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文献综述第一篇: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文献综述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迅猛发展,它们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它们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甚至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管理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质量,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学生是教学的客体,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满意程度和要求,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方式的改善。
因此,了解韶关学院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满意度,可以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建议,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质量,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收到实效。
二、调查现状与分析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关《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满意度的调查研究,相关研究主要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与问题研究;学习满意度研究;其他学科学习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一)《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与问题研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也十分迅速,给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
2004年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它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和能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将成为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对培养师范生应对新时期挑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目标明确、专业配置不合理;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不高;教学内容繁杂,偏重理论,缺少实践;师资队伍不足、教师知识结构不全面缺乏技能训练的经验;实践条件不足,评价方式单一。
2023-11-07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实证分析•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论与启示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PLSSEM(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适用于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的方法。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了解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情况,为高校改进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提高教育质量。
为高校评估教学质量和制定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01020302文献综述学生满意度定义及测量方法学生满意度定义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对所在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环境、教育服务以及自身发展等方面的感知和评价。
测量方法学生满意度的测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其中问卷调查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PLS-SEM模型是偏最小二乘法(PLS)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结合,主要用于探索变量间的复杂关系,特别适用于处理小样本数据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PLS-SEM模型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于学生满意度、教师工作满意度、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研究。
PLS-SEM模型PLS-SEM模型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VS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研究国内关于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领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和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如教学质量、教育环境、学生发展等。
国外研究国外关于学生满意度的研究起步较早,涉及多个国家和领域,研究方法和内容也较为丰富。
其中,采用PLS-SEM模型进行学生满意度测评的研究也较为常见。
03研究设计研究问题与假设研究问题假设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学生的满意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学质量、校园环境、设施、课程设置等。
数据来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对教学、校园环境、设施和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等。
关于高校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校学生满意度,包括其定义和测量方法、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提升策略。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我们发现高校学生满意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学质量、校园环境、学校管理等。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较为重视,而学校设施和服务也对学生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为了提升学生满意度,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改善教学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服务水平等。
研究的结论对提升高校学生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高校学生满意度问题,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体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综述、定义、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提升策略、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生满意度是衡量高校教育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高校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学生对教育服务质量和个人发展需求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满意度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实施高校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高校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和需求,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对高校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地测量和评估高校学生满意度,如何了解影响高校学生满意度的因素,如何提升高校学生满意度等问题亟待解决。
开展关于高校学生满意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高校学生满意度的相关问题,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高校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为提升高校学生满意度提供有益参考。
具体来说,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整理,我们旨在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 系统地了解高校学生满意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探讨各种测量工具在不同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论支持。
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调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情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受、期望与困惑,从而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文章首先介绍了调查的背景和目的,阐述了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接着,概述了调查方法、样本来源和数据处理过程,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详细展示调查结果,包括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整体满意度、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影响满意度的因素。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帮助高校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满意度。
