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尿素酶试验的原理及准确性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尿素呼气试验原理及应用引言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主要针对胃肠道疾病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素呼气试验的原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尿素酶的催化活性、稳定同位素标记、气体收集、比值分析以及敏感性、特异性。
尿素酶的催化活性尿素酶是一种含有镍离子的酶,具有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的能力。
在尿素呼气试验中,尿素酶的催化活性至关重要。
当患者口服一定量的尿素后,尿素酶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这些气体随呼气排出。
通过收集和分析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判断肠道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稳定同位素标记稳定同位素标记是一种常用的示踪技术,通过在尿素分子中加入稳定的同位素(如13C),可以追踪尿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在尿素呼气试验中,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尿素被口服后,经过肠道吸收,参与代谢过程。
通过分析呼出气体中13C的浓度,可以了解肠道对尿素的代谢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气体收集气体收集是尿素呼气试验中的重要环节。
在患者口服尿素后,需要定时收集患者的呼出气体,并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
收集到的气体样本需及时送检,以便进行后续的比值分析。
比值分析比值分析是提高尿素呼气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比较患者口服尿素前后呼出气体中13C/12C的比值,可以判断肠道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正常情况下,口服尿素后,尿素的分解产物13C-CO2会随呼气排出,使得13C/12C比值升高。
而肠道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幽门螺杆菌会分泌大量的脲酶,加速尿素的分解,导致13C-CO2排出量增多,进一步增高13C/12C比值。
因此,通过比值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肠道疾病。
敏感性、特异性尿素呼气试验的敏感性是指试验对肠道疾病的检出能力。
通常情况下,尿素呼气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准确地检测出肠道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然而,对于一些轻度感染或早期感染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尿素酶的测定(定性)1.试剂:1.10.62%苯酚红乙醇溶液2、测定方法:将试样粉碎,称0.2g试样转入试管中,加入0.2g结晶尿素,3-5滴苯酚红指示剂,加20-30mL蒸馏水摇动10秒钟,于30度水浴中观察溶液颜色,记录呈现粉红色时的时间。
3、尿素酶活性的结果表示:1min内呈粉红为:活性很强;区1-5 min内呈粉红为:活性强;5-15 min内呈粉红为:有点活性;15--30 min内呈粉红为: 无活性;美国大豆协会方法:1、原理:在有指示剂酚红存在的条件下,豆粕中的尿素酶活性可按尿素转变成氨的方法定性测定。
2、试剂:2.1 稀硫酸(H2SO4)0.2N或更稀些,带滴管。
2.2 尿素—酚红试剂:a、将1.2克酚红溶解于30毫升0.2N的NaOH中;b、用蒸馏水将之稀释至300毫升;c、加入90克尿素并溶解之,用蒸馏水稀释至2升;d、加入14毫升1.0N的H2SO4(或0.2N的H2SO4),用蒸馏水稀释至3升;e、溶液应具明亮的琥珀色。
3、测定步骤:3.1在一个150毫升的烧杯中到入少量试剂,注意溶液必须呈明亮的琥珀色。
若溶液已转为深橘红色,滴入稀硫酸溶液并搅拌之,直至溶液再度呈琥珀色。
3.2量一汤匙粉碎好的豆粕粉,放置于培养皿中,在样品上加入两汤匙试剂,轻轻搅拌,将样品平铺于培养皿中。
若仍有干豆粕斑点,则再加入试剂,直至将豆粕浸湿。
3.3放置5分钟后观察:No.1 没有任何红点出现:再任其放置25分钟,若仍无红点出现,说明豆粕过熟。
No.2 有少数红点:少量尿素酶活性,豆粕可用。
No.3 豆粕表面约有25%为红点覆盖:少量尿素酶活性,豆粕可用。
No.4 豆粕表面约有50%为红点覆盖:有尿素酶活性。
No.5 豆粕表面约有75-100%为红点覆盖:尿素酶活性很高,不应该接受这种原料,因为豆粕过生。
快速尿素酶法在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尿素酶法在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以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先后完成快速尿素酶法与呼气试验诊断,以呼气试验结果为金标准,探讨快速尿素酶法的检验价值。
结果:呼气试验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70例,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30例,快速尿素酶法的诊断敏感度是92.86%。
特异度是93.33%,准确性是93.00%,误诊率是6.67%,漏诊率是7.14%,阳性预测值是97.01%,阴性预测值是84.85%。
结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检验中应用快速尿激酶法,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呼气试验;快速尿激酶法;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1]。
幽门螺杆菌感染发展到胃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需临床早期识别这一情况,及时通过有效措施确诊感染的发生[2]。
若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后尽快实施有效治疗,迅速根除幽门螺杆菌,无疑可抑制消化道疾病恶变这一进程,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关键[3]。
伴随着医疗技术与检验技术的持续创新、改进,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技术日益增加,不同技术的临床检验价值存在鲜明差异。
以往多采用呼气试验或病理学检查达到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目的,但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不适合作为一线检查。
快速尿激酶法是现今比较推崇的临床检验方法,检验操作简单便捷,耗时较短。
此次研究以2022.1-2022.12收治的100例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快速尿激酶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相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以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20-68岁,平均值(±)岁;体重43-85kg,平均值(±)kg。
