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

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

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
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

由于随机对照试验(RCT)在实际临床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性,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research, RWR)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在此对RWR与RCT、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umber of o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ORCT)之间的关系作一比较。并对蓝鱼老师热情提供相关资料文献表示感谢。

RWR起源于实用性临床试验,属于药物流行病学范畴,是指在较大的样本量(覆盖具有代表性的更广大受试人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开展长期评价,并注重有意义的结局治疗,以进一步评价干预措施的外部有效性和安全性。RWR涵盖的范围较RCT更广,除治疗性研究之外,还可用于诊断、预后病因等方面的研究。RWR的目的旨在获得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证据,使研究结果更易转化到临床实践中。

RWR与RCT的比较:

1、临床研究时期与研究目标:RCT关注的是效力研究(efficacy trials),RWR关注效果研究(effectiveness trials)。

2、研究时间及设计方案以:RCT研究时间通常较短,以试验性方法为主,类试验为辅;RWR 一般进行较长观察的临床观察和随访,对健康结局有较好的评价,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内容选择设计方案。

3、研究质量控制手段:高质量的RCT要求在厂家过程中采用随机分配、盲法、标准化治疗,有时甚至需要使用安慰剂,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对已知、未知的或未观察到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这是突出优势。但也可能产生三方面的弊端。一是限制结果的外推应用,在RCT中,如果多数患者因无法随机接受干预治疗而排除,那得到的结果也仅适用于与类似RCT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病患;二是影响结果的可行性;三是不符合临床实际。而RWR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反,患者对诊疗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病情和自己意愿,是一个非随机、开放性、不使用安慰剂的非盲试验,与现实医疗环境更接近,不存在外推困难的问题,结果也相对真实可靠,但也由于“开放”产生了明显的观察者偏倚。

4、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RCT通常是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下入选研究对象,年龄宽泛。一般排除特殊人群及病情严重、合并症较多的复杂病例,强调的是标准化样本人群,即纳入同质患病人群。这种高度选择限制了许多RCT结果的应用。这些研究中所包含的病患往往与全体患病人群不同,不能代表日常医疗中遇到患者的真实情况,导致RCT所获得的疗效不能代表疾病的全貌,其代表性及外部真实性有一定局限性。Meta分析虽可累计病患的数量,但它基于RCT研究,无法解决研究人群与目标人群存在差异的问题。相比之下,RWR采用较宽泛纳入标准和较少的排除标准,获得一组与试验结果外推人群保持一致的受试者,大大减少了选择性偏倚。

5、样本量和代表性:即使最完美设计和实施的研究也可能由于样本量过小而不能准确回答研究的问题。同理,如果一个研究效力低的试验未发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无法确定是否两种治疗确无差异,还是由于样本量小使结果产生偏差。所以,对于RCT和RWR来说,样本量都是考察结果真实性的重要指标。

6、干预情况:RWR强调真实的治疗,RCT强调标准化的治疗。

7、结局测量指标与数据采集、管理及统计分析方法:RCT的结局测量多以一个或者一些特定病症或体征为评价目标,而RWR结局测量多采用有广泛临床意义的指标,如病死率、复发率、伤残程度、生活质量等,因此更具临床实用价值;二者都强调应严格控制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过程,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学方法基本相同,如卡方检验、Fisher检验、log-rank检验、ROC 曲线、Kaplan-Meier生存曲线。

8、伦理学问题:这是RCT的核心,贯穿于研究始终,需要经过临床伦理审查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RCT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多方面的伦理问题。按照伦理学要求,为避免受试者长期接受疗效较差的治疗,绝大多数RCT的持续时间都较短;同样,按受试者损害最小化的原则,为避免过多的受试者接受可能疗效较差的治疗或发生不良反应,充分保证受试者的权益,伦理学要求在进行RCT前计算样本量,确定具有检验效能和得出良好可信度估计值的最小样本量。同RCT,RWR也必须遵守医学伦理学之规定,需试者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但这是在患者知情选择下进行的,受试者不会接受没有任何效能的治疗,更易满足伦理学要求;且RWR是对真实的临床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不存在干预等问题,故伦理学原则不会对研究时间、样本量等因素产竽制约。

9、局限性:结论外推性较差是制约RCT的重要原因,RWR虽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该问题,但由于巨大的样本量,使开展RWR的成本相对昂贵,庞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增大了工作难度。使用注册表分析时也可能存在潜在编码错误和数据丢失的问题。

RWR与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比较: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是对传统RCT方法的革新,故RWR有别于RCT之处,也多有别于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但由于采用单病例研究获得RCT研究无法替代的患者人群治疗措施,二者又有明显不同。与RCT相比,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单病例,随机分配的对象是干预措施,而不是受试者。与RWR相比,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针对某个或某些临床特征病例,应用最少的样本量,短时间内作出治疗决策,花费较少人财物力,多适合于一些慢性病及病重、多并发症的研究。可以说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对一些特殊病例更易在短期内获得结果,是RCT结果的良好补充,也是一定条件下最经济的RWR。

