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营养措施调控动物肠道健康
- 格式:pdf
- 大小:191.54 KB
- 文档页数:4
维持犬肠道健康的重要性及措施犬要呈现好的状态,机体健康是必需条件,而机体健康的重点首要是肠道健康,因为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唯一获得途径是肠道。
同时,肠道也是犬最容易生病的器官,犬每天所吃的食物全都要在这里分解、吸收,剩下的残渣也要从这里排出体外,食物从口腔到最后离开犬,其中90%的时间是呆在肠道里,肠道无疑是犬的“健康中心”。
一、犬的消化特点犬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肉食目,其肠道特性与摄入的食物和营养需求方面都存在密切的关系。
犬被人类训养后,食性发生了变化,变成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动物,但素食也可以维持生命。
它们仍保持以肉食为主的消化特性,直接吞咽食物,食物不经过唾液的预消化,以大块的形式进入胃,犬胃呈不正梨形,可以高度扩张,而且犬胃液中盐酸的含量为0.4%〜0.6虬犬在食后57小时就可将胃中的食物全部排空,比其他草食或杂食动物快许多, 犬的肠管较短,一般只有体长的3〜4倍,而同样是单胃的马和兔的肠管为体长的12倍。
二、犬肠道健康机体内大部分病菌是吃进去的,而病菌进入机体各处的主要途径是肠道,如果肠道健康,病菌就会受到肠道内有益菌的抵抗,无法侵入血液和体液循环,并很快通过排泄物排出体外。
肠道调理好了,菌群平衡了,肠道的生理功能才能有效发挥,动物才能处于真正的健康状态。
肠道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为密切的部位,也是部分肠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微环境,肠上皮细胞不仅主宰机体的消化与吸收,而且在机体免疫防御和免疫耐受中起了重要作用。
因此,肠道是动物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最大的排毒器官。
三、引起肠道疾病的因素犬肠道不好可表现出食欲不振、不爱吃饭、营养不良,总是拉软便或拉稀、常常呕吐等。
主要原因除了腹泻、肠炎、寄生虫感染或某些传染病等疾病外,还有很多是饲养不当引起的。
如过冷的食物、腐败变质或难消化的粮食、有毒的药物(外用药被舔食)、高度的神经紧张,以及大量应用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系等,甚至食物过敏等都可以引起肠道疾病。
家禽肠道健康及其营养调控措施探讨家禽肠道健康和营养调控是农业科技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家禽肠道健康与禽类的生长发育、免疫力、营养吸收以及抗病能力密切相关。
在实际生产中,家禽的肠道健康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营养不均衡、病原微生物感染等。
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营养调控措施以维护家禽肠道健康。
首先,合理的饲料配方是维护家禽肠道健康的基础。
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供家禽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并减少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
例如,添加适量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饲料在肠道的滞留时间,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其次,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也是维护家禽肠道健康的重要措施。
病原微生物感染不仅会引起肠道道具感染,还可能诱导胃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肠道黏膜损伤。
因此,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例如使用抗生素、益生菌和酸化剂等。
这些预防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维护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提高家禽的肠道健康水平。
另外,家禽的肠道健康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科学家们发现,环境条件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
例如,温度的升高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衡,从而影响家禽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调控措施,例如调节温度、湿度和通风等,以保持家禽的肠道健康。
最后,科学家们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营养调控措施以提高家禽的肠道健康水平。
例如,添加益生胶囊、酶制剂和草本提取物等,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效率。
此外,科学家们还研发了一些新型饲料添加剂,例如功能性多糖和蛋白质抗氧化剂,可以提高家禽的免疫力,并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家禽肠道健康和营养调控措施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家禽肠道健康的机制,提出了一系列的饲养管理措施、环境调控措施和营养调控措施,以提高家禽的肠道健康水平。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维护家禽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营养吸收,还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家禽产业的经济效益。
畜禽胃肠道健康维护的意义及措施畜禽要保证能够要好的生产成绩,健康是其必须的支持平台,而畜禽健康的首要重点是胃肠道健康,畜禽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唯一获得途径是胃肠道,同时由于胃肠道与外界直接相通,也是抵御外界病源感染的最前线同时也是主战场之一,由此不难看出,胃肠道的健康及其功能正常对畜禽生产意义重大,充分了解胃肠道的各项功能并维护其健康是畜禽养殖生产的核心,更是养殖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胃肠道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动物的胃肠道可简单地描述为一条由口腔至肛门的中空、肌性管道,按其不同的内径及功能特征,胃肠道可分为以下几部分: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
他们的功能是贮存、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建立起多种保护性屏障,杀死或阻止病源微生物进入循环系统,排除消化残物及各种有毒有害成分。
