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公顷 3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公顷 3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公顷 3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公顷 3教学设计

认识公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建立事物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一、复习旧知。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面积单位。

(1)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2)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2()。

(3)我们所在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是1()。

2.你认为填写什么单位?为什么?

二、引出“公顷”。

1.师指出: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2.指出公顷可以用字母表示:ha

3.图片展示。引出:在测量或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三、活动感知1公顷的大小。

1.你认为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猜一猜。

2.指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算一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3.你能在学校找出两点让它们的距离是100米吗?

4.你能再找两个点组成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吗?说完后闭着眼睛想想。

5.出示校园平面图。

(1)再现刚才的四条边所组成的正方形。

(2)阴影正方形和原来田径场的大小。问:这个正方形和我们刚才所说的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追问:它们为什么都是1公顷?

6.出示长50米,宽50米的场地。

(1)这个正方形有1公顷吗?你怎么判断的?

(2)多少个这么大的地方就是1公顷了?你会怎么把它们拼起来呢?

(3)展示各种拼法。

7.出示边长10米(七位同学手拉手为边长)的图。

(1)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2)多少个这么大的地方就是1公顷了?你会怎么把它们拼起来呢?

(3)展示各种拼法。

8.你能判断我们整个学校有多大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9.在我们学校周围有没有1公顷大小的地方?能举例说明吗?

11.出示人民广场图。(人民广场占地面积约2公顷)

师:估计一下,人民广场大约有多少公顷?

小结:在估计时,你们都运用了什么方法?

四、在对比中拓展对公顷的认识。

(一)比一比:出示下列图文。

1.“鸟巢”的建筑面积约为26公顷,合()平方米。(配图)

2.实验小学的面积约为2公顷,合()平方米。

3.“水立方”的建筑面积约为80000平方米,合()公顷。(配图)

①学生填写后校对正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如果你选择一个地方来介绍他的大小,你会怎么介绍?

(二)算一算:

一个足球场,长105米、宽6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它的面积有1公顷吗?(用计算器计算)

(三)读一读:中国国土面积约是960000000公顷。

师:介绍土地的大小通常用公顷这个单位,老师这儿还有一个信息。会读吗?读起来感觉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

五、全课总结。(略)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对这些面积单位概念建构的过程也初步了解,这为认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知识经验、认知经验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五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同时对土地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不是非常关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鼓励学生采取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增强感知能力,领会“公顷”这一概念的本质。 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空间相对狭窄,见识少,体会1公顷比较困难。教学时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去感知1公顷的大小,分别经历了其它面积单位知识的迁移,和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到公顷一般是用在测量土地面积上,接着让学生通过对比反复感受体会,逐步加深印象。先让学生猜测1公顷大约有多大》然后我提供一些学生生活中见的到,摸得着的具体媒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比如感受28个小朋友围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呢?以及通过感知多少个教室的面积和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来感受1公顷面积的实际大小,可以说很好地帮助学生领会了公顷这一面积单位。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其次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渗透思想教育,比如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住过的山河的壮丽,自然风光的优美,人文景物的文化沉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毕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把握能力还有待加强,比如教学单位换算一环节,就引导学生在比较是把公顷化做平方米比较简便,还是把平方米化作公顷比较简便一块处理的比较生硬。教学练习环节的处理重点不够突出,可能出现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理会的情况,还有在对教室实际大小的估计有偏差,导致教学效果一般。 以上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加深了对教材的把握力度,能够很好的认真去研读教材,变教材为教学的原料,去组织教学,今后努力方向是认真打磨教学中的细节,让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习热情高涨起来,课堂中师生交流广泛起来。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其中一个课时《公顷、平方千米》。 二、教材内容分析 面积单位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些常用的较小的面积单位。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对单位面积的认识并不陌生,所以本内容的的教学主要是在学生已经的知识经验上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初步感知公顷、平方米,并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有公顷、平方千米,掌握简单的单 位换算。 2、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 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3、@ 4、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 认识公顷、平方千米。 五、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⑴提问: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⑵引导:1平方厘米相当于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1平方分米相当于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1平方米相当于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⑶思考:有比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吗(二)创设情境。 1、认识公顷。 ①观察图片,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 单位都是公顷 ②初步感知1公顷。 智慧老爷爷:边长是100m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计算边长是100m的正方形面积。 得出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 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2、认识平方千米。 ①初步感知1平方千米。 ; 智慧老爷爷:边长是1000m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计算边长是1000m的正方形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练习表内乘法的口算。 5×6= 7×8= 9×5= 6×6= 2×9= 4×8= 7×7= 6×3= 4×7= 3×5= 8×8= 5×2= 二、新授。 (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谈话过渡: 2.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看图,说说得到的一组信息。(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2)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根?” 3.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3)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0×3=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6)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A、20+20+20=60 B、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C、2×3=6,20×3=60 (7)鼓励学生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1)完成“试一试” (2)教学过程同上。有了20×3的口算过程,学生可能很快就能找到口算200×3的最简便方法。 5.总结规律。2×3= 20×3= 200×3= (1)让学生说说其中的规律。 (2)说明: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借助表内乘法。6.综合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口算的方法和其中的规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二)估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教学例2 (8)出示例2情景图。 (9)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9×6≈ (10)鼓励学生根据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估算这道题。 (11)教师简要的板书学生的想法。 48×4≈200(元) 50 (12)完成“试一试”。 (13)总结估算的方法:先找到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再估算。 2.综合应用。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遇到错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并督促改正。 2.想想做做第4题。 3.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第5题。 (2)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道题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最新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 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里程表(一)》 教学内容: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会看里程表,能从里程表中获取数学信息。 2.对照路线图,能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重点: 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对照路线图,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82-167+456 863-(285+578) 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图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二、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三、达标训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抽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年级数学:认识公顷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公顷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资源的选择]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吗?(板书课题:认识公顷)你知道公顷是什么单位吗?(板书:面积单位) 2.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来告诉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板