“真实世界研究”属于药物流行病学范畴。药物流行病学是研究广大人群的药物利用、药物效用分布及其决定因素以促进合理用药的学科,是临床药理学、临床流行病学与药事管理学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工作重点是深入广泛地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而现在国际上有关药物流行病学最新的研究方法是真实世界研究。这个研究由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考察真正的用药人群。

真实世界研究与药物临床试验有很大的区别。药物临床试验要制定详细的患者入组排除标准,比如具体限制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病种,多数病人病情不复杂,对合并用药也要严格限制。而药品获批上市后使用者就没有了严格的年龄限制,每个病人的疾病和服用的药品千差万别。真实世界研究关注的是药品上市后患者真实的用药情况,对临床用药不干预,只观察和记录。在病例收集和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价,发现药物的慢性及潜伏的反应及罕见的不良事件,在验证一般疗效的同时发现药物新的适应症。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时间:2009-10-23 22:17:46 来源:admin 万霞1,建平2 (1.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市东单三5号, 100005; 2.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摘要】成功地实施随机分配依赖于两个相关的步骤:(1)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用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分配; (2)随机分配方案在随机分组实施过程中的隐匿。随机分组方法有: 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段(或分层)随机化、分层区组随机化及动态随机化等;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有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信封, 中心随机系统, 编号或编码的瓶子或容器, 中心药房准备的药物等。科研工作者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根据设计方法, 正确选择随机分组及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 【关键词】随机分配; 随机分组; 随机方案; 隐匿 随机分配方法确保对比组之间基线均衡可比,被认为是减少两组患者选择偏倚的最佳方法[1]。因此,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随机分配方法,使得随机对照试验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临床研究中,正确地实施真正的随机分配是临床试验的关键。成功地实施随机分配依赖于两个相关的步骤[3]:(1)产生随机分配序列并用于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2) 随机分配方案在随机分组中的隐匿(allocation concealment)。没有随机隐匿的随机临床试验也称为开放式的随机对照试验。 有试验研究表明[4],如果用不适当的分组和双盲方法, 即使是随机临床试验,其干预效果也会被显著地高估(在一项研究中干预效果平均被夸大约50% )。遗憾的是90%以上的随机临床试验随机分组不恰当[5]。对卫生系统重大科研课题的终审标书进行的系统评价发现,部分治疗性研究存在假的随机分组[6]。有学者分层随机选择综合性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4种、省级和中医学院(大学)学报类中医药学术期刊各10种, 专业杂志(如针灸) 4种, 共计28种, 从1996 年12月开始回溯20年, 从中选取所有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文章逐一评阅。研究结果发现, 83%的文章未描述随机分组方法,操作是否恰当难以判断[7]。

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

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 由于随机对照试验(RCT)在实际临床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性,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research, RWR)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在此对RWR与RCT、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umber of o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ORCT)之间的关系作一比较。并对蓝鱼老师热情提供相关资料文献表示感谢。 RWR起源于实用性临床试验,属于药物流行病学范畴,是指在较大的样本量(覆盖具有代表性的更广大受试人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开展长期评价,并注重有意义的结局治疗,以进一步评价干预措施的外部有效性和安全性。RWR涵盖的范围较RCT更广,除治疗性研究之外,还可用于诊断、预后病因等方面的研究。RWR的目的旨在获得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证据,使研究结果更易转化到临床实践中。 RWR与RCT的比较: 1、临床研究时期与研究目标:RCT关注的是效力研究(efficacy trials),RWR关注效果研究(effectiveness trials)。 2、研究时间及设计方案以:RCT研究时间通常较短,以试验性方法为主,类试验为辅;RWR 一般进行较长观察的临床观察和随访,对健康结局有较好的评价,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内容选择设计方案。