二、文献综述对于在校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这一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视角和结果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国内,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
例如,张三(2019)以某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他发现,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与教学质量、就业前景、课程设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李四(2020)在研究中指出,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不仅与其对专业的认知和兴趣有关,还受到家庭背景、社会期望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国际上,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也对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Smith(2018)通过对多个国家的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比较,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对专业满意度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他认为,这可能与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文化背景和社会期望有关。
另外,Johnson(2021)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以提高其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情况,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和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教育评价改革文献综述摘要教育评价改革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受限于传统测评手段,个性化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难以得到有效实现,教育评价改革需要新型的测评技术作为支撑。
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测评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智能化测评的产生,为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智能化测评已经在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评估、人格与心理健康评估以及教学过程评估等方面取得进展:(1)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评估突破纸笔测验的局限,转向过程性评价、综合能力评价和动态性评价;(2)人格与心理健康评估摆脱了对自陈量表法的依赖,依据多模态数据有望实现无痕式和伴随式评估;(3)智能分析技术助力教学反馈,使教学过程评估更加直接、便捷和精准。
智能化测评对教育评价改革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在多模态数据应用、模型的针对性、精细化、准确性与可解释性以及信效度检验等多个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后续需探索多模态数据的协同分析,在权衡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基础上,提高模型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打通信息科学与测评领域的学科壁垒,确保模型可实用、可泛化和可扩展。
关键词:教育评价;人工智能;智能化测评;研究进展;问题剖析1引言教育评价改革文献综述 2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开展。
当前教育评价改革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学校、教师、学生多个方面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传统教育评价方法已无法满足我国教育评价的需求,也无法为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有效的支持。
人们期望采用更可靠、更高效、更智能的手段整合多维度、多层次的信息,制定更具准确性和解释性的测评方案,来推动教育评价改革顺利开展。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已经初步展开,人工智能与教育测量研究的相互渗透催生了智能评价这一新领域。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进行综述分析。
在首先介绍研究背景,概括了高校绩效评价在学术和社会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阐述研究意义,探讨高校绩效评价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意义。
最后明确研究目的,即对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提出管窥与展望。
在将从绩效评价的概述、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现状、影响绩效评价的因素、绩效评价模型和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探讨以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对高校进行绩效分析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最后在对研究做出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同时也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我国、影响因素、模型、方法、结论、展望、局限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国际上,高校绩效评价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各国高校将绩效评价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这一方式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推动高校的发展。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绩效评价成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在我国,高校绩效评价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高校内部制度、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复杂性,高校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受到了质疑;高校绩效评价可能存在一些误导性和不公平性,影响了高校管理的有效性。
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剖析高校绩效评价的概念、现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为高校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绩效评价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高校是培养人才、创新科研、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其绩效评价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通过对高校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研究高校绩效评价的意义还在于促进高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激发师生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产出,推动学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作者:梁萌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文献是某一学科研究成果可以感触到的存在形式,采用文献综述学的方法,通过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可以从文献角度客观了解该学科研究发展概况。
论文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主要数据源,着重对1983-2017年我国关于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绩效评价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加,普通刊物是文献的主要发表源,核心作者的数量和文献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Abstract】The literature is a form of existence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 certain subject can be felt.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we can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The paper takes CNKI "China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 as the main data source, mainly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from 1983 to 2017.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General journals are the main source of literature publication. The number of core authors and the quality of literature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关键词】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中图分类号】C7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2-0106-021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文献是科研人员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记录的载体,对文献的重要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揭示该学科领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律。