2023年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基本手册1. 简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通过口腔摄入感染胃部及十二指肠,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多种疾病。
据统计,全球约有50%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本手册旨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基本指导,包括诊断、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等方面。
请注意,本手册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循医生的建议。
2. 诊断2.1 实验室检查1. 尿素酶试验:尿素酶试验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常用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2. 快速尿素酶染色:通过胃镜检查时,在胃黏膜活检样本上进行快速尿素酶染色,阳性结果可即时判断。
3. 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同位素比例,阳性结果表明患者体内存在幽门螺杆菌。
2.2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金标准。
通过胃镜取胃黏膜活检样本,进行尿素酶试验、快速尿素酶染色或其他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
2.3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可检测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杆菌抗体,但该方法不能区分现症感染与过去感染,因此不适用于诊断。
3. 治疗原则3.1 根除治疗指征1. 消化性溃疡:活动性溃疡、愈合后溃疡、复发溃疡及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癌变)。
2. 胃炎:慢性胃炎伴黏膜糜烂、萎缩及肠化生。
3.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4. 胃癌家族史。
3.2 治疗目标1. 根除幽门螺杆菌。
2. 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3. 预防并发症及疾病进展。
4. 药物治疗4.1 抗生素选择目前推荐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等。
我国指南推荐使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及替硝唑。
4.2 PPI或铋剂选择1. 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艾索美拉唑等。
2. 铋剂:果胶铋、次碳酸铋等。
大豆制品中尿素酶活性的两种快速检测法饲料公司酚红法1原理酚红指示剂在pH6.4~8.2时由黄变红,大豆制品中所含的尿素酶,在室温下可将尿素水解产生氨。
释放的氨可使酚红指示剂变红,根据变红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尿素酶活性的大小。
2仪器和试剂2.1粉碎装置粉碎时应不产生强烈发热(如研钵、球磨机);2.2天平感量0.01 g;2.3 试管直径18 mm,150 mm;2.4尿素;2.5酚红试剂1g/L乙醇溶液。
3测定步骤将试样研细,称取0.02 g试样,称准至0.01 g,转入试管中。
加入0.02 g结晶尿素及2滴酚红指示剂,加20~30 mL蒸馏水,摇动10 s。
观察溶液颜色,并记下呈粉红色的时间。
4尿素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示1 min内呈粉红色为:活性很强;1~5 min内呈粉红色为:活性强;5~15 min内呈粉红色为:有点活性;15~30 min内呈粉红色为:没有活性。
注:通常,10 min以上不显粉红色或红色的大豆制品,其尿素酶活性即认为合格。
饲料公司pH-增值法本法是美国、日本和前苏联等国常用方法。
尿素水解释放的氨是碱性的,可使溶液pH值升高。
试样反应30 min后,与空白溶液的pH之差数,可间接用来表示氨量的多少。
1. 仪器设备1.1 恒温水浴须能保持温度于30℃±0.5℃;1.2 酸度计(pH计)具有玻璃电极、甘汞电极、可测试5 mL 的溶液。
此为一种精密仪器,须装有温度补正器,其敏感度应为±0.02 pH单位或更佳。
仪器操作及pH值测定均应依照制造商的说明,该pH计应在测定前以标准缓冲液加以校正。
1.2试管20 mm×150 mm并配有橡皮塞。
2. 试剂2.1 取0.05 mol/L磷酸盐缓冲液溶解3.403 g磷酸二氢钾(KH2PO4)于约100 mL新蒸馏水中,溶解4.335 g磷酸氢二钾(K2HPO4)于约100 mL的蒸馏水中,然后将此两种溶液合并配成1000 mL。
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幽门螺旋杆菌在基层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在基层临床诊断应用中的价值,以指导基层临床工作。
方法:选取在门诊2016年1月21日-2016年4月21日收治的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中,同时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以及免疫组化法诊断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病例共计2485人。
规定快速尿素酶试验及免疫组化法均阳性为真阳性,两者均阴性为真阴性,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而免疫组化法阴性为假阳性,快速尿素酶试验阴性而免疫组化法阳性为假阴性。
结果: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有效病例447人;快速尿素酶实验阴性有效病例2038人。
其中:真阳性者有431例,真阳性率为96.4%,假阳性16例,假阳性率3.6%;真阴性者1882例,真阴性率92.3%,假阴性者156例,假阴性率7.7%。
结论: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侵入性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之一,具有操作方便,检测快速,灵敏度以及阳性率较高等优点,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HP感染患者初筛。
但单独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受到患者用药史、胃镜下取材部位、实验条件等多方面影响,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如免疫组化法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阳性率。
关键词:胃部;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免疫组化法前言:1983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
自此之后,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消化界学者及微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1)。
目前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2)。
