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随练习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54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政治制度史》炼习题单选题汉代,首次在正史中为制度史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建立了专题形式,是()在《史记》中专辟《礼书》、《乐书》。
司马迁东汉班固所著的(《》),列《礼乐志》、《刑法志》,上承《史记》,下启历代正史之写作体例。
汉书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
下列哪一场战争确立了黄帝族在联合体内的优势地位和黄帝个人的权威。
黄帝与炎帝战争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
下列哪一场战争标志着舜从此确立自己的地位。
舜对“四凶”的战争从黄帝时代开始,中国文献开始频繁地出现对战争的记载。
下列哪一场战争标志着决定了中原霸权的归属。
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夏以后,()成为王权固定的继承模式,并得到了传统合法性观念的有力支持,从而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夏王朝的建立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世袭制商代最引人注目的,是制作和使用大量的()。
包括各种酒具、武器和礼器,制作精美。
青铜器西周后期已经出现了将王室与国家区分开来的政治观念,相应地,在制度上也出现了内廷与外朝的划分。
()成为执政大臣的重要参谋和秘书机构。
卿士寮西周宗法制是以在同一宗族内,大宗、小宗的的划分为基本特征,而大宗、小宗的划分是以( )为基础的。
嫡庶之分据文献记载,西周分封建国,往往赐予相应的爵位。
《春秋》将周的诸侯分成()。
公侯伯子男由于封建制和宗法制的实施,西周的任官制度是(),几乎所有的官职都是在特定的贵族家族的宗主之间世袭。
世卿世禄制西周的宗法制,是以在同一宗族内,大宗、小宗的的划分为基本特征,而大宗、小宗的划分是以嫡庶之分为基础的。
实际上就是以()为纽带,构筑了政治等级关系。
血亲战国时期,原来的执政正式演化为()制度。
除楚国仍沿用春秋时“令尹”名称外,山东各国的执政均称“相”。
其职能为“百官之长”。
丞相战国时期,因各国的度量衡不统一,薪俸制度的支付单位也是不一致的。
其中,楚国是以()为单位。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讲评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性质。
BA、科学B、假说C、阶级D、客观2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A、部落B、部落联盟C、酋邦D、氏族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比如政党制度、工会制度、商会制度以及其他社团组织等;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
D、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2、国家的形式特征有哪些()ABCDA、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中心以及保证这一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税收制度;B、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阶级分化;C、形成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D、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家意识形态。
3、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BDA、酋邦B、群队C、部落联盟D、部落三、判断题1、在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上,摩尔根的分析模型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分析模型()A、正确B、错误第二章一、单选题1、华夏集团的活动区域()AA、陕西和甘肃B、河南山东C、云南广东D、四川一带2、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BA、陕西和甘肃B、河南山东C、云南广东D、四川一带3、华夏集团的代表人物()BA、蚩尤、九黎B、黄帝、炎帝C、太昊、少昊D、尧、舜4、东夷集团的代表人物()CA、蚩尤、九黎B、黄帝、炎帝C、太昊、少昊D、尧、舜二、多项选择题1、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哪三大集团()ABCA.华夏集团B.东夷集团C.苗蛮集团D.炎黄集团2、黄帝以来最高政治权力的基本特点是()ABDA、最高政治权力为联合体内少数具有血统优势的氏族所把持B、最高权力呈现出个人化的专制倾向C、以巫术化的合法性观念为主要支撑D、最高权力的“政教一体化”3、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
ABC A.燧人B.伏羲C.神农D.女娲5、战争在中国国家起源上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ABA、战争开辟了中国文明独特的起源之路。
试卷代码:7665
《中国政治制度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共30分)
1.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通过对政权的控制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2.中央集权制:指的是国家权力机构的联系与运作方式。
即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隶属关系上,地方绝对听命于中央,中央执掌立法、司法、人事、军政、财政等方面的大权,地方受制于中央并接受中央的监督。
3.通判:通判是一很特殊的官职,既非副知州,也不是知州的下属,有权和知州共同处理一州事务,各州公文只有经过知州和通判共同签署后才有效。
通判还有权监察知州以下各官,西北又称之为“监州”。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皇(王)权、族权和神权关系的比较。
答题要点:皇(王)权、族权和神权三位一体,联系密切。
族权和神权依附皇权,为皇权服务;皇权高于族权和教权,居绝对支配地位。
