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20春《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_150
- 格式:doc
- 大小:23.78 KB
- 文档页数:13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乾隆帝又实行“摊丁入亩”的地丁合一征赋方法,将丁赋摊入田亩,进而废除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人头税,成为我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最后形态。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第2题,中朝官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朝官中书。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第3题,1902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主管农、工、商等事务,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商业纳入国家的“正业”。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第4题,到唐朝时期,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纠官和谏君的两种主要职能也就变为一种职能,即纠举百官,弹劾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的违法行为。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第5题,一条鞭法是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下,于万历九年(1581年)在全国推行的。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6题,清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督抚分寄制中央集权。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7题,从中国国家诞生以来到1949年,中国国体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即奴隶制国体阶段与封建制国体阶段。
B、正确正确答案:B第8题,隋朝,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
其中,六部隶属于尚书省。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9题,九品官人法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拨与任用制度的综合。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10题,1861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逼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第11题,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力量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主力是工人和农民。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12题,东汉末年,曹操推行计亩而税,计户而征的赋税制度。
魏晋南北朝基本上沿循此制。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13题,宋代的道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第14题,与夏朝不同,由于有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我们对商朝社会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
一、判断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
1. 在君主专制的朝代,辅政体制基本上是贵族辅政制。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 在周朝,社会的主要阶级是封建领主与农奴。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3. 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4. 皇帝要设立日常的行政事务机构,如三国的九卿,隋唐的六部九寺五监,明清的部院寺监等中央行政和事务机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5. 在西周,“私田”是领主所有;“公田”是农奴的份地。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6. 晚清时期随着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败,出现了大量的“军功”地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唐代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两税法制度。
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唐后期用租庸调代替两税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8. 御史这一官职,从考古资料来看,可以追溯到商代。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9. 庙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
A. 错误
B. 正确。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复合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表现为联合关系,不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2题,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3题,总理衙门是清朝末期中央管理对外事务的机关,仅次于军机处的最重要部门。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4题,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
《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两级。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第5题,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展开的变法运动和争霸战争促进了领主制的瓦解。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6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已经把考试权独立出来,并制定了《考试法》。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7题,晚清时期,大量的“军功”地主产生,使得晚清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第8题,元代的省设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为正副长官。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9题,汉代,纠弹公卿违失之事,由御史大夫负责,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监理。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10题,秦时期,监察机关弹劾范围十分广泛,上至丞相重臣、王公贵戚,下至一般官吏,都在其纠举的范围之内。
但到汉朝时,已经改变。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第11题,金、元在汉族地区实行里甲和保甲制度。
明清实行村社制度。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第12题,迫于政治形势,有时也不得不以所谓“有功于社稷”,已经拥有重大军政实力的皇子为继承人。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第13题,进入民国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的南京政府的一切都集中在袁世凯、蒋介石等个人手中,实际仍是以军权支持的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实行法治。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第14题,以县为单位,将所有田赋、劳役、贡纳、杂差等一律折合成银两,分摊在本县田额之中。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一次平时作业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8分;每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干括号里)。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共和制度B.君主专制C.城邦制度D.联邦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属于( B )。
A.贵族君主制B.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专制的过渡C.君主丞相制D.君主宰辅制3.我国文武分职,即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制度确立的时期是在( C )。
A.商朝B.西周C.战国D.春秋4.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B )。
