测试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2]600MW火电机组系列培训教材燃运分册,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3]华润鲤鱼江电厂培训教材燃运分册[4]大唐华银火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培训教材燃运分册[5]华电长沙电厂培训教材燃运分册[6]国电宝庆电厂培训教材燃运分册6、近期发表的论文[1]周臻,邓念念. 660MW旋流对冲燃煤锅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结渣分析[J] 动力工程学报,Vol.34,No.9, 2014[2]周臻,刘亮. 煤粉粒径对燃烧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热力发电,Vol.26,No.6,pp710,2008.[3]周臻、谢孝君. 燃烧器射流图像几何参数提取的研究[J]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V ol.32,No.4, pp340,2008.[4]周臻. 1025t/h锅炉变煤种燃烧的调整试验及分析[J] 电站系统工程,V ol.44,No.8,pp423,2008.[5]周臻、肖祥. 基于Aspen Plus 的水煤浆气化模拟[J] 广东化工,V ol.39,No.4,pp343,2012.[6]周臻. 1025t/h锅炉燃用混煤的改造及燃烧调整[J] 发电设备,V ol.36,No.4, pp234,2007.[7]Zhouzhen,JiangCagn wei,Numercal study of joint magnetisztion and gravitational convectionof air in a squareenclosure under quadrupole magnetic *** Materials Research Vols.354-355.[8]Zhouzhen,JiangCagn wei,Influence of Coil Inclined Around Y Axis on thermomagneticConvection of Aur in aPorous Cubic Enclosure Under Zerogravity. 2011. Ad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354-355.[9]Zhouzhen,Llihuiyong, Edge Detection and Geometric Feature Extraction of A Burner’s Jet inFNBZ ImagesSeeded Growing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ngineering-2007.[10]Zhouzhen,Chendonglin,A Visualizing System for Realtime Display and Adjustment of ColdAir Flow Field inBoiler Furnace. ASME Conf. Proc. POWER(2008).[11]刘亮,周臻等. 混煤掺混方式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J] 电站系统工程,V ol.38,No.3, pp456, 2009.[12]陈冬林、周臻. 确定燃煤锅炉卫燃带敷设面积的一种代数计算方法,[J]动力工程,V ol.26, No.5, 2006.。
煤炭燃烧氮氧化物产生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Introduction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然而,燃烧煤炭常常带来大量的氮氧化物排放,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控制煤炭燃烧氮氧化物的排放成为了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I. 煤炭燃烧氮氧化物产生机理煤炭中含有氮元素,燃烧过程中,氮元素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有机氮,如蛋白质、脂肪等,另一种是无机氮,如氨、氰化物等。
由于煤样、燃烧条件等的不同,氮元素的存在形式也不同。
煤炭中的氮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氧进行反应,产生一系列氮氧化物(NOx),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主要反应式如下:N2 + O2 -> 2NO2NO + O2 -> 2NO2II. 煤炭燃烧氮氧化物的控制方法1. 预先措施a. 煤炭氮含量控制:通过调整煤炭的选取和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
选择低氮煤炭或煤炭洗选去除煤炭中的氮元素是控制煤炭燃烧氮氧化物排放的首要措施。
b. 煤粉矫正:通过改变煤粉中氧气、水分和灰分的含量,调节煤粉的燃烧条件,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2. 燃烧后减排a. 排烟氮氧化物的后处理:在煤炭燃烧锅炉的尾部增加氮氧化物还原剂(如尿素等)来降低NOx的排放。
b. 气体循环系统:通过将锅炉废气中的氮氧化物送入高温区,利用高温分解和还原反应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c. 燃烧控制技术:通过优化煤粉的燃烧条件,如煤粉喷射速度、煤粉尺寸等,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d. SCR脱硝法:在煤炭燃烧工艺中加入一种氨水溶液,使其与废气中的NOx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Conclusion总之,煤炭燃烧氮氧化物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
因此,控制煤炭燃烧氮氧化物的排放成为了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介绍了煤炭燃烧氮氧化物的产生机理和控制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煤炭燃烧氮氧化物的排放,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O_2/CO_2气氛下煤粉恒温燃烧及NOx释放特性研究煤炭是重要的化石能源,很久以来煤炭在人类能源结构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目前的能源结构,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主要地位在最近一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改变。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以及煤粉燃烧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在煤粉燃烧过程中产生SO<sub>2</sub>、NOx等污染物容易造成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因此,煤炭燃烧特性及污染物释放特性的研究,对高效、环保的利用煤炭资源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本文利用恒温热重-燃烧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对O<sub>2</sub>/CO<sub>2</sub>气氛下煤粉燃烧动力学进行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煤质参数的新判定方法,以此表征恒温下混煤燃烧特性。
通过引入煤质判定指数F<sub>Z</sub>作为煤质参数的综合反映,定义燃烧判定指数D<sub>1</sub>、D<sub>2</sub>、S作为燃烧特性的定量表征,并根据两者关系绘制判定指数曲线,寻找O2/CO2气氛,不同工况下F<sub>Z</sub>对D<sub>1</sub>、D<sub>2</sub>、S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F<sub>Z</sub>能够包含主要煤质参数,D<sub>1</sub>、D<sub>2</sub>、S能定量表示不同阶段的燃烧特性;当温度/氧气浓度改变时,曲线D<sub>1</sub>、D<sub>2</sub>、S斜率能准确反映不同阶段混煤燃烧特性受煤质的影响程度。