1、胃肠道的结构特点(1)胃储存与初步消化摄入的饲料,并借助于低ph 值阻止病源微生物向下消化道移动。
(2)十二指肠是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过渡带,接受来自胰腺和胆囊分泌的消化液并混入食物中。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以亿计的小肠绒毛,将经过消化的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循环系统供机体利用,同时借助于肠道括约肌的收缩运动将食物残渣输送至大肠。
(4)大肠将小肠输送来的食物残渣进行发酵和重吸收,主要是水分的回收,最后将食物残渣排除体外。
2、胃肠道的功能除了上面了解的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以外,胃肠道同时还有下面几方面功能:(1)激素分泌功能在胃肠道的黏膜层不仅存在多种外分泌腺体,还有多种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激素,统称胃肠激素。
(2)神经调节功能密布在胃肠道中的神经元和大量的感受器使胃肠道具有独立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又被称为第二中枢。
胃肠道中的激素和神经结合调控着胃肠道的腺体分泌、肌肉运动、营养吸收、血流和细胞营养等功能。
(3)屏障保护功能主要包括机械屏蔽、生物学屏蔽、免疫屏蔽和化学屏障四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肠道具有完整肠粘膜形成的机械性屏障,肠道内有益菌群结构方面的的竞争性抑制和粘膜表层厌氧菌占位所形成的生物学屏障和大量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形成的免疫学屏障,另外,胃酸及胃肠道所有消化液以及其他黏膜上皮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也参与了肠黏膜屏障的组成,被称为化学屏障,这四道屏障的存在。
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
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
仔猪肠道健康调控是饲料产业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
1. 益生菌和酶制剂的应用:益生菌可以改善仔猪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提高肠道健康。
酶制剂能够帮助仔猪更好地消化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提高饲料利用率。
2. 肠道屏障增强剂的应用:肠道屏障增强剂可以增加仔猪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和堵塞细胞间隙,减少有害物质的渗透,维护肠道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炎症和疾病的发生。
3. 抗菌素替代品的应用:由于抗菌素滥用导致的抗药性问题,抗菌素替代品的开发和应用成为一个热点。
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抗生素非处方药和微生物发酵产物等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仔猪饲料中,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4. 营养调控:适宜的饲料配方和营养调控对仔猪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例如,添加空肠内生蛋白酶抑制剂蛋白质为主的饲料中,可以降低仔猪小肠对蛋白质的需求,缓解蛋白质消化压力。
5.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饲料添加剂如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等可以提供仔猪生长所需的必需营养素和抗氧化防御机制,
维持仔猪肠道健康。
这些关键技术在饲料产业中的应用可以通过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和全价料等形式实现。
同时,饲料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和需要,设计出适合的配方,并对仔猪肠道健康进行全面调控。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改善仔猪的肠道健康,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
保证猪肠道健康的4个关键要素
概述:1、营养源
通过选择正确的能够防止肠道炎症的成分,则可以提高并维持肠道的完整性、增加有益菌群的生长、减少水分流失。
优质的动物蛋白、低敏的大豆蛋白、高度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再加上独特的可提高肠道环境的产品,共同构成了猪群健康和生长的坚固壁垒。
2、肠道菌群
促进肠道有益细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可以减少有害菌的数量,从而减少对营养的竞争。
健康的肠道菌群还可增加丁酸甘油酯的产生,而丁酸甘油酯又是肠黏膜细胞的能量来源,且具有抗微生物活性。
3、紧密连接(TJ)
正常的肠上皮细胞是紧密连接的,以此提供肠道保护屏障。
肠道发生炎症将导致上皮细胞的分布变成“漏空连接”,这种漏空的结构将导致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毒素通过肠壁进入血液,造成不良后果。
4、饲料采食量
研究表明,当采食量提高时,断奶仔猪肠道所受到的各种负面影响都会有所降低。
较高的采食量可使肠绒毛更长、改善营养物质吸收、减少致病细菌(如大肠杆菌)数量。
好的肠道健康可帮助仔猪健康度过保育期,而且对保育-育肥整个阶段都能产生叠加效应。
单单就日增重来说,这种叠加效应能
够使仔猪在转出保育舍时体重增加0.77kg,从而比其他猪只提早3天出栏。
另外,好的肠道健康也会减少仔猪腹泻,减少药物治疗,减少后备猪数量,也就是说,可以增加上市全价值猪的数量。
此外,较少的治疗、更好的总体健康状况也能改善动物福利、减少饲养人员的劳动时间等。
养殖动物肠道健康与疾病防控技术在养殖动物的生产过程中,肠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良好的肠道环境不仅有助于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还能增强其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反,如果肠道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动物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发各种疾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关注养殖动物的肠道健康,掌握有效的疾病防控技术,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养殖动物肠道健康的重要性(一)营养物质的吸收肠道是动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健康的肠道黏膜能够有效地吸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为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如果肠道出现损伤或炎症,就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导致动物营养不良,生长缓慢。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肠道是动物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其表面分布着大量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