在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患者中Hp感染率约90%。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Hp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3),并曾向世界各地发出通知,要求积极开展Hp检测工作。
2014年年初,由全球40余位相关领域专家参加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胃炎全球共识”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会议达成京都共识。
舌苔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方法对比研究(广东省中山市坦背医院内镜中心广东中山 528412)【摘要】目的:研究舌苔快速尿素酶试验(trut)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直接法、ph筛选法、乙醇法对受检患者取舌苔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并与胃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grut)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直接法500例,trut阳性274例,阴性226例;grut阳性149例,阴性351例。
ph筛选法400例,trut阳性171例,阴性229例;grut阳性115例,阴性285例。
乙醇法230例,trut阳性92例,阴性138例;grut阳性73例,阴性157例。
三种方法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64.39%、80.35%、89.20%。
阴性预测值均为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4.38%、67.26%、79.34%。
结论乙醇法和ph筛选法的实验结果更接近grut,trut作为幽门螺杆菌(hp)的一种筛查方法可供临床应用。
【关键词】hp;舌苔rut;方法;研究to study the method of the examination with contrast in the rapid urease test of tongueli xiong xiue danwu jinchang lu haoqing【abstract】 objection to study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the rapid urease test of tongue(trut).methods the direct method,ph select method and alcohol method were adopt in the trut,the result of the thesemethods was clmpare by the the gastric mucosa urease test (grut).result direct method 500 cases:trut positive 274 cases,negative 226 cases,grut positive 149 cases, negative 351 cases.ph select method 400 cases: trut positive 171 cases,negative 229 cases,grut positive 115 cases, negative 285 cases. alcohol method 320 cases: trut positive 92 case,negative 138 cases,grut positive 73 case, negative 157 cases.the sensitivity of three methods was 100%, the specificity of three methods was into64.39%,80.35%,89.20%.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all was 100%,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into54.38%,67.26%,79.34%.conclusion the result of the alcohol method and ph select method even nears to the grut. the trut is a kind of check method of the helicobacter pylori(hp)and cans suppl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helicobacter pylorirapid urease test of tonguemethodstudy【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31-02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用于查找幽门螺杆菌的方法较多,2006年至今,我院开展舌苔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研究[1],现报告如下。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原理
幽门螺杆菌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来确认感染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基于幽门螺杆菌产生的特定抗原和核酸片段的检测。
1. 培养法:将患者的胃黏膜组织或胃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
幽门螺杆菌的培养需要特殊的培养基和条件,耗时较长,一般需要3-7天才能获得结果。
通过观察培养物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来确认感染情况。
2. 快速尿素酶检测法:在患者胃镜检查时,口服尿素酶试剂,如果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则细菌会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
检查者通过呼气的气体含有是否二氧化碳来判断是否感染。
3. 免疫学方法: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抗体水平来判断感染情况。
最常用的方法是ELISA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定抗体水平,如幽门螺杆菌IgG抗体、IgA抗体等。
当抗体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说明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特定核酸片段。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检测到幽门螺杆菌的极低数量,并且可以区分不同株系。
上述方法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通
过幽门螺杆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措施。
hp的临床检测方法与原理HP的临床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尿素呼气试验: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通过让受检者服用一定量的尿素,然后收集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
在收集到呼气后的20分钟内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呈阳性,则表明被检测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其简便易行,无需进行内镜检查,同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2. 快速尿素酶试验:这是一种基于机体受Hp表面抗原刺激会产生相应抗体的原理进行的检测方法。