大学生在线学习成效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线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在线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议题。
在线学习以其便捷性、灵活性和资源丰富性等特点,逐渐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然而,在线学习的成效及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师生互动、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等。
为了深入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效及满意度,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在线学习成效及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提取了关键因素,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师生互动、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等因素均对大学生的在线学习成效及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提升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成效和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教育机构和教师可以根据研究结果,优化在线学习环境,丰富学习资源,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在线学习的整体效果。
本研究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持。
二、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在线学习成效及满意度作为评估在线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揭示影响在线学习成效及满意度的多种因素。
在学习成效方面,已有研究普遍认为,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教师支持等因素均会对在线学习成效产生显著影响。
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则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学习动机作为推动学生持续学习的内部动力,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学习成效的高低;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则关系到学生能否高效学习;而教师的支持和指导则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基于PLSSEM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一、本文概述《基于PLSSEM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LS-SEM)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进行测评的方法及其应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分析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PLS-SEM的基本原理和优势,以及其在学生满意度测评中的适用性。
研究过程中,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识别了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PLS-SEM的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
该模型包括学生期望、教学质量、学习支持、校园环境和学生满意度等多个潜变量,并通过路径分析和方差解释等方法,揭示了各潜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影响机制。
文章还通过对实际调查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测评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得出了学生满意度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
文章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满意度的具体建议。
总体而言,本文旨在通过基于PLS-SEM的测评研究,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的量化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高校改进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文章也为其他领域的学生满意度测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本研究采用PLS-SEM(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作为主要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对中国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进行测评研究。
PLS-SEM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统计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包含潜变量和观测变量的复杂模型,以及在小样本数据和非正态分布情况下的建模问题。
在构建理论模型时,我们借鉴了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模型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Service Quality Gap Model)的核心理念,并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环境的特殊性,提出了一个包含教学质量、设施条件、管理服务、学习成效和学生期望五个潜变量的满意度测评模型。
关于高校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生满意度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投向了高校学生的满意度问题。
了解高校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现状和提升策略,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满足学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是进行研究的基础和起点,通过对高校学生满意度问题的背景描述,可以进一步引出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过去的研究表明,高校学生满意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学校管理、学习环境等。
对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学生满意度,以及如何提高学生满意度,还存在许多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为当前研究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学生满意度的综合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现状分析、提升策略和与教学质量的关系,为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满足学生需求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满意度是评价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了解高校学生的满意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高校学生满意度有助于发现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高校学生满意度的提高可以增强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凝聚学生和高校的凝聚力,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
通过研究高校学生的满意度,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比较和交流,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研究高校学生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改革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高校学生满意度的关键环节。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全面理解高校学生满意度的各个方面。
我们进行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以了解国内外对高校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现状和重点。
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获取高校学生关于教学质量、校园环境、学术支持等方面的真实反馈。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是当前高校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对于评价高校的绩效水平,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各界对高校质量的关注和需求。
高校绩效评价旨在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客观地评估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绩效水平,推动高校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管的有效完善,从而提高高校的整体绩效水平。
一、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目前,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研究逐渐深入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逐渐深入,涉及到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校绩效评价理论体系。
2.实证研究不断拓展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涉及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结果的解释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逐渐建立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绩效评价模型,并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
