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29页例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师: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为什么?(用课件出示一副不对称的眼镜图片)

学生汇报:不买,因为两边不一样、不对称……

师:大家都说不对称,那到底怎样才算是对称呢?(板书:对称)

生:两边一样就是对称。

师:哦,两边一样就是对称了(板书:两边一样),那你能用你的身体来做一个对称的动作吗?(请学生上台来演示)

二、课内探究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请你用你理解的对称来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呢?(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们都确定的对称:蝴蝶、衣服、乒乓球拍、叶子、天安门

学生们都确定的不对称:房子

学生们不太确定的:紫荆花、鸭子

师:对于大家都确定的对称,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吗?

两人一组交流,之后集体汇报,请学生一边演示一边介绍验证的方法:对折(板书:对折)

师:那紫荆花和小鸭子是不是对称呢?为什么?

师:那你能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吗?

生:对折之后两边完全重合(板书:两边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对折之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

2.实际操作中深入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大家都认为这件小衣服是对称图形,下面我们就专门来研究研究它。你有什么办法把它剪出来吗?赶快和你的同桌一起讨论一下吧。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再动手剪。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

(4)、展开(出示课件)

(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师:你能剪其他图形吗?如:松树、桃心、葫芦等。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啊,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剪纸,但剪下来的图形和剩下的纸边不

对应你能找出对应的吗?

师:在这些剪好的作品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这样对折之后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图形,中间都留下了一条直直的折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对称抽。(板书:对称轴)

师:衣服的对称轴,我们用虚线把它画出来,画的时候,要超出图形的两端,这样就更容易看到折痕所在的位置了。

请你和同桌一起来指一指,说一说,画一画自己剪出图形的对称轴。

师:像这样有对称轴的图形我们就叫它们轴对称图形。

三、课后训练

1、判断哪些数字是轴对称图形

2、猜字谜,轴对称的汉字知道一半猜猜是什么字。

3、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游戏规则:

说完“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这句话后,摆一个对称动作,不准动,装做木头人..

四、课堂小结

1.先让学生们自己来说一说平实生活中见过那些轴对称事物,之后课件一起来欣赏对称事物,发现对称的美。

2.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两边一样对折完全重合

粘贴粘贴学生对学生作品称作品

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广外小学部李雪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会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等能力。 情感和态度: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能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1、教师及学生用剪刀、卡纸、奖励贴。 2、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示范、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1、(出示枫叶、蜻蜓、天平三幅图)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它们是些什么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揭示课题:“对称图形”。(通过让学生观察色彩鲜艳的蝴蝶图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二)“识”对称,感悟特征 1.剪一剪 课件演示蜻蜓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两侧的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然后老师示范剪对称图形,,再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最后学生展示自己剪的对称图形。体验成功的喜悦。 2、说一说 (1)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完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概念) (2)认识对称轴。[教师指着折痕,引导学生说出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并强调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3)画对称轴。指导画对称轴。(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划上点划线并且线的两端在延伸到图形以外。 (三)“用”对称,加深理解 1、辨析(1)(电脑出示练习)当学生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举例说说身边物体上有哪些轴对称图形? 2、探究常见几何图形的对称轴。 拿出课前准备的几何图形,分别将这些图形对折,从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通过操作得知: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接着指导学生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折圆的对称轴。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游戏:首先全体起立,每人做一个姿势,从正面看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其次猜字游戏和数字游戏,下面哪些数字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称轴的大致位置。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辨析轴对称图形、画对称图形,有利于巩固新知。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四)“赏”对称,畅谈收获 1、欣赏图片。 师: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欣赏以下图片。(播放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片。) 2、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通过图片欣赏,

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认识轴对称图形,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目标: A级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B级学生在A级学生的基础上,能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体验数学的美。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欣赏生活中的图案,体验数学的美。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归纳法、练习法。 对称 思维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用折纸等方法

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在画轴对称图形时,有哪些技巧? 问题解决: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情感态度:学生在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能够欣赏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生活中的对称图案,体验数学的美。 思想方法的渗透:图形的转换 助学单的大问题设计:怎样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评价设计】 1、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口头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完成学习目标1.教师要及时进行表现性评价。 2.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总结归纳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对称轴的意义,学生能够有序地思考完成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完成学习目标2,教师要适时进行形成性评价。 3.通过自主练习,集体反馈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习目标3,教师要及时做出等级评价。教学重点:学习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天安门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剪好的树叶、大树、葫芦、爱心和小衣服等。 学生:彩纸3张、剪刀1把,直尺1把,学习材料1份。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在眼镜店看到这样一副眼镜,请你检验一下它是否合格,为什么? (出示课件:不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师揭示”对称”,并板书。 请看这幅眼镜合格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对称的眼镜) 生回答。 这是一只美丽的蜻蜓,你看它对称吗如果是哪里对称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三)知识运用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那我们来练一练吧。 1.动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页上的脸谱,补全到教材第84页第2题的空白处。2.教材第83页做一做。