通过使用多种方法来检测相应的抗体,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不受临床用药、消化道出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人群筛检及流行病调查中应用较为广泛。
3. 粪便抗原检测:其原理是利用粪便抗原进行检测。
相对操作简单、快捷,更为常用。
通过粪便抗原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到幽门螺杆菌的抗原,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4.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是一种利用血清学方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
通过采集受检者的血清样本,检测其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抗体,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但是血清学检查可能会导致一过性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5.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一种通过插入内镜观察受检者胃肠道内部的检查方法。
通过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胃部是否存在炎症、溃疡等病变,同时可以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6.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通过采集受检者的胃部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组织学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是操作相对复杂,可能会对受检者造成一定的不适。
7.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一种通过培养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检测的方法。
通过采集受检者的胃部组织样本或粪便样本进行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细菌培养可以用于研究幽门螺杆菌的生物特性、药物敏感性等方面,但是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
快速尿酶实验报告引言尿酶是尿液中一种重要的酶类物质,它能够用来评估身体的代谢状况和肾功能,尤其对于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快速尿酶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测尿酶含量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快速尿酶实验,探究其在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材料- 尿液样本- 快速尿酶试纸- 尿液离心管- 显微镜- 滴管- 手套- 安全眼镜方法1. 首先,清洁好实验用具,戴上手套和安全眼镜,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
2. 用滴管取适量的尿液样本加入尿液离心管中,并轻轻离心,以获得清晰的尿液样本。
3. 用滴管将尿液样本滴到快速尿酶试纸上,并等待指定的反应时间。
4. 在等待时间结束后,观察快速尿酶试纸颜色的变化,并与标准色卡进行对比,记录颜色变化的结果。
5. 若实验结果出现疑问或不符合预期,可使用显微镜对尿液样本进行进一步观察。
6. 完成实验后,将实验用具清洁干净,尿液样本妥善处理。
结果与讨论本次实验我们测试了10名参与者的尿液样本,观察到快速尿酶试纸的颜色变化结果如下:参与者编号颜色变化结果1 弱阳性2 阴性3 阴性4 强阳性5 弱阳性6 阴性7 弱阳性8 中阳性9 阴性10 阴性通过与标准色卡对比,可以确定尿液中尿酶的含量。
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本次参与者中,大部分人的尿液中尿酶含量较低,健康状况良好。
- 少数参与者的尿液中尿酶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存在一定的肾功能问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检测。
快速尿酶实验的优点在于其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迅速的肾功能评估结果,帮助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该实验结果仅供临床医生参考,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
结论通过快速尿酶实验的使用,可以迅速评估尿液中尿酶的含量,对肾功能进行初步的评估。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的尿酶含量正常,但仍有少数存在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检测。
豆粕尿素酶快速检验法-酚红法一、原理酚红指示剂在PH6.4~8.2时由黄变红,大豆制品中所含的尿素酶,在室温下可将尿素水解产生氨,释放的氨可使酚红指示剂变红,根据变红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尿素酶活性的大小。
二、试剂1、尿素:AR2、酚红:0.1%乙醇(70%)溶液三、步骤称取0.2g试样(称准至0.01g)转入试管中,加入0.02g结晶尿素及两滴酚红指示剂,加20—30mL蒸馏水,摇动10S,观察颜色,并记下呈粉红色的时间。
2、1min内呈粉红色为活性很强,说明加热不够,不可接受这种原料,过生。
3、1—5 min内呈粉红色为活性强。
4、5—15 min内呈粉红色为有点活性,豆粕可用。
5、15—30min内呈粉红色为没有活性,豆粕过熟,营养损失严重,蛋白质量下降(一般在1—10 min内观察)通常10min以上不显粉红色或红色的大豆制品,其尿素酶活性即认为丧失。
附:尿素酶活性与呈色时间对照表油脂分析方法一、酸价的测定(GB 5530—85)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同一油脂,酸价高,表明油脂因水解而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多。
可直接说明油脂的新鲜度和质量的优劣。
1、原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钾产生中和反应,从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
RCOOH+KOH RCOOK+H2O2、试剂1.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液,临用前用0.1mol/L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微红色。
2.1%酚酞乙醇指示剂溶液。
3.0.1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3、操作步骤准确称取试样3~5g置于锥形瓶中,加入混合溶液50mL,振摇溶解(必要时可水浴温热),加入3~4滴1%酚酞乙醇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淡红色且在30s内不褪色为终点,记下消耗的碱液毫升数。