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题要点:中国封建社会,它既有传统社会的一般性特征,也有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条件差异下的国情不同而具备的独自特征,主要表现在:
(1)自然经济主导的农耕社会;(2)血缘同构的宗法(家庭)制社会;(3)儒学主导的文化专制社会;(4)礼教为本的伦理型社会;(5)君主专制的社会;(6)汉文化为主导的内敛型社会。
3.简述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
答题要点:
(1)以史资治,为我国现实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服务。
(2)为自身成才和志向的完成奠定基础。
(3)为在中国政治制度只领域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制度史著作是。
B、《周礼》2、中国专门的制度史研究在唐代出现了扛鼎巨著,这就是杜佑所著的。
A、《通典》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代表了我国学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C、白钢4、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性质。
B、假说5、长期以来,在国家起源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是所建构的分析模型。
C、摩尔根6、部落是氏族组成的,这种联合通常是依据力量。
A、血缘D、领导人的威信7、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
C、酋邦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创造了所谓“挑战——应战”的文明生成模式,他强调的自然环境对国家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组织进化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B、相对恶劣二、多选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2、怎样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A、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政治史本身就富有极大地吸引力。
B、当代中国政治的许多问题都带有传统色彩,不对传统有较深的研究和理解,很难建立起对当代政治问题研究有说服力的模型。
C、中国政治制度特有的政治智慧,对今天的政治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D、从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角度看,也必须更多地从中国政治传统中开发有用的学科建设资源,才能建立起属于中国自己的政治学学科体系。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著作中,有三部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称为“三通”,请问下列哪三部著作被称为“三通”?A、唐代杜佑的《通典》B、宋代郑樵著《文献通考》C、元代马端临的《通志》D、明代官修《明会典》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A、从现代学科归属看,中国古代制度史的研究基本属于史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者基本是历史学家,方法大抵是传统的史学方法。
B、从研究目的看,传统制度研究带有明显的“学以致用”特点。
中国政治制度史练习题1(附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西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是()A,禅让制;B,兄终弟及制;C,嫡长子继承制;D,密储制2、下列各项中,不是我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的一项是()A,三省六部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唐朝宰相们集中议事的地方是()A,政事堂;B,御史台;C,都察院;D,翰林院4、下列各项中,不是古代宰相官名的一项是()A,秦汉时的丞相; B,唐朝的节度使;B,西汉时的大司马大将军;D,明朝的内阁首辅5、下列各项中,不是古代军事制度的一项是()A,察举制;B,府兵制;C,卫所制;D,八旗制6、元朝掌管全国佛教和西藏军政事务的官僚机构是()A,集贤院;B,通政司;C,宣政院;D,枢密院7.下列各项中,与古代监察制度不相关的一项是()A,御史台;B,都察院;C,御史中丞;D,司寇8、下列各项中,主管全国科举考试的官衙是()A,礼部;B,吏部;C,户部;D,国子监9、唐宋时期,掌管刑事审判的机构是()A,刑部;B,廷尉;C,审刑院;D,大理寺10、下列各项中,不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项是()A世卿世禄,B,磨勘法;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1、三代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是()A,分封制;B,世卿世禄制;C,宗法制;D,礼制12、下列各项中,不是秦朝“三公”之一的一项是()A,丞相;B,太尉;C,廷尉;D,御史大夫13、下列各项中,不是古今中国政体的一项是()A,贵族君主制;B,专制君主制;C,君主立宪制;D,人民民主共和制14、宋代宰相实行“二府”制,这“二府”是()A,中书门下审刑院;B,中书门下枢密院;C,中书门下审官院;D,御史台谏院15、古代执掌文官系列的选拔、任免、考核等事务的官衙是()A,礼部;B,吏部;C,都察院;D,军机处16、下列官名中,属于明代宦官类的一项是()A,司礼太监;B,护军中尉;C,国子监;D,内务府总管17、清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事务的地方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是()A,巡抚;B,总督;C,布政使;D,按察使18、下列各项中,不是宋代路一级的地方官衙是()A,转运使司;B,安抚使司;C,提点刑狱司;D,都指挥使司19、唐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是()A,进士明经;B,进士明法;C,明经明法;D,明经秀才20、下列各项中,不是我国古代法律精神与执法原则的一项是()A,刑不上大夫;B,礼入于法;C,民刑分立;D,八恶十议二、填空题1、儒家言必称“三代”,三代是指、和。