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姓名:班别: 学号: 一.填空。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 2.在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 二.判断。 1.通过一个圆的圆心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对称轴。( ) 2.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3.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 ) 4.正方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 三.选择。 1.4.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梯形 E.等边三角形 F.角 G.线段 H.圆 I.正五角星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①长方形②平行四边形③圆④半圆 3.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 ) 4.【2004·安徽】如图14-18所示.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1】【2】 B.【1】【3】 C.【1】【4】 D.【2】【3】 5.(2004·厦门)如图14-19所示.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图14-19 A.【1】【2】 B.【1】【3】【4】 C.【2】【3】 D.【1】【4】 6.下列英文字母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N B.S C.L D.E 7.下列各时刻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 A. B. C. D. 8.将写有字“B ”的字条正对镜面.则镜中出现的会是【 】 A . B . C . D . 9.和点P 【-3.2】关于y 轴对称的点是【 A.【3. 2】 B.【-3.2】 C. 【3.-2】 D.【-3.-2】 10.小强从镜子中看到的电子表的读数如图所示.则电子表的实际读数是 . 四.作图题。 画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五.解答题。 1. 判断下列图形【如图14-6所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下面每组图形【如图14-7所示】是 否关于 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B : 第10题图

热门-二年级《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轴对称图形》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放在圆的后面,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对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中轴对称的情况作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过简单平面图形,对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且初步了解研究平面图形的方式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的气氛较浓。 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以及鼓励学生在具体、直观操作中发现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体会对称美。 2、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在操作中理解掌握 轴对称的概念,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观察下面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指出:像前三个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轴对称图形。 3、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知和感受。 1、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思考:现在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一下这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a、学生试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b、教师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完全重合重点强调)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方案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方案

“质”对称,激趣引入(5分钟)1、出示图形的一半 2、师:说说观后感 3、师:这只蝴蝶美吗? 美在哪儿?、 4、揭题 1、猜测:你能否根据图 形的一半猜出它原来的 图形是什么?这些图形 有什么特点? 2、观察一幅不对称的图 案 3、观察蝴蝶图片 电脑先出示几副只显示一半的 图形,再根据你的回答将图形一 一打开完整的图形 [学生对头像“对称”的特性非 常熟悉,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 行判断,初步感知对称。同时, 通过活动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 气氛,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 的热情。] 电脑选出其中一幅色彩斑的蝴 蝶 “识”对称,感悟特征(10分钟)1、老师这有个红折子, 想知道里边是什么 吗?(师快速打开,呈现 剪好的对称图形—— 喜)。你们想自己动手 创作一个对称图形 吗? 2、师:按照我们刚才 剪纸的步骤,用自己的 话说:“什么是轴对称 图形?” 3、出示合页实物 1、利用这些材料剪一 剪、画一画创作一个对 称图形。(边做边想,怎 样能证明创作出的图形 是个对称图形?) 2、,互相欣赏,选一个 你们认为创作的最好的 对称图形展示到黑板 上。 3、反馈汇报(谁创作的 ---怎样创作—创作小 结) 学具盘中有材料:彩纸、点子图、 剪刀、彩笔、尺子。 [通过两种不同剪法的比较,让 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些图形是“两 边一样的”。] [本环节的教学,从学生的认知 规律出发,通过让学生自主剪、 折、议、想,层层推进,使学生 亲历了初步体验——深入探究 ——发现归纳这一知识形成的 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和实践概括能力。]

“用”对称,加深理解(15分钟)1、指导画对称轴 2、探究常见几何图 形的对称轴 出示要求: 拿出课前准备的几 何图形,分别将这些 图形对折,从中找出 轴对称图形;在探究 表中轴对称图形的 下面画√,在不是轴 对称图形的下面画 × 3、展示作业,交流评 价。 1、辨析 (1)判断下面图形是 不是轴对称图形。 (2)举例说说身边物 体上有哪些轴对称图 形? 2、找出并画出轴对称图 形的对称轴 (1)学生独立操作,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集体 评价。 3、巩固 4、验证、还原 (1)解决导入时的不对 称问题. (2)还原不完全图形 课前准备的几何图形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辨析轴对称 图形,画对称轴,有利于巩固新 知。判断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对 称性和对称轴的数量,加深了学 生对这些几何图形的认识。验证 的过程又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感 受有用的数学。]

