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法上国家属地管辖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国际法学一、单选题1.被誉为“国际法之父”的法学家是()A.奥本海B.劳特派特C.凯尔逊D.格老秀斯2.最早使用“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这个名称的法学家是()A.边沁B. 格老秀斯C.凯尔逊D.普芬道夫3.对国际法渊源做出权威说明与列举的法律条文是《国际法院规约》()A.第28条B.第38条C.第48条D.第59条4.联合国负责编纂国际法的主要机构是()A.国际法委员会B.国际贸易法委员会C.联大第六委员会D.联合国秘书处5.为近代国际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荷兰法学家格老秀斯的()A.《万国公法》B.《捕获法》C.《战争与和平法》D.《海上自由论》6.为联合国及其会员国规定七项原则的法律条文是《联合国宪章》()A.序言B.第1条C.第2条D.第3条7.与中国、印度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是()A.印度尼西亚B.马来西亚C.越南D.缅甸8.首次从政治哲学角度阐述国家主权学说的学者是()A.格老秀斯B.让·博丹C.宾刻舒克D.普芬道夫9.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A.国家B.国际组织C.个人D.民族解放组织10.国家的基本权利不包括()A.独立权B.管辖权C.平等权D.缔约权11.对新政府不做出明示承认而是采取保持或不保持与外国政府的关系的实际行动,这一主张称为()A.正统主义B.艾斯特拉达主义C.托巴主义D.威尔逊主义12.一般应当继承的条约是()A.同盟条约B.友好条约C.边界条约D.共同防御条约13.主张承认是国家成为国际法主体的必要条件的学说是()A.构成说B.宣告说C.势力均衡说D.政策定向说14.国家对动产的继承不能单纯以该动产的地理位置为依据,而应以该动产是否与所涉领土的活动有关为依据,这种有关国家财产继承的原则称为()A.转属原则B.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C.关联原则D.动产继承与领土相关原则15.国家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居民B.领土C. 军队D.政府16.国际刑事法院不具有刑事管辖权的是()A.侵略罪B.战争罪C.危害人类罪D.种族隔离罪17.属于国际损害行为的是()A.贩卖毒品B.工厂废气排入他国领空C.种族隔离D.大规模污染海洋18.免除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情况不包括()A.人道主义干涉B.同意C.自卫D.反措施19.领水不包括()A.领海B.内水C. 毗连区D.群岛水域20.现代国际法已不再认可的领土取得与变更方式是()A.公民投票B.交换领土C. 添附D.时效21.迄今未与中国签订陆地边界条约的国家是()A.印度B.越南C.俄罗斯D.阿富汗22.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确定航空器国籍的标准是()A.航空公司主要业务地国B.航空器登记国C.航空器生产国D.航空器所有权人国籍国23.首次规定国家对其领土上空具有完全与排他主权的条约是()A.海牙公约B.芝加哥公约C.巴黎公约D.华沙公约24.被称为“外空宪章”的条约是()A.月球协定B.营救协定C.外空宣言D.外空条约25.历史性海湾属于一国的()A.内海B.领海C.毗连区D.专属经济区26.《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一国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A.12海里B.24海里C.200海里D.350海里27.有关大陆架的叙述错误的是()A.沿海国享有大陆架自然资源勘探与开发的专属权利B.大陆架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00海里C.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取决于有效的占领、象征性的占领或明文公告D.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28.中国现行国籍法在赋予原始国籍上采取()A.单系血统原则B.双系血统原则C.出生地原则D.血统与出生地相结合原则29.在一国居留的外国人()A.受居留国与国籍国的双重管辖B.仅受居留国的管辖C.仅受国籍国的管辖D.既不受居留国管辖,也不受国籍国管辖30.承认域外庇护的国家是()A.欧洲国家B.美洲国家C.亚洲国家D.非洲国家31.属于第三代人权的是()A.人身权B.财产权C.环境权D.政治权32.下列使馆人员中不具有外交官职位的是()A.使馆馆长B.陆、海、空军武官C.三等秘书D.译员33.《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对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采取()A.职务需要说与代表说B.治外法权说与代表说C.治外法权说D.职务需要说34.领事官员不包括()A.总领事B.副总领事C.副领事D.领事代理人35.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两国除非另有声明()A.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亦即同意建立领事关系B.同意建立领事关系亦即同意建立外交关系C.断绝外交关系必然自动断绝领事关系D.断绝领事关系必然自动断绝外交关系36.目前组成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非常任理事国是()A.5个B.6个C.10个D.15个37.联合国大会对于重要事项决议的通过,必须由出席并投票的会员国()A.过半数通过B.2/3多数通过C.3/4多数通过D.全体一致通过38.决定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的文件是()A.《雅尔塔协定》B.《华盛顿宣言》C.