书: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问:1平方米是多大?(要求学生分别从两方面考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米;教室地面上的大方块约是1平方米) 继续同法复习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3.复习这三个面积单位中,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100。 二、认识公顷,建立表象 1.课前老师让大家对我们今天将研究的这个新的面积单位“公顷”进行了预习,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公顷的知识? ①学生交流: 知道1公顷有多大——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②师:知道10000是怎么来的吗?(100×100)由此可见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0000) 2.过渡小结: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10000平方米实际有多大呢?你能想象得出来吗? 师:太大了想不出来了吧。我们一起来想象。

公顷教学设计.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 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能运用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课前准备: 1、复习一下自己学过的面积单位. 2、到校园走一走100米,28人围一围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过面积和面积单位。 你能回忆出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厘米有多大?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与同学们大拇指的指甲面差不多大) 1平方分米有多大? (边长1分米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米有多大?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同学们家的大方桌桌面的面积一般是1平方米) 板: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填空。 谈话引入:同学们见过邮票吗?老师这儿有一张邮票票,它的面积选用什么面积单位合适呢? 课件出示: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 )。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大约是4( )。 我们所在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8( )。 我们校园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 )。 二、引出“公顷”。 1、师:校园的占地面积比较大,这里用以前的面积单位表示就不太合适了,今天我们来认 识一个大的面积单位公顷。 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2、指出公顷可以用符号表示 师:公顷可以用符号hm的平方来表示。 3、教学公顷的使用 师:公顷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我们一起欣赏下。 由小到大播放书上例图。 师:看了上面的图片,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这些面积都是使用的什么面积单位? 引出:在测量或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这里的通常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 三、活动感知面积公顷的大小。 1、认识1公顷的大小及进率。 师:我们知道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0年8月27日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教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 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 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 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 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 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

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P81-82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课前体验10米、100米、100平方米的大小、学生每人准备边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形纸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生讲,师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拿出你课前准备的正方形纸并描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分别有多大。 3、师:你能从中选择合适的单位将下面的这段话补充完整吗? 早晨7:30,夏润玉离开了面积是90()的家来到头小,上楼走进教室,按下了面积是2()的日光灯开关按钮后,坐到自己的座位前把铅笔盒放到了面积是24 ()的课桌上,手捧起语文书和同学们一起早读。 师:大家想想,如果在90后面填平方厘米会有什么感觉?如果在2后面填入平方米有什么感觉?所以我们在填写面积单位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很好,继续往下看。 下午4:40,伴着放学铃声,夏润玉欢快的迈着大步离开了占地面积约2 ()的学校向家里走去。