通过恒温燃烧热重实验台,结合利用新判定方法,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煤质变化对混煤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验证了新判定方法的可靠性。
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研究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研究日益成为当今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
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探索有效的控制方法势在必行。
一、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在煤粉燃烧过程中,烟气污染物的生成主要源于燃烧过程中煤中的挥发分的裂解和转化。
煤中的有机质经过高温燃烧,由于氧化速率的差异,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可燃有机物和氮氧化物。
同时,煤中的硫、氮等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也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这些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反应和迁移过程,最终形成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二、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法为了减少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首先,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机械过滤、电除尘和湿式除尘等技术。
机械过滤通过安装过滤器来截留烟尘颗粒,适用于较大颗粒的过滤。
电除尘则是利用电场力将烟尘带电并移除的方法,适用于中小颗粒的过滤。
湿式除尘则通过水的洗涤作用将烟气中的颗粒物去除,适用于细颗粒的过滤。
其次,化学方法主要包括烟气脱硫和脱硝技术。
烟气脱硫常采用石灰石石膏法、海水法和碱法等方法,通过加入碱性物质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将其转化为硫酸盐并固化。
脱硝技术则是利用还原剂或催化剂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或氨,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最后,生物方法主要包括植物吸附和微生物处理等技术。
植物吸附通过种植特定的植物来吸附烟气中的污染物,减少其排放。
微生物处理则是通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将光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实现烟气净化。
三、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的应用与进展煤粉燃烧工业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16年第35卷第1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327·化工进展无烟煤化学链燃烧过程燃料氮转化释放特性郭万军,张海峰,宋涛,沈来宏(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摘要:基于赤铁矿石载氧体,在小型单流化床反应器上,开展煤挥发分和焦炭的化学链燃烧研究,探讨挥发分氮和焦氮在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的转化特性。
研究表明:燃料氮释放的中间产物HCN和NH3与铁矿石载氧体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亲和性,易于被载氧体氧化生成N2和NO。
淮北无烟煤挥发分氮转化过程中,NO是唯一的氮氧化物,反应器出口中间产物NH3的释放份额略高于HCN。
在煤焦化学链燃烧还原过程中,部分燃料氮释放的中间产物HCN和NH3被铁矿石氧化导致少量NO的生成,还原过程中无N2O的释放;较高的还原反应温度加速了NO的生成。
减少进入载氧体氧化再生过程的焦炭量可减少空气反应器NO和N2O的生成。
关键词:化学链燃烧;煤;燃料氮;转化特性中图分类号:TQ53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1–0327–09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1.045Fuel nitrogen transfer in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of anthraciteGUO Wanjun,ZHANG Haifeng,SONG Tao,SHEN Laihong(Key Laboratory for Energy Heat Transfer and its Process Control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Energy andEnviron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Jiangsu,China)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presents the investigation of fuel nitrogen transfer of anthracite in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CLC) with an iron ore oxygen carrier based on a small scale fluidized bed reactor. With respect to its volatile nitrogen and char nitrogen conversion behavior,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latile matter and its corresponding char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nitrogen intermediates (HCN and NH3) from fuel nitrogen had a high chemical affinity with the bed materials of the iron ore oxygen carrier towards formation of N2 and NO. During the volatile nitrogen conversion of the Huaibei anthracite,NO was the sole product of nitrogen oxide. Meanwhile,some HCN and NH3 were released and the NH3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than HCN. In the reduction process of char combustion,part of NO was formed due to the oxidation of HCN and NH3 by the iron ore,and there was no N2O 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A high reduction temperature accelerated formation of NO.To reduce the amount of char into the oxidation process,that is oxygen carrier regeneration process,could totally reduce evolution of NO and N2O in the air reactor.Key words: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CLC);coal;fuel nitrogen;transfer基于循环载氧体的煤化学链燃烧通过不同品位能的梯级利用[1],具有比传统燃烧方式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在燃烧过程中实现CO2的高浓度富集,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变革性的燃烧方式。