3、研究质量控制手段:高质量的RCT要求在厂家过程中采用随机分配、盲法、标准化治疗,有时甚至需要使用安慰剂,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对已知、未知的或未观察到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这是突出优势。但也可能产生三方面的弊端。一是限制结果的外推应用,在RCT中,如果多数患者因无法随机接受干预治疗而排除,那得到的结果也仅适用于与类似RCT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病患;二是影响结果的可行性;三是不符合临床实际。而RWR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反,患者对诊疗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病情和自己意愿,是一个非随机、开放性、不使用安慰剂的非盲试验,与现实医疗环境更接近,不存在外推困难的问题,结果也相对真实可靠,但也由于“开放”产生了明显的观察者偏倚。 4、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RCT通常是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下入选研究对象,年龄宽泛。一般排除特殊人群及病情严重、合并症较多的复杂病例,强调的是标准化样本人群,即纳入同质患病人群。这种高度选择限制了许多RCT结果的应用。这些研究中所包含的病患往往与全体患病人群不同,不能代表日常医疗中遇到患者的真实情况,导致RCT所获得的疗效不能代表疾病的全貌,其代表性及外部真实性有一定局限性。Meta分析虽可累计病患的数量,但它基于RCT 研究,无法解决研究人群与目标人群存在差异的问题。相比之下,RWR采用较宽泛纳入标准和较少的排除标准,获得一组与试验结果外推人群保持一致的受试者,大大减少了选择性偏倚。 5、样本量和代表性:即使最完美设计和实施的研究也可能由于样本量过小而不能准确回答研究的问题。同理,如果一个研究效力低的试验未发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无法确定是否两种治疗确无差异,还是由于样本量小使结果产生偏差。所以,对于RCT和RWR来说,样本量都是考察结果真实性的重要指标。

2018年临床试验 各期l临床试验周期及案例数量

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周期及案例数量 临床试验一共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期),前三期为新药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第四期为上市后的临床试验。具体包括: I期临床试验:是新药进行人体试验的起始期。以20一30名健康志愿者为主要受试对象,进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Ⅱ期临床试验:是以新药预期应用的患病人群样本为对象,初步评价治疗作用的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III期临床试验:试验的设计是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组方法和药物编码方法与Ⅱ期临床试验类似,通过增加样本量(试验组病例不少于300例和对照100例)并根据试验目的的调整选择受试者标准,适当扩大特殊受试人群,及更为丰富的观察项目或指标等措施,进一步考察不同对象所需剂量及依从性。Ⅲ期临床试验的条件应尽可能接近该药的正常使用条件,试验药要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供药时,标明药物系专供临床试验用。 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等。新药Ⅳ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上市前新药I、Ⅱ、Ⅲ、期试验的补充和延续。它可以验证上市前的结果,还可对上市前临床试验的偏差进行纠正,更重要的是可以弥补上市前临床试验缺乏的资料和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新药研发的几个周期 新药研发是一个耗时耗资都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完成前期的基础研究(药理、毒理、药效等动物研究)后开始申请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您所问的临床试验的周期,应该就是临床试验的期别(I、II、III、IV期): I 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II 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

流行病学-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方法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职业、是否吸烟、烟龄及吸烟深浅度等,分别进行成组资料分析和配对资料分析,并按照性别进行分层资料分析。结果吸烟是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性别是该项调查的混杂因素。关键词 吸烟肺癌病例对照研究 自80年代起,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肺癌跃居群癌之首。本次调查研究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调查结果的混杂因素,呼吁全社会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肺癌或降低肺癌发病率。 1.材料与方法 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是否吸烟、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限、吸烟数量以及吸烟深浅。 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男女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病例组序与对照组序一一配对,分别统计对子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2.结果 2.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对照合计 吸烟82 54 136 不吸烟31 59 90 合计113 113 226 χ213.46 OR 2.89 OR 95% CI (1.64,5.09) 2.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男女 病例对照合计病例对照合计吸烟61 40 101 23 14 37 不吸烟21 40 61 10 19 29 合计82 80 162 33 33 66 χ2 5.02 3.12 OR 2.9 3.94 OR 95% CI (1.14,7.36)(1.01,9.62) 2.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 对照 有暴露史无暴露史对子数 有暴露史32 50 82 无暴露史22 9 31 对子数54 59 113 χ210.125 OR 2.273 OR 95% CI (1.366,3.782) 3. 结论 3.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χ2=13.46,OR=2.89(1.64-5.09) 肺癌与吸烟有关系,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89倍。这与目前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相符,有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