A.太平天国革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5.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D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洋务运动时期B.清末的1905年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后7.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C )。
A.领主封建制B. 地主封建制C.半殖民地半封建制D.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8.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D )。
A.戊戌变法B.清末君主立宪C.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D.中华民国的建立9.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C )。
A.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世袭君主制D.民主共和制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C )。
A.皇帝B.君主C.王D.总统11.我国开始推行“封建”是下列那个朝代( C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2.中国历史上王位传子制度的“家天下”开始于( A )。
A.夏朝B.商朝C.西周朝D.秦朝13.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D ) 。
A.君主立宪制B.世袭制C.共和制D.皇权专制14.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由于( B )。
《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作业12.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
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
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
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
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此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质不完全相同。
5.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
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皇帝专制制度的象征。
二、简答题1. 简述汉代“对策”与“射策”的考试方法。
答:对策始于汉文帝,主要应用于贤良方正等科。
又称策问或策试(类似科举制中的时务策)。
即由皇帝提出问题,由应试者作口头或书面的回答。
策问内容主?要是时政、经义等方面。
射策类似于抽签考试。
即由主考官先拟出许多道题。
将试题分别写在竹(木)简上,封存后致于案桌之上,考试时由被试者随意抽取。
进行?当场解答。
依据回答的优劣分为甲乙二等。
射策的考试对象主要是明经及博士。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义。
2.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答:第一,君主专政,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也是北洋政府,国民党南京政府制度的一个特点。
??第二,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权合理性的依据,悬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第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也影响到半殖民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第四,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并一直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0002
夏代职官有“六卿”,分别为司空(主土木工程)、士正(主司法)、虞(主山泽)、秩宗(主祭祀)、纳言(主承上宣下)等。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形式多种多样的。
有民主制、贵族共和制、君主制等不同的政体。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东汉时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御史中丞改为文属少府,但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号曰“宪台”。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明代在省一级由丞宣布
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监察、军事行政。
三者合称“三司”,官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至宋朝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监察军、政、法等方面为主而旁及国家其他
事务的,有明确分工和权限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单线垂直型的监察体系。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宋代,县的主要长官是知县。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
除八股文,改以《四书》、《五经》及改论中国历史、政治和西方政治及学
术的文章作为取士的标准,这就促使新式学堂迅速发展。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三公九卿等都由皇帝任免和调动,不能世袭。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包含政体和国体在内的政治制度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福师20春《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答案(判断题)1:隋唐时代,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能仍为弹纠百僚。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2: 1927年,XXX为首的XXX新军阀背叛XXX 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XXX。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3:商周三代实行是以君主为核心的王权专制和以分封贵族为主的政体。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4: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采用三权分立制。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5:商代后期(XXX以后)基本确立传子制度,随后又建立嫡子继承制。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6: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纠劾百官,整肃纲纪。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7:为加强对学堂的管理,1905年12月中央建立了教育部,作为全国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A(判断题)8:隋代给事中职掌陪侍皇帝左右、判门下省事。
政府诸司的奏抄,均由给事中读审,驳正违失;皇帝的制敕可以实行者,也由给事中署而颁之。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B(判别题)9: 1912年2月12日,清代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灭亡。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10: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政务处,是一个总办改革政治的特设机关。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B(判别题)11:XXX虽然有大量的监察组织,但是未能承担起惩治贪污和腐败的功用。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B(判断题)12:宰相辅政制,明代内阁与司礼监太监双轨辅政制。
A:错误B:正确正确谜底: B(判断题)13:清朝开始建立行省,简称为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当时在全国设立了11个行省。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 A(判断题)14:宋代的谏院和御史台三院都有司法职权。
明清时代,监察机构仍有受理狱讼的规定,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掌有司法权。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000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判断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1.夏代职官有“六卿”,分别为司空(主土木工程)、士正(主司法)、虞(主山泽)、秩宗(主祭祀)、纳言(主承上宣下)等。
正确答案是:正确2.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形式多种多样的。