健康的肠道能够识别和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产生免疫应答,保护动物免受疾病的侵害。
同时,肠道内的有益菌群也能够参与免疫调节,增强动物的免疫力。
(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肠道内存在着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包括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这些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和代谢,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影响养殖动物肠道健康的因素(一)饲料因素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对肠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饲料中的蛋白质、纤维、脂肪等含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肠道负担过重或营养失衡。
此外,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抗营养因子等有害物质也会损伤肠道黏膜,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
(二)环境因素养殖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不合适,会给动物带来应激,影响其肠道的正常功能。
例如,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增加肠道感染的风险;而通风不良则会导致有害气体积聚,损害肠道黏膜。
(三)病原体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是导致肠道疾病的重要原因。
仔猪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技术及其应用作者:石义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6期石义(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湾镇畜牧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来宾546100)摘要:仔猪饲养是养猪业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仔猪健康与其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仔猪的肠道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对维持仔猪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影响仔猪肠道健康的因素有病原微生物、加工饲料、霉菌毒素。
仔猪肠道健康调控主要从饲养原料无污染、增加益生菌、添加有机酸和相应氨基酸这几方面入手,现着重讨论仔猪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技术,并阐述其应用情况。
关键词:仔猪;肠道健康;营养调控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S8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6-0071-01收稿日期:2016 - 01-13作者简介:石义(1979 -),男,广西来宾人,大专,助理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1 影响仔猪肠道健康的因素1.1 病原微生物仔猪的肠道发育未完善,如果肠道内微量的微生物稳态受到破坏,就会影响仔猪的采食量,从而使得肠道受损,增加了外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
1.2加工饲料由于仔猪的肠道自我修复能力薄弱,因此如果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植物酸等)或者粗纤维含量较大,就会很容易使肠道收到伤害。
因此饲料的加工方式,原料的熟化与否,饲料的形状(如颗粒状、粉状、固态、液态等)对于肠道都有不同的影响。
1.3霉菌毒素饲料如果存放方式不恰当,就会使仔猪很容易受到霉菌毒素的侵害。
这些霉菌对于仔猪肠道细胞的完整性受损,同时也会抑制肠道上的消化酶的活性以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 仔猪肠道健康营养调控技术2.1 饲养原料无污染饲料原料在很多环节上都有可能遭受霉菌的污染,如播种、收获、储藏、加工等环节都会有机会被污染,因此原料选择上一定要做好筛选工作。
2.2尽量使用低抗营养因子的蛋白质原料一般豆类原料都会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这些因子都会对仔猪的肠道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尽量使用一些低抗原的原料。
动物饲养中的肠道健康与肠道微生态调节动物饲养中的肠道健康与肠道微生态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是动物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承担着营养吸收、防御病原微生物和维持免疫平衡的功能。
而肠道微生态指的是肠道内大量存在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1. 肠道健康的重要性肠道健康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肠道健康可以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率,促进养分的转化和利用,提高饲养效益。