中国政治制度史平时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1 分)ACBCCDCADC二、多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1、BCDE2、DE3、BCD4、BCD5、BCDE三、辨析题(35 分,每题 5 分,说明:先回答对或错,再从正确内容的角度简单说明判断的理由)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有政治制度。
答:错。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者为组织和维护政权而实施的统治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2、最早的法律是由原始习惯法转变而来,产生于国家之前。
答:对。
在国家与法的起源上,是法律先于国家,由“习惯”而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国家反倒是为了维护法律而产生的3、涂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答:对。
禹大会诸侯于涂山,在更广阔的地域内树立起了无与匹敌的权威,得到了当时几乎全部诸侯的认同,涂山之会无异于夏朝的“开国大典” 。
所以,一般认为,涂山之会是禹在更大地域内确立和宣示王权的标志,也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4、王权是周代的政治制度的主体答:错。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神权、宗法权和王权紧密结合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其主体。
5、周公“制礼作乐” ,本质上是对殷商“先鬼而后礼”的反动。
答:对。
商代的神权政治,鬼神至上,民众至下,其最终结果不恤民众、惟天惟命,导致灭亡。
周公以“礼”为尚,倡导的是“敬天保民” ,其中固然仍有鬼神的地位,但已有所下降。
6、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
答:错。
地主封建的政治制度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是按宗法分封而获得土地的贵族组织的以氏族为单位的集体生产,而主要是由国家授予土地的农民的小农经济,以及从国家取得土地而从事农业的地主经济。
7、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出现于战国时期。
答:错。
大约在春秋中后期,在一些大国,已出现了小农经济的个体家庭,国家已经对其进行直接的管理,将他们纳入类似战国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之下。
1.1.尚书正式以“台”称,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独立机构的时期是()。
A.魏晋南北朝B.曹魏C.西晋D.东汉【答案】:D2.2.西魏时期,相国宇文泰制定并建立六官制度,所依据的是( ) 。
A.《礼仪》B.《礼记》C.《礼》D.《周礼》【答案】:D3.3.隋代改革国家政务体制,所设三台包括谒者台、御史台和()。
A.少府监B.殿内省C.都水台D.司隶台【答案】:D4.4.在中国历史上,一度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元朝【答案】:C5.5.明朝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是()。
A.三省六部B.三省C.一省D.六部【答案】:D6.6.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
A.国子监B.吏部C.户部D.礼部【答案】:D7.7.明代首创的国家政务部门是()A.通政司B.大理寺C.都察院D.六部【答案】:A8.8.清末改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居各部之首的是()。
A.资政院B.大理院C.法部D.外务部【答案】:D9.9.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以下那个朝代,()。
A.宋朝B.明朝C.元朝D.清朝【答案】:C10.10.清代各省主管本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按察使B.学政C.布政使D.提督【答案】:C11.11.唐代行政机构“道”的主要长官称()。
A.州牧B.知府C.太守D.节度使【答案】:D12.12.“路”级行政机构始设于()。
A.唐朝B.宋朝C.秦朝D.汉朝【答案】:B13.13.宋代为造成正副职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牵制,在府、州一级设立的副职长官是()。
A.通判B.知府事C.提举常平司D.知州事【答案】:A14.14.近代以来部分省最早成立军政合一的军政府是()。
A.戊戌变法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答案】:C15.15.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
A.北洋政府B.南京国民政府C.南京临时政府D.广州国民政府【答案】:B16.16.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曾在省与县政权之间设置()。
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章国家起源的相关理论问题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国民政府成立于(B)年。
A、1924B、1925C、1926D、19272、初期的国民政府,是1925年7月至1928年10月国民党建立的中央政府,即使孙中山所说的(D)中央政府。
A、训政时期B、宪政时期C、临时约法时期D、军政时期1、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B)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的总统制。
A、国务院B、政事堂C、立法院D、参议院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了(A)。