[初中数学]画轴对称图形教案 人教版

13.2画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图形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2.能按要求作出一个平面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 教学重点 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与轴对称现象有关的美丽图案.如:剪纸艺术、服饰文化、几何图案、花边艺术等. 欣赏美丽图案,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1.自学教材第67至68页. 2.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活动一: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一个图形,将这张纸对折,描图后,再打开这张纸,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展示点评:(1)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和原图形有何关系?对称轴在吗?这两个图形全等吗? (2)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点与原图形上的点有何关系? 小组讨论: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何关系? 反思小结: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形状、大小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跟踪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探究点二画轴对称图形 活动二: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画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展示点评:(1)三角形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是什么形状? (2)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可以由哪几个点确定? (3)如何作一个已知点的对称点? 小组讨论: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反思小结: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跟踪训练:见《学生用书》相应部分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3.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实际问题―→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应用 画轴对称图形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 ”,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的是( C ) A. B. C. D. 2.把图中实线部分补成以虚线l 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看看会得到什么图案. 解:作图略,是蝴蝶. 3.如图,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第2题图) ,)第3题图 答: ●布置作业,巩固目标教学难点 1.上交作业 教科书习题13.2第1题. 2.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小学数学教案:轴对称图形

第四单元 1 第五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称性质;课本第100~101页,完成相应 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会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知道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教具、学具:剪刀、复写纸、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你是如何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一个圆的圆心的。 二、新授。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物体或图形很特别,把它们像圆一样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就完全重合;如枫树叶、蝴蝶(出示图形)等这些图有对称美;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 教师把一张白纸对折,中间夹上双面复写纸,在纸上面画半个花瓶,然后把纸展开,得到以折痕为对称轴的整个花瓶。 从图中不难发现折痕两侧物体形状与图形的大小完全一样。 师生一起打开课本第121页,看上半页的三个图(树叶、蜻蜓、天平)由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特点。(他们以树叶的主干、蜻蜓的身躯、天平的指针为轴左右两侧形状、大小一样。) 做课本上的实验,把一张纸对折并按书中的图样画好,再用剪刀剪下,把纸打开可看到它是以树干这直线为轴,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小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指着树叶等)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回答课本第121页下面的“做一做”。 3.画(找对称轴)。 对称轴的轴法是一横一点一横点穿过图形,如“—·—·—”。先要求学生判断下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然后要求学生判断下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学生画出对称轴。 最后要求学生在课本上量一量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通过多处的测量可概括出: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00页“做一做”第1题。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之前我们知道了如何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节课学生需要知道,已知原图形与对称轴,如何画对称之后的图形。这也是对称变换的核心知识,也为今后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如物理的镜面反射)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作轴对称之后的图形,了解画一般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作图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审美情操,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作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中所包含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问1:如何作一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随机抽查) ①作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②作过两对对应点连线中点的直线。 对称轴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个部分,有两部分我们可以作出对称轴,那么有图形的一部分和对称轴,我们能否作出另一部分?

2、新课探究: 试一试:在格点图中,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由作出图形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向其它同学分享作图步骤。) 学生总结作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①寻找原图形中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后的对应(对称)点; ②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各对应(对称)点。 问2:在格点图中,依据各点我们很容易找到对应点,再依次连接。若没有格点,如何能作出轴对称之后的图形? 将问题进行分解,可以分如下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问2-1:在没有格点的一般情况下,作轴对称图形要遵循怎样的步骤? 类比以上格点图中的做法,学生容易想到,在一般情形下,作轴对称图形也可分为找对称点与连接各对称点的两步。 问2-2:在一般情况下,如何作一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对应点? 由于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我们可以按照垂直和评分的两步来作对称点。 ①对称点间连线与对称轴垂直,即对称点在过点直线的垂线上: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画轴对称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13.2 画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什么叫做轴对称变换. 2.如何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二)能力训练要求 经历实际操作、认真体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并从实践中体会轴对称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轴对称变换的定义.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关于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一个章节,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一些相关的性质问题.在上节课的作业中,我们有个要求,让同学们自己思考一种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现在来看一下同学们完成的怎么样. [生甲]将一张纸对折后,用针尖在纸上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得到的两个图案是关于折痕成轴对称的图形. [生乙]准备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在纸的一侧上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且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也是对称的. [师]大家回答得太好了,?这节课我们就是来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 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几种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由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知道,连结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类似地,我们也可以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成轴对称的另一个图形,重复这个过程,可以得到美丽的图案.(电脑演示下面图案的变化过程)大家看大屏幕. 对称轴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得到的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大家看大屏幕,从电脑演示的图案变化中找出对称轴的方向和位置,体会对称轴方向和位置的变化在图案设计中的奇妙用途.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图形,将这张纸折叠描图,?再打开看看,得到了什么?改变折痕的位置并重复几次,又得到了什么?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动手做) 结论:由一个平面图形呆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连结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师]我们把上面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作以它的一部分为基础,经轴对称变换扩展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李庄小学李慧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第 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作出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 到物体或图形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正确找、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学过的基本图形(卡纸制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你最喜欢动画片里的谁?(学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咱们的课堂上就来了几位卡通小明星,看看你们认识吗?