同时,肠道健康也可以增强动物的免疫力,提升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因此,在动物饲养中,保持肠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2. 肠道微生态调节的作用肠道微生态调节是维持肠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动物的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这些益生菌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增强肠道屏障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3. 肠道微生态调节的方法为了维护肠道健康,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肠道微生态调节:(1)合理饲料配方:根据不同动物的生长特性和需求,合理配置饲料成分和比例,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为肠道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2)益生菌制剂的应用:选择适宜的益生菌制剂,如乳酸菌制剂、双歧杆菌制剂等,通过添加到饲料中或直接喂食给动物,调节肠道微生态,增强对有害菌的抑制能力,促进肠道健康。
(3)预生物的添加:预生物是一类可以促进益生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如果寡糖、菊粉等。
添加预生物可以增加益生菌在肠道内的数量和活性,进一步促进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4)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在动物饲养中,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破坏肠道健康。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选择适宜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对肠道微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4. 肠道健康的监测与评价为了保证肠道健康与微生态调节的效果,可以进行相关监测与评价。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粪便常规检查、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和免疫指标的测定等。
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肠道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第1篇摘要:肠道健康是畜禽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到畜禽的生长发育、饲料转化率和抗病能力。
本文从肠道健康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畜禽养殖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肠道健康管理策略。
一、引言肠道是畜禽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
肠道健康直接关系到畜禽的生长性能、生产效益和养殖环境。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肠道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加强畜禽肠道健康管理,提高肠道健康水平,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肠道健康的重要性1. 提高饲料转化率:健康的肠道有助于畜禽更好地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降低饲料浪费,提高饲料转化率。
2. 增强抗病能力:肠道是畜禽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健康的肠道有助于降低畜禽发病率,提高成活率。
3. 改善养殖环境:健康的肠道有助于减少粪便中的有害物质排放,降低养殖环境恶化风险。
4. 提高生产效益:肠道健康是畜禽生产效益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
三、影响肠道健康的主要因素1. 饲料因素:饲料营养成分不平衡、添加剂过量、饲料质量不达标等都会影响肠道健康。
2.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都会对肠道健康产生影响。
3. 病原微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侵入肠道,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肠道疾病。
4. 养殖管理因素:饲养密度过高、环境卫生不良、应激因素等都会影响肠道健康。
四、常见肠道问题及解决方案1. 肠道菌群失调原因:饲料营养成分不平衡、抗生素滥用、应激因素等。
解决方案:(1)调整饲料配方,确保营养成分平衡,满足畜禽生长需求。
(2)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
(4)定期补充有益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2. 肠道炎原因:病原微生物感染、饲料因素、应激因素等。
解决方案:(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2)合理使用抗生素,针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治疗。
饲料添加剂对动物肠道微生态的调节饲料添加剂是在动物饲料中添加的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可以改善动物肠道中微生态的平衡。
动物肠道微生态是指动物肠道内微生物种群的构成和数量,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良好的肠道微生态对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饲料添加剂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动物的免疫功能,提高生产性能等。
一、饲料添加剂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机制1. 直接抑制肠道有害菌群生长饲料添加剂中的某些成分,例如益生菌、抗菌肽等,具有直接抑制肠道有害菌群生长的能力。
这些物质能够竞争性地与有害菌结合,抑制其生长繁殖,从而减少了引起疾病的风险。
2. 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饲料添加剂中的益生菌可以通过在动物肠道中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益生菌具有产生有益物质、改变肠道环境、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可以维持动物肠道微生态的稳定。
3. 调节肠道环境饲料添加剂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影响肠道环境的pH值、有机酸浓度等,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益生菌的生长和有害菌的抑制。
例如,添加有机酸类饲料添加剂可以降低肠道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二、饲料添加剂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节饲料添加剂可以调节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减少有害菌的数量。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改变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的相对丰度,从而改善动物肠道微生态的平衡。