这里该填什么单位呢?你会选择这三个面积单位吗?为什么?谁来说说应该填 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公顷),你是怎么知道公顷这个单位的?(生发言)。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比平方米还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让我们来看大屏幕。 二、认识公顷、感知1公顷的大小。 1、课件出示例1的4幅图片。 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觉?(公顷是很大的面积单位)那1公顷到底有多大,你想不想知道?就请大家打开书到81页自学这部分内容。 2、交流自学体会:谁来用语言描述一下1公顷是多大的正方形?你能形象地比划一下吗?(不能) 【师:昨天我们在操场上体验了四个小朋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课件出示:用线画出正方形,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32个小朋友围成的正方形,每条边长是10米,面积是100平方米。】 3、现在请你想象一下: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他的面积有多大?如果请小朋友来手拉手围每条边大约需要多少个?师:想看看这10000平方米有多大吗?有什么方法来看?(生猜、说)师演示课件并概括: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100*100),也可以说是100个100平方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总和,这么大的面积就是1公顷。 4、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公顷的大小。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1公顷有多大 吗?(生先同桌互讲,指名回答) 四、解决问题 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1公顷的大小,那你能猜猜我们学校的操场有没有1公顷呢?如果我们的教室是50平方米,你知道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是1公顷吗?(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试一试: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生独立完成,学生自己讲评 3、练一练:一个足球场,长110米,宽7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足球场有没有1公顷呢? 4、夏润玉同学课前收集了两个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信息,想看吗?(出示天安门和故宫的图片介绍面积并换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除法 一、教学内容 第一学段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分成三次教学,二年级教学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三年级(上册)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年级(下册)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五方面的具体内容。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步除都没有余数)。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商是非整十数的和是整十数的)。 验算:用“商×除数=被除数”或“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验算除法。 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解决实际问题:单价、数量、总价间的关系,把总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两步计算问题。 收集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第11页第3题里可以体会“一共用去的线÷单价=买的本数”,第12页第4题可以体会“总价÷数量=单价”。这些都是常用的数量关系 第二单元认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的数,是在认识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包括计数单位“万”和数位顺序表,四位数的读、写方法和大小比较等内容。这些知识在以后认识多位数时,将会起很大的作用。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四部分编排。 教学整千数与一万。要继续理解计数单位“千”,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整理并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要读、写整千的数,理解整千数的意义,进行整千数的加、减计算。 教学非整千的数。要理解并掌握非整千数的组成,以及读、写数的方法。要口算整千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比较数的大小。要初步整理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要进行简单的估计。

全单元的练习。要整理全单元教学的知识,进行双基训练。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三条:1.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克、千克;2.知道千克与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能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感受克和千克,体会1克、1千克有多重,形成初步的观 念是教学的重点。 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教学千克。初步感受物重,知道秤可以称物重;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知道千克是计量物重的单位。 教学克。知道克是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1克与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 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第四单元加和减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加、减口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在加、减口算这部分内容里,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为主,还有整百数加整百数(进位)与相应的一千几百减几百(退位)。教学的实际问题是较难的两步问题。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 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各有一道例题。其他口算在练习里带出。 教学解决实际问题。以一道例题带出一串变化了的实际问题,突出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单元练习。 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学过时、分、秒,能够认读钟面上时间的基础上,教学24时记时法。教学目标是:1.了解24时记时法的记时原理;2.会使用24时记时法;3.会计算经过时间。教学内容分成三段编排。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 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1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复习 师:谁能告诉我们长度单位有哪些?那么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师:好,那谁记得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呢? 2.引出新知 师:我们都学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好,那么,我们来看一个题

目: 课件出示:绩东二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 A.平方厘米 B.平方分米 C.平方米 如果填写平方厘米,合适吗?怎样的面积大小是1平方厘米?边长一厘米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厘米。 师:那大家用手来表示一下一平方厘米有多大。 师:1平方分米对吗? 师:1平方米有多大呢? 师:我们绩东二小学的面积是2()我想问问同学们能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来表示吗?为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认识公顷) 二、教授新知 师: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课件展示图片) 小榄车站占地面积大约6公顷 小榄人民医院占地面积大约12公顷 小榄江滨公园占地面积大约89.9公顷 小榄镇占地面积大约7540公顷 师:到底1公顷有多大?比1平方米大多少?我们一起来看看。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我们通常用公顷做单位,公顷用符号“ha”表示。(板书:ha)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