学生说卡通小明星的名字。 师:看来大家看过的动画片可真多!你们知道吗?在动画片里也能学到不 少的数学知识。比如说今天来到咱们课堂的这六位小明星(海绵宝宝、喜羊羊、黑猫警长、派大星、大耳朵图图、多啦A梦),我们就能从它们身上学到不少 的数学知识,一起来看一看。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观察卡通小明星,发现对称图形特点。 师:大家仔细观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把你的发现 和同桌说一说。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卡通人物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 学生自主交流。(引出对称的概念) 2、剪图形,送礼物 师:这些小明星来到我们的课堂,你们高兴吗?老师也特别的高兴,为了 表示欢迎,我们送点小礼物给他们吧。既然它们是对称的,我们也来剪一些对 称的图形送给他们。先看老师是怎么剪的(教师示范剪轴对称图形:小树)师:接下来大家就发挥你们的想象,剪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吧。(老师 还剪了另外的几个图形,你们也可以照着老师的剪) 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并进行展示(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师:大家动手剪的时候,是先将纸——对折,剪出图形的一半,能看到另 一边吗? 生:不能。 师:所以说两边能——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 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83~86页。 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和平移、旋转一样,轴对称图形也是对图形进行变换的方法之一。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本节教材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一方面,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一些图案作为观察和操作的材料,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教材通过提供不同国家的国旗图案、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的图片等素材,使学生在感受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同时,拓宽了知识视野。教材还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结合观察和操作活动,教材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图案、图片的对称美,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剪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引导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对称现象,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会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正确识别出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入对称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看,李老师带来了什么?(米奇)可是这只米奇少了一只耳朵,谁愿意给它贴上?为了让游戏更好玩,我来给增加点难度,得蒙着眼睛贴哟。(指名上来贴) 师:你们为什么笑?贴在这里好看吗?为什么?(两只耳朵不对称,对称了才好看。) 师板书:对称 【设计理念】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对称! 二、观察思考,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丰富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谈话: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你们找一找,我们身上有哪些部位像米奇的耳朵那样也是对称的?生活中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吗?(全班交流) 师:李老师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美丽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展示)

《画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轴对称 13.2《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和归纳能力 2.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总结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和运用已知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直尺、刻度尺 四、相关资源 微课,动画,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首都北京是大家都向往的地方,你们去过北京吗?让我们一起去北京逛一逛,好吗? 老北京的地图中,其中西直门和东直门是关于中轴线对称的,如果以天安门为原点,分别以长安街和中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应于东直门的坐标,你能找到西直门的位置,说出西直门的坐标吗?

学生指出西直门的位置,试着说出西直门的坐标.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可以很方便地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工程建设的绘图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设计意图:以北京城地图引出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身边. (二)探究新知 (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已知点. A(2,-3),B(-1,2),C(-6,-5),D(4,0),E(0,-3). (2)画出这些点分别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并填写表格. (3)请你仔细观察点的坐标,你能发现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规律吗? (4)请你想办法检验你所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并说说你是如何检验的. 总结规律: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即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再找一些点,检验一下发现的规律.