有益菌通过产生有益物质,如乳酸、挥发性脂肪酸等,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肠道炎症反应。
2. 减少有害菌的相对丰度饲料添加剂可以降低有害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的相对丰度,减少它们对动物的危害。
有害菌的相对丰度降低,有助于改善动物肠道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3. 增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提高肠道微生态的稳定性。
多样性的微生物群落更具有抗干扰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减少因环境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与营养调控王怀禹(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南充 637131)摘要:通过营养技术手段调控猪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和降低肠道pH等路径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增加猪体免疫力,促进猪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生产性能以及改善猪胴体品质。
文章综述了猪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及营养调控路径,以期为通过营养技术手段改善猪肠道健康的深入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猪;肠道微生物;营养调控;肠道健康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tional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fl ora in pigsHuaiyu Wang(Vocational and T echnical College of Nanchong, Nanchong 637131, Sichuan, China)Abstract: By means of nutritional technology, the structure and abundance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pigs, the production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and the reduction of intestinal pH were regulat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testinal 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crease the immunity of pig body,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in pig intestines,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pig carcass qual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stinal microfl ora and its nutritional regulation pathway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method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of improving intestinal health of pigs by nutritional technology. Key words: Pig; Intestinal microfl ora; Nutritional regulation; Intestinal health猪肠道微生物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视为猪体内的另一个“器官”。
浅析断奶仔猪肠道营养调控仔猪的肠道是消化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对维持仔猪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断奶仔猪肠道营养调控措施仔猪的肠道是消化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对维持仔猪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断奶仔猪的消化道发育还很不完善,对外部因素的变化比较敏感,断奶带来的巨大应激及饲料形态的改变使肠黏膜破坏,造成养分的消化吸收率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影响了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
因此,通过分析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影响断奶仔猪肠道健康的因素及调控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1猪肠道结构与功能1.1形态结构猪消化道各段虽然粗细、厚薄不同,外形也各异,但其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消化道从内向外可分为4层,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
成年猪的小肠长度为15-20m,为体长的11-12倍。
1.2功能1.2.1消化吸收。
肠黏膜表面有无数绒毛,绒毛的外层为柱状上皮细胞,这种上皮细胞具有特殊的吸收能力,在上皮细胞的肠腔边缘排列着数百条微绒毛,使吸收面积增加了数百倍。
肠内总的表面积随黏膜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增加而增加。
1.2.2分泌小肠液。
小肠液是小肠黏膜中各种腺体分泌物的混合。
纯净的小肠液是无色的浑浊液,ph值8.2-8.7,含有重碳酸钠和多种消化酶,并且混有脱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这些脱落的上皮细胞中也含有丰富的消化酶,同小肠液中游离存在的消化酶一起参与小肠内的消化过程,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解为可被机体利用的形式。
1.2.3屏障保护。
由黏膜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分泌的凝胶状糖蛋白组成的黏液对肠壁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其功能为:润滑作用,避免肠道黏膜受到机械损伤;阻止酸和蛋白酶对肠道黏膜的侵蚀;为正常菌群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避免受到寄生虫和有害微生物及毒素的侵伤。