3.政策和实践的密切关联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还与政策和实践密切相关。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高校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也在与之相应地更新和完善。
二、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问题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1.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是指高校绩效评价所涉及的方面和内容。
“绩效”是指高校为实现其使命和目标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主要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效果。
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主要包括高校的目标和任务、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高校的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2.高校绩效评价的外延高校绩效评价的外延是指高校绩效评价所覆盖的范围。
高校绩效评价不仅涉及到高校内部的各个方面,还包括高校外部环境对高校绩效的影响。
高校绩效评价的外延需要包括高校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以便全面评价高校的绩效水平。
3.高校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高校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高校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解释等方面。
高等教育满意度指标选择研究评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教育满意度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学生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要准确评估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指标来进行评测和研究。
研究背景:过去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满意度指标选择对评估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些研究使用的满意度指标可能过于主观或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
如何选择合适的指标来评估高等教育的满意度成为了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和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有必要对高等教育满意度指标的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述。
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为未来的高等教育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等教育满意度指标选择的研究现状,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明确影响高等教育满意度的因素,提出建议的满意度指标选择研究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其有效性。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未来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为高等教育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高等教育满意度的提升和社会效益的增加。
通过总结对高等教育满意度指标选择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学术界和实践界提供指导,推动高等教育满意度指标选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高等教育满意度的重要性高等教育满意度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认可。
高等教育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教职员工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对于评估教育质量、改善教育效果以及提高教育机构声誉具有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的满意度可以反映学生对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学校管理以及校园环境的满意程度。
学生满意度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教育机构提供了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通过了解学生的满意度,学校可以根据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教学方法,改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长。
关于教育评价的文献综述# 教育评价:回顾与展望。
一、引言。
教育评价就像是教育世界里的“裁判”,它决定着教育的方向、质量,还影响着学生、教师和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
这个“裁判”有时候很公正准确,有时候又会让人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教育评价那些事儿。
二、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
# (一)早期的教育评价。
在古代,教育评价还比较简单粗暴。
像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那基本就是看你能不能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写的文章能不能符合考官的口味。
这时候的评价就很单一,主要就是考察知识的记忆,能通过这种评价的人,就被认为是有学问的,可以当官啦。
在西方,早期的教育评价也差不多,教会学校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对宗教教义的理解和遵守情况。
# (二)现代教育评价的兴起。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多样化了。
这时候,教育评价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20世纪初,泰勒提出了“泰勒原理”,这可是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里程碑。
他强调目标导向的评价,就是先确定教育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设计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先确定目的地,然后再找合适的路线和交通工具一样。
从这时候开始,教育评价不再只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还开始关注学生能不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 (三)当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到了当代,教育评价就像开了挂一样,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还有各种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等。
表现性评价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项目完成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就像让厨师做一道菜来展示厨艺,而不是只考他关于烹饪的理论知识。
过程性评价呢,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则让学生自己和小伙伴们也参与到评价中来,就像大家互相照镜子,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育评价的类型。
# (一)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就像是一场期末考试,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的时候进行的,比如学期末或者学年末。
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文献综述如今大部分高校都在追求高就业率,但同时高就业率也会突出很多就业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研究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对于了解大学生就业目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目的,我查阅了十余篇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侯德伟在论文中讲到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满意度可以用博弈论中的困境博弈来分析,就业过程中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目的是要实现自身的最大满意度。
毕业生通常重视工作单位提供的薪酬、发展前景、人际关系等。
当用人单位给毕业生提出的薪酬待遇能满足的话,毕业生对其就业过程的满意度就会比较高。
同样,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状况感到满足并且与用人单位自身的状况不会产生明显分歧的话,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也会比较高。
因此,双方实现最大满意度的关键是对方必须投入以符合自己的要求。
要实现大学生的满意就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都必须认真付出以达到对方的需求,二者相辅相承。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初期,一般比较重视其职业期望的内在价值方面,如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单位能否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单位的知名度等等,而对职业期望的外在价值方面则相对不太重视,如收入、福利等。
因此,用人单位应重视对新招聘的大学生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锻炼的空间,让毕业生尽快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
另外,作为新人职的大学毕业生,首先应该做好人职前的思想准备,提前了解公司的情况,以减少入职后的适应期;其次毕业生应该摆正位置和心态,尽快融人工作环境,勤奋踏实,努力奉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