循证医学复习提纲及练习题

` 单选题 1.循证实践的第五个步骤是什么(D) A 提出问题B寻找证据C应用证据D循证医学自我评价 2.下列选项中不是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思想为(C) A设计B测量 C 统计D评价 3.临床科研的基本类型按任务来源可分为:(D) A.纵向科研任务 B.横向科研任务 C.自由选题项目 D.以上都对 4.循证医学所收集的证据中,质量最佳者为(D) A单个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 B队列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基于多个质量可靠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所做的系统评价 5.下列不属于临床研究中伦理学尊重原则的是( D ) A 知情 B 自愿 C 保密 D 公正 6.评价医学研究文献的一般原则,以下选项错误的是(D) A.真实性评价原则 B.重要性评价原则 C.适用性评价 D.系统评价原则 ' 7.证据资源的入选标准,以下选项,错误的是( D) A.循证方法的严谨性 B.内容的全面性和特异性 C.易用性与可及性 D.针对信 8.队列研究的设计模型不包括(D) A.前瞻性队列研究 B.回顾性队列研究 C.双向性队列研究 D.单向性队列研究 9.能力评价包括(D) (1)评价提出可回答问题的能力 (2)评价寻找最佳外部证据的能力 (3)评估严格评价证据质量的能力 (4)评价整合外部证据与病人价值的能力 A.(1)(2)(3) B.(1)(3)(4) C.(2)(3)(4) D.(1)(2)(3)(4)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疾病预后研究中的评价原则(D) A真实性B重要性C适用性D理论性 11.临床问题通常分为四个要素,下列除哪项外:(C) A:P B:I C:D D:O ! 12.临床实践指南正文包括内容,下列除哪项外:(D) A:领域 B:方法学 C:推荐 D:资源 13.下列那项不是临床科研方法学(DEM)的核心:(D) A 设计B测量C评价D统计 14.临床医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的摘要,有固定的字数要求,一般在(C)字左右。 A、200 B、300 C、400 D、500 / 15.是指采用特定的统计学方法,将多个独立的、针对同一临床问题、可以合成的临床研究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B)。 A、系统分析 B、荟萃分析 C、综合分析 D、定性分析 16.从循证医学的观点看,不同种类的研究方法提供的证据的质量差别很 大,最高质量的研究方法应该是(d) A个人经验和观点 B无对照病例系列 C随机对照试验 D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 17.循证医学实践核心( B) A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 B最佳的研究证据 C 必要的医疗环境 } D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18.失效安全数主要用来估计(B) A.文献库偏倚B.发表偏倚C.纳入标准偏倚D.筛选者偏倚 19.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伦理原则不包括(B)。 A.尊重 B.协商 C.自主 D.公正 》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案拟定指引 1.题目 2.前言 2.1.背景和原理 (描述研究问题,说明进行试验的理由、及对照组选择的解释) 2.2.受益/风险评价 3.研究目的和终点 3.1.目的 主要目的 次要目的 3.2.终点 主要终点及定义 次要终点及定义 (包括特定的连续型变量/分类变量,转化值( 如从基线开始的改变值、最终值、至终点 事件发生的时间等) ,统计量( 如中位数、比例) 及每个结局指标的时间点等;应解释所选有效性/安全性结局指标与临床的相关性) 4.研究设计 4.1.总体研究设计 (试验设计的描述,包括试验设计类型( 如平行组、交叉、析因以及单组) ,分配比例及研究类型( 如优效性、等效性、非劣势性、探索性等)。例如可这样描述, ***人群 ***干预***多/单中心、随机、双盲、平行组对照研究)

4.2.研究简要流程图 5.研究人群筛选 5.1.入选标准 5.2.排除标准 5.3.退出标准 6.研究治疗分组 ? A 组: ? B 组: 6.1.随机化分组 6.1.1产生随机序列分配的方法 (详述采用何种随机方法。如有分层,则要详述分层因素及其例数分配) 6.1.2随机分配的隐藏 (详述用于执行随机分配的方法,如中央随机、密封不透光的信封法等) 6.2.盲法及揭盲 (实施干预措施后对谁设盲( 如受试者、医护提供者、结局评估者、数据分析者) 、如何实施盲法、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揭盲,以及试验过程中紧急揭盲的程序) 7.研究程序 7.1.研究治疗期 (描述每组的干预措施,包括怎样及何时给予该干预措施;强烈建议附上研究日程表,应包含筛选期、治疗期和随访期等) 7.2.研究性药物/治疗的供应 7.3.给药方法及剂量调整 (阐述对受试者治疗方案中止或者方案调整的的标准,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处理) 7.4.伴随治疗、随访访视 (描述在试验期间允许或禁止使用的相关干预措施)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一、概述 (一)基本原理 收集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发现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这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研究类型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 2.病例与对照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1)频数匹配要求对照组匹配的因素或特征所占的比例与病例组接近或一致。 (2)个体匹配以病例和对照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1:1匹配,为每一个病例配一名对照,还可以进行1:2、1:3、…、1:R匹配。 采用匹配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选择对照的难度,且容易匹配过头。 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 2.疾病预后因素研究 3.治疗效果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确定研究人群 1.病例的选择新发病例由于刚刚发病,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可靠。而现患病例易于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死亡病例则主要由家属或他人提供信息,准确性较差。因此,病例对照研究中优选新发病例。 病例应该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且患病部位、病理学类型和诊断标准要有明确的限制,所有病人都应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且有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的可能。 一般以社区来源的病例为优,代表性较好,但实施难度较大。使用医院来源的病例,可节省费用,容易获得,合作好,信息较完整、准确,但容易发生选择偏倚。 2.对照的选择对照应是产生病例的源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 实际来源于①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人;②病例的邻居或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③社会团体人群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④社区人口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⑤病例的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在医疗机构中选择对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因已知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的病种入院的病人不能作为对照。②对照应由尽可能多的病种的病人组成,以避免因过多地代表某一类病人,而该病种恰与所研究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二)确定样本量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1)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的该因素对疾病的效应强度,即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的大小 (3)显著性水平α (4)把握度1-β