《德黑兰宣言》D.《莫斯科宣言》39.联合国秘书长的任期是()A.3年B.4年C.5年D.6年40.中国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与重要协定的批准与废除的机关是()A.国家主席B.国务院C.外交部D. 全国人大常委会41.有关条约的保留叙述正确的是()A.保留的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保留国适用时的法律效果B.无论是双边条约还是多边条约都可以保留C.如果保留为另一缔约国反对,条约在反对国与保留国之间当然不生效D.对保留的撤回必须经过业已接受保留国家的同意42.布赖恩条约所规定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是()A.国际仲裁B.国际调查C.斡旋与调停D.谈判与协商43.现代国际仲裁制度确立的标志是()A. 1794年《杰伊条约》B.1899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C. 1907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D. 1914年布赖恩条约44.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废弃战争的国际条约是()A.1899年《海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B.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C.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D.1945年《联合国宪章》45.非法使用武力的情况是()A.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或采取的武力行动B.为争取民族自决权而进行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C.为反对侵略而进行的单独自卫或集体自卫D.交战各方含交战意识的战争二、填空题1.国际法以为主要调整对象。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及其冲突解决析论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民事诉讼日益频繁,管辖权冲突也随之增多。
如何在各国法律制度间寻找平衡,确保公正、效率与便利,成为国际民事诉讼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原则、实践应用以及冲突解决机制,以期为解决跨国纠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系统梳理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确定的相关理论,包括属地管辖、属人管辖、协议管辖等原则,并分析其适用条件和限制。
结合具体案例,探讨管辖权确定在实践中的操作难点和争议焦点,如管辖权异议、平行诉讼等问题。
针对管辖权冲突,本文将研究现有国际条约、国内立法以及司法实践中的解决策略,包括管辖权协调、国际礼让、先行判决承认与执行等机制,并评估其实际效果与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及其冲突解决提供更为清晰、全面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促进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和谐与稳定。
二、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和法律原则。
其核心在于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公正、有效和效率地解决国际民事纠纷。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需要依据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相关规定。
国际法中的相关规定,如《民事诉讼法公约》等,为各国在解决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问题上提供了统一的法律依据。
同时,各国国内法也对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进行了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往往与国际法相一致,以确保国际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被告的住所地或居所地。
通常情况下,被告住所地或居所地的法院具有管辖权,这是因为被告与该地区存在密切联系,且在该地区接受司法管辖更为方便。
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还需要考虑特殊情况。
例如,在涉及多国利益或涉及国际公共利益的案件中,可能需要通过国际协调或国际仲裁等方式解决管辖权冲突。
本科法学专业国际法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是约束主权国家间行为的法律规则,国际法规则形成的方式有三点:条约、国际习惯法和为各国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
以下提供的是法学专业国际法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阅读。