A、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B、南京临时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C、国民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D、都督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B)是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
A、《军政府暂行条例》B、《鄂州约法》C、《临时政府组织大纲》D、《临时约法》4、(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制定的根本大法。
A、《军政府暂行条例》B、《鄂州约法》C、《临时政府组织大纲》D、《临时约法》5、(D)是一部具有宪法效力的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所构思的用以制约袁世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法规。
A、《军政府暂行条例》B、《鄂州约法》C、《临时政府组织大纲》D、《临时约法》1、秦朝的地方基本建制为(C)。
A、郡国并行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2、东汉末年,(B)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单位,刺史也大多演化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A、县B、州C、省D、国3、西汉的地方基本建制因分封形成了(A)。
A、郡国并行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4、(B)罢郡为州,以州统县,恢复了郡(州)县两级建制。
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宋太祖5、唐朝的地方建制沿袭了隋的做法,仍是两级建制,只是将郡改为州。
州的主官称为(D)。
A、郡守B、州牧C、太守D、刺史1、言谏发展为专门的机构是在(B)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2、明代的御史制度中,明太祖于洪武十五年始设(D),两年后完成了台、察合一的制度创新。
《中国政治制度史》形成性考核册姓名班级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2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
1.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的统治。
A.君主专制 B.世袭制 C.共和制 D.皇权专制2.中国古代社会直接实行( B )的统治。
P59A.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 C.城邦制度 D.联邦制度3.启是从暴力夺取政权的,将传统的首领选举制改为( C )。
A.君主立宪制 B.共和制 C.世袭君主制 D.民主共和制4.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 C )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P88 A.皇帝 B.君主 C.王 D.总统5.我国文武分职,文官有相,武官有将,从( C )后期确立起来的。
P68A.商 B.西周 C.战国 D.春秋6.三公九卿形成于( B )。
P229A. A.春秋 B.战国 C.秦 D.汉7.北魏宋宇文政权以( D )为本,建立六官制度。
A.《礼》 B.《礼仪》 C.《礼记》 D.《周礼》8.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 B )代。
P270 A.宋 B.元 C.明 D.清9.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P326A.兵部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0.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御史台 B.刑部 C.都察院 D.大理寺11.明朝张居正主持的赋税制度的改革是( C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12.古代官吏致仕的年龄是( A )岁。
A.70 B.65 C.60 D.5513.我国推行“封建”是从( C )开始的。
P138 A.夏 B.商 C.西周 D.秦14.明朝是以( C )为主体的行政管理体制。
A.三省六部 B.三省 C.六部 D.一省15、秦汉时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太仆B、廷尉C、典客D、奉常16、南京政府考试院,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 D )权。
A. A.审批 B.任命 C.登记 D.铨叙17、明朝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一、填空题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酋邦) 酋邦2、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 和(酋邦模式)两种。
氏族模式) 酋邦模式) 氏族模式酋邦模式3、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后王4、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巫术) 政权) 巫术5、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三正) 三正(左右六人)。
左右六人) 左右六人6、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以母为贵) 长子原则”7、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 政务性) 政务性(宗教性) 两类。
8、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 政治性) 军事性军事性) 政治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经济方面) 经济方面9、(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郡县制) 郡县制( 。
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10、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职务设计) 职务设计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上计制度)1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尊号),死后要加( 谥号) 。