1.2.4免疫保护。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包括肠集合淋巴小节、固有膜淋巴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是动物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在肠道执行局部免疫功能。
2 影响肠道健康的因素2.1日粮抗营养因子日粮抗营养因子包括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抗原蛋白、棉粕中的棉酚、植酸等等,其中豆粕中的抗原蛋白是造成仔猪肠道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
1前言设计单胃动物日粮配方时考虑其对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这种局面正逐步成为现实。
这是因为随着抗生素在饲料中的禁止添加,通过日粮配方来维持或增强动物肠道健康已成为保证或提高动物福利和生产力的必要途径。
肠道健康的研究始于人类健康计划,人们通过利用益中图分类号:S 8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769(2010)01-0041-04通过营养措施调控动物肠道健康刘焕良*昌捷译自《British Poultry Science 》2009,50(1):9-15潘雪男校摘要:⑴研究动物肠道健康,必须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法,从免疫学、微生物学以及营养学等角度加以考虑。
⑵微生物菌群的不平衡通常会影响肠道健康,而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会使其影响程度更加突出。
⑶由病原菌引起的任何肠道损伤都会影响肠道健康,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无明显病变的亚临床感染通常会在经济上造成比急性短期的传染更严重的毁灭性影响,家禽的坏死性肠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⑷在配制日粮和设计饲喂方案时,应该考虑能调控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日粮因子。
关键词:营养;日粮;肠道健康*刘焕良,昌捷: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的0.454kg(1lb)体重将能多出售0.907kg(2lb)的上市体重,同时经济收益会更多。
按2008年8月的瘦肉猪价格和对所增加的饲料成本进行因子分解,该经济收益可能会超过50美分/头(每10000头母猪多收益120000美元)。
不管该经济收益如何计算,结论就是目前的乳糖价格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在仔猪开食饲料中高水平添加乳糖的机会,以通过保育期使仔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大化,并提高断奶至上市间的生产效率。
原题名:Lactose improves gain through nursery period (英文)原作者:Dustin W.Dean!!!!!!!!!!!!!!!!!!!!!!!!!!!!!!!!!!!!!!!!!!!!!生菌和益生元等营养物质的干预来改善肠道炎症和肠应激综合征。
如今肠道健康不仅仅是人类健康的研究主题,同样也是动物健康的研究热点。
目前普遍认为,维持和增强肠道健康远比仅通过益生菌或益生元来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复杂得多。
这并不令人感到惊讶,因为肠道内含有640余种的细菌,能分泌20多种激素,可以消化和吸收绝大多数营养物质。
此外,肠道耗能约占机体总耗能的20%,同时还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因此,任何会影响肠道健康的因素,都一定会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摄取。
所以,肠道健康是一门高度复杂的学科,涉及肠道宏观和微观结构的完整性、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和免疫系统的状态等。
更多的复杂性源自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由此引发的基因表达改变和内分泌调节等,这反之会影响用于肠道器官发育、组织生长和免疫系统成熟的营养物质的分配和利用。
本文将基于家禽研究的数据,从广义上探讨肠道健康与营养的联系,并讨论肠道发育、肠道微生物和肠道显微组织结构。
2日粮组成与肠道发育大多数植物性饲料原料含有相当数量的纤维[非淀粉多糖类(NSP)和中性木质素],它们中大部分是不可溶性的。
在单胃动物日粮中,不可溶性纤维通常被看作是养分浓度的稀释剂,其营养价值很小甚至没有。
但是,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观点并不正确,不可溶性纤维在提高动物肠道健康,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和调节动物行为方面具有多种作用。
据推测,单胃动物对纤维养分有需要,因为它们的胃肠道发育需要饲料中坚硬、固体部分的物理刺激。
最近的研究报告显示,肉鸡会采食大量的垫料;而蛋鸡饲喂纤维含量不足的细粉状日粮,会采食自身或同伴的羽毛;母猪也会摄入垫料,且垫料的摄入量多达其采食量的10%。
稻草、麦秆、锯屑、木屑、刨花等垫料,主要由坚硬的纤维(不溶性NSP和中性木质素复合物)组成。
Hetland 等(2003)在产蛋鸡中的研究发现,当摄入的刨花占采食量的4%时会导致肌胃重量增加50%。
肠道不仅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而且是机体防止外源性病原体侵染或进入宿主细胞或组织内的第一道屏障。
此外,肠道也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因此,一般来说肠道越健康,动物就越健康,进而消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更强。
消化酶活性、肠道重量和生长性能之间的这种联系已被Hetland和他的同事(2001)阐明。
他们在肉鸡的小麦型日粮中添加燕麦麸,结果增加了肌胃重,同时显著提高了肉鸡日粮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物质———淀粉的回肠消化率(从97%到99%),这很大程度上可能要归因于淀粉酶的大量分泌。
另外,肌胃中的胆酸水平会随肌胃中残留木屑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表1)。
由于胆酸可通过后部的十二指肠袢进入肠道,它们在肌胃内容物中的含量可作为胃与十二指肠逆流的一个良好标示剂。
胆酸是一类强有力的乳化剂,在肌胃中通过对自由脂质的有效乳化而使养分易于溶解。
日粮中的脂质通过水的稀释和蛋白质的降解被持续地释放出来。
日粮脂质的不完全乳化会在肠腔内形成脂质膜,包裹营养物质,降低其溶解度,最终影响养分的消化。
日粮淀粉消化率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由于胆酸分泌增多,使脂质乳化效率提高所致。
道菌群完全建立之前,幼龄动物肠道(如雏鸡)所含有的细菌种类少于成年动物肠道内的细菌种类,这使得他们的肠道菌群较成年动物的更易于发生紊乱。
