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88.23 KB
- 文档页数:10
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国内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然而,人们对于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本文通过计量分析,旨在探讨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因素。
一、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中国国内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首先,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能力逐渐增强。
其次,国内旅游政策的推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相关政策的和创新,促进了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
另外,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也不断涌现,丰富了国内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二、国内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旅游业是一个多产业融合的行业,对于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相关产业的需求提升,推动了这些产业的经济增长。
其次,旅游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供了丰富的工作岗位,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带动消费水平的提升,促进内需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形成积极的拉动效应。
此外,旅游消费的增加也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
三、计量分析方法为了验证国内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选取了GDP增长率作为经济增长的指标,以及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消费支出、旅游从业人员等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指标。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比如面板数据模型、时间序列回归等,进行实证研究。
四、计量分析结果与讨论根据计量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国内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首先,国内旅游收入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这表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旅游消费支出与GDP增长率也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旅游消费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最后,旅游从业人员的增加与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我国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日期:我国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引言中国幅员辽阔,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历史和各具特色的秀丽山川,构成了异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国内外游客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旅游业一直被誉为“朝阳经济”、“无烟产业”,它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群体,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经济影响越来越受各国重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998年,旅游业与经济产业和房地产业一起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重视。
2009年,国务院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更赋予了旅游业“国计民生”的战略高端地位。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对经济结构的改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增加外汇收入、加快货币回笼、扩大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积累建设资金和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等。
除此之外,发展旅游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在当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外需不振和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国内旅游,对于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因此,本文将我国旅游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统计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计量经济研究方法,通过相关模型的设定分析,量化研究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分析各省市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明晰旅游业增长原因,为实现中国城市和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及旅游业经济管理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参考。
二、定性分析(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性研究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4-019-01摘要本文利用山西省1995年至2009的gdp与旅游总收入的时序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实证性分析有利于政府根据本地特色采取合理的政策措施以便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旅游收入 gdp 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成凶猛增加的趋势。
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
很多学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合不同区域得出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意因素。
为此国家及其各省市政府大力采取措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山西省政府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关措施。
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场所环境整治力度,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打造一流景点景区;构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发展精品旅游线路;培育旅游龙头企业,积极开发新型旅游项目和产品;推出一批地域特色鲜明、适合旅游观赏的演艺节目和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整体效益。
那么从山西省的实际情况看,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到底是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还是经济增长拉动了旅游的发展,还是二者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为此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二者之间关系做了实证性分析,力求能从方法上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更合理的解释。
一、数据来源对旅游业发展的测量指标很多,如国内旅游收入、旅游的国际外汇收入、和出境旅游支出、旅游投资额等。
考虑到旅游总收入数据的易获得性、可靠性和延续性,在这里用旅游总收入收入来代表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水平。
而经济发展水平则通过山西省gdp来反映。
样本数据均取自于山西省统计信息网。
这些数据都选取的是当年值的自然对数。
二、单位根检验本文研究的是具有时间序列特征的多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但在现实中,多数经济变量都是一种非平稳的序列。
重庆市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文章实证研究确定了重庆旅游经济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构建了一个协整模型。
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短期内重庆市经济增长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但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
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快重庆市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经济增长;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旅游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统计技术及软件的不断发展,计量模型也渐渐引入旅游经济的研究。
重庆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奇观、悠久的文化及和谐的生态环境等特色旅游资源。
重庆以“美女、美食、火锅、温泉”闻名于世界,并也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三大世界级旅游精品带动旅游业的强盛发展。
重庆直辖以来,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有何关系?是经济增长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还是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抑或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对重庆市旅游经济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揭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为重庆市旅游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
一、重庆市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一)变量与数据的选取及描述性分析选择重庆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cqg)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基本指标,重庆国内旅游收入(cd)和入境旅游收入(ci)作为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指标。
样本数据来源于历年的《重庆统计年鉴》。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名义汇率把计量单位全转为人民币。
为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冠以字母l表示经对数变换后得到的新数据,并记一阶差分为dl。
图1给出了重庆支出法生产总值、国内旅游收入及入境旅游收入的发展轨迹。
图1 重庆市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发展轨迹(二)单位根检验由于经济分析中所涉及的大多数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因而在作进一步分析前,必须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文章用adf 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
2006年4月第20卷第2期旅游科学Ⅱ墨团墨曩圆显墨April,2006V01.20No.2中图分类号巧9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75(2006)一02—0040—07旅游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杨勇(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62)摘要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有关学者研究的对象,这也导致了对旅游业地位的不同认识。
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认为我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
