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完美版)p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4
黄鹤楼及译文《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黄鹤楼》是一首登楼览胜的千古绝唱,宋人严羽推该诗为“唐人七律第一”。
就律而言,这首诗突破了七律的格律束缚,不讲平仄对偶,甚至多次重复“黄鹤”,这本是用律的大忌,但由于处理得好,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无雕琢之色。
一、作品原文黄鹤楼⑴昔人已乘黄鹤去⑵,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⑶。
晴川历历汉阳树⑷,芳草萋萋鹦鹉洲⑸。
日暮乡关何处是⑹?烟波江上使人愁⑺。
二、词语注释⑴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⑵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⑶悠悠:飘荡的样子。
⑷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⑸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市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⑹乡关:故乡家园。
⑺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三、白话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阳光下汉阳的树木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四、作者简介崔颢(704年?—754年),唐代诗人。
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
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年—741年)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