1、作为国际法渊源的国际习惯法:沦国际习惯法的定义、性质、特征、作用以及证明2、作为国际法渊源的国际条约3、综述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内容4、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的主张及其影响5、中越反腐败刑事司法协助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6、中日韩海洋争端的法律文化解读7、中日东海问题“6·18共识”的国际法分析8、中美海外公民领事保护比较研究9、中国-东盟共建新海上丝绸之路法律机制研究10、中菲关于南海主权争端问题研究11、直线基线的划法及其对加拿大西北航道的历史性权利主张的影响12、政府间国际组织分布地域、工作语言、财政收入、职员来源实证分析13、有条件赋予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14、现代国际法的中世纪根源--吉奥瓦尼·德·雷格纳诺论战争与复仇15、调整国际贸易的多边法律体制--世界贸易组织16、条约在国内法制度中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践17、条约法与国际组织成员国的退出问题18、谈谈航班延误的法律问题19、谈淡中国航天技术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关法律问题20、泰国和马来西亚共同开发案研究21、文漳原创代泻加薇芯伍肆七八零妖叁叁玖22、试析专属经济区制度23、试析政治犯不引渡原则24、试析外交特权与豁免制度25、试析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26、试析领事特权与豁免制度27、试析领海的航行制度28、试析国家豁免的理论与实际29、试析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30、试析俄罗斯对于罗蒙诺索夫海岭的海权主张--兼论北冰洋大陆架的划界问题31、试析大陆架划界的规则32、试论沿海国渔权与国际海洋法法庭迅速释放程序冲突与调和33、试论我国空间碎片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完善34、试论我国的引渡制度35、试论美国对华的门户36、试论国际组织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37、试论国际组织的暗会权力38、试论《中国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39、人权习惯法规则在国内适用问题40、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原则关系初探41、人权国际保护对象初探42、清末中俄伊犁问题交涉述评43、浅析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44、浅析国际人权保护的争议性因素45、浅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46、浅谈绝对豁免与限制豁免的路径选择47、评析近代中外条约中的最惠国条款48、欧盟法规破坏小作物农药使用政策进度49、南海争端中海峡两岸开展维权执法合作路径探析50、南海涉外侵权中渔业权国际法保护之强化51、论专属经济区的剩余权利及其主权内涵52、文漳原创代泻加薇芯伍肆七八零妖叁叁玖53、论针对少数民族采取特殊保护的人权理论54、论香港回归中的几个条约法方法的问题55、论外国军舰在领海的无害通过权56、论条约在国际法中的地位57、论条约与第三方的关系58、论条约无效与条约终止的异同59、论条约适用的范围60、论少数人权利的国际保护及其在中国的实践61、论欧洲联盟法律秩序的特点62、论欧洲联盟缔结条约的权限63、论欧洲法院的地位和作用64、论欧洲变化会在欧盟立法中的地位65、论欧盟与中国关系中的几个法律问题66、论欧盟法学成员国法的关系67、论航空法中赔偿责任制度68、论国际组织的缔约权69、论国际刑事法院的启动机制70、论国际环境损害责任71、论国际环境法对国际法提出的挑战72、论国际环境保护与主权原则之间的关系73、论国际航空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74、论国际法院与联合国安理会的关系75、论国际法上国家责任的性质、特征、后果76、论国际法上国家属人管辖制度77、论国际法上国家属地管辖制度78、论国际法上国家保护管辖原则的意义与问题79、论国际法基本原则80、论对国际人权条约的保留问题81、论大陆架划界中的公平原则82、论《开普敦公约》项下的空间资产概念83、论“约定必须遵守”与“情势变迁的之间的关系”84、论“条约必须遵守”85、文漳原创代泻加薇芯伍肆七八零妖叁叁玖86、琉球主权再议的国际法思考87、流失海外的文物与国际法规则88、联合国与国际争端的解决89、联合国宪章下的强制措施90、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浅析91、联合国强制行动的法律依据问题92、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对中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启示93、跨国公司在华腐败相关问题研究94、旧中国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缘起与撤废95、境外追逃追赃与国际司法合作路径探析96、航空安全犯罪的管理与预防--以劫持航空器罪为例97、航班延误赔偿问题的法律研究98、国家知情权的演变和运行99、国家对其国际法不禁止的行为造成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 100、国际组织特权与豁免的法理依据问题。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简称ICC)作为一个独立、永久、国际性的刑事法庭,负责处理国际刑事犯罪。
其管辖权是保证国际刑事司法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的概念、范围和限制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管辖权的概念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是指该法院据以行使审判权的权限范围。
根据《罗马规约》(Rom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第5条规定,国际刑事法院只能对法院所设立的管辖范围内的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和审判。
该管辖权分为绝对管辖权和相对管辖权两种。