文章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消费支出;经济增长;Granger因果检验AnEmpirical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ourismandEconomicGrowthinChinaYANGYong(SchoolofBusiness,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虢喇20(1062,Ch/na)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tourismandeconoIllicdevelopmemhasalwaysbeenthemainobjectofresearchintheacademiccircle.Thisinturninducesdifferentconclusionsaboutthepositionoftourism.Usinghistoricdata,thisstudyinvestigatedthecasualrelationshipbetweentourexpenditureofChinesecitizensandtheecononMcgrowthofChinaintheperiodstartingfromtheimplementationofopenpolicyin1978totheyear2006.Theconclusionshowsthatthereisn’tastablecause—effectrelationshipbetweenChina’Stourismanditseconomicgrowth.Thepaperanalyzedthecans-esandproposedsomesuggesfiomconcerningpolicymaking.Keywords:tourexpenditure;economicgrowth;Grangercausalitytest一、文献回顾及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日渐增加。
在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中,国外部分学者得出了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的结论(Man,Phang&Toh,1995;Lee&Kwon,1995);吴国新(2003)贝JJ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采用定量分析法以实证分析的方式论证了旅游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但是,国内学界关注更多的是旅游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林刚、龙雄彪(2000)测算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桂林旅游收入增长对桂林市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方面增长的影响,认为旅游业是桂林市支柱产业的论断是正确的。
李志青(2001)引入TSA旅游卫星账户,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对旅游业产出进行了延伸性解释,分析了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不同影响,并对上海市旅游业的产出贡献和乘数效应做出实证性分析。
卢江勇等(2005)在对海南旅游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认为,海南省1988年一2003年旅游收入增长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03%,得出了旅游收入的增长成为海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子的结论。
李兴绪和牟怡楠(2004)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收稿日期:2005—12—16作者简介:杨勇(1卅),男,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学。
云南省旅游产业不论在产业关联度及带动效应上,还是在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上以及在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上都具有较大的贡献,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旅游产业对解决经济转型期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贡献以及旅游业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陶金龙等(2004)利用灰色理论分析了旅游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关联性,并分析了旅游业对苏州经济的实际拉动效果,认为1994年以来苏州的GDP对旅游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1994年一2002年苏州旅游收入增长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58%。
旅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技术实现路径也是大家所着重讨论的问题之一。
李志青(2001)认为,旅游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就业,即旅游业不仅直接提供了包括航空、饭店、旅馆、零售和娱乐等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工作机会,而且还为旅游产品服务二级供应商、政府机构、旅游出口行业等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石培华(2003)则对中国旅游业对就业的贡献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就旅游就业数量及乘数、旅游业对妇女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人口脱贫乃至世界就业的贡献进行了数量测算,认为我国存在旅游业对就业的显著正向效应。
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体现在静态的总量贡献上,还体现在动态的增量贡献上。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动态贡献就是旅游支出的乘数效应,李志青(2001)测算了衡量单位旅游支出的增加可以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边际贡献量的旅游支出乘数,并以旅游业产出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居民旅游支出和社会总支出之比约为l:6。
BankofKorea(2002)在对韩国旅游与国民收入关系的研究中发现,旅游支出构成了韩国国内需求的3.2%,并由于乘数效应的存在,最终引致了大约3.5%的国内生产总值。
旅游发展以外部性和溢出效应等方式刺激了经济增长(Marin,1992),而实证研究发现,情况并不像大家讨论的那么明显。
有些学者关于旅游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往往基于先验的理论模型和观念,而一些具体的情况并没有在其有关分析中加以考虑。
比如,Balaguer和CantavaUa—Jorda(2002)曾经检验了西班牙的情况,得出了旅游引致型经济增长的结论,但是,由于西班牙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W0rldTourismOrganization,2000),远远高于中国,考虑到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将这种结论应用于中国是不恰当的。
另一方面,旅游消费支出水平取决于旅游者的消费倾向,而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与消费结构又和国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无疑会给旅游业带来发展的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所以,旅游发展导致了经济增长这样一种结论往往忽略了经济增长对旅游消费的刺激效应,进一步来说,内生于国民收入水平的旅游者消费倾向和消费规模必然会影响到旅游支出的乘数效应作用的发挥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效应的实现,忽略因果关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必然会造成对旅游与国民经济之间真实关系认识的偏颇。
所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就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对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认识上也一直存在争议。
Shan和Sun(1998)根据对中国的研究得出了经济增长与出口增长互为因果的结论;对南美洲一些国家的研究也发现,经济增长与出口推动同样表现出互相加强的趋势(BahmaniOskooee&Alse,1993;Chow,1987;Jin,1995),这样一种结论应用于旅游业的情形或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Kulendran和Wils伽(2000)以及Shah和Wilson(2001)关于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实证研究均表明了国际贸易与国际旅游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Chi—OkOh(2005)对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置疑,其关于韩国的实证研究更为明确地表明,韩国的旅游业发展与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不过,对二者时间序列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则表明在短期内是经济发展导致了旅游增长,而不是相反。
总体说来,研究者在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认识上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上述有关文献仅仅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这里存在一个未被验证的问题,即:就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是旅游消费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导致了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增加,抑或是二者本来就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呢?本文将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旅游发展以及有关经济增长的实际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二、数据描述及分析根据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样一种先验的观念设定有关理论模型,造成了对旅游消费与经囝旅游业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认识上的争议,因为这种方法对先验性的经济理论有很强的依赖性,而现实中对同一种经济现象的解释却常常存在相悖的理论模型,并且经济学家们很少在某一问题上达成共识。
所以,本文将遵循“数据驱动”型的建模途径,以描述样本数据的特征作为建模的主要准则,在让“数据为自身说话”的信念下分析数据序列本身的性质与关系。
本文选取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本文对旅游消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Coin.tegration)检验,然后,构建两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在此基础上用Granger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因果检验。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中VAR模型的相关数据均取自1984年一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和《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我们用国内旅游收入(TourReceipt)来衡量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有关数据来表示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在使用这两组数据的时候,本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分别对旅游消费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处理,并用自然对数对其进行了转换(LTOUR和LGDP),以反映二者之间关系的弹性值。
在数据检验的过程中,本文还借助Eviews5.0软件获得了有关数值。
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为了分析我国旅游消费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而在进行协整检验和有关VAR估计之前,首先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涉及两个非平稳时间序列变量(LTOUR和MDP)之间的回归,可能会形成结果看上去非常好的伪回归(Granger&Newbold,1974),但是,如果在旅游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两时间序列之间存在“一起漂移”或同步现象,则可能没有伪回归问题,这种非均衡时间序列的同步现象即是旅游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时间序列之间的协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