燃煤火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燃煤火电厂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但其在发电过程中会排放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和环境恶化。
因此,探索燃煤火电厂氮氧化物减排技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已成为我国环保事业中的重要课题。
一、氮氧化物污染的影响氮氧化物是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的副产品,不仅会造成大气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环境和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据统计,氮氧化物排放占到我国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的30%左右,尤其在我国北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氮氧化物是臭氧和细颗粒物的原始物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影响也很大。
氮氧化物与水反应形成硝酸根,降低土壤pH值,破坏植物根系和营养循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此外,氮氧化物还会对水质、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二、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的现状在现有的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中,浓缩分离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其他物质一起吸附在吸附剂上,从而实现分离和减排。
此外,还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烟气脱硝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等一系列技术。
1、浓缩分离法浓缩分离法通常使用吸附稳定性好的干式或湿式吸附剂,例如活性炭、硅胶、氯化钾、铁矾等。
这些吸附剂可以吸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并在吸附过程中实现分离和减排。
2、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主要使用一种叫做SCR催化剂的催化剂,通过将氨气加入废气中,再在SCR催化剂的作用下实现化学反应,使NOx转化成氮气和水。
3、烟气脱硝技术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是通过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与氨水一起喷入注入反应器中进行脱硝。
在反应器中,废气中的NO和NO2会分别与NH3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
4、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是一种新型氮氧化物减排技术,它通过在废气中加入还原剂,例如甲烷、丙烷、异丁烷等,在高温下实现氮氧化物的还原和减排。
三、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的前景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我国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
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控制研究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耗和生产来源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煤炭的燃烧过程,大量的大气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中,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成为当前热点和重要课题之一。
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例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进一步形成酸雨,对土壤和水源造成腐蚀,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
颗粒物则可悬浮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对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研究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污染源和排放规律。
通过对不同煤种的燃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揭示不同燃料煤的特点及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贡献。
此外,还可通过排放特征的研究,了解不同因素对燃烧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影响,进而为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控制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
目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政策和标准,包括减少燃煤设施的运行时间、提高燃煤设施的燃烧效率、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通过提高燃烧效率,可以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颗粒物的排放。
而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如超低排放燃烧器和脱硫脱硝等装置,可以显著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探索和推广清洁能源也是控制煤燃烧产生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
例如,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如煤炭的依赖,降低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同时,发展核能等清洁能源也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
总之,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控制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