绝对管辖权是指国际刑事法院对于少数几种特定犯罪行为具有绝对管辖权,如种族灭绝、战争罪、侵略罪等。
无论犯罪行为发生在何地,无论犯罪的目的是什么,国际刑事法院都有权对此进行调查和追究。
相对管辖权是指国际刑事法院对于签署《罗马规约》的国家成员及其属地或领土内发生的其他罪行也具有管辖权。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条件的约束。
二、管辖权的范围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范围涵盖了犯罪行为的主体、时间和地点等多个方面。
就犯罪行为的主体而言,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适用于个人而非国家。
这意味着国际刑事法院只能就个人所犯的罪行进行审判,而无法针对整个国家进行调查和追究。
就犯罪行为的时间而言,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适用于《罗马规约》生效后犯下的罪行。
这表明该法院无法对生效前犯下的罪行进行审判,以免侵犯法律的追溯性原则。
就犯罪行为的地点而言,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适用于犯罪行为在签署《罗马规约》的国家成员领土或属地内发生的情况。
然而,如果涉及到非缔约国的领土或属地,那么只有在该国同意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时,法院才有权介入。
三、管辖权的限制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受到了一些限制和条件的制约。
国际法论述题1.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答: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权利,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
国家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独立权。
即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内外事务而不受他国或国际组织的支配和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
是指国家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以平等身份和资格进行国际交往并承受国际的权利。
(3)自卫权。
即有以武力防卫外国对本国的武力攻击和协助他国防卫武力攻击的权利。
包括单独自卫和集体自卫。
(4)管辖权。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
他包括属地管辖,即有权对位于本国领土范围之内的一切不享有管辖豁免的人、物、和行为进行管辖;属人管辖,即有权对无论位于何处的一切具有本国国籍的人进行管辖;此外还可以对本国领土以外犯有危害本国安全、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和其他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的罪行的外国人进行管辖;还可以根据国际习惯规则或国际条约的规定,对在本国领域之外对本国人犯有某些罪行的外国人进行管辖;或对不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在本国领域以外所犯的某些国际罪行进行管辖。
国家的基本义务是指每一国家必须承担的根本性的义务;对这些义务的违反构成严重的国际不当行为,应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
2.试述国家继承对国家财产的法律效果。
答:国家财产是指在国家继承日期依被继承国国内法的规定为该国所拥有的财产、权利和利益。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财产继承问题上,因国家继承的情况和有关财产的性质及其所处的位置不同而适用不同的原则:(1)在国家部分领土转移的情况下,国家财产的继承应由双方协议解决如无协议则按"不动产随领土转移原则"处理;与被继承国有关的动产适用"领土实际生存原则";(2)在附属领土独立的情况下,除适用(1)中所涉及的原则外,还应适用公平原则,即要按照附属国对被继承国财产所作的实际贡献的比例转属继承国;(3)在国家合并情况下被继承国的国家财产全部转属继承国;(4)在国家分离或解体情况下,除另有协议外,应按照(3)中的原则处理;(5)在国家解体时,位于被继承国领土以外的被继承国的国家不动产应转属其中一个继承国,但该继承国须对其他继承国做出公平补偿。
国际法国家领土第四章国家领土名词解释国家领土(state territory):是指地球上隶属于国家主权的特定部分。
领土对国家的重要性体现在:(1)领土是构成国家的要素之一;(2)领土是国家行使最高的并且是排他的权利的空间。
共管(condominium):是对领土主权限制的一种方式,若是国家间在自愿、平等基础上产生的,为现代国际法允许。
共管即国际共管,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某一领土共同行使主权。
共管可以成为对一些有待以后确定其归属的领土的临时措施,发生在相邻国家间。
共管与共同统治是不同的。
租借(leased territory):是依据条约,一国将某部分领土租借给另一国,供其在租期内用于条约所规定的目的。
在这种租借关系中,承租国取得某种事项的管辖权,但租借地的主权及其行使仍归于出租国,租期一般是固定的,到期出租国可收回租借地。
国际地役(international servitude):是指依据国际条约,一国有关领土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他国需要或为他国利益服务。
这是对该国有关领土的属地管辖权的一种限制。
国际地役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受限制的有关国家领土。
国际地役有积极地役和消极地役。
积极地役是国家承担义务允许别国在自己的有关领土上从事某种行为。
消极地役是国家承担义务承诺不在其有关领土上从事某种行为。