谥号) 尊号12、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太监) 后宫制度) 太监后宫制度13、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 掌印太监)和秉笔二十四衙门) 掌印太监) 二十四衙门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1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外朝官系统) 宫廷系统) 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 宫廷系统)。
1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春秋) 春秋( 。
政)”或“相”1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 宰相)为首。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1. 一般把政体分为()和共和制两类。
A.君主专制制B.君主制C.等级君主制D.君主立宪制参考答案:B2. 下列不属于传统社会特征的是()A.分工简单B.社会具有很强的同质性C.社会组织为社会的核心单位D.角色分化少参考答案:C3.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
A.法家B.儒家C.阴阳家D.道家参考答案:B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围。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参考答案:D5. 中国的君主制出现于公元前21世纪的()。
A.夏朝B.商朝C.周朝D.春秋时期参考答案:A6.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A.领主制B.中央集权制C.贵族民主制D.等级君主制参考答案:B7. 国内外第一部最大部头的现代方法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性著作是()。
A.《中国古代社会研究》B.《中国考试制度史》C.《中国政治制度通史》D.《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C8. 中国奴隶制国家结构是一种()。
A.中央集权制B.等级君主制C.联邦制D.邦联制参考答案:B9. 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则是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封建专制君主制。
A.家庭B.分封C.法律D.内阁参考答案:A10. 封建社会是封建()地主阶级执掌国家政权的时代。
A.农民B.农民阶级C.地主D.地主阶级参考答案:D11. 司马迁写()是为了鉴往事,知来者。
A.《春秋》B.《资治通鉴》C.《史记》D.《左传》参考答案:C12. 政治是对公共权利的争取与运用。
参考答案:√13. 国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
参考答案:×14. 政治制度的研究对象是国体。
参考答案:×15. 政治制度是一国各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它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参考答案:×16.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封建社会】的农耕社会。
参考答案:√17.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封建社会】的农耕社会。
参考答案:√18. 中国传统社会在政治上是神权从属于皇权;思想上,宗教参考答案:佛教和道教19. 与儒学同处于官方正统地位。
参考答案:×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政体标志着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参考答案:√21. 君主制政体始终与农耕文明相联系。
参考答案:√22. 传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一般走的是传统史学的治学之路,以写”信史”为原则,注重考据和实录。
参考答案:√23.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具有强大内聚力、扩散性和凝固力的外放型社会。
参考答案:×24. 《尚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政书体的文献。
参考答案:√第二章1. 中国的奴隶制时代,通常指迄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立国,而止于()时代的公元前476年的这一长时段的历史。
A.商朝B.周朝C.春秋D.战国参考答案:C2. 从夏、商、西周和春秋的奴隶制时代到封建制时代开始阶段的战国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A.先秦时期B.前秦时期C.先汉时期D.前汉时期参考答案:A3. ()破坏了禅让制,取被推举出的伯益之位而代之,自此,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
A.舜B.尧C.启D.禹参考答案:C4. 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是()。
A.商朝B.西周C.东周D.春秋参考答案:B5. 分封制则是依据()原则实行的中国奴隶制下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表现。
A.禅让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等级制参考答案:B6. ()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国奴隶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宗法制参考答案:D7. "兄长去世后由弟按年序依次继承王位,同辈之弟无或去世则由长兄之子继位。
"这一王位继承制度被称之为()。
A.兄终弟及B.父死子继C.嫡长子继承制D.王子继承制参考答案:A8.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是哪一种王位继承制的基本原则。