4、计算酸价(mgKOH/g)=C×V×56.1÷m游离脂肪酸含量FFA%=C×V×M÷m式中c—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56.1—与1mL1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相当的脂肪酸的质量,mg;m—样品的质量,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尿素快速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使用尿素检测试剂盒进行尿液中尿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3. 熟悉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尿素酶法进行尿液中尿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尿素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氨在碱性条件下与水生成氢氧化铵,进而与纳氏试剂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黄色的络合物,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尿液样本- 尿素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A、试剂B、纳氏试剂、pH缓冲液等)- 试管、移液管、滴定管、量筒等2. 实验仪器:- 酶标仪- 移液器- 恒温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取适量尿液样本,加入试剂A,混匀后静置5分钟。
2. 滴定:向上述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试剂B,混匀后用移液管吸取纳氏试剂,逐滴加入混合溶液中,直至溶液呈现稳定的黄色。
3. 测定:将混合溶液置于酶标仪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4. 数据处理: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尿液样本中的尿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使用已知浓度的尿素标准溶液,按照上述实验步骤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
2. 尿素含量测定:根据尿液样本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对应的尿素浓度。
六、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一致性:本实验测定的尿素含量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可靠。
2.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尿液样本的保存、试剂的浓度、操作步骤等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3. 改进措施: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控制尿液样本的保存条件,避免细菌污染。
- 精确配制试剂,确保试剂浓度准确。
-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人为误差。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尿素酶法对尿液样本中的尿素含量进行了快速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临床检测和健康评估。
八、实验报告(以下为实验报告的详细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1. 实验目的:掌握尿素快速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习使用尿素检测试剂盒进行尿液中尿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快速尿素酶试验操作方法
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测胃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以下是其操作方法:
1. 患者需要空腹4-6小时,不可服用抗酸药物、抗生素或制酸剂。
2. 取一块患者胃部黏膜组织样本(通常通过内窥镜获取),大小约为5mm x 5mm。
3. 将样本放入一个含有尿素酶底物的试管中。
4. 将试管封闭,并在试管内产生适量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尿素酶的活性。
5. 在一定时间内观察试管中是否产生颜色变化,颜色变化表示尿素酶底物被分解,表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6. 结果判定可根据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程度和时间来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快速尿素酶试验是一种比较简单快速的方法,但其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服用抗酸药物、抗生素等,因此在进行该实验前应告知患者相关禁食和禁药事项,并考虑与其他检测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准确性。
浅谈如何快速尿素酶试验的准确性首先,我们要选用一种准确性高的快速尿素酶试剂盒。
在上述前提下,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具体的技术性问题,来进一步提高真实世界中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的准确性,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
一、患者要做的事情在进行RUT(胃镜检查)之前,须停用抗生素、铋剂至少4周,停用质子泵抑制剂(XX拉唑)至少2周。
二、我们要做的事情研究显示,使快速尿素酶试剂由无色变为红色所需的幽门螺杆菌(Hp)数量至少为105个。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保证所取黏膜中有足够的Hp数量。
•抓取黏膜时应避开肠上皮化生和萎缩较重的部位,这些部位Hp 定植较少,容易产生假阴性;•抓取胃黏膜时,所取的黏膜组织要适当的大一些;•必要时,可在胃体和胃窦同时取活检进行RUT。
研究显示,血液和胆汁均有可能减少Hp细菌载量而影响RUT的敏感性,故在取黏膜时应避开有血迹和胆汁附着的部位。
RUT的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有学者将胃窦粘膜分别置于室温(~21℃)和恒温器(38℃)上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与室温相比,使用恒温器可使30分钟内得到阳性结果的比例提高20%。
这说明,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有效缩短RUT所需的时间。
研究显示,大多数含有Hp的黏膜会使反应液在120-180分钟内变为红色(阳性)。
一旦显示为阳性,其特异性几乎为100%。
然而,Hp阴性的诊断则需要等待24h才能最终做出。
很显然,临床实践中,我们难以对快速尿素酶试剂盒观察24h再做出是否有Hp感染的诊断。
使用恒温器,提高反应温度是通过缩短反应时间来提高RUT实用性(最大限度的减少观察时间不足而造成的假阴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其他RUT假阳性较少见,主要是因为胃黏膜中其他产尿素酶的细菌(奇异变形杆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然而,除非胃内胃酸缺乏,否则上述细菌在黏膜中的菌量难以在24h内达到足以使RUT变为阳性的浓度。