六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 实录

张齐华《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 录入者:轩斋笔记 1、 谈话导入: 师:今天,张老师非常高兴,和咱们碧波小学的六(1)班的同学在接近吃午饭的时候,上这堂课。张老师觉得高兴,同学们,你们觉得高兴吗?(高兴)声音给了张老师不少的信心。说实话,张老师一开始也是满怀着期待和高兴的心情,来准备上这堂课的。可是,一走进这会场,张老师可有点高兴不起来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张老师心里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担心,谁知道张老师可能担心什么? 生1:你担心我们表现不好。 生2:担心上课时会出错 生3:我觉得老师会因为我们有点紧张。 师:张老师就直说了吧。其实张老师的担心非常的简单,只有一个字。 张老师最担心的是咱们六(1)班的同学会不会“玩” 生(大声说):会 师:张老师还真有点不太相信,说实话啊,现在的孩子还真不怎么会玩。你们真会玩? 生:会。 师:口说无凭,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出示一张白纸)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玩? 生1:我会折飞机 师:第一次听说女孩也会折飞机,挺好! 生2:我会折青蛙,然后和同学们一起玩。 师:你真是调皮、可爱。 生3:我会把它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折出星星,然后许个愿望! 师:呀,很有诗意! 生:我会把这张纸剪成窗花。 师:看来咱们这一班同学还真会玩。想知道张老师怎么玩这张纸吗? (想)那可就要认真瞧了。 师: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任意地撕下一块。虽然任意,但是撕的很认真的。想玩吗》(想)谁都有机会。 师: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张白纸,不妨这样来玩一玩。开始! 学生撕纸(师:撕的时候可要认真了。) 师:撕完了吗?真别说,咱们苏州的小男孩,小女孩还真细致,撕的一个比一个认真,而且一个比一个小巧。怎么小桥流水嘛。行,怎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和大家展示一下?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那些剪纸作品漂亮吗? 生:漂亮。 教师:那老师也来动手,剪个礼物送给大家,好不好? 生:好。 师:看一看,老师剪的是什么呢? 生:心形。 师:打开来看看,猜对的小朋友举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它有什么特点? 你说。 生:它两边是对称的。 师:哦,它的两边是对称的。还有谁来说一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说。 生: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个图形呢两边都是一样的,而且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对称呢是创造一些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界一种普遍的现象。你看,不少的动物、植物都有这种对称的形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通过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新授课 (一)结合课件,讲解例题1。 课件展示3个轴对称图形。(蝴蝶、树叶、熊猫脸)

师: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谁来说一说? 生:是对称的,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而且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哦,使用眼睛观察出来的,是吗?那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你说。 生:把它对这一下。 师:哦,把它对这一下是吧!那现在我们就赶快来折一折,老师已经准备好了图形,同桌合作,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好,开始,折一折。 ???小组合作 师:你是怎么折的呢?谁愿意上来折给大家看一看?好,这位女孩子,你是怎么折的呢?跟大家说一说。你是对折的是吧?好,那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吗?你说。 好,我们都是先通过对折后发现图形的两边是一样的,形状是相同的。其实啊,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特点,你看,你能看见它的另一面吗?(不能)翻过来,你又能看到刚才的那一面吗?(不能)【对折之后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了是不是?(板书)后把蝴蝶贴在黑板上。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一、教学内容 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四、信息窗的解读 1、本信息窗的情境呈现的是民俗节上的一组照片,由建筑物、京剧脸谱、风筝、剪纸、杂技及杂机动作示意图等。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只设置了两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第二个红点: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学习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让学生充分的讲。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情景图中的内容谈自己的发现,不要过早地揭示结论。 (2)加强操作和交流。由于学生初次感知对称现象,在这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案,寻找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从而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与交流的机会,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大量的找、拼轴对称图形。才能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还可以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的方法,加深对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3)自主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拼,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来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练习时不能仅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还要进行大量的补充,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开放的,如第1、2题,可让学生大量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共同辨别,以加深认识。第3、4、6题是动手操作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等来充分感知轴对称图形。 第7题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了解镜面对称。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讲的过深,只是了解、感知即可。 “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涉及了判断数字、汉字、字母、图标中的轴对称图形的题目。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应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通过交流与评价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 活动一: 1.你参加过民俗节活动吗?民俗节活动中都有什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逛一逛民俗盛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景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

小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_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轴对称图形 【教材简介】: 轴对称和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对图形进行变换的方法之一。这部分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放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因此本着在教学中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将教学过程活动化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等操作活动初步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注意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对话,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中首先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乐场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对称”的含义;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蜻蜓、蝴蝶进一步理解对称,让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次安排学生进行探索、创造的活动,让学生在比较中形成概念猜想,初步理解“对称”含义,在操作中理解“完全重合”,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进行初步训练,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再次,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最后,通过欣赏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精美图片,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价值,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并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小学数学二上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案

高淳县固城中心小学傅冬祥 【教材简介】: 轴对称和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对图形进行变换的方法之一。这部分内容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目标预设】: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并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放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因此本着在教学中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将教学过程活动化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等操作活动初步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注意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对话,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中首先创设了“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折纸飞机”的游戏过程中,初步感知“对称”的含义;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对称, 让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数 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次安排学生进行探索、创造的活动,让学生在比较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