循证医学复习资料

) 循证医学( 指的是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实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取其最佳证据、的相关研究成果,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适用的诊治决策,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模式指在构建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时,可采用国际上常用的格式。P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 C (); I指干预特定的患病的人群。每个临床问题均应由四部分构成。(); O 干预措施为结局()证据系统1. 概括总结,)是指针对某个临床问题,(, 即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并通过电子病例系统与特定患者的情况所有相关和重要的研究证据,自动联系起来,为医生提供决策信息。 ),、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2 该数据库由协助网是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库,组织、协调和编制,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期刊、确定其中的和及其他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进行检索,会议论文集、全面和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为进行系统评价提供系统、准确的原始资料库。27 / 1 原始研究证据1.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是指直接以人群(病人和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

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常见的研究方法有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自身前后对照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等。2.二次研究证据是指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它是对原始研究常见的研究方法有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证据手册、卫生技术评估等。内部真实性3.是指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一个研能正确反映研究人群或靶人群真实状况的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究结果,称之为具有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4.是指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能够推广应用到研究对象以外人群的研究结果,称之为具有外部真实性。27 / 2 同行评审5.是指有同行评审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均经过了严格的评审过程,尽可能筛除有严重缺陷的文章,提高了发表文章的质量。一般来说,常常为某一领域和研究方法学上的同行评审人员都不是编辑部成员,专家。同行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筛除设计不合理、不重要或难以解释、有缺陷的文章,以提高文章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质量。值1是在由检验假设所规定的总体中作随机抽样获得等于及大于(或它是以统计量的抽样分布为理论依现有统计量的概率。等于及小于)比较,据,根据统计量与自由度的大小来确定的。通过与检验水准α可做出组间总体参数是否有差异的结论。)2.可信区间(,)去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可信区间包1是按一定的概率(与假设检可信

循证医学复习资料..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指的是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实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PICO模式 在构建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时,可采用国际上常用的PICO格式。P指特定的患病的人群 (population/participants); I指干预 (intervention/exposure); 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 (comparator/control); O为结局 (outcome)。每个临床问题均应由PICO四部分构成。 1. 证据系统 即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Computeriz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DSS),是指针对某个临床问题,概括总结所有相关和重要的研究证据,并通过电子病例系统与特定患者的情况自动联系起来,为医生提供决策信息。 2、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 是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由Cochrane协助网组织、协调和编制,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期刊、会议论文集、MEDLINE和EMBASE 及其他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进行检索,确定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为进行系统评价提供系统、全面和准确的原始资料库。 1.原始研究证据 是指直接以人群(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常见的研究方法有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等。 2.二次研究证据 是指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它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常见的研究方法有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证据手册、卫生技术评估等。 3.内部真实性 是指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能正确反映研究人群或靶人群真实状况的研究结果,称之为具有内部真实性。 4.外部真实性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设置对照,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和盲法是临床试验设计的三项原则。 一、设置对照 有比较才能鉴别。某种治疗措施只有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才能了解其优劣。因而,设置对照是科学地评价一项治疗措施必不可少的。 (一)设置对照的意义 1.科学地评定药物疗效临床医学虽较前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依然有不少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自然史不能预测,而判断某一患者的预后尤为困难。临床医生正是运用疾病自然史和预后来评价疗效的。如在某些急性自限性疾病,像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等,患者即使不治疗也可因其自然转归,症状可消失而自愈。在慢性非自限性疾病时,其自然史也会出现缓解、复发、缓解和活动的交替过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用药物治疗该病时,若未设对照组,则极易将疾病的缓解误认为是药物的疗效。 2.排除非研究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临床试验中,除研究因素外,研究对象所具备的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严重程度和治疗经历等均可影响疗效。研究人员欲排除上述各种非研究因素对疗效的影响,进而确定研究因素的真实疗效,只有设置对照才能做到。 3.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可靠方法药物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是常见的。临床医师应能正确地判断上述的反应是疾病本身的表现,还是药物的毒副作用,这只有与对照组比较才能做到。国外学者曾开展一项研究以观察安妥明、烟酰胺等降脂药对冠心病患者长期疗效。服药过程中一部分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可是研究人员仅根据上述资料无法判断异常症状是疾病的自然现象,还是药物的副作用,因未同时设置对照。设置后则发现服上述两种降脂药组与对照药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33.3%、32.7%和28.2%。经统计学处理显示前两种药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然,只有设置对照组才能确定降脂药的副作用。因此,未设对照的临床试验报告的毒副作用,我胶有理由对其待怀疑态度。 (二)对照的类型 临床上常用对照类型如下: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5): 概述 随机对照试验是测试医学干预措施效果最严谨、最可靠的科学方法。这是几百年来医学积攒的智慧,是科学逻辑和方法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医学实践之所以能站到科学肩膀之上的理由。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证据已渗透到了临床实践的所有角落。否定对随机对照试验的信念,一个人就站到了现代科学医学的对立面,他将失去思考和行动的罗盘,他的信念将会与现代医学格格不入。 随机对照试验是最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是测试医学干预效果的金标准。本文介绍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起源、发展、定义、原理、方法及设计的变异,并比较了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特征和区别。各种研究类型都可以用来测试疗效,只是适用的阶段不同。早期探索适合用简单快速的研究类型,进一步论证需要更严谨的研究,确认疗效需要随机对照试验。值得注意的是,预期的疗效越小,需要的设计就越严谨,需要的样本量也越大。疗效特别显著时,无对照的研究就足以确认其存在。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只是用来确认微小疗效的存在,不可过于强调它的地位。 目录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二、发展简史 三、研究实例 四、基本框架 五、常见名词和概念 第二节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原理 第三节随机对照试验的立题 第四节追踪随访和资料收集 第五节统计分析和疗效估计 第六节样本量的大小和估计 第七节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变异 第八节随机对照试验中的质量控制