领陆(land territory):是国家疆界以内的全部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
领陆是领土最基本部分。
国家对领陆行使完全的主权。
领水(territorial waters):是国家陆地疆界以内的水域和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带海域,即内水和领海。
内水分为内陆水和内海水,除了一些特定河流、湖泊适用国际法上特定的规范,国家对内水行使完全的主权。
领海是连接国家陆地领土及内水或群岛水域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是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空(territorial airspace):是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陆和领水上的空气空间,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国际法课堂名师讲义:国家的管辖权国家的管辖权是国家对特定的人、物和事件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
它以国家主权为根据,又是国家主权的最直接体现。
管辖权是一国主权的具体行使。
一般地,各国总是在与其利益有关的人、物、事件方面,主张行使管辖的权利以保护自身利益。
由于国家间各个层面的交往和联系,国家间的利益存在日益广泛的关联和重叠。
一国为保护其利益而行使管辖权时,往往涉及他国的利益及他国由此主张的管辖权,因此管辖权问题成为国际法关注的重要问题。
现实的国际社会实践中,管辖权问题主要涉及国家根据自己的法律,对人、物、事件设定及主张其管理处置的权威和方法。
从各国国内法实践看,国家管辖权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根据实施管辖权的范围,分为域内管辖和域外管辖。
根据管辖对象分为对人管辖、对物管辖和对事管辖。
根据国家职能划分为立法管辖、司法管辖和行政管辖。
从程序性质上分为民事程序管辖、刑事程序管辖和行政程序管辖等。
在管辖权方面,国际法尚未形成有关管辖权的详尽明确的法典。
一般认为,国内法规定国家实际行使管辖权的形式和范围。
而根据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国际法设定国家管辖权的可允许限度和彼此接受的相互协调。
在国际法研究中,一般将国家实践中的管辖权原则或管辖权类型作如下划分:1.属地管辖权。
又称属地优越权,是指国家对于其领土及其领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件,都有进行管辖的权利,除非国际法另有规定。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以领土为对象,即国家对其领土各个部分及其资源的管辖权利。
其二是以领土为范围,强调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物或事件的管辖权利。
以领土为范围的管辖权,在涉及与管辖权有关的行为或事实的发生地时,各国实践和学者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两种:一是行为发生地说,或称主观属地管辖权,指某种行为在一国领土内发生即作为领土内行为,成为属地管辖权的对象。
它以行为发生地作为行使管辖权的依据。
二是结果发生地,或称客观属地管辖权,指凡是某种行为的结果发生在一国领土内,或该行为的后果及于一国的领土,则该行为即视为领土内行为,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国家的管辖权 1.属地管辖权。
也称领域管辖、属地优越权。
是指国家对其领⼟范围内的⼀切⼈、物、事有权⾏使管辖权。
(1)对⾏为地的认定有⾏为发⽣地或结果发⽣地说。
(2)属地管辖权相对于其他管辖权被认为具有优越权。
(3)该管辖权的⾏使受国际法及国家承担的相关的国际义务的限制。
2.属⼈管辖权。
也称国籍管辖、属⼈优越权。
是指国家对⼀切在国内和国外的具有本国国籍的⼈,有权⾏使管辖权。
国家⾏使属⼈管辖权的对象包括:⾃然⼈,具有该国国籍的法⼈,船舶、航空器或航天器等可获得国籍的特定物。
3.保护性管辖权。
是指国家对于外国⼈在该国领域外侵害该国国家和公民的重⼤利益的⾏为有权⾏使管辖权。
保护性管辖权⾏使的条件:外国⼈在领⼟外的⾏为所侵害的是该国或其公民的重⼤;利益构成该国刑法规定之罪⾏或规定且应处⼀定刑罚以上的罪⾏该⾏为根据⾏为地的法律同样构成应处刑罚的罪⾏。
保护性管辖权⾏使的⽅式:⾏为⼈进⼊该受害国境内被依法拘捕和管辖对⾏为⼈的引渡 4.普遍性管辖权。
是指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于普遍的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全⼈类利益的某些特定的国际犯罪⾏为,不论这些犯罪⾏为发⽣的地点和罪犯的国籍,各国都有权⾏使管辖权。
战争、破坏和平、违反⼈道、海盗四种⾏为是管辖的对象,即:战争罪、破坏和平罪、违反⼈道罪、海盗罪。
(⼆)国家主权豁免 1.概念。
国家主权豁免是指国家的⾏为和财产不受或免受他国管辖,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国家的司法豁免,⼀般包含三项内容:(1)⼀国不对他国的国家⾏为和财产进⾏管辖,⼀国的国内法院⾮经外国同意,不得受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或外国国家⾏为为诉由的诉讼。
(2)⼀国法院不能对外国国家代表或国家财产采取任何程序上的强制措施。
(3)不能对国家财产强制执⾏。
该制度是国际法上的⼀项原则。
三项内容相互联系⼜彼此独⽴,放弃⼀个不等于对其他的放弃。
2.学说。
关于国家主权豁免原则主要有两种学说:绝对豁免说和限制豁免说。
论国际法上国家属地管辖制度
作者:强夫郑卓凡祁吉文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2期