(侯德伟,于基伯,李芳菲;2011)王冉绯的论文中以2009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二本学生2285名,其中男生1674名,女生611名;三本学生1541名,其中男生925名,女生616名。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2009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比较高,但是就业满意度不是很高。
以性别为标准,女生比男生的就业满意度要低;以学历为标准,二本学生比三本学生的就业满意度要低;以专业为标准,文科学生比理工科学生的就业满意度要低,且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高校绩效评价与指标体系文献综述绩效评价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组织的整体运营效果做出的概括性评价,由于高校是一种特殊组织机构,难以对其用商业的标准进行评价,西方发达国家开发了一种绩效指标体系适用于评价办学效率和效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国内外针对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非常丰富。
学者姜男星等人(2015)认为高校绩效研究的文献可以分成三类,根据绩效评价主体不同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单向研究和组织研究,第三类是是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理论和实践上的结合,文献呈现出较大发展与变化,未来趋势是跨学科领域、多种方法的结合与改进,学者王定(2011)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高校绩效评价文献,得到类似结论。
丁振华,吴应宇(2014)更详细总结了四种特点:第一,从单一指标向多指标体系转变; 第二,从忽略过程的投入、产出指标向全面的评价体系转变; 第三,从单一用户( 如政府) 向利益相关者( 如学生、家长、捐赠校友等) 的使用要求转变;第四,从仅仅关注绩效评价本身向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建议转变。
高校绩效评价包括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指标体系和可供选择的评价方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杨周复,施建军认为绩效评价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空间结构英国Jarratt Report(1985)将绩效指标分为内部指标、外部指标、运行指标三类。
其中内部指标反映了学校方面的特征;外部指标反映了高校所设置的学科适应社会经济的情况;而运行指标主要指高校的如单位成本、教职人员的工作量、图书馆设备的利用率等教育工作运行情况。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时间结构将绩效评价指标分为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最早源于英国副院长和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1986)联合工作小组,他们将绩效指标分为输入指标、过程指标、输出指标三类。
其中, 输入指标主要指高校可资利用的资源、人力和经费情况, 是对高校现有办学条件的一种描述;过程指标指办学活动中有关资源使用率、管理行为和组织运行情况;输出指标是指高校通过办学活动.最终取得了的成绩和产出。
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文献综述
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文献综述
【摘要】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是满意度理论的具体应用,经过国内国外学者的研究,其理论与实践已逐渐成熟,本文根据国内国外两条线索,检索了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数据库,重点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依据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理论的发展线索,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和综述,最后给出了自己的评论。
【关键词】学生满意度,中国知网
一、国外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研究
(一)高等教育学生满意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学生满意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关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学者们基本是上根据顾客满意定义从不同角度提出的。
下表列示了不同时期学者们对学生满意概念定义的代表性看法。
在影响因素研究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Aitken(1982)研究发现学生的成绩、对课程、教学和专业的满意度及孤立感都与学生满意度水平显著相关。
Griffith(1999)研究发现学校氛围和学生满意度在不同层次间存在显著相关,认为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可分类为学生学习经历和社会经历两方面。
(二)高等教育大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及其实践
在大学生满意度度量方面,美英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其中美国是最早进行大学生满意度实践研究的国家,因而最具代表性。
美国的学生满意度测评理论是在市场经济的消费者理论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Dwayne D.Gremler和Mchael
A.McCollough(2002)提出了基于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满意情况设计了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
Mavondo、Felix T.等人(2004)基于提高学生在教学、学习、科技、图书馆、学生服务和学生倾向这些方面的满意,设计了满意度概念评价模型。
二、国内学生满意度测评实践
我国对大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始于20世纪末,研究成果集中于
实证研究。
具有代表性的,如:张艺、鲍威(2005)采用统计描述和回归分析的手法,验证了大学生对民办高等院校教育的认可与诸多因素有关。
杨清明(2003)采取问卷调查法对重庆高校的学生满意度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女生的满意度普遍要高于男生。
尤海燕,俞丽敏(2005)根据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在宁波市不同批次的大学中分别抽取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式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王平与钱贵江(2004)、孙宝芝(2003)、李珂(2007)、李文超与李靖(2002)、傅真放(2004)等人也做了相关的研究。
随着结构方程模型的逐渐成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测评学生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也就应运而生。
如:杨雪和刘武(2006)依据我国高等学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个CHE-CSL模型,并对沈阳市6所高校进行了实证研究。
刘慧(2011)在顾客满意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内涵与评价方法,采用基于PLS技术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学生满意度概念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
三、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对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研究已较深入,但查阅诸多文献后仍可以发现一些缺陷:
第一,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的量化标准不一,满意作为人的一种情感反应,属于心理变量,对其量化只能通过间接测量,势必会造成误差。
第二,几乎所有的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数据都来源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由于受到种种不可避免的限制,如问卷的设计技术、被调查者答题时情绪等,也是影响学生满意度测评结果的一个因素;
第三,目前对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测评的研究存在着理论研究与结果运用相脱节的现象,理论研究结果在实际中没有很好地被运用。
参考文献:
[1]Delucchi,Michael.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1970’s-A Decade of Social Change[M].The Edwin Mellen Press,United Kingdom,2003.
[2]Oliver,R.L.&Desabo.W.S.Processing of the satisfaction
response in consumption:a suggested framework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Journal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Dissatisfaetion and Complaining,Behavior 1989(2).
[3]Bean,J.P&Metzner,B.S..A conceptual model pf nontrat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 attrition.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1985(55).
[4]张艺,鲍威.民办高等院校教育满意度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5]杨清明,税国洪,李志.重庆高校学生“满意度”的调查[J].探索,2003(1).
[6]尤海燕,余丽敏.不同批次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4).
[7]王平,钱贵江.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学生满意度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
[8]李文超,李靖.常州地区高校顾客满意度测评[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2(4).
[9]傅真放.高等学校大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研究[J].高教论坛,,2004(5).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