这种现象被称作细菌性拮抗作用、细菌性干扰、定殖拮抗及竞争性抑制。
动物体内土著微生物区系能够为动物提供保护作用,防止其受到致病菌的感染,其证据主要来自于对实验动物进行的无菌或抗生素处理研究,这些实验动物对肠道致病菌感染的敏感性远高于普通动物。
Collins和Carter(1978)证实,一只完全无菌的老鼠能被10个沙门氏菌杀死,但一只普通老鼠则需要用106个沙门氏菌才能被杀死。
肠道微生物菌群是造成此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些老鼠无论是采用静脉注射还是腹腔注射,它们的半数致死量(LD50)都是相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抗生素可保护肠道微生物菌群,使病原体难以定殖;同时,对致病菌定殖产生的抵抗力可能部分源于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善。
有文献表明,病原微生物通过影响动物肠道壁来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
在目前情况下,动物的免疫力就是其构筑抗击致病微生物的能力。
Bienenstock 和Befus(1980)提出,肠道微生物活性发生改变后动物的免疫力受到影响。
无菌动物的淋巴细胞、血浆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少于健康动物;此外,与正常动物相比,无菌动物肠道的派亚氏结较小并且其发生中心发育不良,派亚氏结是属于淋巴组织,其包含了刺激免疫应答所需的所有成分。
用于调节肠道菌群的最常用方法或许就是利用对宿主动物有易的活菌。
Pollman等(1980)研究表明,在无菌猪日粮中添加乳酸杆菌,通过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可激活免疫系统。
同时,在猪或小鼠日粮中添加乳酸杆菌还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增强肠道内吞噬细胞抵抗外源致病菌的能力。
抗体的产生,尤其是分泌型IgA的产生,已被认为是抵抗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自然形成的肠道微生物保护区系非常稳定,但它会受到日粮、疾病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卫生状况(清洁与脏乱环境、饲料原料的致病菌含量、畜禽舍的湿度、垫料类型和使用方法等、饲料添加剂(抗生素、抗球虫药、能影响肠道pH值的缓冲剂或酸化剂等)和应激(饲料的变更、突然惊吓、冷热应激等)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
然而,日粮可能是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的最重要因素,如配方组成、加工方法、消化率和饲喂方式等,都可能打破肠道生态系统的平衡,特别是幼龄动物肠道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禽类中涉及肠道微生物的发酵特性,或许可通过日粮来控制。
因此,Choct等(1996)研究证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NSP,可显著提高回肠内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当在日粮中添加酶制剂使NSP降解后,这一现象很容易得到逆转。
表2表明,回肠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与干物质表观代谢能和回肠淀粉消化率呈负相关。
有趣的是,在本试验中添加抗生素(阿莫西林)对试验参数几乎没有影响。
其他一些饲料添加剂,如益生菌、益生素和酶制剂,都能影响肉鸡的肠道微生物区系组成和生产性能。
在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中,Yang等(2008)证明,给肉鸡饲喂添加甘露寡糖(M OS)或杆菌肽锌的日粮,能显著改变其回肠内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同时肉鸡的生长性能得到提高,能量利用率得到改善。
这表明,单个饲料添加剂可对肠道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一观点得到了Torok等(2006)的充分证明,他给肉鸡饲喂添加或不添加β-葡聚糖酶(一种可以降解抗营养因子粘性NSPβ-葡聚糖的外源性酶)的大麦型基础日粮,并采用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erminal Restriction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结果显示,两种日粮造就了两种不同组成的肠道微生物区系。
然而,就拥有良好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生产性能出色的鸡群与带有不良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生产性能低下的鸡群之间的明确联系而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Dawson(2001)指出,理想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应有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且还应保证在病原微生物侵袭时宿主动物能够产生充足的免疫反应。
然而,根据能够产生良好的健康和养分利用率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之前以及宿主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什么是“理想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仍然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这是因为即使利用分子技术,也只能识鉴出家禽肠道内多达640余种细菌,且其中90%的细菌属于身份不明的菌种,它们的作用和功能还未被完全揭示。
4肠道显微结构和营养的关系如今,刚出壳的雏鸡一夜之间体重可增加25%,至5周龄时体重则增加了5000%,达到2kg。
现代肉鸡这一卓越的生长性能来源于:a)对生长速度所进行的高强度选育,b)肉鸡的健康和饲养管理受到高度重视,c)饲料配方的改进,使饲料的养分含量与家禽的营养需要相匹配。
随着肉鸡生长周期日益缩短和饲料转化率持续提高,家禽对营养和健康管理的需要越来越高。
这使得关注家禽肠道结构的细微改变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因为其损害较小,且通常只有利用肠道黏膜中的显微变化来描述其特性。
这些细微的变化能反应养分的利用效率,因为肠黏膜下是一个巨大的吸收型上皮细胞层,它们在养分转移入肠细胞的过程中不可缺少。
肠道褶皱上面和之间的肠黏膜表面布满微小的凸出物———肠绒毛,每个肠绒毛表面都覆盖有一层柱状上皮组织和小皮缘。
绒毛之间有深的凹槽,即隐窝,延伸至黏膜肌肉层。
淋巴小结分散在肠道黏膜的固有层内。
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比较粗大且呈舌形,而回肠绒毛则呈手指状。
总体而言,肠道绒毛的长度和表面积在小肠的开始段最大,接着逐渐减少,在回盲肠交界处则达到最小。
胃肠道的发育与营养物质的利用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