【摘要】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句话“我的地盘我做主”,通俗点讲就是在我的地盘犯事的话那么就要受到我国的管理,不论你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国际法赋予了各个国家的基本权利,属地管辖权是这些权利中的一个,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法制的象征而且是一个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
【关键词】客观管辖;主观管辖;浮动领土
一、属地管辖权的定义
属地管辖权是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行使管辖的权利。
这种管辖可以区分为立法管辖、司法管辖和行政管辖。
而这种管辖权的行使要受到国际法的限制,比如不能对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
定义中的国家领域我们也要有所区分,国际法中的国家领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及底土,不单单只是在陆地上犯罪这个国家才有管辖权只要你在这个国家领域内犯罪就要受到这个国家的制裁。
而中国《刑法》第6条还规定了“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这里面提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是属地管辖的一个延伸,这些算是我国的浮动领土。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具有我国国籍的船上或者飞机上犯罪,即使船舶或者飞机开到别的地方,又或者是你在中国贩毒卖到国外,一律适用于本法。
二、属地管辖的原则
属地管辖又分为主观属地管辖与客观属地管辖,主管管辖是指在一国领域内发生的犯罪。
客观管辖是指,某种行为结果在一国领域、土内发生或者该行为及于一国领土就视为客观管辖。
【1】我国刑法第6条中提到犯罪的行为或结果只要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久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这里面提到的行为发生地是主观管辖而结果发生地就是客观管辖。
就例如a国公民在a国边境开枪杀死了b国公民那么如果是主观属地管辖则a国具有管辖权,如果是客观属地管辖则是b国具有管辖权。
三、属地管辖权的限制
虽说我的地盘我做主,但是也不是什么事什么人都能管的,中国刑法第十一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形式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同样的也不适用与境内的外国财产与国家行为。
在对外国人行使管辖时要尊重他们国家的属人管辖权。
四、属地管辖与属人管辖的区别与优先权
属人管辖权即根据国籍所行使的管辖权。
其又分为主动属人管辖权与被动属人管辖权,主动属人管辖权就是国家对本国领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利。
被动属人管辖权则是国家对外国人在外国领域内对本国人实施侵害行为具有管辖的权利。
他们两个的区别就是:属地管辖权是外国人在你本国领域内犯罪你有权力行使管辖,属人管辖权则是你本国人在外国领域内犯罪你有权力行使管辖。
从他们的定义来看两个国家都有权力行使管辖,就例如a国人在b国把b 国的人给打伤了,a国与b国都有对a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力,因为这个案件涉及到了两个国家的人的利益,所以两个国家都想行使管辖权,那么是属人管辖权优先还是属地管辖权优先呢?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采用的是属地管辖权优先于属人管辖权,因为从国家主权来看,你在我国的领域内实施犯罪那么就该我国来行使管辖权,除非遇到特殊情况。
如果每次都是别的国家来管辖那么一个国家的主权就收到了威胁,是对犯罪地国的不尊重。
而且你在我国犯罪侵害的是我国的利益对我国的危害最大,就像你a国的人来我们国家纵火那么受到损失的是我们国家,于情于理也应该是属地管辖权优先,而且属地管辖权对犯罪分子的惩罚更为有效,就例如刚刚那个案子a国人在b国把b国的人给打伤了,a国出于是本国人的立场那么对他的惩罚措施可能就会轻一点,这样对其的教育意义就不大。
而b国由于是别的国家的人打伤了我国的人,惩罚措施相对要重一点,这样可以给犯罪分子起到震慑的作用。
而且一个国家有对其他国家的人行使管辖的权力但是不能对其他国家的属地行使管辖的权力。
属地管辖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
这个在国际司法实践过程中成为一个习惯不用理论或者法律条文的支持。
所以这两者的优先权是属地管辖权为主,属人管辖权为辅。
五、个人看法
学习到国家基本权利这一章节时,所讲的管辖权中有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性管辖以及普遍管辖。
在这四个权力中最首要的便是属地管辖权,因为领土主权作为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权利是不容许其他国家侵犯到,领土是一个国家具有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一个国家行使自己权力的载体,那么最最首要的是保证领土完整。
现在国际局势处于紧张状态,我国又是相邻国最多的国家,有很多国家对我国的领土处在虎视眈眈的状态,某些大国打着要维护国际平衡的“旗子”做着侵犯他国领土主权的“坏事”。
所以为了能维护这个世界的和平我们国家应该努力发展壮大,我们应该维护好我们国家的领土主权,多一处领土,我们就多一处行使权力的地方,多一处行使权力的地方,我们就多一个维护和平的机会。
面对当前紧张的局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抱有危机意识,不能因为偏安一隅,可能你现在生活的地方眨眼间化为乌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站起来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维护我们国家的权利。
【参考文献】
[1]王献枢.国际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