有民主制、贵族共和制、君主制等不同的政体。
正确答案是:正确3.东汉时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御史中丞改为文属少府,但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号曰“宪台”。
正确答案是:正确4.明代在省一级由丞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监察、军事行政。
三者合称“三司”,官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正确答案是:正确5.至宋朝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监察军、政、法等方面为主而旁及国家其他事务的,有明确分工和权限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单线垂直型的监察体系。
正确答案是:错误6.宋代,县的主要长官是知县。
正确答案是:正确7.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文,改以《四书》、《五经》及改论中国历史、政治和西方政治及学术的文章作为取士的标准,这就促使新式学堂迅速发展。
正确答案是:正确8.三公九卿等都由皇帝任免和调动,不能世袭。
正确答案是:正确9.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包含政体和国体在内的政治制度正确答案是:正确10.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产物,它以共和制度代替了统治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帝制。
正确答案是:正确11.西汉时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御史中丞改为文属少府,但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号曰“宪台”。
正确答案是:错误12.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是指作为百官之长的宰相可以个人开府,自辟僚属,依照皇帝的政。
福师(2020-2021)《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注:本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是否为您所需要资料,本资料只做参考学习使用!!!一、判断题(共50题,100分)1、战国时期,文武分职明显,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将相之下各有分职。
武官有国尉(中央武官)、都尉(地方武官)、廷尉(刑罚)、司马(军事和军事行政)等。
A错误B正确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2、进入民国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的南京政府的一切都集中在袁世凯、蒋介石等个人手中,实际仍是以军权支持的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实行法治。
A错误B正确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A3、清代六部的分工主要有:吏部,掌管人事工作。
户部,掌管民政财政工作。
礼部,掌管文教礼仪及部分对外关系事务。
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及武职任免等事务。
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工作。
工部,掌管工程修建事务。
A错误B正确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B4、相同的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相同的政体也可以有不同的国体。
A错误B正确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B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在政治组织形式上采取参议会制度。
A错误B正确提示:认真复习课本知识302,并完成以上题目【参考选择】:B6、东汉时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御史中丞改为文属少府,但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号曰“宪台”。
A错误B正确。
(判断题) 1: 战国时期,文武分职明显,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将相之下各有分职。
武官有国尉(中央武官)、都尉(地方武官)、廷尉(刑罚)、司马(军事和军事行政)等。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2: 进入民国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的南京政府的一切都集中在袁世凯、蒋介石等个人手中,实际仍是以军权支持的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实行法治。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3: 清代六部的分工主要有:吏部,掌管人事工作。
户部,掌管民政财政工作。
礼部,掌管文教礼仪及部分对外关系事务。
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及武职任免等事务。
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工作。
工部,掌管工程修建事务。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4: 相同的国体可以有不同的政体,相同的政体也可以有不同的国体。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在政治组织形式上采取参议会制度。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6: 东汉时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御史中丞改为文属少府,但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号曰“宪台”。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7: 1906年,清政府改兵部为海军部,直接统辖新军。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8: 庙号是历代帝王纪元所立的名号。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9: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不是一个资本阶级的政权。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0: “三司”有大、小,由御史台、中书、门下组成的为大三司,具体则为御史台的侍御史、中书省的中书舍人、门下省的给事中组成。
由御史台、刑部、大理寺组成的则为小三司。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1: 唐代租庸调制以后的赋役征收制度主要有三次较大的变化,即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A: 错误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判断题) 13: 在唐代,参加科举考试考生的来源,主要有生徒和乡贡。
中国政治制度史1 判断题1 隋代在前代基础上更新厘定中央官制,确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BA 错误B 正确2 中国政治制度史记载了从西周至1949年中国历代国家政治制度。
AA 错误B 正确3 隋朝行政组织内部的监察系统,仍由尚书省负责。
BA 错误B 正确4 1861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逼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AA 错误B 正确5 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负责纠劾百官,整肃纲纪。
BA 错误B 正确6 明代六部的建制和职任的划分,仍是仿效《周礼》的六卿制度,但是结合当时的政治需要而安排。
清代基本未承袭明制。
AA 错误B 正确7 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BA 错误B 正确8 东汉时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御史中丞改为文属少府,但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号曰“宪台”。
BA 错误B 正确9 清代六部的分工主要有:吏部,掌管人事工作。
户部,掌管民政财政工作。
礼部,掌管文教礼仪及部分对外关系事务。
兵部,掌管军事行政及武职任免等事务。
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工作。
工部,掌管工程修建事务。
BA 错误B 正确10 汉代,纠弹公卿违失之事,由御史大夫负责,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监理。
BA 错误B 正确11 唐代御史台对部分司法权的获得,使得御史台由原来行使监察权的单一职能机构,发展成为掌有监察权和司法权的双重职能机构。
BA 错误B 正确12 随着皇权的集中,宋代地方监察页日益完善,但并未实现将巡察和常驻监察结合起来。
AA 错误B 正确13 郡县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至秦统一中国而最后完成。
秦朝地方行政机构,设立郡、县二级。
BA 错误B 正确14 总理衙门是清朝末期中央管理对外事务的机关,仅次于军机处的最重要部门。
BA 错误B 正确15 秦以后,郡县或州县两级制;有州、郡、县或路、府(州)、县、府(州)县三级制;有省、路、府(州)县或省、道、府(州)、县(州)四级制。
[2020年度]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
注:本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是否为您所需要资料,本资料只做参考学习使用!!!