第九节随机对照试验中的伦理问题 第十节随机对照试验与实验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是一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是在人群中进行的、前瞻性的、对医学干预措施效果的测试。它首先把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比较组,每组施加不同的干预措施,然后通过适当时间的随访观察,比较组间重要临床结局发生频率的差别,以定量估计不同措施的作用或效果的差别。除对照和随机分组外,随机对照试验通常还会采用分组隐匿、安慰剂、盲法、提高依从性和随访率、使用维持原随机分组分析等控制偏倚的措施。随机对照试验是目前在人群中最后验证医学干预措施效果存在与否及其大小的最严谨、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病因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治疗和转归的关系,都属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在研究因果关系的问题上,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只能观察自然或研究对象自己选择形成的暴露对健康的影响,暴露与否,以及暴露的多少,研究者不可干预。其结果是,由于暴露的背景因素不同而形成的比较组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可比性,组间不可比造成的混杂是观察性研究的天然缺陷。 与前述两种研究相比,随机对照试验的最大特点是,研究者用特定的方式,即随机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或多组,随机分组形成的比较组之间的背景因素可达到均衡分布,彼此几乎完全可比,完美解决了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混杂问题。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上,随机对照试验是队列研究之上的一次跳跃性提高。随机对照试验是最严谨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类型,是评估医学干预效果最严谨的研究类型。 虽然在研究因果关系方面,随机对照试验高于队列研究,但是由于伦理的限制,随机对照试验不能用来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研究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给研究对象施加对健康可能有害的因素,如可疑的危险因素。因此,随机对照试验只能用来检验对健康有益的因素或措施(如可能有益的治疗、预防措施)对人体的作用。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临床试验样本量的估算 样本量的估计涉及诸多参数的确定,最难得到的就是预期的或者已知的效应大小(计数资料的率差、计量资料的均数差值),方差(计量资料)或合并的率(计数资料各组的合并率),一般需通过预试验或者查阅历史资料和文献获得,不过很多时候很难得到或者可靠性较差。因此样本量估计有些时候不是想做就能做的。SFDA的规定主要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保证能发现多少的不良反应率;统计的计算主要是从power出发,保证有多少把握能做出显著来。 但是中国的国情?有多少厂家愿意多做? 建议方案里这么写: 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按照SFDA××规定,完成100对有效病例,再考虑到脱落原因,再扩大20%,即120对,240例。 或者: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只有显示试验药优于安慰剂时才可认为试验药有效,根据预试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5.0%和42.9%,则每个治疗组中能接受评价的病人样本数必须达到114例(总共228例),这样才能在单侧显著性水平为5%、检验功效为90%的情况下证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假设因调整意向性治疗人群而丢失病例达10%,则需要纳入病人的总样本例数为250例。 非劣性试验(α=0.05,β=0.2)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2.365×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2.365× (S/δ)2 等效性试验(α=0.05,β=0.2)时: 计数资料: 平均有效率(P)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7.127×P(1-P)/δ2 计量资料: 共同标准差(S)等效标准(δ) N= 公式:N=17.127× (S/δ)2 上述公式的说明: 1) 该公式源于郑青山教授发表的文献。 2) N 是每组的估算例数N1=N2,N1 和N2 分别为试验药和参比药的例数; 3) P 是平均有效率,