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宇文皓月概述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是利用尿素酶法对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进行快速、简单、直观判断的检测试纸,1-3分钟出结果,特异性强,准确率高,其使用不受条件限制,正凡人群均可使用。
检测原理幽门螺杆菌能分泌脲酶,脲酶的有无和强弱可以反应出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与否和数量。
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了快速尿素酶反应。
产品反应膜中加有尿素和显色剂,如果胃粘膜组织含有脲酶,能分解出尿素产碱,反应膜酚红批示剂显红色,便能检测出幽门螺杆菌。
操纵方法捏住试纸右端边沿,揭开试纸至虚线处(注意保存衬纸),将所取的活检组织或牙垢放于圆形黄色试纸中央,然后将不干胶试纸复合在衬纸上,使粘有活检组织或牙垢的试纸于衬纸紧密结合。
结果判断试纸中活检组织或牙垢边沿一分钟内由黄色变成红色为强阳性,如延迟三分钟变成红色为弱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超出三分钟后观察的结果没有临床意义。
注意事项1、当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用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进行HP检测时,灵敏性会稍为降低。
2、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试纸为一次性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
3、试纸应室内干燥保管,勿放冰箱,以防试纸湿润变红,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幽门螺杆菌危害幽门螺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
专家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幽门螺旋杆菌定为I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与牛乳铁蛋白牛乳铁蛋白具有转运铁离子的功能,超强生物活性的乳铁蛋白进入胃里后,可以以其低铁饱和度的特性与幽门螺旋杆菌抢夺铁离子,造成幽门螺旋杆菌失去铁离子凋亡。
乳铁蛋白不但介入铁的转运,而且具有广谱抗菌、抗氧化、抗癌、调节免疫系统等强大生物功能。
比尔夫生物科技实验室选取猴头菇与牛乳铁蛋白作为清幽咀嚼片的主要成分,其目的是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发生的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情况,两者的组合既可以协助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又能起到修复胃粘膜的功效。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受试者体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够在胃中生长的细菌,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快速、简便、无创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二、实验原理幽门螺杆菌具有高活性的尿素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
当受试者口服含有碳-13或碳-14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如果胃内存在幽门螺杆菌,尿素将被分解,产生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
随后,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以气体的形式呼出。
通过检测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判断受试者体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三、实验材料1. 受试者:10名,年龄、性别不限,自愿参加实验。
2. 实验试剂:碳-13或碳-14标记的尿素胶囊、一次性吹气管、二氧化碳吸收剂、呼气袋、检测仪。
3. 实验仪器:电子秤、计时器、温度计。
四、实验方法1. 受试者空腹或进食两小时后,口服一粒含有碳-13或碳-14标记的尿素胶囊。
2. 静坐25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收集呼出气体样本。
3. 将收集到的呼出气体样本放入呼气袋中,并密封保存。
4. 将受试者服用胶囊前后的呼气样本分别放入检测仪中进行检测。
5. 根据检测仪显示的二氧化碳含量,判断受试者体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五、实验结果1. 受试者A:服用尿素胶囊前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2.5ppm,服用胶囊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8.0ppm,判断受试者A体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2. 受试者B:服用尿素胶囊前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3.0ppm,服用胶囊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3.5ppm,判断受试者B体内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3. 受试者C:服用尿素胶囊前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2.8ppm,服用胶囊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为7.5ppm,判断受试者C体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快速尿素酶试验的原理及准确性
发布时间:2010-12-1 16:00:37
1984年Lan克enber克发现幽门螺杆菌(Hp)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能够产生大量的尿素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所产生的尿素酶具有很高的酶活性,约为变形杆菌所产生尿素酶的20~70倍,是目前已知细菌尿素酶中最强的。
尿素酶对幽门螺杆菌(Hp)具有自身保护作用,它能水解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氨能在幽门螺杆菌(Hp)菌体周围形成一层保护性“氨云”,中和胃酸,使局部的pH升高,便于细菌定植致病。
根据这一原理,Marshall等设计了快速尿素酶试验用于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检验试剂中含尿素、pH指示剂(酚红)、防腐剂和缓冲剂,可制成试液、琼脂和纸片等。
活检取样通常在胃窦,为提高敏感性亦可在胃体夹取一块组织,标本放置于试剂后观察颜色变化,判断结果,时间在30分钟至24小时之间,视试剂性能而定。
pH指示剂在酸性条件下(pH<60.8),酚红呈黄褐色,若试剂颜色由黄褐色变为红色或紫红色(pH>80.4),判为阳性,若试剂颜色不变则为阴性。
此法特别适合在基层单位开展,准确性可达90%以上,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