课题一:认识公顷 教学内容: P81-82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 " 练一练",练习十四1-4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认识较大面积单位的过程, 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初步建立1公顷的面积概念,体会它的时间大小,知道1公顷 =10000平方米,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让学生借助计算器, 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 学生回忆说一说 (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早上7:00 我们从占地120()的家来到面积50()的教室,打开面积约2()的日光灯开关按钮,坐在面积24()的课 桌旁读书。 3、欣赏图片,读一读图片下面的文字。 出示: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约170 公顷,中华世纪坛占地是 4.5 公顷,台湾日月潭面积约827 公顷,2004 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 1.75 公顷。 提问:看完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公顷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4、揭题:测量和计算较大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板书课题:公顷 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 公顷的含义 (1)猜想: 1 公顷可能是多大呢?比我们学校大?还是比我们学校小?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是多大,1 平方分米是多大,1 平方米呢? (3)提问:你能再结合实际说一说100 米有多长? (我们学从校东到我们教室西侧大约是100 米。)想象:边长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多大?(学生交流)算算:它的面积是多大?(学生计算)指出:像这样的正方形的就是 1 公顷。 引导:1 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与同桌交流。 [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2、体会1 公顷的实际大小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 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1)让28 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课前准备)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 1 公顷。 课件出示: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10000 ÷ 100=100(个)答:100 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 公顷. (2)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是 1 公顷。(课前测量28*15)10000 ÷ 420≈24 (个)3、试一试谈话:教室的面积约为50 平方米。 算算:大约多少个教室的面积是 1 公顷。10000÷50=200(个) 4、小结:我们已经知道1 公顷=10000平方米,通过和教室面积的比较,我们也 感受到公顷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在括号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0()一本数学书的封面是 4.8 () 一片防护林的的面积大约是13()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是72( ) 一个教室的面积约是50() 2、课本P82 页第一题 3、填一填 6 公顷=()平方米70000 平方米=()公顷 0.8 公顷=()平方米9000 平方米=()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并板书: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如果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

认识公顷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公顷 武墩中心小学张军成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材第77~7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 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了解公顷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单位表示方法,会根据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 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 的能力。 重点难点:认识《公顷》的含义,感悟并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利用公顷与其他面积单位的进率进行初步换算。 教、学具准备:教材、米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学生回忆说一说。 互相比划面积单位:1cm2,1dm2,1m2有多大。 问;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复习旧知,唤起对已经掌握的面积单位的回忆,为新授知识点作铺垫。】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例题提供的信息,你想提出关于“公顷”的什么问题?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 【本环节在于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兴趣激发对新知的探究欲望、并促进合作交流的意识。】 3.指名小组代表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收集问题并板书记录。 (预设问题:①1公顷实际有多少平方米?②1公顷相当于我家住房面积的几倍呢?③1公顷比学校操场大吗?大多少呢?……)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丰富,都想了解“公顷”的具体含义和有多大,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后都与“一公顷有多大” 有着直接的联系,下面…… 【积极挖掘学生求知欲望和引导知识表象的呈现过程,实现对知识点提出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与训练,突出概念呈现的时效性和延展性。】

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认识公顷-教案

2 公顷和平方千米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结合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指导】 1.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 例1以两张图片为背景,图片1呈现北京奥运会主体育馆“鸟巢”,呈现它的壮观场景,让学生知道它的占地面积为20公顷,初步接触公顷的大小; 图片2是另一个体育馆,用场内比较直观的400米跑道来认识1公顷的大小,让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形成1公顷的大小。 例2可以用课件来展示祖国的美好河山,然后介绍我国的土地面

积,从而使学生很有兴趣地接触到较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图片2介绍北京天安门广场,然后教师把它的面积与1平方千米比较,得出它比两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让学生认识到1平方千米的空间大小。 教材安排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意图是要激发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首先是这些旅游景点、著名建筑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学生的兴趣由此产生。这时,兴趣从对景物的喜爱转移到数学内容上,注意力集中到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上,例题的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 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要知道它们有多大。“知道”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材为学生选择了多种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1平方千米的印象。教材理解学生形成面积单位观念的困难,给他们反复感受的机会,使印象逐渐清晰、逐步深刻。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1.公顷.........................................1课时 2.平方千米.....................................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师用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上册说明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学期总备课 主要内容 (一)数与代数 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2.有余数的除法 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 3.多位数乘一位数 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 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 (二)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 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