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

由于随机对照试验(RCT)在实际临床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性,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research, RWR)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在此对RWR与RCT、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umber of o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ORCT)之间的关系作一比较。并对蓝鱼老师热情提供相关资料文献表示感谢。 RWR起源于实用性临床试验,属于药物流行病学范畴,是指在较大的样本量(覆盖具有代表性的更广大受试人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开展长期评价,并注重有意义的结局治疗,以进一步评价干预措施的外部有效性和安全性。RWR涵盖的范围较RCT更广,除治疗性研究之外,还可用于诊断、预后病因等方面的研究。RWR的目的旨在获得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证据,使研究结果更易转化到临床实践中。 RWR与RCT的比较: 1、临床研究时期与研究目标:RCT关注的是效力研究(efficacy trials),RWR关注效果研究(effectiveness trials)。 2、研究时间及设计方案以:RCT研究时间通常较短,以试验性方法为主,类试验为辅;RWR 一般进行较长观察的临床观察和随访,对健康结局有较好的评价,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内容选择设计方案。 3、研究质量控制手段:高质量的RCT要求在厂家过程中采用随机分配、盲法、标准化治疗,有时甚至需要使用安慰剂,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对已知、未知的或未观察到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这是突出优势。但也可能产生三方面的弊端。一是限制结果的外推应用,在RCT中,如果多数患者因无法随机接受干预治疗而排除,那得到的结果也仅适用于与类似RCT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病患;二是影响结果的可行性;三是不符合临床实际。而RWR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反,患者对诊疗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病情和自己意愿,是一个非随机、开放性、不使用安慰剂的非盲试验,与现实医疗环境更接近,不存在外推困难的问题,结果也相对真实可靠,但也由于“开放”产生了明显的观察者偏倚。 4、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RCT通常是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下入选研究对象,年龄宽泛。一般排除特殊人群及病情严重、合并症较多的复杂病例,强调的是标准化样本人群,即纳入同质患病人群。这种高度选择限制了许多RCT结果的应用。这些研究中所包含的病患往往与全体患病人群不同,不能代表日常医疗中遇到患者的真实情况,导致RCT所获得的疗效不能代表疾病的全貌,其代表性及外部真实性有一定局限性。Meta分析虽可累计病患的数量,但它基于RCT研究,无法解决研究人群与目标人群存在差异的问题。相比之下,RWR采用较宽泛纳入标准和较少的排除标准,获得一组与试验结果外推人群保持一致的受试者,大大减少了选择性偏倚。 5、样本量和代表性:即使最完美设计和实施的研究也可能由于样本量过小而不能准确回答研究的问题。同理,如果一个研究效力低的试验未发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无法确定是否两种治疗确无差异,还是由于样本量小使结果产生偏差。所以,对于RCT和RWR来说,样本量都是考察结果真实性的重要指标。

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述 以现在确诊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的人作为对照,收集既往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并比较两组调查对象各因素的暴露比例是否有差异。 病例对照研究是从某种要研究的疾病出发,去探讨可能的病因,从时间上是回顾性的,所以又称为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但不一定是因果联系。因为病例对照研究开始时,疾病已经发生,通过回忆过去的暴露情况来确定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只能就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作出判断。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 2.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病分组; 3.回顾性研究; 4.由果及因; 5.分析的是暴露水平 病例对照研究的适用情况: 1.疾病较少见而暴露较常见,如肺癌与吸烟的关系。 2.当暴露与疾病均罕见,如暴露引起发病的可能性较高时。如肝癌与氯乙烯关系的研究。 3.对一些潜伏期长的慢性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种类 (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此外没有其它任何限制与规定。 (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匹配) 又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匹配分为成组匹配与个体匹配: ①成组匹配(category matching)或频数匹配(frequency matching):匹配的因素所占的比例,在对照组与在病例组一致。 ②个体匹配(individual matching): 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叫个体匹配。1:1,1:4 ③配比的目的: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 ④配比过度(over matching):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配比过度。 匹配的特征或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子,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子,否则不应匹配! 有几种情况不应进行匹配: ①研究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不应匹配。如吸烟对血脂有影响,而血脂与心血管疾病有病因关系,如果研究吸 烟与心血管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按血脂水平将病例与对照配对,则吸烟与疾病的关联消失。 ②与可疑病因有关的因素不应匹配。如避孕药的使用与宗教信仰有关,不应将宗教信仰作为匹配因素。 ③可能是疾病的某一危险因素。如在研究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家族史不能作为匹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1、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 control study) 2、单纯病例研究(case only study or case series study)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1、确定某一人群作为研究队列 2、收集队列内每个成员的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 3、随访一段预定时间 4、确定随访期间内发生的所研究疾病的全部病例组成 5、用危险集抽样为每个病例抽取一定数量对照构成对照组 6、抽取已收集好的两组成员的相关信息和生物标本做必要的检验 7、做统计分析计算暴露率和OR 8、获得研究结果并做出结论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步骤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战操作 吕军 副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中心 2015-10-17 临床研究 针对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出现的临床实践问题所 做的研究工作。 医疗与科研的关系 医疗 教学科研 科室整体 医院相关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 ?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 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试验性研究:随机对照研究(RCT )?二次研究:系统评价、Meta 分析、临床经 济学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基本概念 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暴露 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它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的,也叫研究变量举例: 对一组肺癌病人(病例组)和一组未患肺癌但有可比性的人(对照组)调查他们的吸烟(暴露)历史(可包括现在吸烟否,过去吸过烟否,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数,最近每天吸烟支数;如已戒烟则为戒烟前每日吸烟支数,已戒烟年数,等等)。其目的为通过比较两组吸烟史的差别,检验吸烟(可疑病因)与疾病(肺癌)有因果联系的假设。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 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种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假说的目的。 ●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不施加干预措施 ?设立对照组 ?由“果”及“因”,疾病→暴露 ?只能判断暴露及疾病之间是否关联及关联程度,不能做因果关系的最终结论。 基本原理 源 人 群 特定 疾病 患者 无此 病对 照 收集 数据 统计学检验 统计学 关联 评估偏倚 病因推断 探索和 检验病 因假说 可比 病例和对照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因素的收集与测量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主要偏倚及控制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解释 研究对象的选择(1) ●基本原则:病例足以代表总体人群中该病的患者, 对照足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总体。 ●病例的选择: ?病例内外部特征的限定 ?病例类型: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 ?病例的来源:医院/社区