一、判断题(共50题,100分)
1、夏代职官有“六卿”,分别为司空(主土木工程)、士正(主司法)、虞(主山泽)、秩宗(主祭祀)、纳言(主承上宣下)等。
[A]错误
[B]正确
[提示]运用所学知识,并对上述题目作出选择
本题参考选择是:[B]
2、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形式多种多样的。
有民主制、贵族共和制、君主制等不同的政体。
[A]错误
[B]正确
[提示]运用所学知识,并对上述题目作出选择
本题参考选择是:[B]
3、东汉时御史大夫改为司空,御史中丞改为文属少府,但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台”,号曰“宪台”。
[A]错误
[B]正确
[提示]运用所学知识,并对上述题目作出选择
本题参考选择是:[B]
4、明代在省一级由丞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监察、军事行政。
三者合称“三司”,官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A]错误
[B]正确
[提示]运用所学知识,并对上述题目作出选择
本题参考选择是:[B]
5、至宋朝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监察军、政、法等方面为主而旁及国家其他事务的,有明确分工和权限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单线垂直型的监察体系。
[A]错误
[B]正确
[提示]运用所学知识,并对上述题目作出选择
本题参考选择是:[A]
6、宋代,县的主要长官是知县。
[A]错误
[B]正确。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0001
复合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表现为联合关系,不是中央
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总理衙门是清朝末期中央管理对外事务的机关,仅次于军机处的最重要部门。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
《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两级。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展开的变法运动和争霸战争促进了领主制的瓦解。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已经把考试权独立出来,并制定了《考试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晚清时期,大量的“军功”地主产生,使得晚清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元代的省设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为正副长官。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汉代,纠弹公卿违失之事,由御史大夫负责,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监理。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秦时期,监察机关弹劾范围十分广泛,上至丞相重臣、王公贵戚,下至一般官吏,都在其纠举的范围之内。
但到汉朝时,已经改变。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在线作业一s1. 苏维埃政权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在各级苏维埃组织中,都设有共产党团组织。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2. 尊号是皇帝在世时接受群臣给予的颂扬之号。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3. 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
以御史所执掌的纠举弹劾,巡按考察为核心的监察制度,可以溯源于西周。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4. 秦汉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长官,有权对百官实行监察,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5.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6. 考试院成立于1930年1月,是南京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行使公务员的考选和铨叙权。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7. 夏代后期(康丁以后)基本确立传子制度,随后又建立嫡子继承制。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8. 宋代,县的主要长官是知县。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9. 中国古代长期以法家思想作为设官分治的指导原则。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10. 九品官人法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拨与任用制度的综合。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11. 明代在省一级由丞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监察、军事行政。
三者合称“三司”,官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12. 汉武帝时,中央官吏分为中朝(内朝)官与外朝官。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B 满分:2 分得分:213. 汉景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监察区,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 A 满分:2 分得分:214. 君主专制,是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也是北洋政府、国民党南京政府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
(判断题)1: 复合制类型国家的特点是国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表现为联合关系,不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2: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3: 总理衙门是清朝末期中央管理对外事务的机关,仅次于军机处的最重要部门。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4: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学堂教育开始步入系统化。
《章程》规定:学堂正规教育分初、中两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5: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展开的变法运动和争霸战争促进了领主制的瓦解。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已经把考试权独立出来,并制定了《考试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7: 晚清时期,大量的“军功”地主产生,使得晚清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8: 元代的省设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为正副长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9: 汉代,纠弹公卿违失之事,由御史大夫负责,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丞相司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