()A.兄终弟及制B.父死子继制C.嫡长子继承制D.王子继承制参考答案:C9. 西周中央政府三公以下最主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即司徒、司马和()。
A.司农B.司士C.司公D.司空参考答案:D10. 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参考答案:C11. 关于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终止时间问题,史学界通常取()。
A."战国封建说"B."西周封建说"C."魏晋封建说"D."先秦说" 参考答案:A12.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历史上出现了所谓"春秋五霸",奴隶制走向瓦解。
参考答案:√13. "先秦时期",这是奴隶制生产方式和奴隶制上层建筑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参考答案:√14. "外服官"指商王和周天子直接管辖的中央地区(王畿地区)的行政官员。
参考答案:×15. "礼"是为了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目的是使君臣有位、贵贱有别、尊卑有等、长幼有序。
参考答案:√16. 商和西周时期,宗教官和史职官有严格的划分。
史职名称的太史、史、御史、作册、内史等负责管文书册命,宗教官负责记录祭祀、占卜的事务。
参考答案:×17. 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即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参考答案:×18.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母系大家长制演变而来,至西周是趋于完善。
宗法制的基本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大、小宗的区别与划分。
参考答案:×19. 中国奴隶制时代的世袭贵族,与王侯同姓的称为"公族",异姓的称为卿族,统称"世族"。
参考答案:√20. 春秋这一时代名,因孔子所修鲁国史书《春秋》而得名。
参考答案:√21. 夏、商、周实行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结构,其王朝实际是一种复合制。
参考答案:×22.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这三个历史时期年代学的项目。
参考答案:√第三章1. 古代中央行政体制从组织机构与相应的官制配置来看,其中枢系统以()为核心。
A.皇帝B.司马C.宰相D.太史参考答案:C2. 文武分职的专职官僚体制取代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制是在()。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参考答案:B3.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围绕维护皇权而建立的职官体系中,中央官制以()为主干。
A.三公B.三司C.九卿D.三公九卿参考答案:D4. ()时,丞相的权力开始削弱。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汉文帝参考答案:B5. 东汉时期,以()、司徒、司空为三公,共同为名义上的宰相。
A.司马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参考答案:B6. 唐代自开元以后,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并有专印的是()。
A.门下省B.尚书省C.中书省D.中书令参考答案:C7. 宋代()的设置,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
A.枢密院B.三班院C.三司使司D.参知政事参考答案:D8. 隋代中央监察机构中负责监察中央官员的是()。
A.御史台B.中书台C.司隶台D.尚书台参考答案:A9.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A.人治与法治的矛盾B.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矛盾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参考答案:C10. 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尚书台D.门下省参考答案:A11. 清军机处成立后()更无实权,往往作为清政府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A.内阁大臣B.内阁大学士C.军机大臣D.宰相参考答案:B12. 中国古代君主独裁下的封建官僚行政体制萌芽于秦朝时期,初步形成于西汉时期,至东汉开始在全国统一确立。
参考答案:×13. 春秋时期,将、相分治始成定制。
参考答案:×14. 汉武帝末年,自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后,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者往往为掌军国大政的实际丞相。
参考答案:√1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制逐渐向三省制过渡,三省制初步形成。
参考答案:√16.隋炀帝杨坚统一全国后,正式确定了决策、审议和执行三大系统的三省制参考答案:×17. 唐代后期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政权力机构,简称枢府,掌军国机要务、军籍、武官系统管理和任免,边防、兵备布置,出纳军事密令等。
参考答案:×18. 始设于雍正年间的南书房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
参考答案:×19. 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执掌最高军政事务。
参考答案:×20.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罢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一职,并以诏书形式宣布。
至此,推行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被最后废除。
参考答案:√21. 三省制使丞相之权一分为三,由独相制到群相制演变,有利于皇权的集中。
参考答案:√22. 金代海陵王完颜亮时废三省制,正式确立尚书一省为中央最高行政中枢机参考答案:√第四章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