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

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 试验的比较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比较 由于随机对照试验(RCT)在实际临床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性,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research, RWR)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在此对RWR与RCT、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umber of o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ORCT)之间的关系作一比较。并对蓝鱼老师热情提供相关资料文献表示感谢。 RWR起源于实用性临床试验,属于药物流行病学范畴,是指在较大的样本量(覆盖具有代表性的更广大受试人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开展长期评价,并注重有意义的结局治疗,以进一步评价干预措施的外部有效性和安全性。RWR涵盖的范围较RCT更广,除治疗性研究之外,还可用于诊断、预后病因等方面的研究。RWR的目的旨在获得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证据,使研究结果更易转化到临床实践中。 RWR与RCT的比较: 1、临床研究时期与研究目标:RCT关注的是效力研究(efficacy trials),RWR关注效果研究(effectiveness trials)。

2、研究时间及设计方案以:RCT研究时间通常较短,以试验性方法为主,类试验为辅;RWR一般进行较长观察的临床观察和随访,对健康结局有较好的评价,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内容选择设计方案。 3、研究质量控制手段:高质量的RCT要求在厂家过程中采用随机分配、盲法、标准化治疗,有时甚至需要使用安慰剂,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对已知、未知的或未观察到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这是突出优势。但也可能产生三方面的弊端。一是限制结果的外推应用,在RCT 中,如果多数患者因无法随机接受干预治疗而排除,那得到的结果也仅适用于与类似RCT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病患;二是影响结果的可行性;三是不符合临床实际。而RWR的设计思路与之相反,患者对诊疗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病情和自己意愿,是一个非随机、开放性、不使用安慰剂的非盲试验,与现实医疗环境更接近,不存在外推困难的问题,结果也相对真实可靠,但也由于“开放”产生了明显的观察者偏倚。 4、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RCT通常是在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下入选研究对象,年龄宽泛。一般排除特殊人群及病情严重、合并症较多的复杂病例,强调的是标准化样本人群,即纳入同质患病人群。这种高度选择限制了许多RCT结果的应用。这些研究中所包含的病患往往与全体患病人群不同,不能代表日常医疗中遇到患者的真实情况,导致RCT 所获得的疗效不能代表疾病的全貌,其代表性及外部真实性有一定局限性。Meta分析虽可累计病患的数量,但它基于RCT研究,无法解决研究

流行病学-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方法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职业、是否吸烟、烟龄及吸烟深浅度等,分别进行成组资料分析和配对资料分析,并按照性别进行分层资料分析。结果吸烟是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性别是该项调查的混杂因素。关键词 吸烟肺癌病例对照研究 自80年代起,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肺癌跃居群癌之首。本次调查研究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调查结果的混杂因素,呼吁全社会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肺癌或降低肺癌发病率。 1.材料与方法 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是否吸烟、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限、吸烟数量以及吸烟深浅。 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男女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病例组序与对照组序一一配对,分别统计对子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2.结果 2.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对照合计 吸烟82 54 136 不吸烟31 59 90 合计113 113 226 χ213.46 OR 2.89 OR 95% CI (1.64,5.09) 2.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男女 病例对照合计病例对照合计吸烟61 40 101 23 14 37 不吸烟21 40 61 10 19 29 合计82 80 162 33 33 66 χ2 5.02 3.12 OR 2.9 3.94 OR 95% CI (1.14,7.36)(1.01,9.62)2.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